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散芳香以怡人

2023-03-13 21:17李庭瑞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樊锦诗芳香论点

李庭瑞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认为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很大;但荀子在《劝学》中又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认为人是可以影响与改变环境的。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我认为,我们应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散芳香以怡人”,也就是做到在恶劣的环境中修身以敬,在好的环境中“不待扬鞭自奋蹄”,通过修养自身、提高自我,去影响他人、改变环境,自觉担当复兴伟大祖国的重任。(开篇列举材料中两种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中心论点:“出淤泥而不染,散芳香以怡人”,简洁而明确,并做了具体阐释。其观点强调人对环境的影响与改变,对命题立意的理解与把握十分准确。)

出淤泥而不染,坚定内心、提升自我,为影响他人、改变环境而沉潜。(针对中心论点,提出第一个分论点,展示了对“自我改变环境”这一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独立思考。设立的这一分论点既显豁,又有思考的深度。)

外卖小哥雷海为在等红绿灯时总会翻开《唐诗三百首》背上几句,聆听古人对后人的谆谆教诲,体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情思,激发“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壮怀激烈。但许多人可能更愿意在刷短视频中度过这样的时间。樊锦诗放弃了大城市优厚的工作待遇,毅然坚守在大漠戈壁,几十年如一日,她斑白的头发照亮了莫高窟中斑驳的壁画,她坚毅的眼神温暖了长袖飘舞的飞天。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上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冠军,掀起了一轮学习诗词的热潮;樊锦诗像一抹明媚的光,照亮了现代人的心窗,告诉我们——择一事,终一生……(以雷海为、樊锦诗的事例论证了“人可以通过提升自我来影响他人、改变环境”这一论点。虽侧重于写“人对自我的修养”,但最终落脚于“影响他人、改变环境”,切入的角度与思考的侧重点十分契合。)

散芳香以怡人,默默奉献、坚持不懈,通过影响他人、改变环境而蝶化。(第二个分论点侧重于论证“以自我的担当精神去影响他人、改变环境”,从思维层次来说,比第一个分论点又有所提升,在认识上可谓更上层楼。)

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中学校长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大山深处,让2000多名女孩子坚持读书,走出大山,而她自己却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有人觉得她会因太过疲劳而渐渐变得松懈,但她却把这当作是一种警告,变得更加努力。“有志者,事竟成”,她不仅让大山里的女孩子们走出了大山,拥有了无限灿烂的人生,而且也让华坪女子中学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影响和改变了许多青年的人生观与事业观。在她的激励与影响下,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扎根于乡村,将自己置身于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家钟扬教授,主动接收那些未成功配对导师的研究生,“偏心”于西藏地区贫困学生的教育,帮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手把手教学,许多学生在他的影响下投身到了“种子的事业”中!(张桂梅、钟扬都是以自我的努力、无私奉献而改变环境、影响社会的时代楷模、精神高标,论证事例的选择精准恰当。)

这些奋斗者用自己的努力影响着环境,改变着环境,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又展示了为祖国伟大复兴而担当的精神与人格魅力。作为担当祖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诱惑与挫折,我们更应该“出淤泥而不染,散芳香以怡人”,为祖国奉献青春,不负韶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回归到命题任务,回答了“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应该如何做的问题,既照应了开头,完成了写作任务,又提升了思维层级,富有启发性。)

【广东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1)班】

◆学生点评

点评一:

“出淤泥而不染,散芳香以怡人”,这个标题拟得十分成功,不仅扣住了命题材料,而且写出了个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即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要保持内心的纯洁。我们要想在环境中提升自己,关键是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另一方面,“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不能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要“散芳香以怡人”。

点评二:

这篇作文对命题立意的理解十分准确、深入。很多同学在论述环境与个人的关系时都是平均着墨,忽略了命题材料中一个“但”字,忽视了“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从而淡化了“作为新时代有为青年的我们应如何自觉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使命”这个伟大的命题,而本文思考深入,认识十分准确。

点评三:

这篇作文在构思行文上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本文入题很快,没有绕弯,在引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简洁而明确。然后设置了两个分论点展开论证,行文思路十分明晰。所举事例十分典型,论证颇有说服力,展示了作者的积累与思考。

◆教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佳作,有许多地方值得同学们品评、借鉴。最令人称道的是作者思维缜密,对材料的理解透彻,认识准确而深刻。命题材料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很多人自然会想到孟母三迁的故事,谈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但這则命题材料更侧重于谈人对环境的作用,谈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如何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通过自我的努力去影响他人、改变环境,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文中应传达出振兴祖国、开创新时代舍我其谁的青春豪迈。这篇作文在立意上十分准确,思考很深入,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教师提纯

《出淤泥而不染,散芳香以怡人》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同学们借鉴之处呢?

1.善于思考,立意准确。

这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立意上是很有思考深度的。命题材料虽然谈的是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但在立意的侧重点上是有偏重的,主要是谈人对他人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改变,若两个方面平均用力,则不算准确立意。本文立意的侧重点把握得很好。

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本文开篇即在引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设置两个分论点展开论证,思路十分清晰,结构特别严谨。

3.认识深入,事例典型。

这篇作文在认识上很有深度,既写到了环境对人的提升与改变,又深入论述了人对环境的影响与改变,且侧重点明确;列举了新时代模范人物——雷海为、樊锦诗、张桂梅、钟扬等,事例典型。

猜你喜欢
樊锦诗芳香论点
心归处,是敦煌——关于樊锦诗的作文素材
樊锦诗: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芳香甜美的水蜜桃儿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
芳香四溢
炊烟的芳香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芳香欺骗后的幸福,恰似你的温柔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