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策略探讨*

2023-03-05 22:36崔幼玲
中文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学院

王 陆 崔幼玲 吴 舒

(1.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2.菏泽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完善: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而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用于发展当地经济,因此职业教育的就业和当地的经济息息相关,其专业设置和发展要与产业和行业相适应,即产教融合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在产教融合的方式中,政校行企多主体中的多方或全员的参与形成的多模式多类型的产业学院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1-3]。

一、产教融合的概述

1.定义

产教融合指的是从事产业生产和服务的组织结构与从事教育行业的组织结构的相互融合,两个组织相互依托,相互融合,共同进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的提升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产业体系。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产生大量需求,而职业教育体系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的重要阵地,因而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现代职业院校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2.基本要求

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提出要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就是服务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求从事产业和教育领域方共同参与,也就是 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进来,因而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对统筹构建产业和教育融合发展的格局,创立产教供需双向对接体系,设立组织框架和运行模式上对产教双方提出要求。

二、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模式

高职产业学院是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搭建校企 “共建、共管、共享”平台,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根据参与方的不同以及参与方式的不同,产业学院的运行模式也有所不同。

1.校企双方参与模式

校企双方参与共建产业学院是最普遍的共建产业学院的模式之一。在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也分多种模式,一是高职院校的一个专业或一个专业群与一家企业进行共建产业学院,其中的企业为当地龙头优质企业或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运作期间,基本由院校进行主导,合作方式有订单培养,学徒培养或共建专业等传统模式,一是高职院校的一个专业或一个专业群与多家企业进行共建产业学院,其中的专业或专业群为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此专业面临的也为当地政府打造的重点产业,因而可以联合此产业集群中的众多当地企业进行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对于这种最普遍的产业学院,业内普遍认为一直存在校热企冷的局面,导致校企合作效果不好,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应运而生,鼓励以企业以资金支持、知识和技能等基本要素参与教育办学并享受相关权益,从而激发企业育人的积极性[3-4]。

2.行业协会参与模式

行业参与产业学院的建设与传统产业学院不同,行业协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引入世界顶尖的行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组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联合学校和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中行业协会发挥主导作用,充分整合国内外行业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的人才也不再局限于为某一个企业服务,而是面向整个行业,围绕行业需求,为整个行业输送人才。

3.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参与模式

与上述不同的是,由政府主导,行业牵头,多个院校和多个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不同主体可以充分发挥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组建形式的区别,可分为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特点,面向地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区域型产业学院;围绕行业人才需求,由行业组织牵头组建的行业型产业学院;以招生就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为合作内容的特色型和涉外型产业学院等。

三、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面临的问题

1.产业的界定和产权的归属模糊

产业学院是一种产教深度融合的产物,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参与主体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但是产业学院各参与主体方的产业界定和产权归属方面并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一方面,以产业学院的主要参与者高职院校为例,产权不易评估,高职院校是一种教育服务机构,存在公益性,对于私立的高职学院,公益性与营利性俱存,教育机构的产权类型和结构复杂,不但存在学校房屋、设施装备等方面的硬件,也存在着科研课题、工艺技能和专利技术等难评价的隐型财产和占学校主要资源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中产值水平差别很大,导致学校总资产难以评估。另一方面,除高职院校外,还存在其他多方参与,参与方情况复杂,组成多元,为产业学院的建设带来复杂,例如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还有行业协会等不同社会组织,产业学院有单个专业或专业群和单个企业融合,单个专业或专业群与多个企业融合,行业协会参与的融合,政府主导的产业学院等不同的办学机构,这无疑为产业学院的产权评估和归属等问题引发复杂性的局面。

2.人才培养模式模糊

产业学院是以产业需求为引导,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将育人、科研、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校企功能融为一体,从而将参与方真正结成命运共同体。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产业学院建设时,由于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现实条件的限制,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需求的是能快速进行短期培训就能上岗就业的人才,在这两主体上述因素下,产业学院缺乏长期系统的科学规划,主要以企业下单委托学校培养的方式进行合作,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方面的融合,合作形式简单,内容单一。另外,产业学院培养计划和课时安排等应由产教双方进行系统规划,在课时安排中,不仅有思想政治课,公共基础课,还要有专业基础课,但受到总学时的限制下,学生的核心专业课和企业实践课等学时有限,学生在学校动手操作能力受限,从而影响了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

3.协同效应不佳

产业学院就是利用政府、行业、高校和企业等多元力量积极参与办学,开展协同育人,进而提高技术技能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但推进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协同效应不佳。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设立是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但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盲目的向一些优质院校看齐,而不考虑当地经济结构与产业特征,这导致高职教育与地方发展脱节,使得在政府主导办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协同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的逐利性质,二者营利性和公益性之间矛盾冲突,且主体类型和属性明显差异,从而造成校企双方育人理念不一,在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注重长周期和全方位的学生培养,企业却希望"多快好省"的进行高质量批量化的短期人才的培训上岗,由此属性的不同会导致校企难以有效协同,双元育人成效不佳,已成为制约产业学院改革发展的重要障碍[5-7]。

四、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策略

1.理清产业学院产权归属,打通产权流通渠道

在产业学院产权归属方面,要鼓励各省市开展各类型在内的更多试点,从学校个案的相同点归纳为省域方案,最终形成国家通用的行业规范。在产业学院产权归属方面,明确清晰的产权界定及产权权益保护办法,制定明确院校人力资源等软件核算机制在内的更为有利于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政策,保障办学主体各方权益与公平竞争,对不同主体的产权收益方面,签署带有各方权力和义务以及退出机制的合作协议,细化打造利益分配动态化调整机制,并严格遵守执行,进一步明晰各自的使用权、所有权和处分权,形成资本共同体的流通制度[9-12]。

2.从顶层出发,激发办学活力,明确人才培养模式

总结基层试点经验,发挥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作用,适时出台国家层面的具体指导意见和法规政策,从顶层出发,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办学作用和权利义务,激发办学活力,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第一,要建立健全产业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并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明确党组织在管理和运作机构中的法律地位,确定产业学院的管理和运作工作是在学校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开展的,把党的建设和产业学院的建设工作有机融合,并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同时,推动产业学院内部制度和治理现代化,引入企业管理方式,对原院校教师和企业职工分别建立既统一而又有所区别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第二,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高职院校在建设产业学院的过程中,紧密对接产业,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形成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师共同引导下建立课堂理论和实际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产业资源,打破常规课程体系设计,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接受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提升综合性素质[13-14]。

3.转变思想认知,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

在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中,以产业资源配置为基础,转变各主体思想认知,构建合适的监管和督导机制,提升多元主体的协同育人积极性,提升协同育人效应。一方面,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提升政府部门与高校密切合作能力,做到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设立和专业发展方向要与地方经济结构和社会的发展同步。另一方面,参与主体统一育人理念,要认识到长周期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与高质量的批量培训过程的统一,不能因为只为了长周期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而忽略了人才培养的效率,也不能因为过度强调短期迅速的技能培养而忽略人文素质等长期知识文化的提高,企业参与方要认识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本身就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要将用人眼光放长远,在培养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知识文化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要理解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方面越全面,培养方位越具体,在以后工作岗位的适应上就更迅速,成长就更快速,为企业创造超额经济利润的可能性就更大。另外,产业学院要以适应多主体育人要求为基础,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育人理念,实现校企文化理念的融合为核心,签订含有多元协同,共同参与和共同运营的合作协议,多方依据协议共同治理,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多元协同治理的有效机制。

结语

产业学院是随着产教的深度融合发展起来的,并随着产教参与主体类型的不同及融合程度不一,呈现出多种模式的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非常重视产业学院的建设,因此,在现阶段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建设中的不足,分析制约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从而能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