未来的会计与会计的未来

2023-03-02 04:04赵鹏飞
会计之友 2023年5期
关键词:智能财务信息技术

赵鹏飞

【摘 要】 会计是一项数字化工作,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交易或经济事项的过程和结果。信息技术从数据的产生、采集、存储、加工、传输等各环节全面深刻影响了会计,彻底改变了会计环境、会计系统的设计及功能和会计职能的重心,推动会计高质量发展。文章认为,未来的会计,是信息技术与会计的高度融合,既是标准化会计,更是“艺术化”“个性化”的会计,是业务、会计、财务三者高度融合的智能会计。分久必合,会计的未来最终融合回归管理本质,实现升华,而作为专门的职业会计将消失,这一发展进程取决于会计人自身的智慧水平。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未来会计; 会计未来; 智能财务; 实时会计; 全息会计; 智能会计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05-0068-04

《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强调,“十四五”时期会计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全面开启、单位业财融合需求更加迫切、会计数据要素日益重要、会计数据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会计环境和会计系统生态,改变了会计工作方式和工作重心,尤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会计进入崭新的智能化阶段。陈志斌总结了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认为会计不再是原来的会计,但会计仍然是对原来会计的延伸,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会计理论的根基,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是一种向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高价值的演化[1]。所以会计依然是会计,对这点有清醒的认识很重要。那么,会计未来究竟如何发展?在新兴信息技术持续影响下,未来会计的归宿在哪儿?会计人的归宿又将在哪儿?在会计整个演化过程中会计人该做些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未来的会计是个性化的会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影响会计的变革与创新,会计究竟将引向何处?未来会计是什么样的?会计还将存在吗?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对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进行了数据分析,会计职业位居前列,以97.6%的概率高居第三。这无疑给会计学科及会计从业者带来巨大冲击。但是,本文认为,这个调查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是基于对会计认知的一种偏差,或者说只是会计某些岗位会被淘汰,即传统会计意义上的大量核算岗位或者说记账、算账、报账这些岗位被智能技术替代。这是极其狭义的会计,它仅仅是会计职能的一部分,而作为参与预测、控制、分析、决策的管理会计才开始起航,正是会计进入价值增值服务、价值创造和价值自我实现的新阶段。信息技术带给会计的是进步,而并非颠覆,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要认清会计的未来,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会计是什么或者说会计的本质是什么?

(一)会计的本质是什么?它将往何处走?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会计是什么,會计学界一直存有不同看法。国内最典型的三种观点是“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会计控制论”;国际上也有一些颇具影响的观点,如“艺术论”“工具论”“过程论”“受托责任论”“信息系统论”“会计契约论”等。这些观点都有其立论的基础,都是从某个角度进行的阐述,正如盲人摸象,各有各的理,谁也不能说服谁。笔者认为,会计更应该是各种看法观点的综合集成,是各种理论的融合。只有用权变的思想才能真正理解会计是什么或者说会计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无论是“信息系统论”的提供信息还是“会计控制论”的数字控制,其目的都是为管理提供服务的,都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或者说管理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核心都是管理。因此,会计的本质就是一种管理活动,那么如何更好地管理便值得探讨了,会计的未来也就容易理解了。

会计职能通常划分为两部分,即核算监督的基本职能与管理会计职能,会计控制职能包含在两项职能当中。信息技术目前基本替代了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甚至部分替代了管理会计职能,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更多管理会计职能工作将被替换。当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发展到足够高的水平,几乎所有人类生产组织管理活动都实现了程序化、自动化以后,会计也不再需要有独立的会计概念,它的所有活动也几乎完全实现了自动化,会计将回归到管理活动本身。当然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二)未来的会计既是标准化会计,更是“艺术化”“个性化”的会计

1.未来的会计是标准化会计

标准化是一种共性经验的总结,其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降低社会成本。按ISO/IEC Guide2的定义,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而建立可供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关于实际已存在或潜在问题标准的活动。而标准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关于活动或活动结果的规则、导则和特征的一种规范性文件[2-3]。标准化有利于降低社会实施、管理、应用成本。胡仁昱等[4]从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角度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划分为会计信息表达形式的标准(元数据)、中间过渡和终极输出标准(XBRL)、会计信息数据交换的标准(数据接口)和会计信息安全控制标准四个要素。杨周南等[5-6]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理论框架和方法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还有其他一些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国政府也早已采取了行动,如为了规范会计数据输出的标准化,降低使用信息成本,2004年制定了GB/T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后来又制定了XBRL分类标准等。

事实上,信息技术从一开始在会计中应用就提出了规范化标准化问题,计算机处理的最大优势就是解决了重复性劳动问题,而会计循环正是标准的重复性劳动。所以,在会计软件初始化过程中就提出需要解决包括会计核算程序的规范化、凭证填制的规范化、科目编码的规范化、成本归集与分配的规范化、数据输出的规范化等问题。发展到财务共享服务阶段,需要解决集团企业内会计政策统一和核算问题的规范化。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日趋成熟,尤其对财务会计系统而言,可以完全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构建、输入输出、存储等标准化,即会计核算完全可以实现会计标准化处理,随着应用的深入,许多管理会计工具及方法也大多可以嵌入或融入业务管理中,实现标准化处理。因此,未来大部分会计工作都是标准化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会计是标准化会计。

2.未来的会计是“艺术化”“个性化”的会计

ERP、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汇集了大量业务、事项、会计数据,还有外部获取的客户、供应链等数据,它们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如何挖掘利用这些数据服务于业务管理、生产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应对竞争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企业数据管理的集中化、平台化是未来的一大趋势。而会计人员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未来会计人员在摆脱传统核算工作的束缚以后,担负的主要工作就是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含义与规律,为业务管理、价值创造提供服务。这其中充当的角色已完全是管理的角色。由于知识背景不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不同、分析思路和解读的能力不同,对决策的支持及建议也不同,结果也存在差异。在这个过程中,会计表现的是一种个性化、艺术化的特征。

会计的艺术性来源于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表的《会计名词公报》,其中第一号指出,会计是一种艺术,它用货币形式,对具有或至少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事项,予以记录、分类及汇总并解释由此产生的结果使之处于有意义(有用)的状态[7]。这里的艺术性是会计人员基于规则下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即会计人员根据现实的会计环境分析,在会计理论和准则的框架下开放、自由地进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决定。在日益强调会计准则刚性、寻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背景下,传统会计意义上的“艺术性”并不被强调和提倡,但在会计实践中,会计“艺术性”仍有用武之地。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日益普及深化,基础性会计工作几乎已完全被程序化、标准化,人机接口越来越少,在这里,人的参与性、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机会很少,再谈会计“艺术性”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当会计角色主要转向管理服务的时候,会计的这种“艺术性”被重新激活,并且显示出名副其实的“艺术性”,管理会计活动,尤其成为管理者的会计人将极大展现其“个性化”“艺术性”特征,因为我们毫不怀疑管理的“艺术性”特征。之前,判断会计艺术性的标准是,能否合理、合法地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会计相关问题,促进会计目标实现[7]。之后,判断会计艺术性的标准是会计人员能多大程度上利用数据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多大价值。信息技术使会计的“艺术性”内涵发生了改变,从会计处理的前端后移到会计信息的开发应用阶段,从财务会计的“艺术性”走向管理会计的“艺术性”。

(三)未来的会计是业务、会计、财务三者的高度融合

1.未来的会计是实时会计

在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未来的会计必然是实时会计。不同学者对实时会计内涵的理解并不相同。阎达五和张瑞君两位教授2003年曾从会计控制的角度对会计实时控制进行过定义:在IT环境中财会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三量信息(时间、实物、货币),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进行实时对比和实时分析,通过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等环节干预企业的经营业务,以实现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价值增值这一终极目标[8]。实时控制必须依托于实时信息的提供,包括各类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实时会计系统表现出实时化、动态化、整合化、开放化、集成化和电子化等特征[9]。实时会计是在信息技术应用高度成熟环境下,能及时动态处理、更新各类业务、会计事项数据并及时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会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实时财务报告、实时业务统计数据、实时财务分析及业绩评价等信息。实时会计是企业实现高效管控、走向智能财务的基础。

提供实时信息一直是会计系统追求的目标。传统会计时代信息的时滞性一直无法破解,即使是进入会计电算化阶段也难以解决,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信息技术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管理的基础。准时制(JIT)和敏捷制造(AM)等先进思想广泛在企业中得到应用都依赖于实时系统的支持。

2.未来会计是全息会计,能提供全方位信息

全息会计源于“全息论”,这里的“全”是指完全、全面意思,也称全息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企业ERP、财务共享等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对企业资金、人力、技术、环境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进行全面核算与反映的立体会计信息系统[9]。全息论是会计界早期引入的一个概念,有点类似现在的数据中台,它集合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主要有四方面特点:(1)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既有财务方面的数据,也有非财务方面的数据;既有企业内部数据,也有来自于外部的数据。(2)数据的结构和数据处理的流程较复杂,既有结构化的数据,又有非结构化的数据。(3)系统的高度集成与整合。它是从企业整体角度来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的高度共享和集成,各子系统有一定的独立性却又不至于产生信息孤岛问题。(4)能满足个性化和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包括提供多种计量属性的专项报告。未来会计就像电视频道,隐含着各种分类信息,只要打开“会计频道”①,或者点播节目就可以各取所需。

3.未来会计是业务、会计、财务三者高度融合的智能会计

信息技术赋能实现了业务、会计、财务三者的融合和一体化。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管理行为,在其作为一种专门岗位或职业出现后,作用明显提升,会计就从业务中分离出来了,因为伴随会计确认计量的还有其监督职能,负有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的责任。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会计的反映和监督的能力极大提升,几乎在业务发生的同时也就实现了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即实现了实时会计,同样,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实时对业务提供控制决策支持服务。因此,信息技术使业务、会计和财务三者有了重新融合的条件,不仅实现了业务会计一体化,更为业财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了支持;不仅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数据记录、存储和提取使用,甚至可以进一步实现数据的自动分析、挖掘、控制和决策应用。当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业务或事项发生开始到数据生成、存储、处理分析,再反馈应用指导业务经营管理的这个循环过程的时候,会计进入到智能财务(会计)阶段。这里几乎每个环节、每一步处理都实现了由技术代劳,甚至包含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会计人员似乎消失隐身了,会计似乎消亡了。在一个高度人工智能的社会,一切都实现了自动化,很少需要人的干预,除非要改变流程和内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人担负的是整个流程的设计,需要贡献的是思想和方法。目前实践来看,信息技术在会计中总体还处于管理会计信息化探索阶段。我们基本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生产阶段的流程化、自动化,但对于信息的分析、处理及辅助控制、决策等应用环节大多仍然需要由会计人员来完成。这就显示出会计人员急需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也是会计人员发挥其自身作用的黄金时期。“会计职业消失”最终会来临,但会计不会消亡。未来会计虽然面临一个倍感压力的时期,但也是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分久必合,会计的未来最终融合回归管理,实现升华

(一)会计的未来取决于会计人自身的智慧水平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在会计中的应用,未来的会计必将越来越智能化,即进入智能化财务或智能化会计阶段。虽然有不少学者研究智能财务问题,但对智能财务的理解并不相同,也没有明确权威的定义。智能财务主要表现为以数据发现、智能决策和智能行动为核心的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决策层进行智能判断、策略生成和策略选择[10]。那么什么是智能?按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人的智慧和行动能力。或者被用来形容具有人的某些智慧和能力,如智能机器人,这里智能财务应该属于后面这层意思。《荀子·正名篇》对智、能的解释是:“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其中,“智”指进行认识活动的某些心理特点,“能”则指进行实际活动的某些心理特点[11]。现代人对于智慧、能力也有多种不同的认识或解释。百度百科从心理学释义将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就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将感觉、记忆、回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简言之,智能财务是指具有会计人某些智慧与能力的财务机器人,即指信息技术能够被设计用来代替会计人从事一系列财务活动过程,包括控制决策活动。因此,会计人的智能水平决定了智能财务的智能化水平。未来会计往何处走?智能化发展到什么水平?除了会计人的智能水平外,还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

1.智能财务系统的构建和维护成本。智能财务系统的构建和维护需要付出不菲的成本,尤其对于一个大中型智能财务系统的构建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据笔者调研,往往达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支出,另外,每年持续的维护成本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越高、功能越强大,也即越智能化,其投入成本也越高。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建设带来的收益。收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财务效率提升带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节约的财务人员成本;三是数据价值的挖掘带来收益。

一个企业的核心在于价值创造,在持续推进信息技术建设改进智能财务系统过程中,必须考量信息技术构建及系统改进带给企业的收益。任何项目的实施都有个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问题。当投入成本大于带来的边际收益时,企业就会停止投入,智能财务系统就发展到了天花板,也即所谓达到了最优。所以,未来会计的智能化水平至少受到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带来的收益和构建及维护成本这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智能化水平越高,推进难度越大,投入的成本越高,其带来的收益及必要性都需要人类理性思考。

(二)分久必合,会计的未来最终融合回归管理本质,实现升华

分久必合,最终会计在信息技术的赋能下回归管理角色。会计作为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以提供信息方式支持管理活动。信息提供的越精细、越充分、越相关,则对管理活动的支持越有效,越有利于管理者协调、配置各方资源,越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恰当的控制决策,实现企业预定目标。由于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对会计要求简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复杂化及产权制度的变革,赋予会计的职能和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不得已从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业和职能部门。而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并将会计大量的核算工作替代,也使会计环境发生了颠覆性改变。随着会计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会计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极大地突破了传统会计核算工作的禁锢,并向管理类的职能如预测、控制、决策延伸,会计不再是原来单一的角色,而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随着角色转变的日益加深,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会计最后回归到业务管理活动中,代表着业务、会计、管理的重新融合,意味着三者的一体化。正所谓分久必合,会计最终融合回归管理实现升华,作为显性的会计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 李立成,刘勤.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财务创新——第十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主要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9(10):95-97.

[2] ISO/IEC.Standardization and related activities-General vocabulary[S].2004.

[3]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概要[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2):46-47.

[4] 胡仁昱,孙士英,褚彦淑.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2008.

[5] 杨周南,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1(6):8-16.

[6] 刘梅玲,杨周南.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学研究[J].2016(9):3-10.

[7] 干胜道,瞿晓龙.会计三重性与我国会计准则制定[J].现代管理科学,2008(7):8-9.

[8] 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4):3-8.

[9] 曹立明.实时会计与全息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展望[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5):117-121.

[10] 韓向东,余红燕.智能财务的探索与实践[J].财务与会计,2018(9):11-13.

[11]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智能财务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引领管理变革的智能财务应用研究
“大智移云”背景下关于会计本科教育的若干思考
基于智能财务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浅论大数据驱动企业智能财务发展的思考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