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

2023-03-05 22:36林成杰董芳明董林青
中文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实训

林成杰 张 瑶 董芳明 董林青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纽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检测教学质量,并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1]。”

职业技能大赛是教育部根据我国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现状,以及社会对于人才需求、要求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制度改革和理念创新。相关政策出台之后,国家对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高度重视,逐渐建立完善技能大赛制度。职业技能大赛以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重点,为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发展及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均做出了贡献[2]。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属于一门较强的实践性医学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更新较快,与临床需求相符合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较大。由于不同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教学操作标准及实训硬件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强,技能经验少,推理总结能力弱等问题。

在历次参加的全国康复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基本上是从在校学生中通过选拔后集中培训后参加比赛,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获得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升的只有参赛的几名同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基于近年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及专家评委反馈意见,根据最新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对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及人才培养等进行优化更新,将教学内容与竞赛项目“四融合、三递进”,形成“教学做练赛评一体化”的实践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理论、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入到课程体系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立赛教融合机制,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教学内容与大赛项目相融合、教学资源与大赛资源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大赛过程相融合、教学评价与大赛评价相融合的“四融合”赛教融合机制,将技能大赛的专业理念、实践渗透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内容与大赛项目相融合

积极开发契合课程标准、突出技能特色、展现竞赛优势的数字教学资源,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康复治疗工作的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从事康复治疗师岗位能力为目标,以技能大赛病历为基准,将临床疾病概要、康复评定技术、运动疗法技术、临床康复等课程整合为《运动系统伤病康复评定与治疗》、《神经系统伤病康复评定与治疗》、《常见内科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3门课程,将大赛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融入促进每一门课程、每一个项目。

2.教学资源与大赛资源相融合

总结多次参加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的经验,做好赛项资源转化工作,形成满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需求、体现先进教学模式、反映先进教学水平的共享性优质教学资源,每届大赛资源转化数不少于100条。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收集、整合历届大赛数字资源(包括大赛通知、竞赛规则、评分标准、技能操作规范、理论试题、大赛视频),将相关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等制作成竞赛包,并引用于教学。根据每年大赛所反映的行业发展形势,规划专业实训中心,不断加大投入,同步更新大赛设备、教学实训设备。

3.教学过程与大赛过程相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各有侧重、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提升学生参赛积极性,提高参赛选手水平[3]。

开展课程技能比武。从课堂教学入手,设计课程比武方案,以赛代考。在比武的形式上,根据不同的课程授课形式采取个人比武、小组比武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在比武的目标上,考查学生对课程阶段培养目标或终期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开展校级技能大赛。第四学期开展校级技能大赛,作为教学成果与学生技能的展示。邀请行业专家根据岗位胜任条件、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级技能大赛的具体要求,共同研究制定大赛项目、规则、标准,在课程技能比武的基础上选拔选手参加校级技能大赛。

开展集训比武。在校级大赛评选出的优秀选手基础上,第五学期组建集训队,模拟大赛真实情境氛围,鼓励学生在集训过程中协助训练、强化团队配合力。定期开展集训大赛,不断提高参赛选手的选拔质量,辐射带动更多学生提高专业技能。

4.教学评价与大赛评价相融合

参照大赛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考查学生对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岗位需求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参照行业标准和需求,将课程教学中的模块、项目和任务串联起来,按照岗位工作流程进行考核,紧贴岗位工作实际。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作过程和质量的考核,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聘请行业骨干、校外兼职教师、优秀选手或毕业生代表共同参与主体评价。

5.完善“三级递进式”竞赛体系

以技能大赛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行业一起建立通用能力、专项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三级递进式职业技能竞赛体系。通过赛教融合,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等职业能力。在建立健全专业技能培养与大赛工作体系和选拔机制基础上,通过校赛选拔、省赛练兵、参加国赛的流程,积极组织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二、培训标准化病人,建立临床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教学的“抓手”

依据技能大赛考核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选取临床典型真实案例,建立临床疾病功能障碍标准模型,多元化培训标准化病人,按临床工作流程及技能大赛比赛流程(面谈、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开展教学活动。

1.疾病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中,根据所讲疾病功能障碍标准模型对应的标准化病人,通过问诊方式向学生介绍患者的基本病情,提出需解决的问题,如疾病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存在的康复问题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释疑。

2.康复评定与治疗基础知识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归纳总结出标准化病人存在的功能障碍,确定工作任务: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康复评定技术进行评定,并针对评定结果选择恰当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与训练。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讨论确定康复治疗方案,明确应采用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并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教师将教学视频等技能操作材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

3.康复评定与治疗技能

教师根据标准化病人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确定康复评定任务及康复治疗任务,将学习材料(如操作视频材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相关技术进行模仿操作练习,完成对实践技能的初步认知。线下课堂中随机小组对标准化病人功能障碍评定与治疗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操作演示,并由其他小组同学指出、讨论并修正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教师对同学操作进行点评,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操作技术进行规范的演示,同学观摩并寻找出自己操作与规范操作的差异进行总结;同学分组对修正后的操作进行练习巩固并熟练掌握;教师布置新任务,让同学用所学操作技术去完成。

4.临床见习

利用节假日到学校附属医院及教学实习、见习基地,将课堂所学与临床真实场景相对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接触社会,参加医院的见习和实习,学会做人、做事和沟通,提高了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

三、校企深度合作,提升教师临床技能

职业技能大赛各赛项及标准是在各行业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后而设定的,从技能大赛中分析了解行业的发展需求,调整教育教学模式。与行业开展深入合作,搭建“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内教师“走出去”顶岗锻炼、医院教师“引进来”实训教学,提升了教师的临床技能;通过定期学生实习前临床专业实践,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建立康复临床思维。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技能操作能力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建设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按技能大赛要求配置实训设备,完善实训教学的硬件基础。同时引入标准化病人及治疗室,为学生提供更完整的技能培训和岗位情境,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集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专业技能训练平台、综合技能训练平台、“生产性”实训教学平台、校外实训基地等“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联合学校周边医院及相关企业,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让学生进行临床观摩及实操,实现教学临床零距离。

同时,将悬吊技术、等速肌力训练技术、软组织贴扎技术、绳带疗法等新理念、新技术及配套设备引入课程及实训教学中,开阔了学生眼界,提升技能。

五、改革成效

1.建立“四融合、三递进”的专业技能竞赛体系,助力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四融合三递进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的建立,将技能大赛的专业理念、实践渗透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强化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2.重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助力职业能力提升

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人才规格需求以及对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的调研结果,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及职业技能大赛的标准、要求,将专业核心课进行解构重构,形成了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以具体疾病为中心主线,串联成一个个从评估到训练计划制定、再到具体实施的康复治疗模型,打造一套全面的教学诊疗流程,满足康复整体观培养的需要,解决了传统以科目为课程划分教学内容在病症诊疗应用中知识点分离隔裂而难以得心应手调用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康复医疗临床思维,提升了职业能力。

3.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以提升,学生得以早期接触临床

作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需要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与医院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在医院顶岗锻炼,指导学生实习,掌握康复医学前沿技术及应用,提升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专、兼职教师通过交流学习,提升了自身的专业业务能力。学生通过到医院康复医学科见习,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有机会接触真实患者或接近真实的病案,定期让学生进行临床观摩及实操,在此过程中培养康复医学思维,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4.强化实训教学,学练结合、赛教结合,提升操作技能

基于通用能力、专项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三级递进式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重在考查”的课程技能竞赛、“重在展示”的校级技能竞赛、“重在提高”的集训竞赛的作用,强化实训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第二课堂时间,结合学校附属医院的见、实习,开展技能训练,学练结合、赛教结合,提升了操作技能。

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是提高并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育初衷,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标准等内容分析以及行企业需求与调研,深入探究与总结出大赛教育功能导向下的主要特点,借助并优化教育教学,全面提升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大赛实训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