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旅游小群体交通管控策略研究

2023-03-17 09:26高建杰缪芷羽
时代汽车 2023年4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

高建杰 缪芷羽

摘 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旅游小群体出行特征,选取四川省旅游小群体为研究对象,调查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旅游小群体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出行次数变化,以及交通管控措施的接受程度,以此为基础提出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旅游交通管控策略。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 旅游小群体 出行特征 交通管控

Abstract:Through the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trave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groups of touris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small group of tourism in Sichuan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changes of travel time, travel mode, and frequency of travel of small group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and the acceptance of traffic control measur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on this basis, the tourism traffic control strateg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was proposed.

Key words:public health incidents, tourism groups, travel characteristics, traffic control

1 引言

與旅游相关的安全事件将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安全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件、意外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4大类[1]。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各界对公共卫生问题空前关注。本文研究的与旅游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对旅游业产生一定冲击的包括突发疾病、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旅游活动具有时空特性,易在旅游过程中扩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公共卫生环境较为敏感,旅游景区也对游客来源地的公共卫生问题有一定要求。因此,为帮助旅游业保持经济活力、满足广大旅游小群体出行需求和尽量降低公共卫生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有必要从交通秩序管控的角度开展研究。考虑到旅游出行的结伴同行特征明显,将旅游小群体定义为由两个或多个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个体组成,为了满足旅游需求或实现旅游目的而结伴同行。为与旅行社群体区分,将小群体人员限定在10人及其以下,且小群体成员间认识或熟识,并存在共同达成旅游需求的目的。因此,本文以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旅游小群体出行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调查旅游小群体对交通管控措施的接受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交通管控措施,以优化创新当前交通管控策略[2]。

2 旅游小群体出行特征调查

2.1 调查问卷实施

本文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将2019年以前定义为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2020年以后定义为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以四川省旅游小群体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22年3月,持续30天;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第一部分为旅游小群体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旅游小群体出行特征,具体包括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次数调查,如到达景区交通工具、出游时间的选择;第三部分为旅游小群体对所提出的交通管控措施的接受度调查[3]。

本次问卷采用线上收集,利用社交软件向同学、亲朋好友等各年龄段群体发放问卷,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收集样本。共收集到1002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990份,问卷有效率为98.6%。问卷题项共27题,将最终问卷导入到EXCEL工具中,以便后续统计分析[4]。

2.2 数据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受访者在年龄水平上,45-64岁的人数最多;其次为15-24岁的人群。在职业水平上,学生、机关事业单位群体数量相当,占比在16%-17%;自由职业者与退休或无业群体人数最多;个体经商群体数量最少,仅有2%。在收入水平方面,多数受访者对自己的收入认知水平保持在低收入群体与中等收入群体上;认为自己是较高收入群体最少。

2.2.1 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旅游小群体出行方式选择

出游地点选择: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省内跨市、市内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跨省出行人数比例低于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跨省旅游的人数最高,达到35.35%,然而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跨省旅游的人数比例大幅降低,选择市内出游的人数占比最高,其次为省内跨市旅游。综上,在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旅游小群体出行主要集中在市内。

出行人数的选择: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受访者出行方式更倾向于独自旅行,并且选择结伴自由行与选择旅行团的人数占比与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选择结伴自由行的群体占比最高,选择加入旅行团的群体占比最低。因此,旅游小群体出游方式的选择已经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结伴自由行出方式受到大众青睐。

市域的交通工具选择:调查旅游小群体在市内游玩或到达旅游城市后,前往旅游景点所选用的交通工具。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选用徒步、私家车、租车的人数比例有小幅度上升,而出行采用普通公交、轨道交通、旅游客运专线出行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旅游客运专线出行减少最明显。因此,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旅游小群体在出行方式选择上会更倾向于私人交通或徒步的方式。

2.2.2 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旅游小群体出行时间

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旅游小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国家法定节假日出行,占比最高,其次选择随时都可以;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选择国家法定节假日、随时都可以选项的群体相比于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有所下降,选择日常休假、周末外出的群体占比上升,其中选择周末外出的群体涨幅最大。由于在调查对象中自由职业者或退休无业人数较多,二者人数占比超过40%,因此出行时间为随时都可以的人数比例也相对较高。因此,当前旅游小群体外出时间的选择上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对比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后,旅游小群体在周末外出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变化显著。

2.2.3 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旅游小群体出行次数变化

本文调查了14岁及以下、15-64岁、65岁及以上年龄段群体,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后不同年龄段旅游小群体一年内的出行次数存在较大差异。

14岁及以下旅游小群体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旅游次数均集中在1~3次。然而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旅游次数骤减,一年以内均没有外出旅游。

15~64岁旅游小群体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后出行次数变化明显。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前该年龄段群体一年内旅游次数大部分集中在1~3次。然而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出行次数减少,有71.43%的群体在一年内没有出行。

65岁及以上旅游小群体在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仍有出行,一年内出行1~3次的人数比例占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所有年龄段最高。

综上,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大部分群体一年内出行0次,其次是1~3次,说明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旅游小群体出行意愿下降。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65岁及以上群体一年内出行1~3次的人数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数多,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老年人群体出行增多。

2.2.4 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交通管控措施接受程度

本文引入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交通管控策略,通过调查旅游小群体对交通管控策略观点的接受程度,为制定市域的交通管控策略提供方向[5],提出具体措施如下:

措施1:减少大型公共交通工具运营,加大小运量车辆投入,但会增加出行成本;

措施2:在大型公共交通中,要求乘客或结伴小群体之间间隔入座,且要求全程佩戴口罩,票价也会适当提高;

措施3:乘坐公共交通前查验必要的卫生安全证明等信息;

措施4:热门景区实施人员限流,或对车辆分批次间断放行;

措施5:对大型公共交通或旅游专线大巴车乘客执行限流措施,但会增加票价;

措施6:热门景区实行分时段预约出行;

措施7:热门景区实行限时游览,如采取停车时长管控,超时则大幅提高停车费用;

措施8:车内安装自动测温仪。

由于群体的接受程度属于心理因素,自身难以度量,因此本文对每项交通管控措施的接受程度设置五个等级,帮助受访者理解其内容。各个题项的选项均对应“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五个等级,共受访者选择,内容及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可知,本文提出的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交通管制措施接受程度较高。对于所提出的每一条交通管制措施受访者选择“满意”、“很满意”的选项人数比例之和均超过50%;选择“很不满意”、“不满意”的人数较少,人数占比仅有个位数。因此大多数旅游小群体能够接受本文提出的交通管制措施,且可以直接应用于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旅游交通管控。

3 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旅游小群体出行的交通管控建议

3.1 减少大型公共交通工具运营,加大小运量车辆投入

由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当前旅游小群体倾向于市内游玩,导致市内交通流量增加;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旅游小群体选择独自游玩,或与好友结伴自由行的人数多,旅游小群体数量增加;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大多数旅游小群体选择私家车、租车自驾等小型私人交通方式到达景区,选择大型公共交通的人数有所减少。

加大小运量车辆投入,适当增加共享交通工具的运营。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网约车、出租车、租车等行业或车辆的投入,一是有关部门可以与网约车平台、出租车公司或租车行业协商适当降低交通费用,二是旅游景区停车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适当降低停车费用,三是有关部门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广大旅游小群体考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乘坐私人交通出行。

减少大型公共交通工具运营。减少大型旅游客运专线运营,大型旅游客运专线车辆改由小型交通替代,根据城市交通量适当延长公共交通(例如大型公交车)的发车时长与间距,或取消或减少公共交通工具的优先路权[6]。

3.2 对大型公共交通或旅游专线大巴车乘客执行限流措施

当前旅游小群体选择乘坐大型车辆的人数较少,且伴随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因此大型交通不是公共卫生事件下旅游小群体的首要选择。

根据旅游小群体数量乘坐公共交通。一是严格控制搭乘密度,保持各旅游小群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在一定的安全范围之上,例如在一辆公交车或旅游专线大巴车中限制3-4个群体乘坐,且要求乘客或结伴小群体之间间隔入座,并全程佩戴口罩。二是适当提高公共交通或旅游专线大巴车的乘车费用。通过这种方式,在前往景点游玩的路途中所乘坐的交通工具能够有效避免大量人群聚集,以防止爆发聚集性公共卫生问题。

3.3 乘坐公共交通前查验必要的卫生安全證明等信息

根据研究结果,旅游小群体选择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出行的人数占比最高,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人流量大,人口流动快,既有本市区的旅游小群体,也有市外甚至跨省旅游的群体,因此在公共卫生事件下密切关注人员行程十分必要。

公共交通公司应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培训与管理。司机或车上管理人员要求车内乘客持有卫生安全证明等信息,检查无误后方可乘坐,对不符合标准的乘客,不予乘坐交通工具。此外,乘车前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或在车内安装自动测温仪,全程实时监控乘客体温;设置隔离区与观测点,针对体温异常或身体不适的游客及时转移。

3.4 热门景区实行分时段预约出行、人员或车辆限流

热门景区实行分时段预约出行。例如在手机上通過APP提前选择出行日期,或拨打景区电话预定出行时间;景区可设置一天内预约及接待人数,超过上限则不再开放。此外,旅游小群体前往景区势必会导致车流量增多,建议景区对车辆分批次间断放行,或对停车位实行网上预约机制。

3.5 热门景区实行限时游览,采取停车时长管控

建议景区工作人员限制游客游览时间[7]。如登记游客进出景区时间,并规定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长,若超过规定时间,则加收服务费;管控停车时长,即登记车辆停车时间并对停车时间加以限制,若超过规定的停车时间,则提高停车费。此外,建立游客和车辆快游激励机制,如游客或车辆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游玩,则对游客门票或停车费给予一定幅度的优惠活动。

基金项目:智能警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市域旅游交通网络建模及拥堵区域动态预警方法”,课题编号:ZNJW2022ZZMS003;2020年四川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小群体特征调查及交通管控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202012212095。

参考文献:

[1]纪颖超,殷杰.中国涉旅公共卫生事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引致因素解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38(05):614-621.

[2]弓棣. 新冠疫情下公交出行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

[3]王梦瑶. 新冠疫情影响下赴日出游意愿及交通服务需求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21.

[4]李梅. 后疫情时期西安在校大学生感知风险对出游意愿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21.

[5]胡晓晶,朱瀚.新冠肺炎疫情管控结束后粤鄂旅游者出游意愿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6):103-108.

[6]戴景文,蒋星怡.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旅游景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为例[J].特区经济,2021(10):128-132.

[7]曹美辰,宋书楠,宋梦影.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辽宁省旅游需求调查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43-48.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实证研究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对策分析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近年全国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报告及分析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心理干预对传染病院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
基层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能力建设探讨
从辅导员角度谈高校校园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
试论新闻记者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正能量的传播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