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
——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

2023-03-08 02:56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体育产业供给

任 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体育产业对培育经济增长点、激发消费潜力具有现实意义。在“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最大化发挥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

理论探究“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可先理清“以人民为中心”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体育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目前,体育学界关于“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分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呈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价值观[1]、体育发展观[2]、体育价值取向[3]、体育主体性[4]等方面,关于“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分析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偏少。本研究首先分析“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为开展本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分析“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为开展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最后,分析“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为开展本研究提供路径指引。

1 “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指出,把优先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把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即提供健康的体育产品与服务)和适应社会主义矛盾转化(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体育需要)作为导向。

1.1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政策引领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产业,能够提供体育有效供给,适应健康中国建设要求。第一,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助于培育体育消费,促进大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一般而言,体育消费是指人们通过支付一定数量费用而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效用的消费行为和过程。体育消费作为较高层次的消费,已经是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培育体育消费。第二,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达到增强体魄、降低疾病风险的作用。随着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等体育产业发展利好政策大力实施,能够激发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热情,引导全民健身活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第三,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助于提供体育健康服务产品,满足大众体育运动需求。体育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收入弹性大等特点,能够提供健康服务产品。此外,近年来国家层面围绕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出台了多个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规划,对增强体育市场供给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大力推动,体育产业通过培育体育消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体育健康服务产品等,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1.2 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体育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快速发展可通过提供体育有效供给,满足大众体育需求。当前,体育市场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而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有利于适应消费结构升级。一方面,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提高体育供给质量。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体育需求不断趋于多样化、多层次,而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供体育有效供给[5]。如在体育用品业领域,可以与体育电子商务平台结合,打造线下和线上一体化的体育服务产品;在健身休闲业领域,可以加大冰雪项目、户外运动、航空和水上运动等供给,提供优质化、个性化体育服务;在竞赛表演业领域,可以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技术研发,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体育观赏体验。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化解体育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当前,受制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城乡之间由于存在着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观念、居民消费方式等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乡之间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近年来,随着多重政策利好的大力推动,乡村体育振兴、体育助力精准扶贫、区域体育一体化等深入推进,城乡、区域体育产业呈现协调快速发展态势。整体上看,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能够有效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要求。

2 “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条件、任务、要求等方面的变化,所作出的关于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要求、发展效果等方面的系统阐释[6]。“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逻辑,是以一切为了人民为发展目标、一切依靠人民为发展主体、一切从问题出发为发展要求、一切由人民检验为发展效果(图1所示)。

图1 “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2.1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切为了人民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视角审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一切为了人民为发展目标。

2.1.1 提供多样化体育用品 体育用品业是体育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业态,2020年体育用品业总产出已经达到了12287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44.9%[7]。当前,需要推进体育用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价值链升级、功能升级、品牌升级、质量升级、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升级等,以提供多样化体育用品,适应体育市场需求[8]。一是从推进体育用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看。体育用品业包括运动服装、运动鞋、健身器材、运动防护用品、球类产品等。通过加快推动体育用品业各类细分领域的转型升级,以打造中高端体育用品市场。二是从推进体育用品业的价值链升级看。体育用品业发展状况受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的影响,通过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抓好研发和销售环节,促进体育用品业的服务化转型。三是从推进体育用品业的功能升级看。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提升体育用品业的智能化、科技化水平。四是从推进体育用品业的品牌升级看。通过打造国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提升本土体育用品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五是从体育用品业的质量升级看。通过分层次、分等级制定体育用品业的行业标准,对标国际知名品牌的质量标准,提升国内体育用品业整体质量。六是从体育用品业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升级看。通过借助数字技术优势,在生产端推动体育用品业生产方式变革、在销售端推动体育用品业销售模式创新,助推体育用品企业做大做强,以提供多样化体育用品供给,满足大众体育需要。

2.1.2 提供多样化体育服务 近年来,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5—2020年,体育服务业总产出已由5 713.6亿元增长至14 13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9.9%,增幅达到147.41%[7,9]。体育服务业包括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体育传媒业、体育教育与培训业等[10]。因此,提供多样化体育服务需要推动体育产业内相关业态发展。一是推动健身休闲业发展。健身休闲业是体育核心业态,通过广泛开展运动休闲活动、群众体育活动等,为大众参与健身休闲活动提供基础保障,提升健身休闲业发展水平。二是推动竞赛表演业发展。竞赛表演业也是体育核心业态[11],通过开展商业化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增强各种运动项目产业市场化发展。三是推动体育传媒业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提升体育赛事转播水平;通过健身APP、电子竞技产品制作与开发等,增强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四是推动体育教育与培训业发展。通过多渠道促进体育与教育融合,增强学校体育场馆(地)对外开放力度,优化体育场馆(地)的公益性职能,为体育教育与培训活动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2.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一切依靠人民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6]。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审视体育产业发展,需要依靠体育产业管理人员、体育市场从业人员的力量,培育市场主体。

2.2.1 依靠体育产业管理人员在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而发展起来的体育产业,存在着“强政府弱市场”格局。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需要政府力量提供必要财税政策优惠、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体育产业管理人员是政策制定、职能运行、市场管理的特殊群体,其在体育党政机关、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能够有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首先,党政机关的体育行政人员是体育政策的制定者。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经济司等职能部门出台的体育产业相关政策,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其次,体育企业管理人员是体育企业运行的直接参与者,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能够为体育企业扩大销售渠道、拓宽体育市场规模提供保障。最后,体育社团是深化体育改革的突破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新一轮体育社团改革的主题[12]。在体育“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体育社团在承接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体育社会团体(体育协会)管理人员一般是由专业化背景的人担任,其能够在开发体育市场、推进项目协会实体化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2.2 依靠体育市场从业人员在活跃体育市场与推进市场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高质量的产业人才能够催生出产业的繁荣发展[13]。当前,体育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与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缺口较大之间存在着矛盾。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仅为443.9万人,占全部二、三产业比重仅为1.2%[14]。按照体育产业主要业态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划分,体育市场从业人员包括从事健身休闲业的市场从业人员、从事竞赛表演业的市场从业人员、从事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市场从业人员等。首先,从健身休闲业的市场从业人员对繁荣体育市场的作用看。健身休闲市场从业人员主要由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是参与全民健身服务的重要群体。通过提供全民健身指导,培养大众体育健身习惯,以扩大潜在体育消费群体,增强体育市场规模。其次,从竞赛表演业的市场从业人员对繁荣体育市场的作用看。竞赛表演市场从业人员主要由体育赛事运营管理人员、体育赛事转播人员、体育经纪人等专业人员组成。体育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发展中关注度和影响力最大的业态,培育体育竞赛表演业的专业人才队伍,对推进体育赛事市场化开发具有积极作用。再次,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市场从业人员对繁荣体育市场的作用看。体育用品业市场的从业人员主要由运动鞋帽生产制造人员、体育用品设计人员、体育用品销售人员等组成。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从业人员参与生产、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对打造体育用品制造全产业链,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3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切从问题出发

从问题出发不仅能够通过解决人民的需求来实现更好发展,而且能够通过更好发展解决人民需求[6]。以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能够推动体育产业更高效的发展。

2.3.1 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困境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其一,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如东部地区,2017年福建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 324.01亿元,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16.95%;西部地区,宁夏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1.34亿元,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0.15%;中部地区,河南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为356.25亿元,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4.56%[15]。其二,城乡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从城乡教育文化娱乐业人均消费支出数据看,2020年城镇、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 591.7元、1 308.7元[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城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差距较大。体育消费水平是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上述数据反映了城乡消费支出的差异性,引致城乡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其三,运动项目产业发展不平衡。目前,“三大球”项目的市场化发展相对较好,而体操、武术等相对薄弱。

体育产业发展不充分。其一,体育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偏小。近年来,体育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虽呈现增长态势,但占比仍较低。以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体育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 015 986.2亿元、10 735亿元计算[7],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比重为1.06%。而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2%~4%之间[16]。比较发现,我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其二,体育主导产业规模偏低。目前,体育主导产业存在着规模不大的问题[17]。《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显示,健身休闲活动和竞赛表演活动的总规模之和为1 853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7.9%[7]。可以认为,我国体育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其三,体育市场主体活力不强。当前,我国体育市场主体呈现出质量不高、数量不多、活力不强等问题[17],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3.2 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与消费激发不够的困境 体育市场发展是平衡供给与需求的过程。发展体育产业,能够提供体育有效供给,体现在供给端;激发大众体育消费,能够活跃体育市场,体现在需求端。近年来,在大众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体育需求端旺盛,而体育供给端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体育消费激发不够等问题。

体育有效供给不足。一是从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看。体育场地是大众进行全民健身的基本保障。虽然近年来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取得了长足的提高(2021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41平方米[18]),但与日益增长地全民健身需求相比,仍存在供需不平衡问题。二是从运动项目产业供给不足看。近年来,国家层面围绕运动项目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但整体上看,除足球、篮球等市场化水平较高外,大部分运动项目产业还存在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问题。

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在全民健身战略引领下,大众对观赏体育赛事、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等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增强。体育消费激发不够主要体现在体育供给端不能满足需求端的体育消费结构变化。一是从供给端看,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目前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且存在体育服务业中体育用品的销售、贸易、出租等又占据一半[16]。二是从需求端看,体育消费激发不够。近年来,我国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实物型体育消费在体育消费中的比重仍较大(2020年内成年人和老年人实物型体育消费占体育消费比重为53.7%[19]),大众体育消费潜力尚未充分激发出来。

2.4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一切由人民检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把一切由人民检验作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即要求最大化发挥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

2.4.1 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体育需要作为检验标准 一切由人民检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效果,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其检验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体育需要。随着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相继实施,人民群众的体育需要更加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这一定程度上给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整体观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体育需要的评价标准相对抽象、界定相对困难,将其具体化可能包含多维度,体现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否提供多样化健身休闲产品与服务,满足全民健身大热潮下的大众健身休闲消费需要;能否提供多层次竞赛观赏产品与服务,满足大众参赛与观赏消费需要;能否提供各类体育场馆(地),为满足大众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提供载体;能否提供冰雪、山地户外、水上运动等各类户外运动产品与服务,满足大众户外运动消费需要。总体而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体育需要是基于需求端的人民群众为主体,其检验的客体是供给端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检验的参考指标是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

2.4.2 把推动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有效对接作为检验标准 从供需视角看,一切由人民检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效果,需要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的关系。即衡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能否对接体育消费。一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接体育消费结构升级。新时代体育消费结构由实物型向观赏型和参与型的体育消费转变。这就要求以体育服务业发展为主导,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主动对接体育消费结构升级要求。二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接体育消费方式转变。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影响下,体育消费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由线下向线上转变,这就要求体育企业转变传统线下实体店面销售、运营、管理模式,搭建线上化平台,开展体育新零售模式,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体育消费方式转变要求。三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接体育消费空间扩容。在体育消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体育消费空间由传统线下一维空间,向线上与线下交互、实体与虚拟交互的三维空间转化,这就需要以打造体育消费场景化为方向,优化体育市场发展环境,促进体育供需的高质量互动。

3 “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3.1 战略导向:制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制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是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下,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的主线是以人民为中心,即制定体育产业规划和完善体育产业政策需要体现以人为本。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显现,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要求,加快制定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虽然31个省市区已经相继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发〔2014〕4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但相关配套文件还没有很好落实,特别是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规划还比较欠缺,省市县的相关规划亟待抓紧跟进[20]。二是加强政策引领,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制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是保障体育有效供给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体育产业政策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需要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体育产业政策制定,不断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一般而言,产业政策的实施手段一般包括直接干预手段和间接干预手段两个方面,直接干预手段包括市场进入管制、数量管制、价格管制等,间接干预手段包括财税手段、金融手段等。完善体育产业政策要通过政府或社会对产业经济主体及其行为进行规制,以达到维持正常市场秩序的作用[21]。同时,对各级政府体育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和健全问责机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意识,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工作实效。

3.2 培育重点:培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市场主体

一是加快发展各类体育企业。通过优化体育市场营商环境,加大财税政策支持,为吸引社会力量进入体育市场提供良好条件;培育“专精特新”体育中小微企业,引导体育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激发创新活力,增强体育市场竞争力;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新产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品牌质量,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发挥体育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二是培育体育社会组织。体育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组织开展体育竞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作用[22]。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其属性的外在体现,体育社会组织具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能够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坚实的消费基础。如在服务国家方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工程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工程,而体育社会组织可为体育强国建设搭建良好的桥梁;在服务社会方面,体育社会组织能够承接政府转移的体育服务职能、承接市场组织不愿意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对活跃体育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服务群众方面,体育社会组织通过普及体育运动技能、组织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为丰富体育市场供给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服务运动项目发展方面,体育社会组织通过参与制定运动项目等级标准、产业规划等,服务体育产业发展。

3.3 发展策略:提供“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

提供“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大众消费结构升级,提供“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就是要以满足大众体育需求为着力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和服务供给都是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即由市场机制决定[23]。其一,提供“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需要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核心要求就是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24]。当前,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体育消费呈现较大市场需求,体育需求结构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其二,提供“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需要与体育市场需求保持动态平衡。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与需求高匹配的发展[23]。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体育供给与体育需求保持动态性的匹配状态。其三,提供“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需要与建设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相适应。建设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适应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以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为体育主导产业、以体育用品业和场馆服务业为体育重点产业,积极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建设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体育需要。

4 结 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十四五”体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国体育产业的功能与价值区别于西方国家,其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即体育产业应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本研究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从问题出发、一切由人民检验4个维度分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并从战略导向、培育重点、发展策略等方面提出实施路径,以期为发挥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提供理论指引。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体育产业供给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