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童年

2023-03-15 03:06彭治国
妇女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溪头竹笛安徒生

彭治国

最幸福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童年。

而对儿童最好的陪伴,一定是内心高度和谐、彼此都获得滋养的陪伴。

我不知道,这本书的标题和辛弃疾的那首著名的词有什么关系。也许是巧合,但我喜欢这样的巧合。原词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和中儿都在劳动,都在干对家庭有意义的事情;小儿却不懂世事,调皮玩耍,“溪头卧剥莲蓬。”而辛弃疾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呢?

在这本叫《最喜小儿无赖》的书里,也有一个“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叫竹笛。他做着在很多大人看来最无意义、最无价值的事情,而他的妈妈——也就是本书的作者费冬梅——还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了这本书。

在书里,有很多的描写。这些看似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行为,却对竹笛妈妈弥足珍贵。她感动于这些行为,觉得这就是生活本身。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留下了珍贵的、陪伴的印记。这是一本讲述陪伴的书。妈妈陪伴着竹笛,竹笛也陪伴着妈妈。每一段陪伴的时光,都不可逆转。一旦过去,就永远不再。大人们都很忙,大人们的时间都非常宝贵,大人们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但大人们也可能舍弃和牺牲了人世间最重要的亲情。

因此,竹笛的妈妈不想错过,不想舍弃。她用日记写下了她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这本书记录了他的童年,他和妈妈、家人在一起从零岁到八岁的时光。若干年后,等他长大,打开这本书,他便能与这段时光、与妈妈和家人随时相遇。

看《最喜小儿无赖》这本书,越看到后面,我就越想:我们该拥有什么样的童年?什么样的童年,才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并不断追念?

像竹笛这样的孩子,他的童年还有别的发展可能吗?我想是的。在这本书里,竹笛妈妈讲述了自己和长辈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的分歧和担忧,而她自己的认知也未必百分之百正确。

在某篇日记里,竹笛妈妈写道:竹笛爸爸给竹笛讲安徒生的《豌豆公主》,觉得太成人化了,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又把竹笛弄哭了。他想要爸爸换一个故事,爸爸照做了。他因此认为,安徒生童话不适合孩子。竹笛妈妈也这么认为。

我能理解竹笛妈妈和竹笛爸爸的心思,孩子很年幼,需要帮助,需要卫护,但安徒生的故事真的不适合竹笛,不适合所有孩子吗?我觉得未必。

有时候,一个故事在那里。它诞生了,并不取悦每个人。它恐怖或者温柔,美好或者血腥,让人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但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不讲述故事的恐怖,生活里的恐怖就不存在吗?而且,陪伴的价值也在这里。无论什么时候,你和你的孩子在一起,你们在读同一本书,在遭遇同一个故事。你们可以展开讨论,你可以告诉孩子,遇到危险可以求助谁,依靠谁。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感到恐怖、难过时,他可以完全相信给他讲故事的家人。他可以拥抱他们,获得安慰。

但我依然赞成竹笛爸爸的决定。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让竹笛眼圈发红,他哭了,“爸爸,换一个故事好不好?”竹笛爸爸就換了一个故事给他讲。而我的孩子,他让我继续讲完这个故事,他完全被这个故事所吸引。每个孩子关注的点,不太一样。何况,在故事最后,小女孩死了,但安徒生也同时写道:“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小女孩也拥有过幸福,她的想象就是她的幸福,尽管并没有实现。

说到底,保持内在的谦卑,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孩子不仅仅是孩子,我们教育孩子,孩子也教育我们。最幸福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童年。而对儿童最好的陪伴,一定是内心高度和谐、彼此都获得滋养的陪伴。

编辑/虽然

猜你喜欢
溪头竹笛安徒生
安徒生的世界
My Mother
跳高者
石延顺
我的坚守
十年磨一村
竹笛
竹笛
春在溪头荠菜花——序《民间日用雕版印刷品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