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齐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2023-03-17 08:21棘佳玉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德育家庭母亲

棘佳玉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1746 年,裴斯泰洛齐出生于瑞士的苏黎世,他父亲是一名医生,但是在他五岁时便去世了,他由母亲和女仆巴比丽抚养长大,家庭经济并不富裕。裴斯泰洛齐小时候目睹了农村破产的情形和农民的悲惨命运,所以从童年时期开始,裴斯泰洛齐就表现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中,他反映了自己想要建立新教育、改革社会的新观点,通过对葛笃德一家人的角色塑造,表达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

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中,很多故事情节都来源于裴斯泰洛齐的教学实验和真实的教学活动,在书中的见解和宗旨也是他从事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原则。裴斯泰洛齐通过对葛笃德一家人的角色塑造,表达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认为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所有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第一个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

1.强调家庭教育中教育内容的重要性

裴斯泰洛齐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教育内容应该是围绕日常的家庭生活来展开。小说中,葛笃德在县长亚尔纳的帮助下,让丈夫摆脱了镇长胡美尔的压榨,她回到家后,就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每天要为亚尔纳祷告,祝他万事顺利,就像为爸爸妈妈祷告一样!亚尔纳很惦记县里的人,要大家都要过得幸福;他也要你们幸福,孩子们,要是你们正直、懂事、也爱劳动,你们就应该爱亚尔纳,像爱我和爸爸一样。”[1]

葛笃德通过“祷告”这一行为,去教会孩子要在面对生活的美好时,要学会珍惜和感恩。葛笃德在家里也会告诉孩子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小说中曾写道:“与己无关,缄默不言。你不完全了解的事,就不要乱讲。见人密语或高声的时候,最好走远点。”这样的处事原则,使得葛笃德一家在小镇经历巨大风波时,是唯一没受到影响的一家。[2]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内容是非常关键的。裴斯泰洛齐非常注重家庭生活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他认为家庭是开展教育最理想的场所。

2.强调家庭教育中劳动的重要性

裴斯泰洛齐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而且家庭也是实践劳动最好的地方。在小说中,“葛笃德在丈夫回来之前,先忙着做完了星期六的工作。她一边替孩子们梳头发、缝补衣服、整理房间,一边还教会了孩子们一首歌”。葛笃德在孩子们学纺纱的时候,也教育他们学计数和演算,一边劳动一边学习知识,孩子们会很享受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乐趣,也不会对复杂的学习产生抵触,更不会觉得劳动使他们疲惫。她不仅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要求,面对鲁迪一家,她也会亲自带着孩子们去完成家务,帮助鲁迪渡过难关,并且告诉他们如何去劳动和收拾家务。裴斯泰洛齐的这种教育思想跟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在当时经济落后的农村,很多孩子没有太多接受系统教学的机会,大部分的教育经历都是来自家庭教育。裴斯泰洛齐认为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既可以满足填饱肚子的生理需求,还可以让他们接受到教育,掌握一门生活技能,以此来过上更好的生活。裴斯泰洛齐在自己创建的孤儿院和学校里面,也践行了他的这一教育观念。

3.强调家庭教育中家庭氛围的重要性

裴斯泰洛齐认为不同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家庭氛围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不可忽视其重要性。小说中,葛笃德热心又勤快,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们穿的衣服也是干净整齐的。对比鲁迪家的孩子只能穿破旧的衣服,家里也是一片混乱。两家都很贫穷,但是两家的孩子在性格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葛笃德的孩子们一直是积极向上,善良感恩,不会因为家里贫苦就去偷盗,但是鲁迪家的孩子胆小自卑,还偷了葛笃德家里的食物。后来葛笃德帮助鲁迪家打扫整理,也帮助鲁迪家的孩子改正一些不良习惯,最终孩子们都变得开朗起来。在小说中,胡美尔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面人物,牧师在回顾胡美尔的一生时,特地讲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懒惰成性、心肠狠毒、嚣张跋扈,对胡美尔更是百依百顺,十分溺爱,作为父母没有给他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也没有营造好的家庭氛围,最后导致胡美尔离开家庭后,也变得奸诈狡猾、自私自利。[3]裴斯泰洛齐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父母一言一行的影响,家庭教育中的灵魂就是家庭氛围的营造。

4.强调家庭教育中“母亲”的重要性

裴斯泰洛齐认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母亲和孩子之间存在的感情,是孩子接受家庭教育的自然动因。裴斯泰洛齐在小说中塑造的母亲形象就是葛笃德,其原型就是裴斯泰洛齐的母亲。在小说中,葛笃德是一个充满智慧又善良的母亲,她会时常安慰鼓励丈夫,就算生活贫苦,也从不抱怨。葛笃德在家里是主心骨一般的存在,家里在她的打理下,一切都井井有条,孩子们也不会因为贫穷变得自卑,而是更加积极向上,热爱生活。葛笃德教育孩子要有规律地生活,要求孩子准时睡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裴斯泰洛齐坚信一个没有任何教育经验的母亲,也可以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所贡献。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母亲会是孩子接触最多的成人之一,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接触,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思考能力等。此外,母亲的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母爱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关心照顾他人,任何一种教育都无法达到“母爱”教育的效果。

5.强调家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可以使人们懂得克制自我,逐步消除低级天性中的不良因素,向高级天性发展。低级向高级转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三种人性:动物本性、社会本性和道德本性[4],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道德本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道德意志的人。在小说中,主要描述了葛笃德教育孩子关于感恩的品德教育,葛笃德教育孩子要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要感恩“故”人,要感恩上帝。葛笃德教育孩子要同情和帮助他人,教导孩子不能忘记穷人的日子,这样才能移情到其他的穷人身上,感同身受之后才会更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葛笃德也会教会孩子在社会上的品德规范,小女儿丽赛总有多嘴的坏毛病,葛笃德要求女儿必须改掉这个坏毛病,不然祸从口出,以后一定会吃亏。裴斯泰洛齐认为家庭生活,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内心情感,家庭教育中不用刻意地强调德育,培养孩子道德情感多以情感激发为主。裴斯泰洛齐对于人性的思考和理解,成为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强调家庭教育应该以德育为主。

二、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1.家庭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

裴斯泰洛齐是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要顺应自然,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家长要学会把握好“生活”这个教育资源,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而不是一味地给儿童灌输文本类的知识,裴斯泰洛齐一直都在强调实物教学法,在家庭教育中应该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培养他们敢于冒险和探索的精神。裴斯泰洛齐一直坚持直观教学原则,让儿童亲自去体验和观察,这样能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也要根据儿童的个性发展,选择性地进行家庭教育。如今很多父母都有“鸡娃”的行为,孩子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学各种知识,比如奥数、编程等,这些知识并不适合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过早地去接受这些知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正常的身心发展。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的家庭教育一定要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如果家庭教育的内容或难度不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则达不到最终的教育目的。区别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其形式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家庭内部的成员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不一定是父母,孩子在跟其他家庭成员相处时,也可以学习到不同方面的知识。家庭教育进行的地点也是不固定的,裴斯泰洛齐认为起居室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场所,但是在现代,越来越多的亲子活动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2.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生活技能

目前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对于劳动教育的缺失是很明显的,父母总是会错误地将他们的关爱变成“溺爱”,把孩子养成了一个“巨婴”,孩子从小到大什么都不用做,父母会事无巨细地帮他们完成一切,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任何生活技能,不能独立走向社会。作为家长,要努力把孩子融入家庭生活,而不是让他们坐享其成。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可以采用奖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让他们知道有些东西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才可以得到,这样的劳动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此外,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倾向于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智育上,从小给孩子安排各种兴趣辅导班,但是却忘记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也最应该得到满足的是劳动教育。我国对于劳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从2022 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当然劳动教育不仅仅需要学校教育来保障,在家庭教育中也要重视起来。

3.家庭教育要重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裴斯泰洛齐在《隐士的黄昏》中说:“对人的本性来说,家庭的生活环境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是每个人自然教育的基础,是每一个国家里教授社会道德和生活的学校。”[5]裴斯泰洛齐认为家庭成员的关系可以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倘若一个家庭里总是充满着争吵和暴力,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只会变得越来越恐惧,甚至也可能变得暴躁起来。和谐的家庭氛围也不单单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也是家庭氛围的一方面,父母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重视家庭教育,也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裴斯泰洛齐一直都在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孩子的早期心理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家庭教育,就像他一直认为起居室是孩子教育最好的地点,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观察起居室里面的人和物,起居室里面的摆设和在起居室里进行的对话等,都可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谐、舒适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性环境。父母在家庭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地长大。父母不要把自己生活上的陋习和不良习惯带给孩子,这样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4.家庭教育要重视早教和“爱”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提出的,他认为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裴斯泰洛齐认为要素是构成事物的最基本单位,只有先掌握最简单基本的要素,以此为出发点,过渡到复杂高级的要素。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裴斯泰洛齐认为,要素教育的目的在于简化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让每一位母亲都可以在家庭中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裴斯泰洛齐把教育分为“心脑手”的教育,心的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指孩子对母亲的爱,这种爱产生于母亲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有了对母亲的爱,才有可能去爱其他人,去爱家庭,去爱社会,所以母亲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注意“爱”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母爱。脑的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数字、形状,那么在早教时,教育内容可以从简单的数字和一些带有形状的积木开始,而不是盲目地去让孩子接受无用的知识。手的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关节的活动,那么在早教时,可以多开展一些动手的实践活动,比如现在很多父母会在孩子小时候,给孩子进行一个触感游戏,让孩子自己用手去抓,用身体去感受,以此来锻炼孩子的感官。家庭是开展早教最好的场合,结合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念,我们一定要抓住孩子早期发展的关键期,循序渐进地实施早教,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5.家庭教育要采用科学的德育方法

在我国,家庭德育方法大多是以“说教”的方式进行的,父母会在生活中直接告诫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并没有学会自己判断对错。那么在这样的德育方法下,孩子会暂时性地遵守道德,父母会错误地以为自己德育方法是正确的,但实际上这种德育方法是片面的,没有深度的,也不能达到真正的德育效果。[6]此外,家庭德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谓滞后性指的是很多父母是在孩子已经出现道德危机时,才开始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道德发展“关键期”,在合适的阶段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同时在德育过程中,父母不要盲目地追求教育结果,认为只要教过一次,孩子就不会再犯错误,德育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在此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父母需要重视对孩子道德行为的练习和巩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带领孩子做一些公益活动,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不断地练习中,道德意识逐渐强化,深入内心,进而提高道德水平。

三、结语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体系的特别之处就是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尽管很多年过去了,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很容易忽视家庭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点,关乎着儿童的未来,父母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寻找正确的教育方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环境。

猜你喜欢
德育家庭母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庭“煮”夫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恋练有词
给母亲的信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