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毛细血管瘤1例报告

2023-03-06 06:26何忠明江克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鞘膜毛细血管精索

王 昆,何忠明,孙 发,江克华

(1.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贵州贵阳 550002 ;2.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贵州贵阳 550004)

血管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好发于婴儿和儿童,多见于头面部、躯干、四肢和肝脏,但发生于睾丸者极为罕见。睾丸血管瘤容易误诊误治,应结合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和及时治疗,现结合我科收治的1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复习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8岁,因“右侧睾丸疼痛、肿胀3月余、加重1月”入院,查体:右侧睾丸增大(约8 cm×6 cm×5 cm),质韧,无透光,无压痛,活动度可。左侧阴囊、睾丸、附睾及精索无明显异常。阴囊超声提示:右侧睾丸约3.4 cm×3.8 cm,左侧睾丸约2.3 cm×1.4 cm,右侧睾丸内可见一约2.6 cm×2.2 cm异常低回声光团,未见明显向睾丸外凸征象,其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强弱不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血流信号较丰富。阴囊CT平扫+增强检查:右侧阴囊增大、积液,右侧睾丸见软组织密度团块影约3.6 cm×3.5 cm,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动、静脉期CT值约147、93 Hu,由右侧睾丸动脉进行供血,右侧精索增粗。睾丸周围见环形液体密度影;左侧阴囊内未见确切异常肿块及增多软组织征象,未见异常强化灶(图1A、1B)。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 2.98 μg/L,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12 U/L。三大常规、凝血机制、肝肾功能、电解质、性激素六项均未见明显异常,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术前诊断:右侧睾丸肿瘤。全身麻醉下行右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于右下腹取长约8 cm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剪开外环口显露精索,沿精索游离至内环口,夹闭后剪断,丝线结扎并缝扎。游离出右侧输精管,结扎离断。提起精索向下游离,剪开外环口及部分鞘膜,将右侧睾丸挤出阴囊,约7 cm×6 cm×5 cm,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右侧睾丸)睾丸毛细血管瘤,肿瘤约2.0 cm×2.0 cm×1.7 cm,附睾、精索、输精管未见肿瘤。术后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图1 睾丸毛细血管瘤患者阴囊平扫(A)+增强CT(B)影像学表现(右侧睾丸占位)

2 讨 论

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疾病,其主要危害是瘤体破裂出血,造成所在器官结构破坏和坏死。睾丸血管瘤极为罕见,目前病因尚不清楚,HUANG等[1]2018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睾丸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组织细胞样血管瘤和幼稚血管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睾丸血管瘤可能完全无症状或表现为无痛性或快速生长的病变。随着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会出现睾丸胀痛,仅少数早期可表现出红肿和疼痛,因此治疗时需与睾丸鞘膜积液、睾丸肿瘤、附睾炎等进行鉴别。睾丸血管瘤是良性肿瘤,甲胎蛋白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并不增高,诊断首选超声,确诊依靠病理。KRYVENKO等[5]2013年研究发现睾丸血管瘤在超声下有低回声中心部位出现高回声的特征性表现,本例患者超声检查示强弱不均回声。RICCI等[6]2000年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加睾丸毛细血管瘤会生长,故需手术治疗。睾丸血管瘤属良性病变,表现为良性生长方式,好发于婴儿和儿童,睾丸部分切除术后仍存在局部复发可能,所以保留睾丸者术后应长期随访。成人睾丸血管瘤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B超及MRI与睾丸恶性肿瘤极其相似,因此选择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比留下含有恶性肿瘤的睾丸更安全。

猜你喜欢
鞘膜毛细血管精索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加味大黄蟅虫颗粒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的影响
睾丸鞘膜结石一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显微镜下2种手术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
患了睾丸鞘膜积液该如何治疗?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
外环口微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