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2023-03-07 03:51陈丛刊王思贝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体育

陈丛刊,王思贝

(1.西南财经大学 体育与经济管理研究中心,成都 611130;2.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武汉 430062;3.上海体育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篇章,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致力于实现的远景目标,在体育领域深刻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任务与要求。加快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题中之义,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2],阐明了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旨归。推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整体性事业,必须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历史前提、基本动力和重要标志[3]。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从根本上来讲,以纾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体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方向为指引。系统梳理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刻理解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新形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体育强国建设征程上需要清醒认识和把握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

1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价值旨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使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清晰、目标理想更加庄重赤诚。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以体育促进社会繁荣、人民幸福生活,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为价值指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是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1.1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把满足人民体育需求作为内在动因

新时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人民对美好体育需要日益增长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得以有效解决。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3年人均GDP超过12 000美元,迈入高收入发展中国家阶段。体育集健身、休闲、旅游、娱乐、社交等多元功能为一体,正不断走进人们日常,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多层次需要,逐步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近年来,冰雪产业、体育健身、数字体育等快速升温,人们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不断涌现[4]。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287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为体育现代化建设夯实了根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广泛参与和充分享有的体育现代化,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体育现代化[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将满足人民体育需求作为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能。

1.2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把体育助力共同富裕作为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致力于实现的最终目标。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培育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举办和推广“村BA”“村超”联赛等基层赛事活动,更好发挥体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7]。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推进体医融合、体卫融合,提升生活品质、提高预期寿命,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健康、人人幸福”。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东北部体育协调发展,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体育事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体育协同发展向着更高水平迈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1.3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根本问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党的二十大对“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必须共同回答好的“新时代三问”,全面彰显了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体育作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必要手段的定位和底色,充分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价值[8]。我们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时代新人。育人必先育体,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9]青年毛泽东对体育的深刻认知穿越时空,给体育人提供了时代力量。育人必须育德,通过发挥体育在塑造品德、涵养德行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体筑德、以体强德,为培养品行端、德行正的人才奠定基石。育人还须育心,从体育现代化发展历程中读懂共产党人的初心,从代代传承的体育精神中读懂体育发展的初心,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筑梦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的贡献者。

1.4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作为重要形式

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不仅因为6~25岁青少年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比约22.9%,更为重要的是青少年是建设体育强国的主体力量,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群体[10]。“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黄金期”[11],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的关键抓手,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内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3章章名由“学校体育”修订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对筑牢青少年体育的法治之基具有重大意义。因绝大多数青少年都在学校教育中度过青春年华,因此,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核心在于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是坚持“五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练就学生高超本领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和体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体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体制和面貌焕然一新,既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指引,也为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2 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主体动力

体育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贴近人的发展之生命基础的活动。就其本质而言,体育原本是人开发和解放身体的活动,是带给人愉悦和快乐的活动,因而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活动[12]。解决人的异化问题,坚持在体育为人民服务的火热实践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10]。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人”在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成为体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崇高使命。

2.1 人民群众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力量之源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5]295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1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86次提到“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177次提到“人民”。历史和实践深刻证明,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同人民一道奋斗、一道实干、一道拼搏的结果。加快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创造性,通过全社会关心体育、参与体育、融入体育,把人民群众在体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角色展现出来,把“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体育发展格局搭建起来,依靠人民群众打造更具特色的体育组织、更完善的体育设施、更丰富的体育活动、更精彩的体育赛事、更多元的体育文化、更强大的体育精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汇聚起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2.2 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亟需全面发展的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凸显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人才强国建设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胜败在人、兴衰在人、关键在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体育人才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之棋。在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精心培养人才、真诚吸引人才,筑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根基,体育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要求我们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体育人才队伍。人才是落实“四个重要”的核心力量,要充分认识体育以人为本、成才育才的价值功能,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坚持体育人才工作改革创新。人才是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显著体现,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抓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确保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后继有人。通过把牢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把“个人梦”与“体育梦”“强国梦”紧密相连,围绕体科融合、体卫融合、体教融合等领域发掘、培养、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为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体育发展才能基业长青[15]。

3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新形态

人的全面发展集现实性、社会性、历史性、时代性、多元性为一体,不存在抽象的、独立的、静止的、单一的人的全面发展,并与人的本身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就是要在彰显“五个鲜明”的中国特色过程中,通过体育的方式创造个体、社会、文化、环境、文明新形态,在新征程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3.1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塑造人的身心相统一的个体新形态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立的。有学者指出,所谓全面发展,是实现人平等、完整、和谐、自由地发展[1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私有制下的分工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正是分工使人“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使他并受到限制”,而“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5]534-535人通过劳动在改造世界之时发展自身、改变自身,劳动过程、社会生产过程同人的发展过程是统一的。一旦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身心分离,身体和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被割裂开来,这就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开始。体育在促进人的身心统一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任何不重视体育、片面理解体育的功能或者将人的身心发展分离开来的体育教育,都将不可避免地走上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歧途。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旨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打造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新时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工程,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与普及性。开好群众身边的“运动处方”,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体育社会组织,解决群众身边“健身难”问题,提升全民健身智能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断强健人民体魄,提升人民身体素质。通过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华体育精神,宣传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精神力量,促进身心一统,实现以体强身、以体育心,彰显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3.2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构造14亿人口共建共享的社会新形态

放眼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人[17]。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这从客观上决定了体育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使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实践形式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携带着中国体育的“过去”,孕育着中国体育的“未来”。这种特质和效果,是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独有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解决方案可供借鉴[18]。在此前提下,依托体育发展的特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新形态,是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制度,把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丰富多样的体育治理实践,在建设覆盖14亿人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让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更好地面向民生、服务民生、造福民生[19]。

大有大的难处,大更有大的优势。通过实现多维度的动力转化,深入探索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往等不同领域为不同地区、年龄、民族、性别、职业的人群赋予健康生活与幸福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激发巨大人口规模的红利,刺激形成体育发展中巨大的需求和市场,创造巨大的机遇和潜力,为推进体育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释放活力。推动体育发展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举国体制、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深度结合,通过促进体育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多措并举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更好统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通过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开辟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

3.3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打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文化新形态

从本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民至上的人本文明,这是与资本主义社会所建构的资本文明的显著区别[20]。人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诉求,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事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条重要的经验在于体育发展中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丰富的物质条件为锻造伟大的体育精神创造条件,丰厚的精神财富为促进物质富足充盈提供力量。体育本身兼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的特征,物质层面来讲,体育以身体活动为依托,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强健人民体魄、丰富人民生活,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体育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从精神层面来看,体育具有调节情绪、增进沟通、愉悦身心等功能,满足人们休闲、放松、社交等需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丰富的精神给养,在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回答好体育发展的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促进物质的全面丰富和精神的充实发展。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1]要把体育文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梳理好体育文化发展中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内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体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中的引领作用,加快运动项目文化和体育文化创造及平台建设,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和整理,积极创作具有新时代特征、展现新时代气象的体育文化产品,让体育成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介质,促进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基因,重塑体育文化新形态,弘扬体育文化新品格,推动新体育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4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新形态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二十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将生态文明作为“国之大者”,把建设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绿色是体育的底色、特色和亮色,也是体育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和遵循的本色。通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找准体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契合点,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谋划体育发展,体育现代化建设实现了推动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创新,探索出促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发展新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始终坚持体育发展与生态保护同向同行、共生共荣,牢牢守住生态文明底线,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育发展新场景。坚持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势,打好“生态体育牌”,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实现体育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加可亲可感的体育力量。例如,在体育场馆建设中,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通过“小、巧、省”的改造办法,实现场馆低碳、节能、环保的目标。成都大运会比赛场馆融入了绿色建筑、低碳节能、智慧运营等创新技术,49个赛事场馆中,36个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均达到绿色建筑星级标准[22]。在全民健身发展中,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普及和拓展露营、桨板、徒步、骑行、滑雪等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让徒步登山、越野骑行等边赏美景边健身的休闲运动成为现代生活的生动写照。

3.5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创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厚植体育发展的历史根基与文化血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充盈着浓郁中国味、深厚中华情、浩然民族魂,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体育是世界各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桥梁,在促进世界团结,为国际社会汇聚正能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旨在提升体育对外交流层次和水平,扩大体育朋友圈,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助推“民相亲、心相通”,在加快体育“走出去”“请进来”中,不断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发出中国体育声音、传递中国体育力量,树立可亲可敬的大国形象。

通过加强元首体育外交,展示大国形象,推动人文交流,扩大民间体育交往,积极申办、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始终与世界体育互通互融,以体育之魅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为全球化的未来提供双赢、多赢、共赢的体育力量。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体育对外工作机制,深化与国际大体联、国际足联等国际体育组织的交流合作,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工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对外交往格局,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同各国各地区建立良好的体育合作关系,把体育对外交往工作打造成为新时代外交工作的重点和亮点,让体育造福人类、体育改变世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中的精彩篇章。

4 结束语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与目标导向。从根本上讲,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阐释了新时代体育的新内涵,饱含着对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深情依托和殷切期待,明确了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回望百年来党领导探索体育现代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工作重心。新时代新征程上,牢牢把握党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思想,坚持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开放,坚持依靠团结奋斗开创体育发展新格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定会在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繁荣兴盛中展现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中国式性感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