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医学类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2023-03-05 22:36苗久旺于宜平马腾茂
中文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药理学德育内容

苗久旺 于宜平 高 荧 马腾茂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理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199)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给予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如何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融合,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改革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药理学”课程是高职医学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的进阶;另一方面,“药理学”又是医学生学好“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石。“药理学”课程在高职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充足的药理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药理学”课程教师如何承担好育人责任,怎样全面构建育人体系,如何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医学类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课程为例,探讨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方法,为实现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共赢,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出贡献。

一、医学类院校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

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融合,是高等职业医学类院校德育教育改革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当前,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各行其道,德育教育通常由专职辅导员完成,而专业教育则由专兼职任课教师完成,学生接受的是两条平行线。二是德育教育是专业教育虽有融合,但是由于施教者缺乏将二者有效融合的路径与方法,存在形式主义,从而致使德育教育无法深入阐述,学生端获取德育教育内容成效较差。三是由于传统模式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之高职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理想目标不明确等原因,致使德育教育无法有效实施。此外,有学者还认为当前德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可能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文化素质培养的现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专业教学特点,没有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强化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和方法。

二、在药理学教学中融入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应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学习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等内容时,可以结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内容讲解,让学生知晓麻醉药品既可以治疗疾病,但滥用时也可成为毒品,严重时会危害家庭、社会。教师可借此为学生普及毒品教育知识,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引导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在讲授激素类药物时,还可结合《反兴奋剂条例》,以实例形式宣讲使用兴奋剂不仅严重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而且违背公平竞争原则和国际公认的体育道德。在讲授药物效应动力学药品的不良反应时,可引申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通过将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药理学专业领域的法律认知,更好地知法、懂法、守法。

三、在药理学教材中融入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要素。在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设计中,各级出版社以及教材的开发设计者尤其重视德育内容的融入,并设置固定版块,凸显德育特色。药理学教材可以以多种形式体现德育教育内容,一是以润物无声形式将德育融入正文,如药理学总论部分,在编写药理学的发展简史时,可将《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的成就、贡献及对药物学、药理学的影响编入教材,在授课时,教师还可将神农尝百草、李时珍潜心著作的故事讲给学生,这样既能弘扬我国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是在教材中通过设置如知识链接等模块,引入德育内容,如在讲授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麻黄碱内容时,可增加知识链接模块,通过知识链接向学生介绍中国药理学家陈克恢与麻黄碱的故事。陈克恢通过反复试验麻黄碱的药理作用,最终证实麻黄碱具有拟交感神经作用,并将其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效应,掀起了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热潮,为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开辟了新思路,增强了中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在抗寄生虫药抗疟药内容中,可将屠呦呦致力于青蒿素的研究,并终获成功作为知识链接引入教材。“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这是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演讲时提到的一句话,如今已经被国人熟知。这些药理学相关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都是药理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通过这些德育内容的引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宝贵品质。三是将德育教育以案例形式融入教材中,如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内容中,可将青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抢救的案例编入教材,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观念,培养认真细致,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总之,药理学教材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德育内容,而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德育内容以更好的形式和方法传递给学生,达到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效果。

四、在药理学教学中结合信息化技术融入德育教育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已融入各行各业中,并向纵深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中,信息化技术也逐渐融入各个领域中,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课程建设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从上至下的示范引领和由下向上的培育促进机制,同时一大批优质课程资源也相应而生。德育教育也由传统效率较低的说教形式,演变为集视频、动画、线上讨论等多形式、多角度的学习模式。信息化技术在高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迎合了新时代社会对于学生德育课程学习和德育素养的新要求[2]。将德育教育结合信息化方法融入专业课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好“助学者”“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感悟、主动总结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给传统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如针灸推拿传承与创新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制作了中医典故类教学动画《悬壶济世》《橘井泉香》等作品,既体现了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精神,又展示了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情怀和坚守!前述的德育教育融入教材的文字形式,结合信息化后,均可制作成视频、动画等资源形式,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以便教师结合信息化形式实施德育教育。用药安全问题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其中药品说明书对药品的使用至关重要。在药理学总论部分的拓展内容中,笔者制作了“用药安全篇 药品说明书九要看”的微课内容,旨在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引导人们使用药品时要充分利用好药品说明书这个工具,掌握药品安全知识,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如在讲授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内容时,可将青霉素的发现短视频放置于课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知晓了青霉素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以及青霉素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钱恩、弗洛里三位科学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三位科学家于194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五、在药理学教学模式中融入德育教育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通常由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要素构成。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模式中,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实施及评价,完成德育教学目标,还通过对已成熟的教学模式推广应用,拓展德育教育的受益面。蒋佶伯等通过对美术学专业工笔花鸟课程教学的实践归纳和总结,构建了立体化、全方位、特色性、浸润式的途径和方法,凝练出了以美化人、以德育人,“一核四维”的工笔花鸟课程德育教学模式[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笔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六步教学法,结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功能定位,构建了“三段六步四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即将课程授课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分温故、知新、反馈、协作、日结、拓展六步,教学过程体现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结合、动态监测与动态反馈结合、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结合、教学活动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四结合”,以高职“药理学”课程为例,开展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4]。在运用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药理学知识制作相关视频和动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制作出了精美的药理学课程资源,提升了学习药理学的自信心,并培养了其勤思考、会动手、勇创新的良好习惯。

六、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药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药理学实验分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将德育教育融入“药理学”实验实训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陈亚杰认为切实把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合作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生态文明、劳动观念等方面的教育融入高校实验课程教学之中,切实发挥高校实验教学的德育功能[5]。药理学实验所涉及的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基本内容,包括动物福利、“3R”原则、AAALAC认证、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等内容[6]。如《人道主义的实验技术原理》中提出了科学研究中的“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原则,便是很好的德育内容。减少,是指在满足科学研究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实验中所用动物的数量。优化,是指减少实验动物的精神紧张、痛苦,如在药理学实验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捉拿动物,减少由于错误捉拿方式给实验动物带来的痛苦。正确进行腹腔注射、灌胃给药等实验操作,以减少因操作不当给实验动物带来的不适。替代,是指使用其他方式代替活体动物进行试验,比如药理学实验中可以细胞、组织、器官等代替实验动物,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在助力药理学实验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如可利用人工智能预测药物的活性、毒性以及药物作用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目优先采用实验动物研究[7]。每一次动物实验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生动素材,教师可以将药理学动物实验的伦理学教育融入课程中,让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动物伦理理念,培养其敬畏生命、善待实验动物的意识,并对实验动物永怀感恩之心。此外,安全教育也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第一课”安全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实验动物、实验器材及药品的方法、熟悉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办法,熟悉药理实验医疗废物的处理方法,了解涉及药理实验室的用水、用电安全等,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真正将安全德育教育融入药理学实验教学当中。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中德育教育可通过融入教材、结合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模式、融入实验实训等途径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提升科学素养,增强法制观念,学会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的医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优良的道德法律素质。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除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具备在课程中灵活实施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本领,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药理学德育内容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艺术药理学
主要内容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