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红外成像热态特征的初探*

2023-03-03 03:58杨芳华莫素莹黄宝霖范慧婕赖逸贵
光明中医 2023年4期
关键词:神阙任脉营卫

杨芳华 张 为 莫素莹 黄宝霖 范慧婕 赖逸贵

《丹溪心法》云:“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中医学认为脏腑与体表是内外相应的,观察外部的表现,可以测知脏腑阴阳、气血的情况,即所谓“知外揣内”,这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人是恒温动物,能维持一定的体温,人体的热能可以通过皮肤表面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红外射线。因生理结构特点,人体体表各处温度不等,而当相应部位产生生理或病理改变时,其所产生的热能及传到体表的温度也随之改变。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被动接收人体散发出的红外射线,经光电转换及数据处理后,形成红外热像图,以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来评估人体的寒热变化从而判定该区域的新陈代谢状况的功能学影像技术,它能客观、准确、清晰地反映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温度分布,进而可用来评估人体的脏腑阴阳及气血的虚实状态[1,2]。

岭南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北靠南岭,南邻南海,形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岭南地区具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全年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生活饮食习惯及体质特点。阳江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地区,具有典型的岭南气候特点,本研究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分析阳江市人民医院职工的红外成像热态特征,为岭南地区医护人员的日常保健调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1月阳江市人民医院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共采集1349名院内职工红外热图,符合纳入标准908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年龄18~60岁,平均(34.49±9.24)岁;其中男性140名,平均年龄(35.74±9.96)岁;女性768名,平均年龄(34.27±9.09)岁。18~30岁397名(43.7%),31~40岁285名(31.4%),41~50岁161名(17.7%),51~60岁65名(7.2%)。

1.2 排除标准退休、行政管理、后勤人员;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不稳定期;甲亢、急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急性病;孕期及哺乳期女性;近3个月接受手术治疗人群。

1.3 检测方法

1.3.1 检测前要求检测前24 h不要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过量运动及做电疗、针灸、热疗、按摩、拔罐等理疗;检测当天避免服用扩张血管类药物,禁烟,不要涂抹油膏、化妆品,穿宽松的内衣、内裤;测评前4 h内禁食水、勿做运动锻炼;测评前30 min内不要用冷水洗脸、洗手。

1.3.2 检测环境检查前将室温控制在(22±2)℃,相对湿度40%~60%。测评室内无强红外线辐射源、无阳光直射、无空气对流。

1.3.3 检测方法和拍摄体位受检者扫描前脱去帽子、发卡、首饰、眼镜等饰物,并松开腰带、脱去内衣,女士将头发扎起,静息平衡10 min,如有流汗需等到体表干洁,脱去全身衣物后站立在距离拍摄仪器2 m处。使用MTI-EX PRO-B型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重庆远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采集受检者正面站立位和背面站立位热图。采集正位热图姿势:面向扫描头站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五指分开,平视前方;采集背位热图姿势:背向镜头,其他同前。

1.4 测量方法及部位利用红外热像仪自带分析系统进行三焦、神阙及各脏腑区域温度及相对温度差(△T)测定。任督二脉测定方法[3]:任脉取上界胸骨上窝水平,下界耻骨联合水平,前正中线左右各0.5 cm区域;督脉取上界第7颈椎水平,下界髂嵴连线水平,后正中线左右各0.5 cm区域。相对温度差为区域平均温度与躯干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值,单位为 ℃,正数表示高于躯干平均温度(热偏离),负数表示低于躯干平均温度(凉偏离)。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后,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部位红外热图特征受检者三焦热秩序为上焦最热,下焦次之,中焦最凉。督任脉热结构特征是督脉△T>任脉△T。躯干脏腑对应区域热结构是小腹、大腹明显凉偏离,神阙、胸膺明显热偏离。见表1。

表1 各部位红外热值

2.2 不同性别各部位相对温度差分析女性下焦、大腹、小腹、左右少腹△T明显低于男性,上焦、神阙、胸膺△T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相对温度差分析

2.3 不同年龄段各部位相对温度差分析结果提示任脉、神阙、胃脘△T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41~50岁及51~60岁年龄组任脉、神阙△T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18~30岁及51~60岁年龄组胃脘△T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相对温度差分析

3 讨论

李洪娟教授认为,人体体表发射的红外线,是身体脏腑功能和能量代谢的信号,观察体表温度变化能反映机体热代谢情况[4]。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基于体表温度变化所呈现的冷热偏离来阐释人体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阴阳的变化。正常人(平和质)在红外热图上表现为头面、上焦、中焦、下焦温度依次递增趋势,呈现出“阴平阳秘”“内阳外阴”的热态学特征,当人体某处发生病变或生理状态发生改变时,必将因其血流和代谢变化而产生高于或低于正常温度的偏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督脉平均温度高于任脉,体现了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的中医理论。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与手足三阳经、阳维脉相交会,总领、督导一身阳经脉气;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线,与足三阴经、阴维脉交会,统任一身阴经脉气。脐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十二经之发源地,《医学源始》曰:“人之始生先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之始生,五脏六腑之成形故也”。神阙位于脐中,是任脉上的阳穴,为任脉之气聚集之处。同时,神阙联系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与诸经百脉相通,功能健脾补肾、温经通络、温阳救逆,故神阙△T较高。任脉为阴脉之海,温度以凉为宜,本次研究结果任脉△T高于既往研究结果[5-7],且任脉温度高于躯干平均温度,呈现阴不敛阳、阳气浮越的状态。三焦热秩序为上焦最热,下焦次之,中焦最凉,三焦温度梯度分布紊乱,胸膺出现热偏离,呈现 “上热下寒”的状态。可能与不同地区气候环境、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黄帝内经》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则行于阴”,白天工作消耗自身阳气,夜间睡眠则可使阳气得到休息和补养,同时晚上休息能促进阴气的收藏以化生气血。本次受检者均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平时工作繁忙,工作、精神压力较大,久则容易导致阳气耗损,加之长期熬夜加班,休息睡眠时间不足,阳气不能得到休养,同时阴气收藏、化生不足。加之岭南地区气候常年高温湿热,人们喜饮凉茶冷饮、吹空调,久则损伤中焦阳气,脾胃生化、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寒邪内生,导致机体出现阴阳失调、营卫失和的状态。

营、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动力基础。营卫同出于中焦,受水谷精微的滋养,相互跟结,相互协调为用,是一个统一的阴阳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其中,卫为阳,营为阴,卫在外则必赖营之养,使其外达;营在内,又需卫在外固守。卫气散于分肉,腠理,肓膜,胸腹,并与营气相并行, 以达到“充身, 泽毛, 温分肉, 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 的温煦固护功能[8,9]。可见,营卫之气不仅聚于体表腠理,亦循行于体内,充养五脏六腑,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同时,营卫与气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医宗金鉴》中言:“营即血中之精粹者也,卫即气中剽悍者也”,此言营卫与气血是体用关系,营卫为气血之用,气血为营卫之体,气血之循行即为营卫。若阳气耗损,导致营卫失和,卫阳不足于中,不能营濡卫温,元阳失去温煦,则易导致阳气亏虚寒邪内生。阳虚日久,鼓动气化无力,从而导致阳气郁滞于内,化为阴火,阳虚火浮,阴火上浮,真阳下虚,故红外热图表现为上焦、胸膺、任脉温度偏高,而中焦、下焦等区域温度偏低,这与张仲景“阳气衰微,虚阳浮越”的阳虚火浮理论一致[10]。同时,阴血不足也可出现营卫失和,营阴亏虚于内,真阴不足不能制约阳气,亦可导致虚阳浮越于上,即阴虚阳浮。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虚火论》中曰:“虚火之病源有二,盖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元也,此病原之二也”,可见阴血亏虚、真阳不足均可导致虚火浮越于上,出现“上热下寒”的状态。

不同性别医护人员红外热像图表现为:女性上焦、神阙、胸膺△T较男性高(P<0.05),下焦、大腹、小腹、左右少腹△T明显低于男性(P<0.05),中焦△T较男性亦偏低。可能与女性在社会竞争和家庭负担的冲突中承担更多的压力,且女性的经、孕、产乳等特殊生理功能均以气血为物质基础,导致女性更容易出现气血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脏腑功能下降。不同年龄组医护人员红外热态特征分析显示,41~50岁及51~60岁年龄组任脉、神阙△T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18~30岁及51~60岁年龄组胃脘△T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51~60岁年龄组大腹△T亦较其他年龄组偏低。考虑年龄越大,脾胃及其他脏腑生理机能越低下,气血生成、运化功能不足。18~30岁年龄组胃脘△T较低,可能与这个年龄段人群贪凉喜冷饮等生活饮食习惯有关。李洪娟教授等[7]研究发现,阳虚质、阴虚质人群的神阙△T均高于平和质,本次研究显示女性及年龄较大者神阙△T相对较高,可能与这两类人群阴阳失调明显,机体自身功能代谢的代偿机制有关,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结果提示本次受检人群中女性及年龄较大者阳气不足、阴血亏虚、营卫失和相对明显。指导本地区医护人员,尤其是女性及年龄较大者在日常保健调护中应以固护阳气、顾护阴津、调和营卫为关键,年轻人群应注意调整生活饮食习惯,避免过食寒凉损伤脾胃阳气。

本次研究因受条件限制,收集病例数据有限,未能采集岭南地区其他医院医护人员红外热图,但仍为本地区医护人员的日常保健调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下一步,可联合本区域其他医院进行多中心、大规模、不同人群的红外成像热态特征分析及研究。

猜你喜欢
神阙任脉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以“营卫气化”病机观论治皮肤病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神阙隔姜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观察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神阙穴特异性科学基础的阐释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布依族验方“神阙散”的早期安全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