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热门之临床医学类、公共卫生类专业解读

2023-03-08 06:39白宇璇
求学·理科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资格证医学类五年制

白宇璇

学弟学妹们好,我是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名学生。医学类专业一直是报考热门,这篇文章我将着重解读临床医学类专业与公共卫生类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以及生涯规划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什么是临床医学类专业?

临床医学类专业,顾名思义就是毕业后在医院中当临床医师的专业。临床医学类专业包括最常见的临床医学专业,也包括六个特设专业——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放射医学和儿科学。根据我国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要求,只有这七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资格。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制较为丰富,现行的学制有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我国仅有16所高水平大学开设)、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5+3”一体化)改良于临床医学七年制,是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一体化培养,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考查中合格方可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因此临床医学(“5+3”一体化)在报考指南中的学制属于五年。若临床医学(“5+3”一体化)的学生顺利完成本科与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可以实现“六证合一”,即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证。

六个特设专业都是五年制,学习内容包括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全部学习内容,还会深入学习所学专业的特色专业课,提前确定未来读研方向和所在科室,因此相比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专业知识层面更具有优势,但是也为想要在研究生阶段更换方向增加了难度。

在这里我们尤其要注意,口腔医学专业不属于临床医学类专业,而是被划分为单独的口腔医学类专业,毕业时取得的是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在志愿填报中,临床医学类专业与口腔医学专业并驾齐驱,往往都是很受考生欢迎的专业。

什么是公共卫生类专业?

公共卫生,顾名思义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我国的公共卫生类专业与临床医学类专业和口腔医学类专业是完全不同的一级学科门类。公共卫生类专业的基本专业有预防医学(五年制,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四年制,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特设专业有妇幼保健医学(五年制,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卫生监督(五年制,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和全球健康学(四年制,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

要注意的是预防医学(五年制)、妇幼保健医学(五年制)和卫生监督(五年制)属于公共卫生类专业中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五年制专业,毕业生具有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资格,但是没有报考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资格,因此这三个专业毕业后从事的不是临床医师工作,而是公共卫生医师工作。其他两个四年制公共卫生类专业,由于毕业时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不符合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报考要求,因此不可能成为医师。还有妇幼保健医学虽然是研究妇幼保健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但是政策上对该专业进行了大调整,仅有2014年12月31日前入學的学生具有报考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资格,而在此之后入学的学生毕业后具有的是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资格,因此现在报考妇幼保健医学的考生,即使顺利毕业,也不再从事临床工作。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证有什么区别?对未来有什么影响?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证在名字上具有相似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将两者之间的差异概述为三大不同:执业地点和职责不同、诊疗群体不同、研究手段不同。

第一大不同是公共卫生医师主要从事的是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和卫生监督工作,与流行病、职业病、环境卫生、营养学、食品卫生等领域相关,就业场所一般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而临床医师主要在医疗机构工作,如医院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科室,主要职责是为患者诊断与治疗。

第二大不同是由两类医师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导致的诊疗群体不同。公共卫生医师的工作重在预防疾病和群体治疗,而临床医师的工作重在针对某个具体疾病进行个体治疗。通俗易懂地讲,公共卫生医师的工作重在预防与治疗群体性疾病,不在于研究个体有什么症状或者用什么具体的药品,所以一般不会针对个体治疗。我们以感冒的治疗为例,公共卫生医师研究的是大众如何预防感冒,如何向大众普及健康知识。而当我们需要具体讨论某个人身上患有的某种疾病的诊疗方法时,如诊断、检查、手术等,这个职责就落到了临床医师的身上。

第三大不同从两类医师的研究手段的区别可以看出。公共卫生医师主要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卫生统计学和社会医学等方法分析问题,更多的是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进行群体研究。在大学培养中,公共卫生类专业的专业课会有临床医学所学的课程,但是更多的专业课还是倾向于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课程。临床医师采取的研究方式是通过临床诊疗积累经验,在整理各类医学疾病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推动人类疾病诊治的发展。在大学培养中,临床医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倾向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与临床紧密相关的课程。

以我的研究方向“环境、营养与细胞衰老机制”为例,进一步解释公共卫生医师与临床医师之间的职责联系。我们从人群中收取数据和样本,通过实验室工作与多组学分析,整理出更多的有用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找到相关规律,同时配合基础医学方向的科研人员进行实验,为开发新药和临床诊疗提供帮助,同时指导群体如何从环境和营养学维度更好地预防衰老。而临床医师则负责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来治疗衰老疾病,并将临床效果通过数据记录等形式反馈给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与基础医学专业人员,便于后续进一步研究与改进。在新冠感染流行前期,便是公共卫生等专业科研人员在背后通过科学研究找到疾病的治疗方法,研究出新药物后,再由临床医师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大众接种的疫苗就是由公共卫生医师和基础医学的病原微生物方向专家研究出来的。

专业的选择与生涯规划问题

临床医学五年制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并不划分到某一个具体的科室,但在专业培养的第四年和第五年一般要进入各科室轮转。在本科培养的前三或前四年,临床医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课程),然后进入本科的临床实习阶段,在研究生阶段或者工作后才会由选择的二级学科区分具体的方向和科室。

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等专业在本科已经划分具体的二级学科,因此这些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完成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同的学习任务,还需要在专业所在的方向进一步学习。例如眼视光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本科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眼视光学的课程,并且在保证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前提下,还会相对弱化前两类课程,相对强化眼视光学相关的课程。

临床医学的专业优势在于未来考研和就业科室的可选择范围更广,但是本科毕业的临床医学生的专业深度与本科就已经确定了二级学科专业方向的医学生相比,较为浅薄。如果一位临床医学生和一位眼视光医学专业的学生同时考研眼科学专业,后者的竞争优势通常会更大。虽然本科已确定方向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在后续对于本学科的深造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缺少了部分选择的机会。例如当眼视光医学专业的学生报考专业硕士时,大部分院校只愿意接受他们进入眼科学专业就读,仅有少部分院校会接受跨二级学科报考申请,因为如果一位眼视光医学的本科毕业生报考核医学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那么他不仅会削弱原专业对其考研的优势,还会因为专业局限性而失去了部分未来选择科室的权利,反而得不偿失。

从考研的角度分析,医学学科的硕士专业学位大部分只支持在本科学习对应学科专业的学生填报,例如本科学习临床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才可以报考临床医学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本科学习护理学类专业的学生才可以报考护理专硕。但是也有例外,公共卫生类中的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截至目前还允许跨考,因此在每年的考研、保研中也经常遇见本科非公共卫生类专业的学生报考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并在毕业后取得医学硕士学位。

再从执业证书考试的角度看,成为一名医生或者护士需要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只有本科学习临床医学类专业或者研究生毕业时获得临床医学类的专业学位,并完成一年实习的学生方可报考临床类别的执业医师资格证;只有系统接受过护理学学科教育并完成十个月实习的学生才可以报考护士资格证;而我们先前提到的公共卫生专业硕士,作为医学研究生学历所对应的专业学位,为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拥有者提供了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机会,学生不用拘泥于本科是否拥有公共卫生五年制的学习经历,成为公共卫生医师的路径变得更加开阔。

或许有人会说,是否可以仿照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在研究生阶段学一个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事实上,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浙江大学“4+4”方案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在本科没有学习临床医学类专业的情况下,是没有资格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的专业硕士的,必然也是拿不到临床医学类的专业学位,更不用说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证了。

我们可以将上述案例总结为:临床医师要求科班出身,无其他道路可循;公共卫生医师可以后天努力。因此,政策导向也要求有意向投身医学的考生在志愿填报阶段付出更多的努力。

報考医学专业的关键要素

1.确定目标专业

想报考医学类专业的考生应详细了解每一个医学类专业的专业介绍、就业前景和深造方向,避免在志愿填报时匆匆忙忙,出现本不该有的失误。如想成为医生的考生在报考中需要利用合理分析法,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并且可以从事医生职位的专业就读,避免因被调剂而终生遗憾。

2.符合体检标准

大多数医学类专业都会涉及实验以及图形、图像内容,所以对色盲、色弱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者不予录取;口腔医学专业也不录取左利手的考生,因为现在的口腔仪器均以右利手为模型制作,左利手考生不利于后期学习涉及器械的操作;也有一些身体健康状况特殊的考生,不建议报考医学类专业,如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者;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者;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者;斜视、嗅觉迟钝、口吃者。因此考生在报考前应当仔细阅读本省(区、市)的志愿填报指南书中的相关体检要求,避免因为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而退档。

3.进行志愿填报

高考过后,考生可以对意向高校的招生简章做进一步了解,如地域、校区、学费、录取政策、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等相关问题,并与自己的预期进行衡量比较,为志愿填报缩小目标范围到具体的院校专业。这一步是考生迈向医学专业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需要明白的是,医学学科门类所包含的专业和考生常规认知中的当医生的专业并不一样。广义上的医学专业指的是专业代码为10开头的专业,但是这并不代表10开头的专业授予的学位一定的是医学学士学位,这就要求考生最好对医学类专业有进一步的了解。

从目前我国医学专业的学位授予情况来看,只有本科学制为五年且一级学科名字中带有“医学”的专业才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常见的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专业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类各专业、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类的五年制专业、中医学类各专业、中西医结合医学和法医学。在这些专业中基础医学和法医学虽然可授予医学学士,但是并不可以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证;至于临床药学(五年制)和其余本科学制为四年的专业,一般情况下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或工学学士学位。还有些专业可能是新开设的,例如医学技术类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它属于医学学科门类,但是授予的是工学学士学位。当然,四年制的专业也可能是从原来五年制、授予医学学士的专业改为四年制、授予理学学士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多大改动,做出改变的只是部分科目的学习难度,但是年限缩短导致这些专业不符合医学学位授予的年限要求,只能授予理学学士。例如护理学从五年制改为了四年制,也从医学学士变为了理学学士。

综上我们可知,并不是未来当医生的学生才能叫作医学生,也并不是所有医学学科相关专业的学生都有资格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成为医生。但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允许本科生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进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习,这是一些因为专业调剂等原因而在本科初入学时未能就读临床医学类专业的学生的一次机会。

猜你喜欢
资格证医学类五年制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保证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优化教师后备军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与职前教师教育的应对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