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上海市委党校学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体会(下)

2023-03-13 04:06李鹏,刘刚,唐志宇
党政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二十大时代思想

本期“学员论坛”,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鹏从勇于自我革命、人民城市建设等五个方面分享了学习二十大报告的体会。对如何面向青年进行理论宣讲、宣传二十大精神,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刚认为,要善于增强话语厚度、话语力度、话语黏度和话语温度。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主任周晔认为,要引导青年注重明理,即笃学;引导青年注重增信,即笃信;引导青年注重崇德,即笃志;引导青年注重力行,即笃行。同济大学团委书记唐志宇认为新时代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提升做党的青年工作的自觉性、增强亲和力、把握方向性。就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童科指出,要注重传承弘扬,抓住人心;守正创新,科技赋能;整合联动,破圈提升。

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华章

○李 鹏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大会通过的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一、十年砥砺奋进,创造伟大成就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三件大事彪炳史册,气贯长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身处党的诞生地上海,更使自己有了一份特殊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更加鞭策自己要在新征程中努力创造出无愧于这座光荣之城的新业绩。

二、礼赞真理光芒,指引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战略高瞻远瞩,举措求真务实

党的二十大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翻开二十大报告,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一系列强国战略映入眼帘;放眼2035年,二十大报告还提出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奋斗目标,令人心潮澎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等回应新期盼、描绘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寄予殷殷嘱托,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和具体举措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我们应当坚定不移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高站位、找准定位,在新的时代坐标中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接续奋斗、再创奇迹。

四、勇于自我革命,赢得历史主动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应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有‘永远在路上’的劲头。只有这样做了,我们共产党才能真正经得住考验,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全面推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国共产党必将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坚持人民至上,建设人民城市

“六个坚持”首要是坚持人民至上,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切实做实做好做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六大工程”,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总结“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书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优异答卷。

(作者系第62 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面向“新青年” 讲活“新思想”

○刘 刚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当代大学生大多是“00后”,到本世纪中叶正值盛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在他们这代“新青年”手中实现。因此,在大学生中广泛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特殊战略意义。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一个话筒,高校思政工作的话语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话语权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话语作为思想和语言的结合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只有不断强化话语表达的厚度、力度、黏度、温度,在同频共振中打通由耳入心的“最后一公里”,才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学生头脑中“落地生根”。

“有虚有实”,增强话语厚度。人们总是对“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事物会有更大共鸣。如果我们善于将“大道理”与大学生易于感知和接受的“小确幸”有机结合,就会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话语变得立体丰满。列宁在论及宣传教育时曾说:“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意识形态不是孤立的上层建筑,党的创新理论根植于“中国实践”,传播新思想就必须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既应从高处着眼,把握精髓要义,讲好“有字之书”,通过缜密的道理学理哲理阐释,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和“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内涵;更应从实处着力,突出现场体验,用活“无字之书”,从新时代十年历史性变革的生动实践中,从大学生或许习以为常的身边变化中,去挖掘鲜活的素材,论证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从而帮助大学生在正确的社会观察和纵横比较中,更深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有棱有角”,增强话语力度。大学生思维活跃、求新求异,往往具有“叛逆”心理,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理论观点“不明觉厉”。“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我们只有直面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才能由点及面,一通百通,增强话语的说服力。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教育本质上就是一个释疑解惑、赢得人心的过程,天然具有彻底批判的基因。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披着学术理论外衣混淆视听。如果我们只是“自说自话”或者“隔靴搔痒”,不能直击大学生的认识误区,话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真理不一定不言自明,传播新思想必须突出思想交锋,旗帜鲜明地表明正确态度,棱角分明地批驳错误观点,用正道理压住歪道理,用真道理驳倒伪道理。仅仅敢于亮剑还不够,更要善于亮剑,做到“有理说得出”。那些“包装”得头头是道的错误思潮,要么在事实依据上站不住,要么在道理分析上说不通,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切中要害,有理有据地辨析和揭示其事例的偏颇、概念的偷换、逻辑的混乱、标准的不一,有破有立地启发大学生廓清迷雾、去伪存真,从而水到渠成得出正确结论。

“有滋有味”,增强话语黏度。形象地说,思政教育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曲高和寡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入耳入眼,才可能入脑入心。这就需要我们精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深刻的道理用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和个人的利益关联起来,让他们不仅听得进、记得住,还能“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道:“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其实《反对党八股》本身就是一篇用“大白话讲大道理”的典范之作。当代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一代,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代际特征。传播新思想必须树立需求侧思维,要紧扣学生关注点,注重对“中国式现代化”“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等新观点新论断作通俗的理论解释,对“2035年总体目标”“法治中国建设”等宏大愿景作微观的个体叙事,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学生想听的”,把“学生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要激发学生兴奋点,变内容供应为产品供应,多运用动漫、表情包、微视频、思维导图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多运用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耳熟能详的大众化语言,让“有意义”与“有意思”同向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故事,事半功倍。我们要善于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通过“接地气”的叙事说理让新思想“活”起来。当然,好的故事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子弹飞一会儿”。

“有情有义”,增强话语温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类的情感是彼此相通、相互感染的。不论何时,教育作为塑造心灵的艺术,架起“情”的桥梁,才能实现“心”的交融。因此,要让有信仰的人谈信仰,有梦想的人讲梦想,使真理的力量伴随着情感的温度直抵人心。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思想传播过程中,思想理论本身的正确性固然重要,但传播者之间的友谊、信任和情感等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你不“走心”,他就“心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的初中老师在讲述焦裕禄事迹时数度哽咽、不能自已,让他深受震撼、至今难忘。传播新思想应防止僵化的“照本宣科”,而要把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结合起来,在娓娓道来的说理中找准情感的“触发点”,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应防止单向的“我讲你听”,而要秉持真诚、平等的态度,多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沉浸式等贴近学生的形式,增强话语的亲和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引导当代大学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以情感认同促理论认同,将领袖的风范魅力作为特殊的话语,去感召学生、传递信仰,使科学的思想与坚强的核心相映成辉、浸润灵魂。

(作者系第5 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新时代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向度

○唐志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对党的青年工作者而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在关系向度方面,紧密联系青年,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在行为向度方面,不断提升亲和性、针对性、有效性;在目标向度方面,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坚定信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关系向度:有效提升做党的青年工作的自觉性,做“求真”“求实”的知心人

“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树牢群众观点,同广大青年打成一片,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与青年关系的紧密程度,深刻影响着党的青年工作能否取得直抵心灵、深入人心的效果。党的青年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密切联系青年、深入植根青年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面落实密切联系青年系列工作机制,融入青年话语体系,与青年做真朋友、聊真心话、谈真问题。

在实践中将“知心”要求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实践中,就是要发挥主动精神,树立问题意识,走到青年中间,通过拉近与青年的距离、密切与青年的关系,真实掌握和理解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新时代青年的新特征、新需求、新困惑、新挑战;就是要理解掌握运用适应当代青年的话语体系,有针对性地推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方面的“供给侧改革”,真正走进青年的“元宇宙”;就是要成为青年心目当中“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坚实力量,切实做好倾听青年声音、理解青年诉求、回应青年期待、服务成长成才的各项工作,成为青年值得信赖的知心人。

二、行为向度:不断增强做党的青年工作的亲和力,做“仁爱”“温暖”的热心人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必然是一项“有温度”且需要青年工作者满怀“仁爱之心”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代青年遇到了很多我们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而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青年工作者要用心用力用情,将真诚、热情与关爱注入到青年工作之中,聚焦青年所需、所想、所行,积极帮助青年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难题、矛盾与困惑,加强青年工作的人文关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重视发挥青年工作特有的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资源,用“小切口”撬动“大平台”,为青年搭建成长发展的桥梁纽带;更要注重夯实工作本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青年的工作也要保有“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扶上马送一程”的责任感,加强对青年成长成才规律的研究,从内而外不断提升热情、淬炼本领,让广大青年切实感受来自组织、来自青年工作者的关心、关怀与关爱。

三、目标向度:准确把握做党的青年工作的方向性,做“坚定”“坚守”的引路人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一重大论述将中国青年运动和党的初心使命、复兴征程紧密联系起来,为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全面把握、深入领会。

党的青年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青年工作的方向、目标、任务,始终用正确的方向引领青年、感召青年,真正肩负起“引路人”职责、发挥“引路人”作用、释放“引路人”动能。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广泛培养一大批对党绝对忠诚的青年政治骨干、未来国家栋梁,引领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塑造“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踏实品格、“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进取锐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立场,成长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好青年。

(作者系第5 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同济大学团委书记)

引导青年在理论宣讲中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精神

○周 晔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中共上海发起组成员、《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本的译者陈望道诞辰130周年。1920早春,怀揣着救亡图强、民族复兴的希望和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信仰与追求,28岁的陈望道一头扎进义乌家乡老宅废弃的柴房中,以“平时译书五倍的功夫”将《共产党宣言》一字一句地变成了方块字,从此马克思主义来到了我们这个东方的文明古国,从此中国人开始完整地认识并接受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共产党宣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指出: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同时勉励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单独段落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提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要求全党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这些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一脉相承。作为队伍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校青年党员、特别是重要回信的“收件人”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理论宣讲中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真信、笃学、善讲的学生党员“铁军”;依托《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这一育人场景,以“讲好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为主要方式,把他们造就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标兵,通过他们辐射、带动、引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听党话、跟党走”,践行“复兴有我、请党放心”的誓言。

一是引导青年注重明理,即笃学。通过加强导学导读,引导师生原原本本读原著、悟原理,结合“五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强化“一轮自学、两轮领学、三轮现场研学”,培养队员的理论思维、历史思维;注重及时学、跟进学,帮助他们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完善、更新讲解稿。近期,队员们在深学细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的基础上,按照90后、00后的兴趣喜好,围绕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利用融媒体技术推出《研读新时代》为主题的多媒体线上微课,课程在学习强国上线后单集就超过了170万次播放。

二是引导青年注重增信,即笃信。通过强化培训教育,引导队员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学校十分注重党建引领,队伍所在党支部由校党委书记焦扬同志亲自联系,支部成立以来累计开展高质量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25次,在队员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发挥了保驾领航的核心作用。在2022年的疫情防控“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星火”队党支部第一时间面向全校党员发出倡议,主动承担校园物资转运等服务工作,在流动志愿服务岗率先竖起旗帜;在校园封控管理和网格化“战疫”的关键时刻,“星火”队党员们组建园区服务“机动队”、网格化管理“巡逻队”,从物资转运到网格巡逻,成为校园安全“守沪员”的标杆。

三是引导青年注重崇德,即笃志。通过丰富形式、拓展载体,引导队员们立志更生动、立体、有效地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积极探索创新“电影党课”“党史+美育”等形式载体,参与创作的原创歌曲《望道》、原创校史剧《追梦百年》等一经演出便在校内外引发热议。队员创作的绘本《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即将出版。随着主旋律力作、电影《望道》的即将上映,已组织队员骨干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电影党课的备课与试讲,以丰富宣讲形式和内容。

四是引导青年注重力行,即笃行。通过组织考核、强化激励,引导师生“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升“星火队”宣讲质量。队伍探索针对不同类别人群提供分众化、个性化的展馆讲解,已形成40余份独具个人特色的讲解稿和多门宣讲课程。从2021年下半年起,队伍还根据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差异,主动建设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系列课程20余门,目前宣讲已覆盖1800余人次,让“真理的味道”扎根在更多“小火苗”的心里。

收到总书记重要回信两年来,“星火”队立足场馆讲解覆盖受众八万多人,面向基层形成理论课程80门,九成队员在场馆外开展理论宣讲250余场,队伍被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等荣誉称号;在已毕业的队员中,有20余名奔赴老少边穷和国家重点行业:其中,有7人成为选调生扎根基层续传真理之炬,5人担任思政教师、专职辅导员点亮理想之灯。2021年毕业的3名选调生目前正在上海、广东、河北等地基层农村锻炼,在疫情防控、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实践中不断成长。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号角,我将带领这支讲解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引导更多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以实际行动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系第5 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主任兼《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高校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复旦分中心研究员)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童 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红色地标中,蕴藏着这座城市汲取着不竭的精神动力;革命文物里,承载着历史的风起云涌和革命烈士的信念。从过去五年来上海大力推动的“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到今天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上海对延续城市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传承弘扬,抓住人心。让更多的观众游客变成“讲故事”的人;让文物研究的成果“活起来”;让上海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主动走近年轻人,主动走出去,应是上海红色纪念场馆未来致力探索的重要方向,尤其是让更多的来自全国各地观众参与到上海“三地”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宣传中来。

二是守正创新,科技赋能。新科技的运用,能让观众与革命文物的接触更加零距离,也有助于讲解员们从小的切入点引导观众。互动沉浸展陈的方式,能让观众参与其中,抽丝剥茧地去了解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VR、AR、打造元宇宙场景,以及大数据时代云技术的运用,已经让很多红色场馆尝到了优化传播内容、丰富传播形式和渠道的甜头。

三是整合联动,破圈提升。上海拥有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故事绝不可能靠一个场馆来讲好,必须“集聚发力”,构建大联动、多维度、立体式的工作格局。以文化传承弘扬为目标,红色资源就必须“破圈”整合,将分散在全市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以链构面,打造联动的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域,让红色文化成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特别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一支重要力量。新征程有新考验,如何让这些红色资源成为生动的教材,还要做更深入的探索,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进。

(作者系第4 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

猜你喜欢
二十大时代思想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