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3-03-05 05:23李朋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环球市场 2023年5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农村

李朋 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 问题的解决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在中国整体经济中农村经济非常重要,因此,党和政府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历来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 “乡村振兴” 战略,促进现代农业农村建设,妥善解决 “三农” 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的前提下,加快农村经济改革的速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是建设新农村,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广大农民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国家的富强离不开农民生活的富裕。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发展农村经济是促进其他行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农村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根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农村经济繁荣、农村产业高速发展、乡村环境优美、农民的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落实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发展农村经济一方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另一方面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农村经济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基础。

第二,发展农村经济能够确保共同富裕的实现。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要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两极分化被消灭,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实施的是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共同富裕,使绝大部分人的根本利益得到保护。共同富裕一方面要求提高我国的经济总量,另一方面要求贫富差距不断缩小。我国的农村地区是共同富裕的薄弱点,一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使实现共同富裕受到严重制约。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但能够提高农村经济总量,同时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借助于精准扶贫,使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加,农村与城市间差距不断地缩小,从而有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于提高。一是农村的机械化水平有待于提高。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科技技术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尽管农业生产中部分机械化设备得到应用,然而主要应用在农作物的种植、收割等方面,在农作物生长管理中应用不足。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对现代机械进行推广难度较大,农民对于新型机械缺乏了解,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此外,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尽管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重视,很大程度上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降低,然而偏远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农村交通道路有待于完善。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道路不畅通,缺乏对道路的有效维护,甚至部分偏远农村尚没有实现柏油路。同时,交通运输工具效率不高。这就导致了农业资料难以输进,而农产品难以及时向外输送,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不利于农民增收。

第二,农村产业结构缺乏多元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农村农产品的总量比较充足。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们提高了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人们对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气候对农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经常存在农产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的居民。受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不足等的制约,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农村经济产业机构单一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农产品销售缺乏多元化的途径,尚没有对广泛的营销渠道进行够,农产品向外流通存在困难。农村市场主要是农民自发构成,规模不大,流通货物比较单一,与外界市场缺乏紧密联系,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农产品供求结构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受农产品供求结构不均衡的直接影响,以使当前我国农产品的种类以及品质难以使市场需求得到满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对于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需要多元化的农产品种类。进入新时期,消费者对于健康、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给予关注。但是现阶段农产品的质量与种类有待于改进。二是现阶段市场上部分农产品的供应高于需求,部分农产品的需求高于供应。以玉米为例,我国玉米产量保持增长态势,当前超过了3 亿吨库存量,然而国内消费量为2 亿吨。与此同时,市场不断变化,玉米替代品的出现使玉米的市场空间减少,玉米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而因为黄豆种植的效益不高,黄豆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减小,整体上黄豆的供应量不足,为了使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我国需要从外国进口黄豆。基于此,农产品的种植结构需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要加快,使农产品的种植收益提高。事实上,因为部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甚至比进口农产品的价格高,造成了部分农产品对进口存在依赖性。三是农产品市场信息缺乏对称性,农产品的供给信息与需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匹配。农产品信息的不畅通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有待于提高,对信息缺乏把控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农产品种植种类,同时在市场销售中和经销商联系存在困难,购买先进农机设备缺乏资金与渠道,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农产品出现了供求失衡问题。

第四,农业科学技术有待于提高。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农村农业生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发达国家,农村的农业生产以机械化生产为主,但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在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方面还比较欠缺。现阶段农业科研缺乏完善的体系,激励政策不健全,在农业科研方面投入的资金有限,造成了农业科研很少出现突破性项目,科研转化不高。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山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覆盖面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畜牧业的科技水平业有待于提升,畜牧业主要以个体户养殖为主,缺乏规模化,养殖的种类缺乏多元化,培育技术有待于提升,对畜产品缺乏深加工,难以形成完整的畜牧业产业链。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一,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一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农业种植中水利设施的作用非常关键。完善的水利设施有助于农产品产出的提高。政府部门从实际出发,对水利设施现在进行调查,对水利实施建设的措施进行制定,提高水利工程的标准,对大中型灌溉渠进行修建,对江河库水系和耕地的连接工程给予重视,此外,对田间的小型水利系统工程进行科学布局,确保实现 “干旱可以灌溉,洪涝可以排泄” 的功能,建设高产农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收入增加。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道路建设。道路是农民致富的重要保障。交通道路的完善,一方面能够使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对外信息传播加快,生产效率得到提高。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修建交通道路,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对农村道路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提高交通道路的建设标准,增加交通道路建设与维护的资金,使农村道路维护保养需要的资金得到保障,通过完善交通道路实施,加强与外界交流,促进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农村结构改革要深入,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对农业种植业的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农作物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饲料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等。农村经济发展受农产品种植结构的直接影响。农村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对种植区域进行科学规划,从而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因此农村经济地域特征显著。因此,农村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推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使农民过度依赖农业的局面得到转变,转变单一种植模式,使产业内容不断丰富,在确保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农村基于自身实际,充分借助于现代化技术进行创新,比如对特色农产品、农家乐、民宿等的发展给予重视,同时,结合信息技术,构建 “互联网+” 模式,通过新媒体大力宣传农产品、农村特色旅游项目等,一方面使人们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构建多元化生产体系意义重大。此外,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对市场供求关系给予关注,对产业结构进行及时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三,对农村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给予高度重视。尽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种植结构不科学、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农民增收难等现实问题。基于此,需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去库存,补短板” 。我国农村农业种植存在比较高的成本,生产效率与产出不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利。基于此,农业生产成本应该降低,农药与化肥的使用要科学,进行适度的规模化经营,由此使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增加农民收入。此外,部分农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库存,借助于深加工的方式加快去库存的步伐,使库存损失减少。对企业消耗农产品库存给予鼓励。当前农业供给与新时期市场消费需求相比,主要问题存在于供给侧,阶段性供给不足与供大于求的问题突出。基于此,应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粮食作物、饲料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四,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加快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应用,在农田中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实现对土壤、温度、湿度等监控,对农业生产条件随时把控,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制度建设,对研发农业科研成果提供保障。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提供评定职称、职务晋升等优惠政策,加大对作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为农业技术研发提供优秀人才保障。二是农业高等院校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农业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农村,在农村落实高校研发的科技成果。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农业高校对培养学生的方案进行调整优化,鼓励学生对农业技术的自主学习,使农业高校学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农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典型事例与典型人物进行宣传,对科研人员研发农业技术进行鼓励。比如,农业高校借助于视频直播的形式对农业生产中应用新技术进行讲解,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的技术帮助。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农业技术创新的氛围,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技术,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四、结语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党的十九大制定的 “乡村振兴” 战略,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落脚点。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产业结构缺乏多元化、农产品供求结构不均衡、农业技术有待于提高等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国家与政府需要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重视,加快农业结构改革的步伐,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由此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