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观后感

2023-03-10 02:32王博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周冲观后感雷雨

王博

讲技法

观后感属于影评的一种,是在观看一部舞台戏剧或是欣赏一部荧幕电影之后,用语言文字这一媒介将自己观看的感受或受到的启示表达出来。写作观后感,既能反映我们的当代文化参与意识,也能体现出我们跨媒介阅读的能力与水平。写作观后感,要处理好观、感、写三者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

一、全方位、多角度地“观”

写作观后感,“观”是前提,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观”,才有可能产生独特、深刻、具体的“感”。影视戏剧作品属于综合性艺术,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在观看时要做到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首先,可以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入手,看作品通过哪些故事情节,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从而传达出什么样的主题。其次,从影视作品特有的镜头入手,分析画面,看這些画面中的场景是如何衬托人物、烘托主题的;或者从戏剧作品的矛盾冲突分析作品是如何凸显人物形象、传达主题的。最后,可以看影视戏剧作品的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影视作品的特写镜头、蒙太奇手法、演员的表演等,或戏剧作品的独白、舞台说明等。如《琵琶行》里就有对演奏者的详细描写,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弹奏当时的名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二、独特、深刻、具体地“感”

“感”,是观后感的主体。在“观”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感”,是观后感的主要任务。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应写出作者独特、深刻、具体的“感”。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就是作者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演讲后写的一篇观后感,作者的切身感受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首先,观后感的“感”应该是作者自己独特的“感”。作者作为观众,应积极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去感受作品传达出来的情感、理念等,当我们的情感与作品情感相契合时,便会产生共鸣,这种“感”一定是我们自己独有的。其次,观后感的“感”应该是深刻的。我们的感受不能停留在感动、同情等浅层面的情感上,而应该向前一步,多问一个为什么,向作品深处挖掘,从而有更深的感受:作品令人感动之处,是因为它触动了人类深层次的需求?还是因为它触动了人类更深层次的心理机制?还是因为它触发了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对这些问题做深一步思索,能使我们的“感”更深刻。最后,观后感的“感”应是具体的,即对应作品中的哪一点:到底是一个画面、一个人物形象,还是一段台词触发了我们的某一种“感”?不能泛泛而谈。

三、有条理、有详略地“写”

观后感最终要落在“写”上,要有条理、有详略地将观看作品的感受写出来。一般来说,观后感的写作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要求,因作者的安排而各具匠心,其大致的顺序与读后感相似,可采取“引——议——联——结”的顺序来安排层次。读后感所“读”作品和写作同属于语言文字这一媒介,所以相对来说较为单一,而观后感就存在媒介转化的问题,我们要把看到的场景、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如果我们把《琵琶行》《李凭箜篌引》这类描写音乐的经典看作是作者听完音乐之后的观后感,那么诗中的声形转化、听觉视觉的转化就应该被视为不同媒介转化的典范。并且影视、戏剧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也与语言文字的表现手法有所不同,所以在“写”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手法之间的异同。另外,在写观后感时要将所“观”、所“感”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梳理,要有详略、有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亮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第一部话剧,也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话剧,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多次登上舞台,也被多次改编。同时也被改编成京剧、沪剧、现代舞、音乐剧、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2004年,上海大剧院演出陈薪伊导演的话剧《雷雨》,由濮存昕、潘虹等主演,被称为“明星版”,请观看这一版本的《雷雨》,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示例文

青春,沉闷之时的一记霹雳

——话剧《雷雨》观后感

◎杨佩芝

曹禺的四幕剧话剧《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一个带着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为背景,剧中充满了雷雨到来前的沉闷与压抑。在“明星版”的话剧《雷雨》中,优秀演员将这种沉闷与压抑演绎得淋漓尽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三十年的爱恨情仇……给观众带来沉重的压迫感,使观者呼吸困难、捶胸顿足。但黑暗之夜总会有一处亮光,闷热之时总会有一声惊雷,那便是青春!

青春并不是话剧《雷雨》的主旋律,却是沉闷之中的一记霹雳,劈开旧社会的黑暗,迎接新时代的光明。

青春是四凤的单纯与活力。她在《雷雨》中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影射。《雷雨》中的三个女性:鲁侍萍、蘩漪、四凤,她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和性格,但都是不幸的。鲁侍萍温柔贤惠却惨遭抛弃,但她坚韧顽强地面对苦难。蘩漪有知识有理想却难逃封建魔爪,最终走上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不归路。年轻、单纯、善良的四凤与她们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生活的磨难中,鲁侍萍选择认命,蘩漪选择等着“枯死”。而四凤的挣扎似乎是在提醒她们:认命与等待都是不会有希望的。四凤年轻而充满活力,这与《雷雨》整个沉闷的氛围相悖,正如黑暗之中微茫的希望。蘩漪与四凤谈起二少爷,蘩漪连着的三句话:“告诉他(二少爷)我很好就是了”“回头叫账房拿四十块钱给二少爷,就说是我给他买书的”“那就叫他到楼上来见我”,四凤都只用一个“嗯”来回答,但声音嘹亮、悦耳、饱满,充满活力,蘩漪不得不惊叹。

青春是周冲的美好与理想。他接受了新知识、新思想,向往美好、自由的爱情,有着崇高的理想。周冲喜欢四凤,认为她是真善美的化身。周冲的喜欢不是占有,而是对美好的热爱。他希望四凤能够拥有幸福,甚至愿意将自己的教育费的一半分给四凤。周冲自己就是美好的一部分,他一出场就阳光灿烂、朝气蓬勃,一身网球服,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同情劳动人民,为工人们的罢工而兴奋,当得知周朴园辞退鲁大海时,他也为工人们呐喊:“这是不公平的。”周冲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接受了民主、自由的思想,有着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秩序的崇高理想。他们向往一个“真世界”,“一个真正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压迫,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他们的思想虽然幼稚不成熟,但假以时日,便会行动起来。周冲无疑是沉闷的《雷雨》中一记闪闪发亮、振聋欲聩的霹雳。

青春是鲁大海的奋斗与实干。鲁大海生活在社会底层,见多了不公、剥削和压迫,慢慢成熟起来,组织工人团结起来争取自身的权利。鲁大海是工人中最先觉醒的代表,他能够意识到资本家的残酷——“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既然有了率先觉醒的“代表”,必然会带动一个“群体”,整个无产阶级的觉醒也必将到来。鲁大海的觉醒,体现了工人阶级的觉醒,鲁大海的反抗必将带动一个阶级的反抗,甚至革命。鲁大海是《雷雨》中最响亮的一记霹雳,必将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四凤、周冲、鲁大海并不是《雷雨》的主角,但他们却是《雷雨》亮色之所在、力量之所在,这便是配角的力量。作者正是以这三个不同身份的青年为代表,呼唤一个光明时代的到来。

【陕西渭南市尚德中学2025级(11)班】

◆点评

可以看出,作者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地观看话剧《雷雨》,从中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青年,结合剧情、台词、表演对他们进行了独特、深刻、具体的解读。这篇观后感围绕“青春的力量”这一中心解读话剧,对三个人物的分析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猜你喜欢
周冲观后感雷雨
种“梦”——“天宫课堂”观后感
话剧《雷雨》中周冲人物形象分析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大山里的升旗仪式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雷雨天
试析周冲“自恋型人格”的形成
——从周冲追求四凤说起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雷雨
“托举哥”一举成名后的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