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下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思考

2023-03-11 08:28陈肖玥
互联网天地 2023年2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数字化数字

□ 文 陈肖玥

0 引言

现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层面开始部署有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诸多重要会议上都提出了要发展数字经济的相关要求,且数字经济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各企事业单位均开始在数字经济发展大背景下重新思考原有发展路径和模式,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加快推进改革发展步伐。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1 深刻认识数字化对科研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数字化和科研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关系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一般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四个方面。科研事业单位兼顾国家事业单位和科研创新机构的双重职责,通过支撑政府决策研究、服务产业发展等途径,参与国家战略发展和政策制定以及社会事物管理,为国家、社会和大众提供服务。

在如今日益数字化的时代,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各行各业、各组织主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科研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创新主体,更应如此。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思维、方式、手段和能力,进一步创新变革科研事业单位发展,以数字治理的水平不断推进科研事业单位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并助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值得我们深思。

1.2 数字化对科研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是科技是民族兴旺和国家强盛的决定力量,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这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将其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科研事业单位作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一环,所肩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是其天然属性。从战略高度深刻意识到数字经济、数字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前瞻性、重要性,用数字化的思维开展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工程、任务等的决策研究支撑和实施推进,能进一步助推破解发展中的瓶颈和深层次矛盾。

二是发展要遵循时代性和规律性,任何组织的创新变革都要将自身置于当下大背景、大框架中进行考量。我国科研事业单位改革自1985年启动至今已有30余年,在不少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但依然受制于多方因素制约,如想有进一步的发展,也要更好地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使其成为赋能组织改革创新发展的一股关键力量,通过数字化手段不断驱动组织从传统向现代演进、从管理向治理演进。比如,很多组织为应对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纷纷利用数字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无纸化办公”,到传统电子政务,再到数字组织等等,不断扩充应用场景和管理服务领域,提高治理效能。

2 数字化下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数字化下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总体原则

现如今,国家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化下科研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同样如此,要聚焦在效能提升、价值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上,抓矛盾问题重点、尝试试点先行、求实战实效。

一是加强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把数字化贯穿于科研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各方协调行动、有机融合、增强合力,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数字规则话语权,形成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模式。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数字化不是为数字化而数字化,也不是简单地把线下操作线上化,要以客户和业务为导向,聚焦科研事业单位发展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逐步推动流程再造、规则重塑、功能塑造、环境构建,提高数智化水平。

三是具备科研事业单位特点。科研事业单位属于体制内单位,具备公益属性,其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应聚焦在以推动科研大发展为根本上来,比如,如何更好地增强决策支撑保障能力、如何更好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如何更好地为科研人员减负等等。

2.2 数字化下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几点具体建议

科研事业单位的数字化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推进,且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也不同。要以数字化为牵引,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新型治理模式,系统重构科研事业单位治理和创新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全员数字技能和素养培训。尽管数字化是当今社会各界热议话题,但依然是新生事物,且事关发展大局,各级干部职工都要提高数字化的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数字化本领,将其融入日常履职和组织发展中来。科研事业单位可将数字化培训作为每年干部职工培训重要课程之一,进一步统一认识,牢固树立“不搞数字化没未来”等的理念,针对高层领导、中层干部、普通员工等不同对象分层授课,授课内容也可分为思想意识、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切实增强数字化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可培养专门的数字化人才和团队,制定培养计划,完善激励机制,造就更多的适应数字化发展、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和数字化动手能力的人才队伍。

二是加大流程治理力度。通常科研事业单位的部门都是按照职能专业领域划分,具有垂直属性,导致不少流程分散在多个管理服务体系中,流程被段到段的割裂,造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分开看都没太大问题,但当出现多部门协同事项时,无法更高效地推进,比如,一个科研财政专项流程中会涉及项目管理、资产采购、合同签订、财务收支等多个流程,不同流程之间尚未完全打通,导致信息需重复填报、数据关联不准确等问题。科研事业单位可以一个单独事项为牵引,通过数字化探索重要事项联动机制,打破原有部门烟囱式的管理模式,按照业务本身“端到端”的逻辑进行设计并推动该逻辑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真正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升级数字化服务能力。

三是强化数据治理能力。科研事业单位内部都有诸多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数据,但数据的流动性和利用率不高,存在“不愿”“不敢”和“不会”共享开放的问题,一般只存在某一部门手中。数据只有成为可利用的有效资源,并参与运行发展中,才能成为数据要素,切实发挥价值、产生效益。科研事业单位可探索建立数据有关制度体系,比如,数据权责、标准、流通、交易、分配、治理等各方面,全面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潜能;建设一体智能化的公共“数据湖”平台,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的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构建数据全周期全价值链条,形成闭环运转管理体系。

四是健全数字化工作体系与推进机制。明确科研事业单位数字化创新发展,抓总部门,系统学习掌握基本方法,完善协同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各部门高度配合、密切协作,共同落地数字化工作,数字化不仅仅是牵头部门、信息化部门的工作。科研事业单位在推进数字化过程中,无疑会产生很多发展理念、规则、机制和手段的调整、变化甚至是重塑,要坚持边建边用、持续迭代的“小步快跑”理念,对已上线运行的应用,边应用、边迭代,通过实战实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数字化的精准性、科学性、实效性;对还在开发建设的场景,坚持应用导向,强化用户意识,不断提升服务主体的获得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当下世界数字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要进一步紧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历史机遇,在科研事业单位创新发展中不断引入数字新思想、应用数字新手段,将传统模式和数字模式融合发展,才能让发展适应当下、契合当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