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如何为读者创造良好阅读空间

2023-03-05 22:36
中文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资源

陈 晓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000)

引言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近些年来,全社会形成了全民阅读的新风尚。提升国民的综合素养,培养老百姓的阅读习惯,是目前公共文化服务比较重视的内容。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众的精神家园,其通过阅读空间的建设,能够充分体现是公平、开放的读者服务理念,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服务价值,将馆藏资源、阅读价值拓展至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中[1]。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打造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公共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构建阅读空间的多元文化特色,引入场景化、数字化、精准化、人性化的新型服务形态,有效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

一、新时期图书馆阅读空间的特征

国家在2021年3月颁布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需要对城乡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有效的创新,需要鼓励社会力量共建特色鲜明、业态多元、布局科学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融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图书阅读为一体的公共阅读空间,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需要为读者打造高质量的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服务。新时期图书馆阅读空间需要转变以往的建设方式,需要社会资源、社会力量、社会团体的引入,实现制度的创新。此外,需要对阅读空间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落实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对用户的各项需求进行深入考量,为用户带来丰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随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各区域新型阅读空间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是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出现的新的增长极,而政社合作是推动公共阅读空间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新时期的图书馆阅读空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智慧化,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自助化服务,为读者带来智慧化的服务体系。第二,体系化,能够有效推动图书馆资源共享共建以及通借通还服务的发展。第三,距离人群较近,图书馆公共阅读空间往往延伸到人口较密集的区域,深入到社区、农村、学校等场所,有效扩大了阅读空间的服务覆盖面积。第四,社会化,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创建主体多元化,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建设当中。第五,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高,能够有效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众的阅读需求,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第六、空间环境舒适优美,在建设阅读环境的过程中,空间布局需要精心设计,装潢风格需要符合受众群体的审美,物理场景需要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集感官的舒适与视觉的美感于一体。第七,多业态,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需要集多元化的服务业态为一体,使读者在阅读空间当中能够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不仅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还能丰富读者的其他体验。

二、图书馆为读者创造良好阅读空间的必要性

1.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建设需要以提高阅读服务的效率为基础,需要充分地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随着公共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大众的阅读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大,公共图书馆需要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这样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相较于传统被动式、封闭式的阅读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需要为读者提供开放化的阅读体验,优化服务项目,完善各项制度,实现知识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服务质量。

2.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广大读者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的阅读模式,虽然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但是却对促进读者的深度阅读带来了极大阻碍,不利于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与发展。基于此,公共图书馆需要为读者建立针对性、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使读者能够在阅读空间当中系统化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资源,这样不仅能够拓宽读者的知识面,还能有效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与阅读效率。因此,公共图书馆为读者创建良好的阅读空间,能够为读者带来更为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有效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为读者创设沉浸式的阅读环境,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对于推动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路径

1.注重读者情感体验,构建舒适的场景空间

公共图书馆在建设阅读空间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场景空间的美学设计,为读者带来丰富多样化的感官享受与视觉美感,使用户能够在舒适、安静、美观的场景当中阅读资料,为读者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图书馆阅读空间需要重视空间布局与装潢设计,并且需要优化服务项目。对于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场景外观设计,需要贴合阅读空间的主题,并且在设计上要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消除用户与阅读空间之间的距离感。在内部设计方面需要给人带来安逸、舒适的体验,装修材料需要注重隔音效果,保证阅读空间的安静,舒缓读者视觉与精神上的疲劳,使读者愿意沉浸在阅读的氛围当中。在服务方面,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也需要注重各方面细节要素,为读者提供高低适宜的书架,空间内的照明需要柔和,装修色调多用饱和度低的暖色调,在桌椅上设置防磕碰措施,用心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总分馆的形式,立足于区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建,满足各地区大众的需求。例如,威海市图书馆所建立的城市书房,属于市图书馆分馆,能够为地区群众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注重空间风格设计,在现阶段的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中取得了创新的发展。

2.建设专题资源空间,提高资源获取便捷性

首先,公共图书馆需要建设专题资源空间,通过深入分析用户的各项需求,实现对知识资源的分类与归纳,在特定的空间当中,为不同的读者提供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建设阅读专区、专题阅读空间、主题分馆等。在公共图书馆的主题分馆当中,其阅读空间当中归纳整理了专题性质的阅读资源,能够针对特定的人群机构展开服务,针对性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使读者能够高效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资源。例如,上海陆家嘴图书馆建设了“融书房”主题分馆,其中所设置的知识资源倾向于金融主题,能够为金融行业的人士或机构提供知识资源服务。公共图书馆在内部设置阅读专区与专题阅读空间,能够针对性地整合专题资源,使图书馆当中的专项知识资源能够集中为读者提供服务,使读者在找寻自己所需的资料信息时,更加的方便、快捷,节省读者的时间。例如,太原市图书馆开设了马克思书房,嘉兴市图书馆开设了红船中心书苑,山东省图书馆开设了新时期党建书房等,上述图书馆内部专题阅读空间都属于红色主题资源。山东省的尼山书院是省公共图书馆对书院形式的阅读空间探索,其主要集中设置了主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资源,主要为对传统文化资源有需求的读者所开设的主题阅读空间。此外,在公共图书馆当中,还可以设置阅读专架、主题阅读区,这样能够充分运用图书馆内部的空间,为读者提供专题知识资源空间,以供读者使用。公共图书馆在建设与发展主题分馆的过程中,需要和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社会机关进行有效的协作,充分地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与相关扶持政策的帮助。另外,用户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用户在阅读空间当中高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公共图书馆在建设阅读空间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到学校、社区、社会结构等区域,使大众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触图书馆阅读空间,有效拉近读者与公共图书馆的距离,节省读者的时间。并且需要扩大知识资源储量,使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读者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对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图书馆阅读空间也需要安排专人为读者提供帮助。

3.促进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推动智慧阅读空间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需要立足于网络信息环境,拓展智能化空间,建立韵文化场馆。公共图书馆在阅读空间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融入最前沿的现代化科技,为读者打造数字阅读空间、虚拟阅读空间,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与互递,满足读者对智慧化阅读的需求。很多公共图书馆都设置了在线讲座、网上展厅等互联网阅读空间。新时代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对于智能化技术的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对于虚拟阅读空间的需求在不断提升。现阶段,能够为用户带来技术体验的阅读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和现实虚拟技术、5G科技等新兴技术,实现人工智能服务、无感阅读、智慧书房、互动直播、导览导航等,利用全景化虚拟的场景体验、仿真实训等服务所建设的数字化虚拟空间。数字化虚拟空间能够给用户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有着操作便捷的界面设计,对于实体空间的规划也能满足用户需求,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具有智慧化、前沿化的特征,使用户能够在虚拟空间当中实现有效的互动与交流,操作过程更加的方便、高效,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第二,基于新媒体、图书馆云、互联网等载体,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资源服务,能够有效整合问答、视频、对话、图文等互动性内容,为用户构建数字化互动阅读凭条,例如,基于MOOC所进行的大众教育课堂、公开课、公益讲座等。利用云平台、智慧图书馆构建能够实现高效互动交流的阅读分享平台,例如阅读分享会、阅读沙龙等。

4.提高阅读空间的互动性,突破交流界限

公共图书馆在建设符合读者需求的阅读空间时,需要对其互动性进行充分的考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与图书馆进行交流沟通。相较于以往的阅览室,图书馆阅读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异,比较强调交流性与互动性。读者在进入阅读空间后,不仅可以进行文献检索、阅读、休闲,也可以积极地加入到阅读空间的服务中,因此图书馆在建设阅读空间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空间的互动性,在阅读空间当中引入智慧化、智能化服务,满足用户的技术体验,结合读者的各项需求,引导用户使用现代化的交互技术,包括虚拟空间、智慧空间、智能设备等。在图书馆阅读空间当中开展各类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空间的互动性,拉近阅读空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读者的参与感与积极性。此外,需要构建反馈交流机制,可以应用调查问卷、留言、座谈研讨、对话等形式,深入了解读者对阅读空间服务、资源、设备、活动、风格设计等方面是否满意,可以鼓励读者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并且及时地反馈读者。

5.关注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打造个性化阅读空间

公共图书馆应当注重特色阅读空间的打造,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为视障、听障人士、老年群体、未成年群体打造个性化服务。特色阅读空间需要辐射到流动人口、农村、学校、社区等各个层面。特色阅读空间的建设需要深度挖掘服务群体的特征,在服务形式、知识资源、空间风格设计等方面,需要与受众人群的特征相符,需要符合受众人群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年龄需求,从而使特殊群体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例如,在建设儿童阅读空间的过程中,需要对儿童的阅读需求进行充分考量,结合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提高空间的智能性与趣味性,在生理方面需要做到舒适、安全,在社会需求层面上注重亲子互动与交流,并且注重对物理场景的设计,为儿童带来智能化、多元化的体验。图书馆阅读空间需要排除安全隐患,提醒儿童危险的阅读行为,所设置的桌椅用具需要符合儿童的人力工学,还需要注重空间内空气的流动与净化,做好杀菌消毒工作,并且使用环保无害的材料来进行空间,空间内的灯光需要柔和温暖,保护儿童的视力健康与身体健康。儿童阅读空间也可以引入有语音互动功能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可以将精准的语言反馈给儿童读者,操作界面设计简单,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儿童的使用兴趣,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还能为儿童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也可以设立专门的亲子阅读室,由父母陪伴孩子进行阅读,为儿童提供家庭式的阅读氛围。对于那些还不会说话的幼儿,也可以通过聆听的方式来体会阅读的兴趣,帮助儿童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再比如,对于听障、视障等残障人士,在建设阅读空间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空间的服务模式,在资源设置、辅助设施等方面需要与受众人群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相符,开发个性化、针对性的应用功能,为特殊人群提供触感设备、听读设备,为视障人群设置盲道,落实智能化服务。

结语

总而言之,公共图书馆在建设阅读空间的过程中,需要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需要对受众人群的心理特征进行深度分析,针对性地优化阅读空间的各项功能,全方位地提升阅读空间的体验感,提高用户满意度。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建设从特色化、多元化的角度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这样才能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健康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图书馆空间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创享空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