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立骨”在写人记事类单元整合课中的运用

2023-03-05 05:41陆燕婷
中学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范进中小人物课文

■ 陆燕婷

“立骨”教学法是指围绕文章的文眼展开教学的方法。在写人记事类单元整合课中,选取一个词语立骨有重要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人物特征、人物身份、人物情感三种“立骨法”在写人记事类单元整合课中的运用。

一、人物特征立骨

以人物特征立骨,即选择一个能够概括人物共有特征的词语,以之立骨,并围绕它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有《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可以从人物共同特征中选择“智”为单元整合课立骨。确定了立骨词“智”后,围绕“智”提问:哪些人物可见其智?何以见其智?为何突出其智?

《智取生辰纲》中,杨志之智在于乔装打扮隐藏行踪、及时调整行程、警惕精明。吴用之智在于将天时地利与人和都考虑到位。两个虞候和十一个厢禁军也颇有智,他们将不满向老督管倾诉,倚仗老督管,达成目的。纵有杨志之智,仍败于吴用一行人,突出杨志之智可以衬托出吴用之智。纵有杨志之智,却受制于一个奶公;虞候和厢禁军的智,从侧面凸显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

《范进中举》中,范进的智在于未中举时对岳父恭敬以得来微薄的照拂,中举后与张乡绅周旋、迅速适应新身份。胡屠户的智在于对范进态度的迅速转变。邻人的智在于范进中举后对他热情帮助。报录人的智在于颇有经验地提出治疯方案。张乡绅的智在于范进中举后第一时间道贺送礼。所有人的智都因范进中举而体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这种制度下人性的扭曲被讽刺到了极致。

《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刘姥姥的智在于明知众人拿她取笑,却全力配合。凤姐、鸳鸯之智在于捉弄刘姥姥来逗乐贾母。丫鬟们之智在于知晓鸳鸯有意捉弄,依然默契配合。宝钗之智在于众人皆嘲笑刘姥姥,唯独她不跟风。一片笑声中,让人感受到的是身份的差异、贫富的悬殊。

这个单元以“智”立骨,哪些人物可见其智?何以见其智?此两问让学生在梳理情节后,从字里行间深入把握人物形象;又让学生感知到正面描写人物、侧面衬托人物、不着笔墨表现人物等诸多手法。为何突出其智?此问又使学生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同样是“智”,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写法,感受不同的写作意图、主旨。选用能概括人物共同特征的词语“智”立骨,整合单元内容开展教学,学生理解到的主旨的广度和深度、把握到的表现人物手法的多样性,定然胜于单篇课文教学。

二、人物身份立骨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有《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四篇课文塑造了四个小人物,以“小人物”立骨,开展单元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人物。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一个女工,她爱说是非、行为粗俗、没有文化、迷信,为何让作者如此感怀?她告假回家四五天,高兴地带回“三哼经”。她是一个连名字都是顶别人的缺而随意叫的女工。这样的小人物,无疑是不被尊重的。她去买《山海经》,连书名都弄不清,得遭多少白眼。买《山海经》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究其原因:这书并非学者正统,她只能动用自己微薄的积蓄,得不到回报。假期难得,她却匀出时间来实现一个小孩念了许久却可能随时会抛诸脑后的愿望——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一个卑微粗俗的小人物善良真挚的爱。

《老王》中,老王是一个三轮车夫,不幸的小人物。他有哥哥,但死了;他有侄儿,但没出息;他有三轮车可活命,可有“田螺眼”,被人嫌弃甚至遭人诋毁。他最终病入膏肓而离世。他艰难活命,却从未丢弃善良——他为作者一家送冰,主动减半冰价,而量却十足。帮忙送作者丈夫去医院,明明自己生活更艰难了,却怕作者没钱而不肯收钱。拖着病躯,将自己不舍得吃的香油和鸡蛋送给作者。老王越是这般老实善良,越是引发人们对不幸的小人物产生悲悯之情。

《台阶》中,父亲是一个普通农民,一个有自己理想追求的小人物。他劳碌一生、节俭一生,所求的不过是建新屋、造高台阶。这样的追求,在都市人眼中可能微不足道甚至不可理解,却是他的毕生心愿。可是,当这一切终于实现了,父亲却感到极度不习惯,甚至有空虚寂寞之感。这么一个要强、坚忍、勤劳的小人物,能够让人关注小人物的追求、关注小人物的情感需求。

《卖油翁》中,卖油翁作为一个小人物,在陈康肃公面前不卑不亢。他酌油时的沉稳淡定,淡然的一句“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让人看到的是高超技艺,沉稳与智慧。即便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亦可活得精彩,抵达人生的高境界——不仅在于酌油技术高超,更在于处事待人通透。

同是写小人物,有的小人物缺点无数,但有真挚善良的一面;有的小人物命途多舛,却坚守诚实善良的底线;有的小人物有理想追求,却猝不及防地陷入空虚;有的小人物虽然平凡,却通透了得,境界极高。平凡甚至卑微的小人物,亦是百人百态、千人千面。这样以人物身份作为立骨词开展单元整合教学,学生不仅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和主旨,更能有一个全局的关照,引发对一类在生活中不被重视的人群的关注和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活、理解文本。

三、人物情感立骨

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也是写人记事的单元,有《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三篇小说。可以引导学生以一词立骨法进行学习,由学生根据人物情感凝练“立骨词”,得到的反馈中,以“孤独”占多数。以“孤独”为“立骨词”开展单元整合学习效果极好。单元整合探讨使得学生对于人物情感的捕捉变得非常敏锐。

《故乡》中,学生以“孤独”一词立骨探讨的核心是:有一种孤独叫悲哀。故乡的萧条已让作者感到悲凉,杨二嫂的尖酸市侩更让作者对故乡失望,而最令作者感到悲凉的是少年玩伴闰土的那一声“老爷”。那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悲哀,一声“老爷”带来隔阂与孤独;那是一个革命先驱的悲哀,只能孤独思索前行的路。但即便悲哀,即便孤独,作者仍在宏儿和水生身上看到了希望。在孤独中能看到的是作者高大坚定的时代领航人的形象。

《孤独之旅》中,学生以“孤独”一词立骨探讨的核心是:有一种孤独使人成长。杜小康遭逢人生巨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然而,无论是生活的艰难还是情感的孤独,都让他在直面暴风雨、寻找鸭子后,成长了、坚强了。作者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极力渲染这种孤独,而杜小康却在突如其来的更大的压力之下,坚强成长,找到希望。

本单元以人物情感“孤独”一词立骨,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每一篇文章的主旨,更对人物情感有了细腻的区分,而这种精准区分正是来自于对整个单元文本的比较阅读、精细感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以一词立骨法开展写人叙事类的单元整体教学,是要让学生,把握单元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获取超越单篇课文教学本身的收获,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习得语言运用的深层思维规律。

猜你喜欢
范进中小人物课文
“范进中举”现实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范进中举》中人物的“势利”浅析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背课文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