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及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03-05 22:36曲晓云
中文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审题中考

曲晓云

(大连市第八十中学,辽宁 大连 116031)

引言

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初中阶段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作文的教学是必要的教学内容,在中考中也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考察。初中学生学习的大部分都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及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的教学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材料作文的教学需要学生具有审题立意的能力,对材料进行深刻阅读,确定作文的写作方向才能保障写作质量。在素质教育理念和“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需要为学生减压、减负,因此,在培养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过程中,不需要让学生一次次的写完整篇作文,可以单纯的从材料分析入手,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拟题、列举提纲,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满足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需求,又遵循了“双减”政策的要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

一、初中作文审题立意的基础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作为审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将题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虽然在实际解析题目内容的时候需要划分出部分重点内容、语句,但是,作为立意标准的内容是题目所提供的所有材料并不是某一个语句,因此,在写作之前,学生审题的时候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将题目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全面的阅读题目材料的内容。在目前辽宁省的中考作文题目中常常会出现半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在进行题目完善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材料进行完整的分析,才能保障学生的作文主题与题目的立意方向吻合。

例如,2022年辽宁鞍山的中考作文题目二便是话题作文,其提供的材料中对“和”进行了多种释义,学生在以“和”作为话题写作的时候,可以对题目中各种不同的释义进行分析,于家于国,“和”都是非常重要的精神需求,学生可以选择特定的角度进行写作,题中提到了个人、集体、国家,都可以作为学生选择的角度,只有整体性的阅读材料,才能让学生对题目有更加深刻的理解[1]。

2.筛选性原则

在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写作的方向、主题进行筛选,筛选性原则便是给予学会说呢过存在发散思维的前提下,对自身思考的方向和内容进行合理的判断,选择出最佳的写作角度,提高自身作文的价值,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符合题目的立意要求。比如:2022年辽宁省抚顺市的中考题目中,题目二是以“有一种品格为——”为题的半命题作文,在材料中提到了宽容、坚韧、自律、诚实、友善多种优秀的品格,后续也补充了可以以其他优秀品格为题,在这种半命题作文的指引下,学生首先需要明白自身的立意范围是在“优秀品格”中进行选择,优秀的品格很多,学生需要对品格进行合理的筛选,题中提到的任何一个角度都不会出现跑题现象,但是学生在筛选的过程中需要思考自身擅长的题目,还需要对自身脑海中有的素材进行整理,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题目的要求进行结合筛选。因此,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筛选性原则的掌握是其保障作文审题立意符合作文题目要求的基础要素,能够充分考虑到作文的题目范围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写作质量做出了更高的保障。

3.创新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进行审题立意的时候需要秉承着创新性原则,从原题中进行思想上、内容上、高度上的突破,让自身的作为具有更多的亮点,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引导,从基础的原题立意上寻找新颖、有亮点的东西提高作文的高度。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有不少的学生形成了定式思维,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确定的题目和写作方向都基本一致,这让初中生的作文缺少创新和创意体现。在中考阅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观看大量的作文,根据作文的结构、内容进行打分,具有新意的作文能够更快的抓住阅卷教师的眼球,并且,在新时代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在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维创新,找到新颖的写作角度,让自身的作文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二、初中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在审题的过程中寻找关键词句

学生在写初中业语文作文的时候需要做到以题目作为写作的基础,从题目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和写作方向,依照既定的要求完成写作,这也意味着正确的审题立意是初中生写作的第一步,学生需要在审题的过程中寻找关键词句,对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和思考,确定写作的中心内容和方向,合理的为后续的写作进行立意。在作文的题目中,除了命题作为较少会出现较长的材料以外,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会有相应的资料,学生需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完善题目,然后根据自身拟定的主题和方向开展写作[2]。寻找关键词句是审题的重要环节,一般文章的写作方向都会在关键词句中有所体现,学生只需要找到这些词句,将其进行深入分析,就可以确定该文章的具体写作方向。

例如,在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的中考作文题目中,题目二是一个半命题作文,给予的作文题目是“——,浸润我心”,在材料中提到了“书香”“话语”“真情”“经历”等多个关键词汇,后续补充了“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美好”这一关键语句,通过对这一语句的解析可以了解到,作文并不限制与题目中所提到的感悟渠道,可以任何人、任何事,只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心灵温暖,是积极意义的人或物即可。在这一题目中就可以体现出,寻找到关键的词句进行分析才能够了解出题人的意愿,倘若忽视了本题中的关键语句,会出现立意有限制的情况,而了解了题目的要求以后,写作的角度变得更多,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拓展性思考,作文的内容的高度也可以进一步的提升。

2.发散思考作文立意角度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发散思维,寻找多个与题意符合的写作角度,才能让自身有筛选的余地,从多个角度中筛选出最优的写作主题。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的时候,应该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而不是固定题型中固态的分析方式。学生之间具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因为学习经历、学习能力的不同,在面临相同作文材料的时候也会存在着不同的思考内容和想法,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想法,多角度的对作文材料进行分析,教师在开展这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对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养成应用辩证眼光看待事物的良好习惯[3]。

例如,在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作文题目一中,虽然题目中给予了固定的作文题目“越努力,越幸福”,但是,在写作的方向上,学生还有较大的选择权。其一,可以站在“小我”的角度上进行写作,这也是大部分学生会采用的立意角度,通过对自身所经历的事件或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件进行阐述,对“艰苦奋斗可以换取幸福”这一理论进行证实。其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拔高角度看问题,在这一题目中,便可以将“小我”与“大我”进行结合论证,将个人品格的建设、群众的艰苦奋斗与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结合讨论,让作文的高度得到提升。

3.审题立意需要技巧

在教师教授作文审题立意方法的同时,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让学生在个人能力没有达到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确定题目要求的写作方向。并且,有了审题技巧的助益,学生在正确理解题目内容以后,也能够找到更加具有亮点的角度,为作文增添更多的闪光点,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

首先,作文需要充分体现与时代、主流、现实的结合,初中生缺乏社会经验,对现实社会的了解程度和时代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不清,因此,会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假大空”的现象,缺乏实质性的内容,降低了作文的可读性。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加关注社会现象,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为写作积攒更多的素材,在观看材料的时候能够将材料与现实生活、自身的素材积累量进行结合思考,更快的找到自身适合的写作方向。

其次,在多个立意角度中选择新颖的观点,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审题立意的过程中,需要秉持着创新性原则,选择新颖的观点能够让作文在基础的基调上就确定了创新的概念,能够让学生的作文在诸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给予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在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出现了定式思维,为了保障学生的作文不跑题,教师会引导学生会减少在作文立意上的创新,中规中矩的拟题、写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打消学生的创新意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对作文材料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到正确的立意范围,在立意角度合理的情况下大胆进行创新。

三、初中作文审题立意能力培养策略

1.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增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写作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入阅读,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明确作文的写作方向,才能保障作文立意符合题目要求,不会出现跑题现象。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增大自身的阅读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阅读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鼓励学生将自身对书籍、资料的看法进行记录,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寻找和自身对书籍、文章的理解、分析,来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敏感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在面对语文作文的时候,能够有还只能却分析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让学生的作文内容、主题符合出题教师的要求[4]。

其次,学生需要通过提高阅读量来增多自身的词汇、语句积累,初中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增强阅读的同时,可以以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通过观察优秀文学作者的写作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对写作的理解,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引用其他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为自身的作文进行润色。对于学生来说,其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口头语言,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应用书面语言,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有内容可写,并且作文内容需要完全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做到正确理解题目内涵,还需要学生阅读过大量的文章、书籍,有充足的词句储备量,能够对作文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

2.开展审题立意专项练习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的教学内容,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作文的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中考的角度上来说,作文在中考中的比分占比较大,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才能为中考语文学科获得良好的成绩做出更高的保障。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安排练习任务是必要的教学步骤,既能够给予学生实践机会,又能够对学生作文能力进行考察,但是,写一篇完整的作文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反复的练习会占用较多的课时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安排课后作业任务又会增大学生的课后负担,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审题立意的专项训练,教师提前准备大量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题目材料,让学生针对材料进行作文拟题、列提纲的练习,不用写完整的作文内容,只需要反复的对作文进行立意,减少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能够有效做到针对性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能力。

3.丰富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作文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有较高的作文学习兴趣,就需要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方式,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都是教师对作文审题方式进行反复讲解,学生通过记录、聆听的方式对正确方法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让学生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的作文材料,让学生通过合作分析找到正确理解材料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思考,通过合作探索总结出作文审题立意的正确方法,在学生得到相应的方法以后可以以组为单位邀请学生进行方法分享,在学生分享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客观的对方法进行点评,以鼓励的语言为主,指导性的提出部分问题,做到不打击学生的自主探索积极性,将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交还到学生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的学习方式会有更强的记忆力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5]。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作文质量与学生审题立意能力息息相关,只有具备良好审题立意能力才能保障学生的作文不会出现离题、偏题、结构不佳等问题,对学生来说,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培养不仅关系到其中考的成绩,还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作文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身体方法、应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立意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审题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