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民营企业如何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

2023-03-09 18:57罗敏天津滨海新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有效性信息

文/罗敏(天津滨海新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经济发展新阶段,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地实施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进一步帮助民营企业提升自身实力,提升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价值。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与管理管理水平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控制也存在种种问题,内部控制体系过于混乱,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自我调节,提升民营企业经营效率,保障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在民营企业的运营管理之中,通过对其内部的各种经营行为进行调整、管理、监督,优化内部管理组织框架,提升民营企业的稳定性,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既能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提高民营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能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长期战略发展计划保持一致,进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一般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管理活动、信息交流、内部监督。(1)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影响和制约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得以实施的依据;(2)风险评估,企业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分析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管理活动,在对企业内部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后,根据风险的类型以及危害,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4)信息交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基础上的,完善的信息机制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各项数据信息,再加以汇总、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5)内部监督,主要是对整个企业的内控体系实施情况进行持续的监控,对企业某一业务进行专项监督抽查,并提出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进而反过来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各项业务流程、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才能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通过内部控制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内部监控体系,将各部门的绩效针对性地报告给企业管理层,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企业认同感,进而反过来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升。

(二)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内部控制对于民营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提升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水平。职工综合素养的提高会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能力,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规划。而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发展缓慢、规模较小,内部人员配置不足,因此,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就需要注重该方面人才的选拔,提升企业整体人员素质,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安全

内部控制可以渗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业务链、产品研发、财务管理、人员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对此过程环节加以约束、控制,出现不合理的问题予以控制,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资产的流失,无论是贪污腐败还有固定资产的破坏等等。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地约束员工,为保障每个环节的安全平稳,为财务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

(一)内控意识欠佳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不佳,主要问题是其内部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内控文化。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基层员工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市场竞争激烈,使得民营企业将面对更沉重的市场压力,一旦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差,在某些重要的决策中,只靠个人的主观判断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将内部控制纳入了企业的规章制度之中,但真正实施的却是微乎其微。这是因为未能将内部控制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员工未能很好地理解,使得内部缺乏统一认识,缺乏融洽的内控氛围[2]。

(二)职责划分不明晰

当前,国内许多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等原因,使得企业缺乏合理的组织框架与责任划分,一些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其内部控制和管理结构较为单一,常常形成单一层级的管理模式,只是由企业的主管全权负责各部门的经营活动。而有的企业规模较大,组织框架过于复杂,企业管理层发布命令之后,员工接收到的信息会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当业务结束时,相关的信息应及时反馈到上一级管理部门,但由于组织框架的复杂、消息传递的层次太多,很容易出现错误,不利于企业调整策略。此外,由于内部控制的职责划分不明晰,组织结构过于松散,导致企业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时,比如应付账款的管理、结算管理、资金管理、审批流程、报销管理等,权责过于复杂,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的效率,降低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民营企业的内控管理者缺乏科学的内控管理规划,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内控管理的执行力度明显不够。虽然一些企业很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不断地强调内部控制意识,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对于实际出现的问题,仍然喜欢用常规、传统的方法解决,使的员工总是处于舒适的区域,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地解决。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内部监督不够,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管理职能模糊,审计范围不明晰,往往将其纳入其他部门。这样一来,就会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严重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如果内部控制失去了执行能力,那么它的最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3]。

(四)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不合格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优秀人才制定、实施、落地。然而,现阶段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职业素养都不合格,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起步较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内部的管理体制效力也在逐渐减弱,财务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调整,这需要有较高的素养。另一方面,现代化的企业给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升了难度,财务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职业素养,还需要有信息化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具有市场的前瞻性眼光,为企业发展提供辅助性工作。而内部控制又涉及企业的全方位,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还需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等等,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五)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增强竞争能力,必须提高抗风险能力。然而,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风险的防范意识,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企业也没有专门的风险控制专家对公司的行业特点、当时的政策、市场环境和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出相应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预警以及风险的处理。企业管理者缺乏对自身经营情况与发展规划的了解,未能对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也未有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策略,这些风险一旦出现,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以及内部控制工作非常不利。

(六)缺乏信息系统控制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中存在着领导权力过大,责任划分、界限不清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责任不明、责任无人承担,最终只能不了了之。同时,企业经营管理中由于管理层出现了信息传递上的失误,使得部门未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反馈,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因此,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为实现内部信息的及时反馈和交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收集和传输渠道是非常必要的[4]。

四、民营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具体措施

(一)强化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部控制是一套系统的工程,其落地实施需要对企业的组织框架、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等进行优化改进,因此,民营企业要为内部控制工作建立良好的环境基础。首先,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企业需要定期开展有关内部控制的讲座、教学活动,让企业的每个人都能明白内部控制对其的重要性以及控制工作内容。对此,民营企业发挥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引导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将愿景、价值观等企业文化内容向员工输送,提高员工的企业认同感,提高企业员工的内控意识,进而推动企业内控机制的完善,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其运行效率。

(二)建立权责明确框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

民营企业需要完善内部组织框架,明晰岗位权责,建立权责明确的框架体系,明晰工作内容,避免出现权责不分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企业必须对其进行持续的管理和组织架构的优化,加强信息传递的速度,降低中间传递所浪费的时间,增加信息的时效性。同时,需要扩展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更加专业化。改变以前管理人员在发布命令后,必须层层传递指令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界面的快速传递。当命令处理完毕后,下级员工可以第一时间向公司管理部门汇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由于传递层次过多而产生的错误。其次,民营企业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层面的管理框架体系,明确和细化各层级的职责,相互制约,加强对其工作约束,促进企业内部职工工作更加规范。最后,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条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企业要细化内部控制人员的岗位分工和职责,防止一人兼任多个职位或职位空缺,保证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5]。

(三)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度,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明晰岗位权责,划分好部门与员工的工作,职务分离,同一项业务必须由两人以上办理;钱、账、物由专人统一管理;制订严密的制度,把不兼容的岗位分开。

第二,民营企业要规范各项活动流程,比如审批流程,严格控制审批过程,企业任何经营业务活动都需要经过审批,确保其经营活动处于合规范围内;资产管理方面,要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等,严格控制无关人员的资产往来,并将其与财务状况进行对比,以保证公司财产安全。

第三,民营企业应该加强监督力度,保证内部控制能够合理、规范地进行,能够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组织机构,保证监察工作的有效性和质量;要明确监督规范准则,健全监管制度,保障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提升内部控制的可执行性

第一,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教育活动,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与之相关的内控人员的自律意识,并严格遵守有关职业道德的法规。在专业技术培训上,要不断加强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职业培训,避免“鸡汤式”的讲课,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避免内部控制无效化。第二,同时,新时期民营企业要充分挖掘和运用人力资源,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薪酬分配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对待绩效考核评分工作,完善人才培育培训制度,使优秀的员工自愿留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发展作贡献。

(五)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有效落实风险预警工作

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各种工作,使得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机制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具体来讲:第一,增强风险管理的认识;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培训工作,可以邀请业内专业人士为员工进行讲解,聘任其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一员,在企业进行重大决策或者风险防控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员工也要进一步地学习,学会分析风险种类、风险大小,选择规避、分散风险、承担风险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在日常的经营中,财务管理出现的风险种类是最多的。比如,因为财务管理系统被不法分子入侵而导致财务信息被泄露,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财务信息被篡改,使得财务信息被窃取,给企业带来资金风险。第二,民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风险相关的问题,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调整战略规划,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价系统,以确保民营企业在经营中能够及时识别、预警、预防、规避和解决降低风险,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6]。

(六)加强新兴信息技术运用,提高内部控制工作质量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自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民营企业要立足实际情况,根据自身职业特性,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内外信息的互通,为企业的管理层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企业要统一经营观念,统一书面报表的格式,以防止由于沟通方式的不恰当而导致信息的偏移,从而造成损失。各有关部门之间应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并能准确地完成各自的工作,确保公司的正常生产和运营。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进行更新和优化,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提升内部管理工作的一项有效工具,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其可以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加以约束、调节,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正常发展。然而在大部分民营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内部控制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存在着很多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民营企业内部人员应该增加内部控制意识,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循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优化内控环境、调整组织结构与权责划分、加强企业风险防范、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有效性信息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订阅信息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展会信息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