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网红经济”视角探究网红表演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2023-03-10 09:36张皓博王晓菲
互联网周刊 2023年5期

张皓博 王晓菲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红经济”得到了新助力,在互联网持续的技术赋权影响下,“新网红经济”开始涌现,促使网红的身份逐渐发生改变,从“大众网红”迭代为“圈层网红”,这也是“新网红经济”的最大特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增强圈层网红同粉丝之间的黏性,亟须加强网红表演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为此,本文基于“新网红经济”视角,以网红表演形象为研究切入点,翔实阐述“新网红经济”的衍生机制,深入解析与论述网红表演形象构建与传播的主要特点,并尝试从关注自我价值,刻画核心形象、运用视听元素,提升表演创新性、提升内容品质,优化平台发展策略、构建形象产业链,塑造正向网红形象四个层面,提出网红表演形象构建与传播的具体路径,为“新网红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助力。

关键词:“新网红经济”;衍生机制;网红表演形象;主要特点;具体路径

引言

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社会媒介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同时,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传统媒体不断革新,越来越朝着数字化、移动化的方向加以发展与迭代,尤其是新媒体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络以及新媒介的出现为“新网红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网红表演提供了重要途径。很多网红通过网络表演展示自我,满足自我需求,延伸自我生活空间,并且凭借自我力量为社会与家乡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将自身快乐、积极、充满正能量的形象与人生态度进行传播。基于此,亟须对网红表演形象构建与传播问题做更为深入的探究,这样才能在维系网红表演形象的基础上促使“新网红经济”得到良性健康发展。

1. “新网红经济”的衍生机制

互联网技术赋权是“新网红经济”得以衍生的重要基础,其中,“网”是指互联网平台,“红”是指某一个体或者群体的曝光度与知名度[1]。互联网是网红得以成名的原始渠道,网红是互联网时代率先跨越数字鸿沟的群体,在互联网以及衍生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自身表演与经济利益之间的连接,并具体表现为以直播带货的形式逐渐发展为具备规模化的网红经济。

通过分析与阐述网红的发展历程,可以充分了解互联网技术赋权的重要性。具体而言,第一代网红的兴起是在互联网技术起步时期,网红表演的内容主要以文字为主,此阶段的网红主要依托BBS论坛,以文字创作为成名渠道,采取文字创作变现的方式;第二代网红出现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得到大幅提升时期,网红表演的内容得到丰富,创作内容由文字创作向图文结合转变,主要存在于网络社区内,采取参与商业活动的方式加以变现;第三代网红出现于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并不断融合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阶段,网红表演内容主要表现为“文字图片+视频+直播”,依托的平台以快手、抖音等为主,以圈层达人的方式成名,并通过礼物打赏、植入广告、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变现。由此可见,依托互联网技术赋权而形成的“新网红经济”具有规模性、稳定性、深耕性以及长久性的基本特点,并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较于传统网红经济,“新网红经济”得以衍生的另一条件是“圈层网红”的出现,在“圈层网红”范畴内,新网红不再是大众网红,其面向的对象也不再是无差别的网友,变现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在“新网红经济”衍生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圈层群体,具体而言,是指某一网红是某一圈层的核心所在,每一个圈层内的网红与粉絲往往具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知识、审美、认知等层面体现出的隔阂。受圈层化分割的影响,网红同粉丝之间的捆绑更加紧密,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中心性高、关联强度大、情感色彩浓厚的基本特点,尤其是处在核心位置的网红更期望实现同粉丝之间的深度互动,在获取粉丝信任的同时不断增强黏性,以此更好地达到直播带货的变现目的。

通过分析“人、货、场”三大要素来看,圈层化除了需要打造各具特色的“场”之外,还需要对网红自身加以塑造,通过构建与传播网红表演形象,才能确保不同的“场”更好地契合不同受众的心理期望,促使网红同粉丝之间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由此有利于增强网红与粉丝之间的黏性。

2. 网红表演形象构建与传播的主要特点

2.1 突破刻板认知,凸显个体个性

在网络媒介的塑造下,当下受众对网红群体的形象存在着刻板认知,例如,银发网红群体的形象多数以年老体弱为主,这种群体形象长时间制约着大众的思想观念。伴随着短视频与网络直播的兴起与发展,网红群体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或者直播平台展示自我,在此过程中突破受众认知中原有的刻板形象,将乐观向上的积极形象加以呈现。短视频或直播平台为网红表演形象构建与传播提供了新渠道,不同的网红群体充分利用自身的实际表演行为向受众证明年龄不再是制约自身表演或发展的重要因素。短视频与直播平台为网红表演提供了重要平台,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圈层网红的个性化特点,他们可以采取某种独特的方式展示与演绎自我形象。

2.2 注重自我展示,改变“他塑”局面

近年来,圈层网红以自身实际行动向受众证明自身的价值,通过自我话语表达以及形象展示逐渐改变“他塑”的局面。不同类型的短视频或者直播平台为圈层网红表演与展示形象提供了舞台,使他们不再被“他塑”制约,越来越朝着自我中心、自我展示、自我表达的方向发展[3]。例如,一些网红通过拍摄作品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短视频表演使“前台”与“后台”的界限日益模糊化,大众可以通过“后台”深入了解网红的真实生活状态。网红为了获得好感,通常会将“后台”表演行为进行改变,以便于更好地顺应社会期待。鉴于短视频与网络直播具有自由性与公开性的主要特征,网红具有独立表达自我话语的权利,通过视频表演记录生活、分享感悟,牢牢地掌握了构建自我形象的话语权。

2.3彰显群体价值,强化社会认同

圈层网红的诞生极大地带动了“新网红经济”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促使此群体由自我呈现向社会聚焦进行转变,实现了受众对此群体的关注发生变化,由以往的表层扫描逐渐向深层关注进行转变,极大地彰显了群体价值[4]。网红借助短视频或者直播的方式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同粉丝进行互动交流,积极正向的表演形象极大地增强与粉丝的黏性,促使粉丝积极参与其中。此种互动方式有利于增进网红与粉丝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在情感层面实现共鸣。互联网络以及相关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网红表演形象构建与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促使越来越多的网红群体加入其中,技术赋权为网红群体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自我表演形象,由此逐渐增强受众对网红群体的社会认同。

3. “新网红经济”视角下网红表演形象构建与传播的具体路径

3.1 高度关注自我价值,深入刻画核心形象

一般而言,网红表演形象的划分可以依据视频类型而定,主要划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分享日常、才艺展示、剧情演绎以及文化输出。圈层网红的视频类型在竖向高度不变的状态下,横向宽度更具拓展空间。视频类型是网红表演媒介形象构建与传播的重要基础,不同网红群体构建的表演形象所属类别存在一定的差异,网红表演形象的呈现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网红表演形象的构建直接影响自身同粉丝之间的关系,只有深入刻画核心形象,才能在政策与平台的扶持下逐渐增加与拓宽网红表演的类别,促使不同类型的网红群体实现共同发展。除此之外,网红需要高度关注自我价值,精准定位个人账号类型,以更好地持续维系特定群体的关注度。与此同时,创作更为优质的视频内容,提升表演内容质量,通过彰显核心形象锁定用户,并通过传播鲜明导向获取稳定流量。

3.2 充分运用视听元素,提升表演创新性

短视频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视听元素,例如声音、影像、剪辑手法等。其中,视听语言是视听元素的重要构成内容,包含人物、行为、对白、字幕等。视听语言的变化有利于提高网红表演的创新性。网红在拍摄作品的过程中可以转换不同的场景,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活场景。同时,适当调整出镜人员,因为固定的出境人员或者经常呈现的行为语言往往会导致受众视觉疲劳,给受众一种缺乏新意的感觉,还可以调整字幕的样式,这样有利于增强视频表演画面的活力感。

有一些网红在表演过程中使用的视听语言较为枯燥,还会多次重复出现,尽管某些视听语言多次重复出现会带给受众熟悉感,但长此以往会影响表演的创新性。为此,网红在表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性,以美食网红为例,可以调整美食视频制作的叙述方式,由以往从前到后的表演制作顺序调整为先呈现美食结果,并融入相关评价。此种通过调整与恰当运用视听元素的方式,构建具有吸引力的形象,不断为网红自身表演注入新鲜活力,提升自身表演的创新性,为形象传播做好铺垫。

3.3 注重提升内容品质,不断优化平台发展策略

在互联网技术赋权的当下,如何更好地构建与传播网红表演形象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需要注重提升表演内容品质。从“新网红经济”视角而言,网红是“快经济时代”的产物,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表演,并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名走红。以“银发网红”为例,“银发网红”归属于“慢人群”,将“慢人群”与“快经济”进行糅合的过程中,“银发网红”由此产生的新鲜感与趣味性更能够吸引流量,稳定粉丝数量。

除了网红不断提升表演内容质量,各大网络平台也要进行优化发展,为不同的圈层网红提供更好的平台服务。其一,网红通过视频平台发布表演内容,借助平台构建与传播表演形象,不断提升个体和群体的自我价值;其二,网络平台为网红提供了直述平台,从第一视角出发构建表演形象,真正打破了媒体的他者视角,更有助于增强表演形象的立体化。

3.4 加强构建形象产业链,塑造正向网红形象

在“新网红经济”视域下,构建与传播网红表演形象需要不断完善形象产业链,紧紧围绕创建账号的价值核心,精心策划输出表演内容,致力于打造极具价值与信赖度的IP账号,这需要圈层网红与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首先,圈层网红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提升自我素养,向受众传播正能量,紧密连接不同的粉丝群体,为同龄人提供相应的帮助,积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其次,MCN机构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紧密关注并重视网红表演形象产业链的变化发展进程,对于形象产业链构建与完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做好形象产业链构建的组织与宣传工作,以此积极引导网红树立正向的表演形象。

最后,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完善与健全相应的网红表演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网红表演应遵守的条款以及道德准则。为了全面提升网红的整体素质,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网红做出筛选,进一步明确与规范网红行业的入门门槛。与此同时,各大网络平台需要建立健全监测和反馈机制,对网红表演行为进行监管,对出现表演不当行为的网红做出相应的处罚,对具有正向社会价值或者社会影响的网红行为进行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全面提升网红表演形象,而且也可以为传播积极向上的网红表演形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新网红经济”的衍生得益于互联网技术赋权,圈层网红的出现为“新网红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新网红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网红表演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直接影响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同时,也对网红群体实现经济变现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厘清“新网红经济”衍生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网红表演形象构建与传播的主要特点,并尝试提出了具体的构建与传播策略。只有进一步明确网红表演形象构建与传播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向受众展示正向的网红表演形象,为“新网红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在全面提升网紅群体素养的基础上正确引领社会风尚,真正实现将网络流量转化为经济力量,由此带动网红行业实现良性发展,为网红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参考文献:

[1]张隽隽.后女性主义与性别表演:“网红”及“网红经济”分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6,(6):74-79.

[2]秦红雨,董小玉.“看”与“被看”:网红谱系的视觉文化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2):70-78.

[3]韦良红,郭芙蓉.网红文化发展特征、消极影响及价值引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9(6):117-122.

[4]赵惜群,陈小丹.网红文化的生成流变、价值追问与治理路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7(1):133-141.

作者简介:张皓博,本科,研究方向:戏剧表演;通信作者:王晓菲,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