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2023-03-14 02:38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儿童剧英子热点

聚焦热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运用蕴含其中的民族审美特质,对于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热点1】

在吉林長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美术教师段英子骄傲地展示着学生们临摹的《清明上河图》。整幅作品完全按照原画比例绘制,15名学生参与临摹,只用了一周时间。

临摹开始前,段英子做了很多前期准备。除了选择中国传统绘画的典型代表《清明上河图》做临摹对象,她还试验了很多绘画工具,最终选定学生们最为熟悉的圆珠笔作为临摹工具。“这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清明上河图》线条丰富复杂,临摹它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和耐力,我认为一个月能完成就很不错了。”段英子说,学生们的精彩表现超出了她的预想。参与临摹的学生表示:“临摹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国画的美,更让我懂得了做成一件事绝不是靠冲动,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怀抱梦想,脚踏实地。”

◆解读

临摹《清明上河图》的过程就是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国画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让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可触可感。

【热点2】

近日,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lù)端》登上中国国家大剧院舞台,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了由戏剧艺术和传统文化创新阐释的“盛宴”。《甪端》从故宫186万余件(套)藏品中,选取明万历掐丝珐琅甪端香薰、晋代书法家陆机草隶书作品平复帖、南宋沈子蕃缂丝梅鹊图、清乾隆金瓯永固杯等珍贵文物为角色原型,创作故事情节。甪端则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独角神兽,能够日行一万里夜走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了解不同文化,是聪明、开放、睿智的形象化身。该剧通过跨越时空的人与文物的对话,揭示过去与未来、时间和生命的深刻主题;也在情感教育方面,告诉孩子如何化解友情冲突,如何面对隔代观念的差异等。文化、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其成功之处。

◆解读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不是一句空话,故宫博物院通过音乐儿童剧《甪端》,将其落到实处,让儿童美育教育、情感教育变得亲切、自然,让文物在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活”了过来。

【热点3】

兔年元宵节,各地重现璀璨灯火、熙攘人流,洋溢着走进春天、拥抱幸福的喜庆气氛。仙居花灯、东莞千角灯、湟源排灯等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元宵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基于非遗的文化特质、形式特点、互动特色,各地不断创新“非遗+直播”“非遗+文创”“非遗+教育”“非遗+旅游”等模式,通过各类直播、短视频、博览会、竞赛、主题活动等搭建非遗传播的全媒体展示平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推动非遗进校园,建设了一批国家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注重发挥非遗的美育和教育功能;开设公益讲座、主题课程、游学联盟等,激发青少年对非遗传播与传承的热情。

◆解读

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照亮现代生活,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同时,也为当代百姓生活和地方文化发展提供了创新智慧和精神滋养。

猜你喜欢
儿童剧英子热点
热点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热点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结合热点做演讲
独臂作家之死
钻石妙贼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
巧计得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