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手三里穴临床应用浅析*

2023-03-10 09:03蒋咏怡陈娇凤
光明中医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肠经阳明经曲池

蒋咏怡 陈娇凤

《针灸大成》[1]是明代杨继洲在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由靳贤汇集了诸家针灸资料编纂而成。《针灸大成》是对中国明以前针灸经验的总结,书中经文与注解相得,文字与图谱相辅,堪称中国古代一部针灸百科全书。自其问世以后,流传极广,对后世临床针灸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手三里穴最早出自《针灸甲乙经》,在本书中也有较多记载,临床上刺激手三里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笔者希望通过对书中手三里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为临床应用该穴提供理论依据。

1 手三里定位

《针灸大成》中手三里的定位描述共有2处,分别见于《卷五·手阳明经穴主治·考证穴法》和《卷八·穴法》中,两者论述一致,“三里(一名手三里) 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锐肉之端”“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锐肉端”。锐肉,即隆起的肌肉[2],此处应指桡侧腕长伸肌。同《经络腧穴学》[3]中对手三里的定位描述基本一致,即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2 刺法灸法

《针灸大成》中记载了关于手三里穴的刺灸法主要是针刺和艾灸2种,且明确规定了手三里应“针二分,灸三壮”。对于不同疾病并没有特别提出针刺深度不同或是艾灸壮数的区别。且在《卷四·禁针穴歌》与《卷四·禁灸穴歌》中均未记录手三里穴,全书也未提及手三里穴施针施灸有何禁忌。由此可见,只要按正规要求操作,此处施行针灸无太大风险。现代解剖学也表明,手三里穴处肌肉组织丰富,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穴位[4]。

《针灸大成》中针对不同疾病手三里施行手法有所不同。《卷九·治症总要》提到伤寒热盛难退时用泻法清泻热邪:“伤寒大热不退:曲池、绝骨、三里、大椎、涌泉、合谷(俱宜泻)”。《卷二·席弘赋》记载了肩痛连脐,邪阻经络时须用泻法,不得久留针:“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卷九·治症总要》还记录了肢体不同病症补泻手法应当有所不同,不可一以概之,“四肢麻木……(此症宜补多泻少,如手足红肿,宜泻多补少)”。

3 临床应用

3.1 总论手阳明大肠经“循指上廉”至“髃骨之前廉”,故手三里可治疗肩背疼痛、肩肘拘挛、半身不遂等脐上膈上及肩部疾患。其又属大肠经穴,肠腑病症如腹泻、腹痛等也在其治疗之列。《卷六·手阳明经穴主治·考证穴法》提到:“主霍乱遗矢,失音,齿痛,颊颌肿,瘰疬,手臂不仁,肘挛不伸,中风口噼,手足不遂”。这是《针灸大成》中关于手三里主治最详细的描述。可见手三里能治内外、五官科、肢体经络等病症。此外,在《针灸大成》其他篇章中还提及手三里可治伤寒、食积等疾病。

3.2 各论

3.2.1 中风《素问·痿论》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虚则宗筋纵”。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充盛则筋骨坚。《素问·风论篇》载:“风中五脏六腑之俞……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指出中风病机为正气亏虚,外风侵袭,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手三里临近手阳明经合穴,脉气较深,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为中风瘫痪常用穴。杨继洲在治疗中风病时,最常选用手阳明大肠经穴位,足少阳胆经、督脉的穴位次之[5]。《卷八·手足腰腋门》中明确指出中风引起的手足拘挛、肢体无力、发音吞咽困难、肌肤不仁等可用手阳明经穴治疗:“两手拘挛,偏风隐疹,喉痹,胸胁满,筋缓手臂无力,皮肤枯燥:曲池(先泻后补)、肩髃、手三里”。《卷九·治症总要》将中风分为“阴证中风”与“阳证中风”,指出病在表,风、火等阳邪引起的中风,主要选用阳明经和少阳经的穴位,“阳症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取合谷、肩髃、手三里、百会、风市、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这同现代针灸选用阳经治疗中风偏瘫理念一致[6]。若针后再见“半身不遂”者,此因“补泻不明,虚实不分”,可“先针绝骨、昆仑、合谷、肩髃、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复刺肩井、上廉、委中”。对“左瘫右痪”患者采用“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的“巨刺”手法。《卷八·续增治法·中风瘫痪针灸秘诀》提出:“中风手弱不仁,拘挛不伸”可单用手三里治疗,针灸皆可。《卷五·八脉图并治症学》提及治疗中风“手足麻痹,不知痒痛”选用手三里配合其他穴位以疏经通络、调和气血。

3.2.2 肢体经络病《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邪气痹阻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发病。阳明经多气多血,手三里位于手阳明经经气深入之所,能调和气血,疏通经脉,通络止痛。现代研究认为针刺手三里能够提高脑内亮氨酸脑啡肽、5-羟色胺、5-羟琥珀酸胺、多巴胺等镇痛物质水平[7],故而能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卷一·针灸直指·缪刺论》提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应“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直至病愈方可停止施针。《卷五·八脉图并治症学》提到“四肢风痛”取“内关、曲池、风市、外关、阳陵泉、阴交、手三里”“白虎历节风疼痛”取“足临泣、肩井、三里、曲池、委中、合谷、行间、天应(欲痛处针,强针出血)”。《卷九·治症总要》则以问答的形式对风寒湿邪所致痹证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手臂冷风酸痛”乃“寒邪之气,流入经络”,“手臂拘挛,两手筋紧不开”则为“湿气处卧,暑月夜行,风湿相搏,或酒醉行房之后,露天而眠”,并点出可用手三里治疗。《卷六·手阳明经穴主治·手阳明大肠经穴歌》:“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手三里能够治疗大肠循经所过之处的病症。如《卷二·百症赋》:“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卷二·席弘赋》:“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卷二·通玄指要赋》:“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卷三·胜玉歌》:“肩疼背痛针三里”。《卷三·杂病穴法歌》:“手三里治肩连脐”。多首歌诀均提及手三里可用于治疗上肢疾患。《卷八·手足腰腋门》云:“手臂红肿:曲池、通里、中渚、合谷、手三里、液门”。又云:“肘痹、手指不能屈:曲池、三里、外关、中渚”。手阳明经别循膺乳、手阳明经筋下挟脊,故手三里气血能循手阳明经别过膺乳、循手阳明经筋行两侧夹脊,奠定了阳明经穴治疗腰胁痛的基础,现代医家常用其治疗急性腰扭伤[8]。《卷八·手足腰腋门》言:“挫内腰疼,胁肋痛:尺泽、曲池、合谷、手三里、阴陵、阴交、行间、足三里”,体现了“远道取穴”和“同名经取穴”的思想。

3.2.3 头面五官疾病手阳明大肠经分支“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且手阳明大肠经五行属金,补之能滋肾水,肾水足则虚火不循经上炎;阳明多气多血,泻手阳明则能清泻本经实热。故手三里可用以治疗各种实热虚热引起的头面部疾患。《卷三·杂病穴法歌》指出外邪引起的“头风目眩项捩强”,可用手三里以畅达气血、调整阴阳。《卷七·治病要穴·手部》云:“三里,主偏风、下牙疼”。《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有“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卷八·头面门》中用手太阳、足少阳经穴配合手三里来治疗颐颌肿。《卷八·疮毒门》云:“瘰疬:少海(先针皮上,候三十六息,推针入内,须定浅深,追核大小,勿出核,三十二下,乃出针)、天池、章门、临泣、支沟、阳辅(灸百壮)、肩井(随年壮)、手三里”。近代医家治疗甲状腺疾病也多选取手阳明经穴[9]。《卷三·杂病穴法歌》言:“手三里治舌风舞”。肝风内动,则见舌颤抖不已,此时可取手三里穴以佐金平木。

3.2.4 胃肠疾病手三里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该穴名意指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有润化脾燥、生发脾气的作用[10],能有效治疗胃肠相关疾病。《卷二·席弘赋》曰:“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卷三·杂病穴法歌》提到:“内伤食积针(手足)三里,璇玑相应块亦消”。大肠主传导糟粕,所谓“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肠腑通畅,胃气才能正常通降。手三里穴能疏通大肠经气,经脉通畅而气血调和。《卷五·八脉图并治症学》指出治疗腹痛肠鸣之脾疟,取穴以公孙为主,配合手三里等穴。若见霍乱吐泻,亦可辅以手三里升清降浊、调和脾胃。

3.2.5 伤寒发热手阳明大肠经络肺属大肠,肺脏有邪,大肠可治之。故外感伤寒发热,可用大肠经穴治疗。《卷八·伤寒门》:“余热不尽:曲池、三里、合谷”。《卷九·治症总要》:“伤寒大热不退:曲池、绝骨、三里、大椎、涌泉、合谷(俱宜泻)”。手阳明从手走头,若外邪入里化热生风,亦可选取手三里以醒脑开窍,傅宗浩[11]发现用指压手三里穴的方法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颇佳,甚至较涌泉、水沟等穴起效更快。

4 小结

综上所述,《针灸大成》中手三里定位在前臂,曲池下2寸,桡侧腕长伸肌肌腹处,针刺深两分,灸三壮,无特殊禁忌。临床上手三里治疗的病种繁多,能清内外之热调气血阴阳。既可通经络治疗肢体麻、痛、酸、冷、不能屈伸等,亦可调脏腑治疗中风、食积、腹痛、伤寒等。其治疗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手三里为手阳明经穴,擅于治疗手阳明经循行所过处疾患,如头面五官病等、肢体经络病等。阳明多气多血,故而喉痹、伤寒发热、高热惊厥等病症也为其适应证。②取穴方法上,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穴位配合。如治肢体经络病可单独选用,若治疗中风、胃肠疾病常采用“同名经取穴”的方法配合足阳明胃经穴。③操作方法上,强调补泻手法的施行,临床上针对不同的病证,分别采用“补三里”和“泻三里”的手法。临床上应随症施治,灵活配穴,方可取得最大疗效。

猜你喜欢
大肠经阳明经曲池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漫画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4)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
从阳明经论治黄褐斑浅析
小穴位 大健康
敲打出秀美颈部
大肠经畅通,人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