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

2023-03-05 22:36张善雨
中文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大学生

张善雨

(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其感染已深入到现代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科学技术的创新、提高生产力和更新教育观念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我国教育领域,新媒体作用发挥和作用愈发重大,不仅给传统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生机,而且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当今世界和当今社会的更广阔更宽广的平台。但是,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法,为高职院校学生创造了大量的资讯来源,给他们创造一个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今社会的更宽广和辽阔的渠道。但是,信息传媒作为一个全新的宣传媒介,在影响高职学生的阅读方式的同时,也冲击了他们的心灵认知、行为意识和思想道德。大学生同时也是运用新媒介最为普遍的人群,新媒介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正面与消极方面都将改变他们。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处理新媒介对大学生思想与道德上的两面性影响,并引导他们合理地运用新媒介,从而达到更良好的身心健康生活。

一、新媒体的简要概述

1.新媒体的概念

1.1 技术层面: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构成。

1.2 途径层面:通过宽带局域网、互联网、卫星及无线通信网等途径进行互联互通。

1.3 终端层面:以计算机、智能手机和电视机等作为主要输出终端。

1.4 服务层面:向用户提供远程在线教育、音频、语音信息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视频等娱乐服务和集成信息。

2.新媒体较为突出的特点

2.1 尤为突出的个性化技术。相比较于以往的新媒体技术,基本上所有的媒体都是较为单一化。而新媒体做到了技术更加细节化,对人们的使用也更加具有满足感,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为自己的需求进行内容定制,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每一个新媒体使用者手里最后接收到的信息内容可以是完全相同的,同时,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2.2 新媒体技术具有大容量的信息存储功能。新媒体技术拥有庞大的信息网络资料,可不受时间局限随时进行信息加工与发布。借助强大的软件和网络,不必再如传统媒体般等待电视台的编辑工作、报纸、期刊封版等,而是可以实时的更新网络数据,并且还能够无区域限制地浏览信息、传播信息。

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道德养成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丰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载体和途径

互联网空间与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秩序都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现实社会延伸的一种情况。一方面,网上空间的便利性、互动性和开放性让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平台,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娱乐交流信息都是跟网络相关联的,同学们通过网络对真实世界和社会形成多角度的感知能力。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为学生带来题材参与的多元性、表达观点的快捷性,多元化互联互通,使它迅速成为公共意志、公益意愿的传递与表达的载体。要怎样才能使用好德育教育这把网络新媒体双刃剑,是高校德育教育者需要考虑解决的重要问题。依靠网络的便捷接触和广泛的交互作用,用德育教育的载体丰富和教育内容拓宽空间深入研究,从当面灌输到对钥匙传递转变成为了对钥匙的传达,在最短时间内将最齐全的内容传达给大学生,增强德育教育的辐射性和感染性、宣传力。网络媒介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新载体和新途径,能够向学生任何时间、地点、广泛和迅速传播正确的信息以及多元的资源,由此获得德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进展[1]。

2.拓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就是信息选择分析传播、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和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的德育教育。而多元性内容在各大新闻和视频平台传播,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扩展,挑选一批具有感染力、正能量、符合时代背景、鲜活性的内容作为德育教育的生动素材。在互联网新媒介的协助下,跨越时空限制的德育教育、调静为动的学习、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将原来那些抽象而晦涩难懂的学说经由图文、视频等元素进行演绎,由感性转化为理性、由抽象转化成具体、打破过去屏障重重的内容空间,增强创新性和包容性。与此同时,在育人时间上实现了值得突破,不再固守课堂、固定时间,能够将学生的课余闲暇时间完全利用起来。

3.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新媒体的多元化互动交流的信息渠道模式,无限制的资源储备,都在为德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实时化、大规模化、多元化的特点,加剧内容调整的频率,丰富知识交融的方式。老师和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双向交流互动,实现了德育内容实时传达方法,通过算法分析能以最快的速度对学生的兴趣倾向进行判断,将先进理论知识融合起来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融入教育。实际有效性是开展好德育教育的目标与立足之地,要形成大学、家庭和社会三大层面有机衔接、融合的发展局面,构建一条环环相扣的虚拟时间和空间关系。通过新媒体场景设置和声画视频等影像化元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文字内容的吸收率,加强教育的可听性和可操作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娱乐方式等日常生活方式起到了不小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也终将会全面影响到大学生。也不仅仅影响的是大学生,在整个社会中无论是什么人都会受到其影响并随之发生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路径。我们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只有适应当下的这个趋势,并试着去发挥作用带动周边,走向推动的一面,方可从中受益。新媒体的特点极其之多,信息资源庞大、社交快捷便利、娱乐方式众多等特点尤为突出。新媒体环境下就是要要求大学生成长得更快,会得东西更多,信息检索和整合的能力要更强,它在迫使大学生不停学习和接受新的事物,让学生要掌握更多技能,有更高的眼界,同时也给学生的性格塑造提供了更多空间,避免了千篇一律都差不多的生活姿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去学习文化知识,利用新媒体技术发挥自己的特点,不断地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四、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1.加剧德育教育工作者与学生间的鸿沟

网络新媒体日渐成熟并形成自身网络话语系统的现在,在虚拟交流中的流行用语是活跃在互联网间的通行证,语言更新换代比较快、而且主要表现在形式意义上,充满散漫性与无序性、与大众文化相互融合的气息,这和传统的言语中的严肃、凝重、稳重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yyds”、“喜大普奔”等词,当我们听到这种诡异的说法时,我们就会感到莫名其妙,甚至会发出训斥的话,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与德育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话语鸿沟,不把实实在在的思想动力倾心于说出来,所以很难完成预期的教育目标。

2.对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在经历了长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磨练后,学校的德育管理者大都有了深厚的知识功底,积淀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却打破了以往靠一支笔、一张嘴和一部书就能搞定的局面,通过读文件、读报刊、听课、看报告的方式开展道德教育工作的传统模式。而诸多网页的生产、高校BBS的讨论等诸多网络科技知识还是不少理论工作者比较缺乏的,旧的“革命”中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网络上的信息有很多,并且是共享资源的,一个人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到全世界的情况。对拥有那么多信息的人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对思想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互联网时代衡量一个人的原则不再是金钱、地位和岁数,而在于有多大的资料量。要想让德育教育工作有可靠性、可依赖性,要想使人们相信你,就要求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掌握更多、知识掌握更深入、素质必须更高一筹。

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教育的科学措施

1.高校必须要做好“德育走进网络、网络促进德育”的教育工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不仅是一个平台,还是一个社会社交平台,网络,是一把两面开刃的剑,它既能帮助大学生学习进步,也能使大学生陷入“雷区”。每个学校必须尽早地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将沉迷于虚拟网络的学生从对网络的影响和痴迷中拉出来,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学校应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网络伦理意识等方式开设并完善相关课程。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网络副作用的出现,根本问题就是当代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薄弱、网络道德规范严重流失所引起的,这些难题都能通过学校的科学引导而得到改善和解决。以教学课程的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强院校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诱惑。还要发挥高校教师的带头作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者首当其冲应当受到有关的教育。教师不但要积极学习网络知识,也要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素养,提高网络道德自觉,当好学生排头兵,教师还应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上网前的理论指导工作。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风气、德行本领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变化。为规范教职工的上网行为不带偏学生,学校还可制定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以确保教师对孩子上网的正面引导作用[2]。

2.大学生要从自身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起自身对网络道德的正确、科学和合理概念。增强对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意识。在正确的网络伦理观指导下,大学生自身才会形成对好坏事物的基本甄别能力,不被错误的伦理观念所迷惑。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们在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自己发展不利的信息的同时会主动回避。只有在树立了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的情况下,大学生才能在网络世界中对所有信息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从而完善自身网络文明行为。所以说大学生能否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进行自我管控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当大学生具有了科学的道德观念,他们才会具有改变自身行为的主动性,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享受新媒体时代下美好的生活。

3.大学生应该在精神上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不要因为一时的放纵而迷失自我。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明确自己的人生观才能走的更加长远。人生不会给我们很多后悔的机会,一旦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很可能会因为误入迷途而毁灭自己的人生,不信谣,不传谣。网络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平台,信息中充满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信息。大学生应该学会分辨其中的真伪,不要轻易信任甚至是传播网络上的信息。当我们无法确定信息的准确性是最好是不要理会。谣言不但会对他人和自己造成损失更有可能让我们付出自由的代价。

4.不要轻易相信网络谣言

网络上很多带节奏的人,他们会利用网民的从众心理操作舆论甚至是攻击他人。网络暴力会对受害者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身为大学生绝对不可以因为一时的情绪而跟随别人的节奏去传播或者是攻击他人。也许当时不会有什么后果,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是那个受害者。面对网络上来历不明的信息最好的选择是冷眼旁观,时间会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

5.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平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数据知识不断充实着大学生的学习空白。然而,由于一些在网络上教学的内容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学生在进行资料辨析时,会呈现出不好分辨的状态。这将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感受受到一定影响,并不利于高校学生有效学习资源的正确应用。所以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与其相关的老师们要在学生们课外知识储备量不断增长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健康的平台。保证大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又能提高网络道德意识。例如:教职工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顺利进行,可以用一些微信、QQ等媒体。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所学习的知识,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将不良网络消失在不知不觉之中,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6.净化社会网络环境,增强网络监管力度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的优势,面对高速发展的新媒体网络,不断提高和增强对网络监管的制度完备和执法监管和惩罚力度,清除不良信息,使受用者的一切行为举止牢牢地遵从于制度规范之中,一步步实现从不敢有不良信息到不想有,最终主动转变为打击不良信息的主动行动,让不良信息完全消失。为大学生们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为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结语

校园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既降低了德育教育的离群索居感,又拓宽了德育教育育人的空间的思想观念,而这对于高校德育教育途径创新是大有好处的。因此高等学校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潮流,结合互联网发展规律及特点,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有机渗透新媒体属性,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高校所面临的互联网道德难题中,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大批相关互联网标准的规定,但是随着新媒体在网络时代蓬勃发展起来的同时,互联网规范的面临的困难问题也接二连三地出现,所以也必须要对互联网的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推陈出新,正因如此,我们不仅增强了网络的道德保护意识,同时也净化了网络的不良行为。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大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