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退役军人创业机制研究

2023-03-16 02:23胡雅婧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退役军人创业环境完善建议

胡雅婧

摘   要:在新时代创新创业背景下,如何发挥退役军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大方向,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中,对于更好地实现退役军人的自身价值、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退役军人创业机制作为研究对象,访谈多地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退役军人创业现状,分析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完善退役军人创业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退役军人;创业机制;创业环境;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3-0145-04

引言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国内外对创业机制的研究发现,在国外研究中,对创业机制的研究已经逐渐由创业者自身特征转变为更进一步的宏观环境层面的研究。例如,在《创业研究进展与未来挑战》一文中,Low 和MacMillan(1988)提到,对于创业研究,应当分析创业的本质,而非片面停留在创业者人格特质等方面[1]。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研究者从制度、经济、文化等诸多环境因素对创业的影响出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2]。国内层面,我国一直在倡导完善退役军人创业机制,为此先后出台了很多创业扶持以及优惠政策,包括创业无息贷款、创业培训、创业税收减免等,积极支持退役军人参加创新创业大会和比赛,推动退役军人创业平台不断完善,为退役军人创业铺就一条阳光大道[3]。在2018年8月,退役军人事务部等12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规范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从而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中去,是更好实现退役军人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以退役军人创业机制为研究对象,探寻退役军人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机制不畅问题,旨在帮助退役军人通过创业实现更大的自身价值,对政府完善退役军人创业机制、优化创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结构式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研选取六个地区的退役军人事务局,分别是甘肃省A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甘肃省B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江西省某市C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山西省某市D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上海市E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广西某市F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参与访谈的负责人共有6位,均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领域的负责人。通过提前拟定的访谈提纲,与受访者面对面沟通交流,探寻当前在扶持退役军人创业的过程中出现的机制不畅问题,以期提出新机制以及优化现有退役军人创业机制。

一、退役军人创业机制的内涵及就业创业法律法规现状分析

(一)退役军人创业机制内涵构成

在创业理论视角下,创业机制是为推进创业而建立的配套系统以及制度。创业机制包含创业的驱动机制、创业的决策机制、创业的保障机制以及创业的收获机制,如图1所示。

1.退役军人创业的意愿和激励机制。从微观层面上看,创业意愿是指创业的想法以及谋划。创业虽对创业者自身的心理素质、管理能力、认知水平有很强的要求,但不难发现,在创业的过程中,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影响退役军人创业意愿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成就动机的驱使、创业氛围的激励以及身边创业者的影响等。退役军人作为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其通常具有较强的内驱力、不畏惧任何困难与挫折的心态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这些品质恰恰是一个优秀创业者所应该具备的品质,退伍军人正是最适合创业的人群之一。从宏观层面上看,具备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能使创业者减少对不确定性的不适感,增强创业结果预期,进而增强退役军人创业意愿。

2.可供学习模仿的对象。退役军人是否创业,是否将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还取决于退役军人身边的创业者。若身边创业者的创业活动具有可比性,能对其起到示范作用,就会促使退役军人去尝试创业,开展下一步的经营行为。在这一阶段,创业者摸清身边优秀且可模仿对象的创业成功规律是创业的关键。由此带来的大规模模仿效应,会进一步推动改善区域创业生态系统,增强创业氛围,进一步改善创业条件。

3.创业门槛。主要是指退役军人创业行动之前面临的制约因素,当退役军人经受战友及身边人创业的影响,对自身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后,会产生初步的创业打算。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创业的门槛一直存在,预期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創业者要考虑政府对行业准入的要求,自己创业所需的最基本的人力、资金、原材料等。另一方面创业者还需考虑市场的完善程度,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和信息的获取程度。最后,国家的扶持政策、政府的财税优惠细则及鼓励创业的服务措施,这一系列因素在创业中都会形成一定的门槛,从而阻碍其创业。

4.创业保障。创业保障是指在实际开展创业行动后,社会整个生态能够充分地保障创业者的权益体系。退役军人创业后,会因实际经营的优劣呈现两种状态,即创业成功与创业失败。创业保障对创业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在创业成功时,要实现对创业者创业利益的保障;在创业失败时,要衡量退出门槛的风险。若退出创业的风险较小、损失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更多主体去创业。

(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法律法规梳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有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完善。

从法律法规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自从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以来,关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规范性文件相比往常逐渐增多,2021年还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中。在这个大环境中,让制度、经济、市场、资金、服务、军人人力资源等相互交融,产生新一轮的交融与碰撞,以助推退役军人创业实现更大的飞跃。

二、退役军人创业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产业单一,创业项目以低盈利为主

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通常较为单一。这种经济结构不仅使得地方经济对其依赖性不断提高,而且容易造成单一行业由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竞争,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盈利空间会降低。在访谈过程中发现,退役军人退役后回原籍创业,项目均从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开始。例如,甘肃省A市主要以特色农产品出名,诸多退役军人退役后选择以特色农产品作为主要的创业项目。E市根据军人的自身特点及市场需求,开设了一些部队模式的体能训练馆等创业项目。在没有特色优势项目的地方,其他市多以开小型餐馆等作为退役后的创业项目。这些均表明,由于经济产业单一,退役军人创业可选择的项目较少且同质化严重,创业项目以低盈利为主,竞争激烈。经济产业单一还表现在,政府对于当地产业的开发力度较小,还未形成规模等。

(二)自身能力不足,创业自我效能感较低

退役军人创业者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总体较低。总结来看,创业者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分为七个维度,分别是创业精神、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创业竞争意识、创业关系协调能力、创业动态性把握的能力、创业风险容忍度、创业创新效能[4]。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应当具备以上七个维度的素质,负责管理和领导,使企业向更高更优层面发展。创业十分艰苦,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创业者自我效能感越强,就越能凭借此拓宽市场及资源,推动企业发展。在调研走访的地区中,多地区均反映出本地退役军人创业时,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了解,创业的心理预期与现实不匹配,缺乏一些创业者必备的素质。这表明,创业者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较低,还有待加强。此外,虽然整个社会形成了创新创业的氛围,但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政府、社会组织多将目光投向大学生创业,这种氛围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退役军人对自身的创业认同度较低,进而降低创业自我效能感。

(三)创业环境有待优化

“创业环境”经常以“土壤”“氛围”“风气”这样的词出现在诸多研究中,总结起来便是创业缺乏成熟的环境。创业是一项复杂且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资金、场地、人才、政策等多种资源的加持[5]。在我国,有条件的地方虽然拥有创业园区等场地,但由于园区刚起步,基本上处于一个半运营状态,创业的活跃程度不高,创业生态系统并不完善[6]。在经济发达区域,高房租、高物价都会成为退役军人创业的门槛,这样的区域通常也伴随着退役军人初始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退役军人的创业园区与市场环境有一定距离,企业与外界的交流机会減少,也导致创业公司无法敏锐地把握相应市场。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差、交通便利程度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退役军人创业过程并不顺畅。创业需要较好的创业环境以及土壤,退役军人除自身内部需要支持外,还需要外部环境及氛围的支撑。

(四)主体形式单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对于退役军人来说,实现就业或创业是转变角色、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退役军人回到地方后,面对陌生的就业创业环境、全新的人际关系,难免会有短暂的不适应。因此,要想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中,就需要相关部门提供专业的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其就业创业技能[7]。部分退役军人创业实践过程中,得到的支持多为政府层面支持,如财政、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但退役军人从政府提供创业相关的培训层面、从社会力量层面中得到的支持却十分有限,社会组织、志愿者协会的力量还未能有效发挥,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指导,创业举步维艰,难以夯实创业的基础。尽管党和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创业促进办法和优惠措施来解决退役军人再创业问题,但要达到政策的预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还不足以帮助退伍军人解决就业问题,还需要引入社会力量为退伍军人自主创业提供相关的帮助。随着创业活动兴起和创业研究不断深入,要引导退伍军人自主创业,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与经营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商业模式交流分享会、网络培训会、市场营销培训、职业资质考证培训等相关技能培训学习中。

三、完善退役军人创业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区域结构:平衡创业项目扶持模块

地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利用本地区现有的一切资源,扬长避短,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同时,探索发展其他行业的可能性。地区政府想要扶持发展地方经济以助推本地区创业,首先要熟悉国家政策,同时也要清楚了解国家的发展趋势,避免偏离国家的发展方向,也不能盲目发展经济。在发展地方经济方面,政府要让人民群众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出谋划策,多采纳当地居民的建议。政府还要有敏锐捕捉市场需求的智囊团,以在退役军人创业端提供客观、可行的项目指导。政府还应平衡创业项目的结构,而非像以往,退役军人只在某些特定行业创业,不仅会逐渐导致市场趋于饱和,还极有可能会造成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及地区发展。

(二)提高退役军人的创业自我效能感

首先,政府应加大退役军人创业培训力度,依托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业培训中心等机构,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开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增强创业者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其次,政府应大力扶持退役军人创业,落实好现有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不同的退役军人自身特点,引导退役军人向不同行业转移,增强创业者信心。同时,政府应积极推动退役军人创业平台不断完善,支持退役军人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增强创业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加强退役军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了解,匹配心理预期与现实状况,提升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增强退役军人创业自我效能感。最后,创新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是创业者创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社会形成优良的创业生态系统时,整个系统内碰撞与交流的机会与氛围增多,会不断提高退役军人创业者的创新能力与水平,进而增强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

(三)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创业项目的成功,除了需要创业者自身素质以及敏锐的眼光外,还需要外部良好的创业环境。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一般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初期,就像一个婴幼儿,政府要尽一切所能,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以及创业环境去扶持企业,促使其进一步成长,以带动区域经济,带动区域就业。资金、场地、人才、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措施,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政府要完善退役军人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在政策宣传、创业教育、创业金融、创业文化方面加强引领与指导。政府还应加强社会资本的凝聚,通过金融支持为企业资金筹集提供服务,通过人才政策为创业团队提供人才支持。政府还应做好创业的后续保障工作,完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打造创业生态系统。

(四)多元主体参与扶持退役军人创业

为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中来,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构建扶持创业工作体系等方式,为广大退役军人创业牵线搭桥,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良好平台,进一步激发退役军人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各地要持续抓好退役军人政策咨询、心理调适工作,推进“一对一”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帮助退役军人尽快转变角色、找准舞台,把在服役期间锤炼的品质转化为就业创业优势的强大促进力。这项工作可以由政府主导,由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来完成,通过多元主体合力发挥,为扶持退役军人创业增添一份力量。此外,创业必不可少的支撑要素便是资金和融资的支持。政府部门要采取诸多金融政策及手段,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创业资金难题。例如引导社会组织建立专属于退役军人的创投基金,吸引社会种子基金参与助力退役军人创业。政府应利用多元主体健全退役军人融资支持机制,形成政府、银行、创投基金等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地为退役军人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与政策优惠,为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形成一条强有力的“造血”渠道。

结语

各地区政府在完善退役军人创业机制方面,情况各有不同。本次调研包括中国的西北地区城市、中部地区城市、南部地区城市,既有发达地区,又有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面临的问题以高额租金、创业孵化园离市场距离远等为主,欠发达地区则以资金不足、人才、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为主。在共性问题方面,各地均反映出创业环境有待加强、退役军人的自我效能感较低、缺乏创业生态系统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政府应发展地区经济、平衡创业项目结构、加大退役军人培训力度以提高退役军人的自我效能感,通过提供资金、场地、人才、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措施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并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扶持退役军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与创业指导机制,构建优良的创业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Murray B.Low, Ian C. MacMillan.Entrepreneurship: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88,(2):139-161.

[2]   木志荣.国外创业研究综述及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7,(6):53-62.

[3]   刘沙曼,孙海鹏.军地积极营造退役军人创业的环境[J].国防,2004,(3):39.

[4]   樊建锋,盛安芳,赵辉.效果逻辑与因果逻辑:两类中小企业创业者的再验证——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7):38-47.

[4]   張秀娥,张宝文.基于GEM创业生态系统的大学生创业机制构建研究[J].经济纵横,2017,(2):45-49.

[5]   解读《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J].劳动保障世界,2018,(25).

[6]   杨隽萍,李瑾.基于GEM模型的创业生态系统现状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606-613.

[7]   万晓明,张俊清,郭建军.退役军人走向成功的助推器——武汉战友创业培训服务中心概貌[J].中国人才,2006,(10):65.

Research on Perfect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Mechanism of Ex-servicemen

Hu Yaj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new era,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ex-servicemen i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odays society.  Employment driven by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 general direction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guide ex-servicemen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o better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boos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erve national defense and army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takes the entrepreneurship mechanism of ex-servicem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terviews the affairs bureau of ex-servicemen in many places, understands the entrepreneurship status of ex-servicem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entrepreneurship mechanism of ex-servicemen.

Key words: veterans; entrepreneurship mechanism;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退役军人创业环境完善建议
美国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关于建设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的若干思考
浅析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现状、困境与对策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出击,借退役士兵培训之东风,创交通职业培训新局面
大学生创业中的高校协同作用
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浅析民事保全和先于执行程序中协助执行人异议
再议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我国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不足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