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管理

2023-03-05 22:36朱明威
中文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道德管理工作大学生

朱明威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当前,大数据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大学教育也是如此,大数据技术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比如,学生的个人隐私也逐渐变得透明,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使他们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动摇。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将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1.管理的对象不同以往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90后”与“00后”成了高校的主要构成人群,而其中又以独生子女居多。此阶段的大学生大多在优越的经济与物质保障下长大,他们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认知更为深刻,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但此时的大学生呈现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控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不高等特点。而在大学的生活过程中,因为时间相对高中来说较为自由。与此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会迷失自我,同时又难以听从教师的建议,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所在,这就使得高校的管理工作难以开展[1]。

2.管理制度的滞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维也在进行转变,而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要求也同样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许多高校仍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一味地追求组织与纪律,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服从性。此种管理思路,无法与当今社会的大学生管理制度相吻合。在此种形式下,许多高校管理者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仍沿用自己求学时的思维模式进行大学生的管理,单纯地进行批判教育和道德思想的灌输。这就忽略了当今时代大学生所拥有的个人思想与情绪表达的新趋势。例如,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对应的学习制度,但是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来说仍存在缺失,并不能以大学生为主体进行相对应的管理调整。无法很好地结合大学生独立个体、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管理工作的调整。

3.管理队伍质量不高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大,而很多高校的辅导员为了自身的利益或单纯为了就业而就业,没有发自内心地进行大学生的管理,没有真正意识到在高校教育环节过程中大学生管理的重要作用。此类情况屡有发生,这使得学校在大学生管理方面难以达到常思、常学、善听的境界。当下,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在大学生的管理方面未能与其同步增长,辅导员精力有限,无法兼顾所有大学生的管理工作[2]。

4.教育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质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办学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效果。然而,目前高校的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高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传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尽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引入了一些西方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但却没有广泛地应用于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传统的教学管理思想仍然是教学的主导。由于受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影响,一些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不高。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有效的沟通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高速发展,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而大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往往会模仿周围的人,其思想也在随之产生变化不断成长。网络使得大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网络上汲取大量的知识。同时,网络上的信息真真假假,良莠不齐,而大学生又一定程度上缺乏分辨信息的能力,往往会受到网络上思想的影响。在受到不良信息和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会产生不屑与家长,教师沟通的行为[3]。

2.缺乏积极的行动

高校的大学生中不乏,有一部分大学生成绩优异堪称楷模,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拥有学习目标,但是缺乏行动力,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使得其学习断断续续,难以为继。此种状态下,大学生的学习进度非常缓慢,如逆水行舟。同时其思想上也还有怠惰感,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因此,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不怕失败,积极行动,使得大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奋勇前行,为日后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3.没有明确的目标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学相对于高中较为开放,而大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后满怀憧憬。大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初步阶段怀揣着梦想,希望大学生活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有一部分大学生意志薄弱,从高中到大学后,放纵自己。此类大学生如果没有强力的监督环境,往往会不思进取,放弃追求,并由此造成失去学习的信心,失去奋斗的目标,人生发生偏航。而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往往有学校和家庭的监督,同时拥有着较为明确的目标,部分大学生在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不能适应大学对于大学生的自律要求,思想上发生松动,从而导致大学生行为的改变[4]。

4.缺少警惕的心理

在大学的生活过程中,大学生学业受到的影响往往来自多方面外部因素。大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后,其思想仍然相对较为纯洁,许多大学生是首次离家过集体生活,首次面对集体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在刚步入大学校园时,遗失物品,遭受诈骗等事件屡见不鲜。

每个人都需要进行独自历练,进行问题的解决,学会合理解决问题,避免对学业产生影响。许多高校存在大学生为他人网上贷款,和打着为亲戚朋友借款的名义找同学帮助网上贷款的情况,同时产生多笔借贷,又没有借条,使得此部分大学生不愿承担责任。而在此种情况下,债务的爆发使得其被追债,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学业受到影响,生活一塌糊涂。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管理的调整措施

1.引入法治与道德的管理机制

在高校的管理理念中,存在法治与道德理念相对陈旧的问题,需要调整法治与道德管理机制。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础,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的两个方面为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规范作用。所以在校园的管理实践活动中,需要树立法治理念与道德观念,把法治与道德融合在管理理念中。在管理时注重大学生的关怀工作,理解大学生的心理,同时利用法治与道德作引导大学生,作为一个鲜明的道德导向。

运用法治与道德在各方面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规范大学生的道德思想。在高校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际实践进行法治与道德普及。依法依规处理考试中存在的作弊行为,对于突破道德底线的学生进行相应惩戒,进一步规范行为,引导思想[5]。

2.做好数据分析辨别工作

大数据时代,有关高校大学生的信息数量是十分庞大的,其中,不乏一些虚假和负面的信息。辨别这些信息的内容是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的,在获取信息后,判断信息的真假是首要的工作,辨别评估结束后,确定是正面信息后才可以在工作中使用。

为了推动大数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在学校数据平台上植入信息辨别系统,对平台上的数据进行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不良信息,立即把这些数据清除,避免数据管理出现混乱,保证平台上充满健康正面的数据。例如,在管理学生考试成绩的过程中,要设计专门的数据管理程序,避免学生考试成绩数据丢失或者被篡改,确保大数据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安全运行。

3.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管理问题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在此种情境下提高大学生的管理能力是目前教育任务的主要目标。因此高校在校大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确定以人为本,民主化的管理理念。而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调动其他的学校部门,在共同的协作之下对学生的利益进行保护,并且能够让相关的工作人员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情况,以及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相关事物的看法和需求,并且还能够积极去征求大学生的相关意见。不仅如此,还能够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奖惩制度来推动校园管理制度的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发扬民主,充分吸收大学生和教师的合理化意见,使得在事件的决策上更有利于大学生。

在管理实践中还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自身的义务和权利观,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与重视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能够勇敢、大胆地去维护自身合法的利益。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最大可能地发挥出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地去将自己的兴趣开发出来并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综合性的发展。

4.完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

规章制度是保障校园管理活动有序、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进行立德树人,严格管理。因此在大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紧密结合高校的特点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在校园的管理实践中,还能够组成一个高效的大学生管理团队,在团队中能够以学校的党委为中心进行统一的领导,将校园内的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等部门都容纳到其中进行共同的管理,各司其职,来构建一个更加全面与系统的校园管理团队,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思想的引入,培养大学生政治觉悟与思想水平。同时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心理教师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心态。使得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大学发展价值观,配合学校及教师的管理工作,做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5.引入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

在大学生进行档案建立的过程中将每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信息进行电子档案的录入。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社会中的电子监控设备和指纹打卡的相关电子设备运用到教室中,来实现对大学生进一步的科学有序地管理。在大学课堂开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旷课,早退,迟到等现象,甚至是考试舞弊等违纪行为。这就导致教学课堂秩序管理难度的提升,电子设备的引入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质量。同时在公共场所安装电子设备,监管不文明行为,失德行为。在此过程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保证大学生的卫生安全。在各个场所,如食堂,大学生寝室,运动馆等场所安装大型屏幕进行新闻的播报,传递党的方针与政策,进行法律道德观念的宣扬,弘扬社会正能量。

6.引入伦理与平等的管理机制

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处理大量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还要强调相关的伦理道德,与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伦理道德原则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现代道德素养,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以及品格。在此过程中,既要规范仁、义、礼、智、信教学,同时也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恭、孝、善、德的品质。同时,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大学生既要学习理论课,又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尊重大学生的选择权与决定权,让大学生在各种管理工作中培养、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能力,并且谨记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的社会理念。在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教师还要充分地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更好地使用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对学生的受教育权、民主参与权、竞争权等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尊重,包括平等的社会保障以及法律所赋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结语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把大数据技术融入其中,合理运用大数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这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意义重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也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调整大数据管理方式,推动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道德管理工作大学生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