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教 以境优教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开展

2023-03-05 05:41王婷玉
中学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情境

■ 王婷玉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场景模拟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融入到学习氛围当中,既冲破了传统课堂思维的束缚,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强化代入感。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感知思想内涵。

一、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需通过革新课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情境教学法是作为高效课堂生成的前提让学生融入文章中,深入了解语言文字塑造的世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深度理解。以文言文阅读为例,高中生在理解古文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思想也更为成熟,但对于文章的内容,还需要学生投入真情实感才能够透彻理解,产生与古人之间的思想共鸣和情感对话。此外,情境教学法的构建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转变为浓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更为深刻的知识体验,在学习中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情节动向、人物思想,以此掌握课文内容。

同时,情境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运用情境创设,实际上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对课本进行生动描述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意境进行再现、人物角色进行扮演,激活原本的知识结构,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对学生重构知识、梳理文本内涵等有益。

二、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开展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提升教学课堂实效的有效手段。如何将情境创设得更生动、具体?主要有以下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

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今天,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形式已经滞后,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必须从根本处解决问题,想方设法地在教学工具和手段上有所改进和创新,以适应21 世纪不断发展的语文素养培养需求。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作为集声、像、图、文等多种电子信息于一体的学习模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将它引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打造出直观化的教学情境,达到以情促教、以境优教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边城》一文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作者用文字描述出了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人们不可言状的喜爱与同情。学习这篇课文,如果教师只是通过口头语言的讲解和文本文字的描述不足以让学生真切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及故事背后的含义。这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湘西的风土人情和故事背景能让学生获得一种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播放小说的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充分熟悉小说内容,能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小说的人物关系、品味小说中淳朴的人性。

在情境转换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也能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攻克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加大课堂的信息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巧设问题,创设思维化教学情境

学习过程需要借助思维的高速运转才能够实现知识内化。问题作为推动教学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促进思维运转的主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从现行的课堂教学出发,教学的各个环节涵盖了大量的思考点。教师可以从关键处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思维。运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借助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能对课本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剖析。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需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确保问题符合学生的认识范畴。否则,一旦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只会让问题情境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并且难度的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难以发挥出情境教学法的真正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对问题进行整合,尽可能从浅入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求解决办法。

例如,在教学《祝福》一文时,教师可以着眼小说整体内容提问学生:“为什么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当学生迅速浏览课文,了解到祥林嫂每次的悲剧都发生在春天。第一次是作为童养媳,第二次是失去了丈夫,第三次是丧父且丧子,这些悲剧尽数在春天,最后也让她在新春时丧失所有的希望。这些内容都需要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创设思维化的教学情境,以此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的年龄和思想已经成长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阶段,要想突破当前语文教学的难关,就需要适当提出问题,建立问题情境,体现教学的丰富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有学生能从问题中找到思路,并阐述自身的观点,就能够理解课文,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3.角色演绎,引发精神共鸣

情境教学法中最常见的就是角色演绎。角色演绎并不是简单地读台词,而是需要先深度解析文本,选择角色,并代入其中。借助文章的情节、角色的性格特征等感知人物所处的背景,引发精神共鸣,从而了解到重要事件的前因后果,感知文本内涵。高中语文的各项活动都需要教师对课本进行系统分析,完成对角色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补充,使一个个篇章能够成为完整的情境故事,形象地突出语文学习过程。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小说节选涉及的诸多情节可以借助角色演绎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分析,以王熙凤出场后的剧情作为创设情境的主体,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人物语言、语气等探究和模仿,在扮演环节将人物的语言特色、动作特征一一展现,理解其中的情感变化。要把林黛玉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个性特点展现出来,使故事内容更为直观和清晰。

学生站在小说故事背景下对角色进行分析和演绎,通过阅读课本的前后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言习惯,不断对其语言进行分析挖掘,了解后续事件的发生动向。在演绎中达到与角色的契合,并产生精神共鸣,特别是学生对角色所处环境的分析,依据人物特征做出对应的行为和语言演绎,既是对人物形象的揣摩把握,也是对文本的深度感知。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运用情境教学主要是创造出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场景,让学生能在该场景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知与体验。在创设情境中一定需要借助合适的方法,保持教学的新颖性,突出教学的主题及重点,适当回归教材,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