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子轩:伶仃洋上的守护者

2023-03-04 16:28整理本刊编辑部
珠江水运 2023年3期
关键词:龙子伶仃洋海巡

整理|本刊编辑部

深中通道项目是世界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超级跨海集群工程,如长虹卧波般横跨伶仃洋两岸。2023年是深中通道开建的第七年,有这样一位“守护者”连续7年坚守岗位,默默守护着深中通道施工水域的安全,他就是广州沙角海事处舢板洲海事执法大队队长龙子轩。

龙子轩正在参与深中通道E21管节浮运保障任务

精益求精 全力保障深中通道建设

1月11日,凌晨5点,龙子轩从家出发,驱车前往沙角海巡船码头,乘坐“海巡09079”前往深中通道施工水域,参与保障深中通道项目伶仃洋大桥第一片高空钢箱梁作业安全的重要任务。龙子轩表示:“深中通道钢箱梁架设作业需要早上8点开始,重大的保障任务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们需要提前一个小时到达现场开展部署和现场清理工作。”

8点刚过,钢箱梁架设开始作业,龙子轩和同事们便开始忙碌起来。通过船载雷达和望远镜不停扫视江面,及时通过高频和电话及时阻拦将要进入警戒区的无关船舶。

龙子轩(左)正在参与深中通道西锚碇区域钢箱梁顶推导梁拆除施工安全保障任务

据龙子轩介绍:“伶仃洋航道每个航标之间相距一海里,而无关船舶靠近施工水域两海里内就可能发生危险,因此我们会仔细观察航标与船舶之间的位置,如果船舶靠近两海里这一危险距离我们就出手干预驱离。”

“他不仅仅是队长,而且更像我们亲切的老大哥。海上通航环境极其复杂,为了防止有无关船舶误闯施工水域,龙队长每次执行安全保障任务时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指挥好船舶航行,同时会以高度的耐心帮助带领大家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广州沙角海事处川鼻海巡执法大队队长宁禹鑫表示。

伶仃航道作为广州港进出主航道,日均船舶流量可达一千余艘次,他要在长达8个小时的封航过程中保障施工水域以及每一艘途径施工区附近的船舶安全,这份工作既繁琐又枯燥,但枯燥繁琐的背后却是守护好整条航道的“安全线”。

参与保障深中通道项目伶仃洋大桥第一片高空钢箱梁作业安全只是龙子轩夙夜值守,保障重要施工项目顺利完工的任务之一。从深中通道首片钢箱梁顺利完成架设到沉管隧道最大变曲率管节E30完成预制顺利出坞,每一重要时间节点都有他坚守的背影。

龙子轩(中)正在参与伶仃洋大桥钢箱梁吊架现场保障任务

近三年时间里,他带领舢板洲海巡执法大队,共计圆满完成了31节沉管浮运、23节钢壳运输、以及92片钢箱梁运输架设保障工作。为了保障工程进度,一次又一次的刷新护航保障记录:伶仃洋大桥钢箱梁48小时吊装三次五片、沉管运输三天两管、持续十几个小时值守封航龙穴南支航道……正是这无数个奋战的日日夜夜,有效保障了深中通道施工水域的安全稳定。

生命至上 践行船员安全守护承诺

今年年初,一艘快艇与商船碰撞,快艇翻扣在广州港28号灯浮附近,三名人员落水急需救援。事发水域在深中通道建设水域下游约1000米,是临时横越区与主航道重叠水域,过往船舶众多,通航环境十分复杂,救援若不及时、恰当,很可能出现人员伤亡,甚至影响辖区水域通航秩序,带来更大的通航风险与安全隐患。

按照以往的搜救经验,落水时间越久,落水人员生还的机会就越渺茫。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龙子轩接到搜救指令后当即带队赶赴现场参与人员救助。

他们克服当日极差海况,在5到6级阵风带起的惊涛骇浪中,驾乘着吨位较小、抗风能力较差的海巡船,与风浪搏斗,与时间赛跑。海巡船在狂风中横倾一度达到约15度,部分海事搜救人员出现晕船呕吐的现象,给救援行动带来极大挑战。经过救难的搜索,搜救队伍终于在冰冷海面上发现有三名身穿救生衣的落水人员。

龙子轩当即指挥海巡船向落水人员靠近,下到甲板抛出救生圈,牵拉救生浮索,与其他海事救援人员一起合力将落水人员逐个救助上船,包裹保温棉被倒上驱寒姜茶,帮助落水人员摆脱失温风险,将其安全救助上岸。

这次救助行动只是龙子轩严格按照广州海事局、沙角海事处两级应急预案,活跃在应急救助第一线的一个缩影。多年以来,他保持着24小时应急戒备和值守状态,在危急时刻第一时间赶赴救助现场、参与处置事故,三年来参与处置事故、险情41宗,救助近两百余名遇险船员。

猜你喜欢
龙子伶仃洋海巡
晚霞正烂漫 人生更风光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老年大学校歌
世界最高全飘浮伶仃洋大桥成功合龙
海巡06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猫道贯通
围填海对伶仃洋水流动力的短期影响模拟研究
蚌埠市龙子湖主要生态问题及保护建议措施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架起的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