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促进现代种业发展

2023-03-10 07:18李廷荣龚菊声杨婷婷丁乃一
云南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种业全省种子

李廷荣,龚菊声,杨婷婷,丁乃一

(昆明市种子管理站,云南 昆明 650228)

现代种业是农业产业的核心和“芯片”,是种业振兴的本源和关键,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为加快全省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以云南省现代种业发展现状开篇,分层次进行阐述,提出加大投入力度、实施种业提升及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加大育种育苗扶持及种业产业监管、加强基地建设和展示评价、完善和整合种业标准体系及数字化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和完善种业保险等建议,目标为实现种业强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一、发展现状

(一)种子管理体系及管理机构情况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种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云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实施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文件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规范强化种子管理及良种繁育工作。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在职能职责范围内各尽其能,在品种及质量、生产经营许可、市场和良种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财政给予种子监管专项经费,协助各州(市)、县(市、区)开展工作,为种业管理提供坚强的保障。全省共有146个种子管理服务机构。其中,省级1个、州(市)级16个、县(市、区)级129个,为全省种业发展提供优良的服务保障。

(二)育种自主创新及供种保障能力情况

据统计,全省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近3.24万hm2。其中,杂交玉米制种面积1.12万hm2,是全省最具优势的制种品种,居西南地区第一位、全国第三位,也是全国亚热带、热带血缘杂交玉米品种的主要制种基地;蔬菜制种面积2 000 hm2,是全国花椰菜、西兰花、不结球白菜、菜心等十字花科蔬菜和葱类的主要制(繁)种基地。建设了水稻、小麦、马铃薯、蔬菜等7个国家作物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1个DUS测试中心、1个繁殖更新基地等种业创新平台。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其中,宣威市马铃薯、施甸县水稻两系不育系、思茅区茶、云县中药材等8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立了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以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养殖场组成的种源生产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通过引进培育和提高全省自有良种,使种畜禽场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全省共审定品种599个(省内自主选育通过审定品种509个)。引种备案品种397个。登记品种417个,全部源于省内选育。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商品化率达到80%以上。中药材、甘蔗、茶叶、咖啡等优势特色作物品种繁育水平排名全国前列。建成了以原种场、扩繁场和资源场为基础,质量检测中心、品种测定站、遗传评估中心为保障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自主培育了一批生产性能优良、适应市场需求的养殖业新品种和配套系。先后培育了新丽江马、云南半细毛羊、大河乌猪、滇撒猪配套系等9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主要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50%,国家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达到了90%。

(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综合实力情况

为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打好种业翻身仗,促力种业振兴,全省持续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基本形成,建有国家级特色资源库(圃)7个、国家级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14个、区域作物资源库(圃)7个。共保存各类种质资源10万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量、保存种类位居全国各省(区、市)前列。同时加强种业行业管理及种业企业生产经营许可管理,不断加强行业培训及指导服务工作,不断提升种业行业综合竞争能力。截至2019年12月,全省获得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企业有139家。年种子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全省畜禽种业企业日益壮大,良种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全省现有猪、牛、羊、禽、兔5大类440多家种畜禽场。

(四)种业监管服务体系情况

省、州 (市)、县(市、区)三级种子管理机构初步健全,品种、质量、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初步完善,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跟踪评价、种子产业信息监测等体系初步形成。建立省级负责督导抽查和复查,州(市)组织检查、抽查,属地县(市、区)负责试验全程监督管理的品种试验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积极依托“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平台,完善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登记制度,开展种子备案网格化管理。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初步形成以县(市、区)级检测水分、发芽率、净度质量指标为基础,州(市)级检测纯度、真实性指标为重点,省级检测真实性和转基因指标为中心的种子质量监测监管体系。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及其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种业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扼制,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发展建议

(一)加大投入,增强种业综合竞争力

种业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种业科研更是关键之关键,需要政府及企业的大力投入、支持鼓励。传统种子营销厂家多、优劣难识别、成果转化慢、服务水平低,难以满足农户需求。探索出台地方优惠政策及鼓励措施,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向县(市、区)、乡(镇)连锁发展,做大做强。建立乡(镇)连锁经营模式,发挥其纽带作用,既可以上游联系农资厂家提供可靠的种子、农药、肥料、农膜、农机、农具等,又可以下游联系农民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防止农户盲目生产,同时还能提供远程专家技术服务,实现“订单+销售+售后技术”服务一体化发展,切实增强种业综合竞争能力。

(二)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从目前看,虽然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96%,品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超过43%,但是农业生产安全、农业高质高效、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对种业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种业同质化问题突出,优质绿色生态品种薄弱,未来需以绿色品种选育为重点,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绿色品种创新,开辟与绿色优质品种相适应的审定、登记、保护等快速通道,加快绿色优质新品种培育。另外,进一步呼吁国家、省加强对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力度,全面摸清全省不同地区的种质资源,在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制度框架内,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分级别、分类别、分阶段提出保护利用目标任务,促进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及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全省在“育种材料领域”建立领先地位。

(三)加大育种育苗扶持及种业监管力度

据了解,我国蔬菜生产链发展较好的山东省寿光市,其育苗工序已经从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大产业。寿光市目前从事蔬菜育苗的企业有200余家,从业人员5 000人,年育苗能力达6亿多株,产值4亿多元。近年来,云南省花果蔬外销量进一步扩大,育种育苗发展水平远未满足市场需求,没有育种育苗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产业的现代化,更没有产值的大幅度提升及贡献。建议加大对育种育苗工厂的政策扶持:一是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对建成投入使用且符合条件的,由建设主体自行申报,给予投资总额15%的补贴。二是对标准化育种育苗工厂核定补助标准,给予一次性的资金补贴。另外,主要从以下方面抓好种业监管:一是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和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二是进一步强化新品种的示范试种工作,为高产创建提出主推品种建议,及时将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加强种业违法处罚力度,震慑行业违法行为,保障用种安全。

(四)加强基地建设和展示评价,推进新品种选育

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新品种示范园区,着力打造种业育种基地、高效制(繁)种基地,并对优质常规品种的推广、提纯复壮进行补助,保证种子质量,提高供种能力。依托现有种业龙头企业及资源,整合建设特色种业科技园区,种业基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形成产业集群,配置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运行高效的种子成套生产线,整体提升种业产业生产、加工、展示及推广水平。设立品种繁育推广基金,对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研发推广做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一定的奖金奖励或者补助。加强品种展示评价和品质检测,特别是当地特色、高抗、高产、优质品种的展示力度,为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推进新品种选育。

(五)完善和整合种业标准体系及数字化服务平台

种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施是提高和保障种子质量的关键措施和手段。通过标准的聚集和放大作用,不断把技术要素转化为竞争优势,将竞争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种业产业的高质有序及现代化发展。政府不仅在种业标准化战略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推动标准化实施的重要主体。因此,建议由省级每年划拨专门经费用于种业标准体系建设。另外,种业是自然生产和人为控制生产的有机统一,客观上导致种子市场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构建数字化种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必然成为现代种业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以重点种源 “生产、库存、销售、进出口、价格、收益”等核心数据框架、分析预警、信息发布和市场动态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数字化种业信息监测预警制度,加快形成现代化服务型种业监管新机制,即是保障全省现代种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数字化种业信息监测预警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实现对重点种源品种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对市场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有效引导,主动应对国内、国际变化。同时也将是开展重点作物产业精准作业、精准控制和数字农业的核心和基础。

(六)健全种业保险机制,规避制种风险

因为种业受气候、环境、市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投资周期长。现阶段,种业保险机制尚未健全,如何规避制种风险是种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而由政府主导,设立或完善种业风险基金或者保险基金,对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给制种企业及农民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给予赔偿,同时加强种业保险与金融信贷等政策的结合,做好产业政策、保险政策和财税政策的衔接,提高政策协同性。同时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资金绩效,建立资金到位率、资金到位时效、保费补贴预决算、保费补贴资金管理的评价体系;数据报送、工作职责划分、理赔及时性、赔款支付方式的业务评价体系,加强考核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种业保险资金绩效。通过以上途径健全种业保险,合理规避种业企业风险。

猜你喜欢
种业全省种子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