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团:赓续“两路精神”锻造“国之重器”

2023-03-18 11:24魏新喻尹训松张增辉
企业文明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交精神建设

文/魏新喻 尹训松 张增辉

“两路”精神

2014 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 周年。这两条公路的建成通车,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0 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在改造、整治和养护过程中,一代代交通人秉承传统,以路为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两路”精神,为西藏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14 年8 月6 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 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世界屋脊,山高路险——大自然赋予青藏高原摄人心魄的景致,同时也设下了“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的雪山深谷。解放前,这片土地没有一条能走汽车的路,修路难,难于上青天。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20 世纪50 年代,新中国交通建设的先驱们,在没有任何工程地质资料的情况下,靠着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等原始工具,用生命和热血建成了川藏、青藏公路,彻底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作为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建设的深度参与者,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全体职工坚定赓续“两路”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前赴后继、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穿山跨海的中国奇迹。

寻根溯源,深学深悟“两路”精神

准确把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青藏公路多为戈壁沙漠,严重缺水,人烟稀少,补给困难。川藏公路地质情况复杂,泥石流和塌方严重,施工环境极其险恶。当年,十多万筑路大军怀着“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的崇高理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3000 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展现了“两路”建设者不懈奋斗、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品格。

准确把握“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苦奋斗和忠诚尽责精神。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筑路人员完全依靠人力肩挑手提、凭着简陋的工具和捉襟见肘的生活给养,仅用5 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两条当时世界上最艰苦、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公路建设。为科学规划设计公路走向,勘探队员们翻越了200 多座大山,徒步1 万多公里,充分彰显了“两路”建设者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与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无私品格。

▲ 建设中的科伦坡港口城

准确理解与把握“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通力合作、竭诚互助精神。“两路”通车,彻底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图谋。建设过程中,有近万名藏族农牧民与参建军民携手奋战,充分体现了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军民鱼水情,充分展现了汉藏一家、团结互助的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凝聚力,为维护祖国统一、巩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

承前启后,奋力刷新中交奇迹

在“两路”精神发源地身体力行,继续谱写建功立业新篇章。20 世纪60 至90 年代,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再次承担起川藏公路改造、整治工程重任,百余名勘探队员再次进入藏区,爬雪山、涉冰河、滑溜索,穿越原始丛林、涉险泥石流乱石滩,十年里数十次进入墨脱,被搁置数次的墨脱公路终于在2001 年重启;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武憼民为代表的第一代,以汪双杰、章金钊为代表的第二代,以陈建兵、刘戈等为代表的第三代,三代冻土科研人员薪火相传,坚守青藏高原40 年,成功攻克在冻土区修筑高速公路这一世界级难题。

在国家战略最前沿率先垂范,奋勇担当建功立业新使命。进入新时代,中交人不断延展“路”的长度、拓宽“路”的广度、传递“路”的温度。始终胸怀全局、服务大局,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先后建设了世界最长沙漠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洋山深水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北京大兴机场,设计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最大最先进的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先后在马尔代夫建起中马友谊大桥,在肯尼亚铺出该国首条现代化铁路——蒙内铁路,在南苏丹荒漠中建起该国唯一国际机场——南苏丹朱巴机场,在斯里兰卡投建被誉为“影响未来的5 座新城”之一的科伦坡港口城……

在项目建设主战场争当先锋,全面展现建功立业新气象。中交集团党委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根本要求,将“两路”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大放异彩。开展“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聚焦“三保四创两提升”目标全面发力,实现基层组织力和项目管理水平双提升;号召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开展“四比四亮”活动,在项目建设中立新功、作表率;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激励中交建设者抢工期、拼节点、出精品。

继往开来,接续书写中交之为

进入新时代,新一代中交人接过“两路”精神的历史接力棒,赓续“两路”精神红色血脉,以奋进的建设者姿态撑起“大国重器”兴企报国、基建报国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交通强国”中展现“中交之为”。

传承发扬“两路”精神,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上展现“中交之为”。世界一流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交集团始终牢记“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愿景,锚定高质量“两保一争”目标,瞄准产品卓越、品牌卓越、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四个关键要求”,集中力量抓好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品牌引领“四个专项行动”,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不断加速。

传承发扬“两路”精神,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中交之为”。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中交集团始终牢记“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愿景,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赋能把主业做深做精做新,深入推进“一重点企业一链长”工程,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等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疏浚技术与装备、海上风电等9 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积极推动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地,“科技强企”的冲锋号已吹响。

传承发扬“两路”精神,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展现“中交之为”。中交集团始终牢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做大生态环保和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在大交通、大城市领域逐步实现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绿色化,建设美丽中国已经转化为中交人的实际行动。

传承发扬“两路”精神,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上展现“中交之为”。作为最早走出国门、已有70 多年海外“征战”积淀的中国企业,中交集团始终牢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主动扛起“走出去”先行者和共建“一带一路”领军者的责任,加快推动“业务国际化”向“公司国际化”升维,以创新模式推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聚焦重点项目、重要区域、重大市场,拓展“新基建”的海外布局,加快从点状谋划向立体谋划、从项目带动向规则驱动、从“硬件”输出向“软件”输出的转变,支撑共建“一带一路”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心联通”不断跃升。

传承发扬“两路”精神,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展现“中交之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交集团始终牢记“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使命职责,继续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助力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集聚优势资源帮助帮扶对象打造典型示范项目,定点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帮扶云南怒江州打造新型产业园的实践,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助力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乡村振兴,让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 万元……

回望历史,茶马古道蹄声悠扬;展望今朝,两路精神光耀华夏。两条英雄路,在新时代奏响着永恒的精神赞歌。新一代中交人将准确把握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完成好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

▲ 川藏公路新姿

猜你喜欢
中交精神建设
理事单位风采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交地产作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成都中交国际中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拿出精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