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营造社区“零废弃”生态圈

2023-03-19 16:52郭蓓蓓
走向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卡西顺德厨余

郭蓓蓓

2月6日的青岛城阳,寒风依然。一大早,徐进便来到万科玫瑰里社区堆肥站查看厨余堆肥运行情况。看到堆肥箱上热气升腾,温度计指向66.5°C,闻着从堆肥箱飘出的泥土味,徐进的神情轻松了许多。“完全发酵的厨余垃圾,最终归宿是土壤,变成有营养无异味的腐殖土。”徐进说。每天到钢筋水泥丛林里的“特别垃圾堆”中走走,几乎成为她的日常。

作为“坚持激活社区内生力量参与可持续垃圾分类和社区发展”理念的坚守者,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徐进和她的团队得到青岛市城阳区垃圾分类办的支持,深入20多个城阳社区、学校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厨余堆肥为纽带,推动多元参与,与垃圾分类形成借力协同,生发出以社区为基础的“双碳”可持续效应。几年时间里,社区堆肥站不仅让数百吨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回归土壤,还延展为儿童社区教育、居民环保意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场所。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内的“零废弃”生态圈悄然形成。

“2003年,我的人生发生了重要转折。”经历了多年政府与外企工作的磨练,这一年,徐进加入玛丽斯特普国际公益组织,由此开启了她在公益领域长达20年的探索。2017年,她再次跳出自己熟悉的健康领域,创办了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青岛你我”),开始进军社区营造这个在青岛刚刚兴起的领域。

“青岛天泰公益基金会邀请我们在天泰城开展为期两年的‘爱的和弦’社区营造项目,来营造有温度、有内涵、有粘度的可持续社区。”徐进说。在扎根社区深入营造的过程中,她发现了带动居民自愿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金钥匙”。

“社区生活垃圾中超过一半是厨余垃圾。如果能将厨余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出来,进行堆肥等资源化处理,就能同时做到垃圾干湿分离的基础分类和大幅减量。”徐进认为,家庭端是生活垃圾分类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经过研究比较国内外其他城市经验,她发现,源于日本的波卡西堆肥法是攻克垃圾分类家庭端的有效方法,便在天泰城社区尝试推广。

“我们与有意向的居民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免费提供波卡西桶和EM菌发酵粉,也教给大家使用方法。”徐进说,将餐前厨余垃圾切块投入波卡西桶,密封后不会散发异味,所产生的固体肥可以填埋进种花种菜的土壤里,而分离出的酵素,除了可以作为液体肥,还能用于家庭清洁。

短短3个月时间,小小波卡西桶逐步吸引了200多户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许多居民还化身志愿者现身说法,向身边人传播厨余堆肥的好处。徐进也深切感受到了厨余堆肥的“魔力”。

在很多居民看来,小小波卡西桶的作用无异于“化腐朽为神奇”。但是,随着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产生了:波卡西桶堆肥的产物是半腐熟肥,需要在社区集中进行“好氧堆肥”才能被“消化”,可是“好氧堆肥”的技术在哪里,易执行吗?当时仍处于垃圾混装混运状态的社区能接纳吗?这一系列问题一时难倒了徐进。

正当徐进踌躇不前时,由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的“中国厨余堆肥试点项目启动会暨堆肥技术培训会”为她打开了全新的视野。徐进不仅对厨余堆肥有了系统性的理解,也学习到家庭和社区规模的好氧堆肥技术。此时,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和沃启公益基金会支持的项目也正式启动,为干预路径的转变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培训结束后,徐进试图在社区内寻一块“试验田”,却遭到了社区和物业的双拒绝。在尝试无果后,徐进开始思考社区堆肥需要的条件,她发现,志愿者和自组织是社区最为核心的内生力量。在天泰城做社区营造期间,徐进培育了社区全职妈妈群体——“芝麻团”,其骨干成员陈蕾另辟蹊径,提出要在社区幼儿园开展厨余堆肥实践,并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志愿者。

“天天温度超过60℃,苍蝇都嫌烫脚了!”徐进和团队成员们欣喜而详细地记录着每天的温度变化。从堆肥箱设计、堆肥材料收集到堆肥温度气味管理和堆肥育苗试验,“青岛你我”的实践得到了中国厨余堆肥试点项目首席科学家的肯定和赞赏,也实现了堆肥由教科书落地本土的科学方式的转变。

经过3个月的实践,幼儿园的厨余堆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当五颜六色的厨余变成“黑金土”滋润周边土地时,幼儿园的师生家庭都成了垃圾分类厨余堆肥行动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就连一直反对我们做家庭波卡西堆肥的小区物业都主动来邀请我们做社区厨余堆肥。”徐进看到了希望。接下来,她选择了有合作基础的顺德居社区尝试更大规模和更深入的社区堆肥。

2019年11月,在顺德居社区活泼醒目的“落叶和厨余的魔法变身——垃圾分类之源头减量行动”横幅下,每天早上8点到9点都会看到社区志愿者帮助居民分类投放厨余垃圾并相互鼓励持续参与。

“行动一开启,就有120名社区志愿者报名参加。”让徐进更为欣慰的是,行动启动后的两个月时间里,顺德居社区累计参与厨余垃圾投放的志愿者居民达1543人次,共处理厨余垃圾4000多公斤,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社区厨余分类准确率达100%。这让徐进对居民主动参与分类堆肥充满了信心。

2020年1月,《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出台。随之,城阳区出台了“集中撤桶并点,定点定时投放”示范片区的建设方案,顺德居社区刚好处于示范片区的建设区域中。“当社区开始规划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站点时,我们主动将堆肥站与之对接,而志愿者则成为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领头羊,堆肥规模也随之扩大到15吨。”徐进说。

“厨余来自土壤,用自然堆肥的方式回到土壤,这就是绿色有机循环。咱们全厨余堆肥有机质含量达到86.43%,是安全有效的。”为完善厨余垃圾社区内循环路径,徐进还同时进行了另一项实践:在“垃圾堆”上建花园。“提议一出,可谓一呼百应。团队、物业、居民齐上阵,还有居民主动将自家的绿植捐赠出来。”回想起当时建园的场面,徐进仍被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感动着。

在众人的营造下,社区堆肥花园很快便初具雏形:由废弃木板制作的标识牌格外醒目,被堆肥改良土壤滋润着的旧轮胎小花圃精巧夺目,五彩斑斓的蚯蚓塔散落其间,雨水收集设施则让整个花园有了灌溉水源。很难想象,在改造之前,这里曾是让小区居民绕路而行的垃圾中转站。徐进说,“作为厨余垃圾社区内循环的最后一站,近两千户居民分出的厨余垃圾在花园里实现了零外运。”

社区厨余堆肥作为居民身边最可及的可持续循环实践,也得到了基层政府的青睐。青岛市城阳区垃圾分类办拿出专项经费,于2022年8月在顺德居社区建设了“城阳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和“城阳区社区厨余堆肥培训推广中心”,并把模式和技术的推广纳入政府支持体系中。目前,在政府支持下,顺德居小区的厨余堆肥实践已被复制至青岛市内的20多个小区和学校。

“我们按照约定,把在家呵护一冬的花儿都送回来啦!”今年开春,顺德居社区的“银发护花”志愿者阿姨们手里抱着认领的花儿如约来到堆肥花园,将花儿归位。每年冬天,她们都会把园中冻得“瑟瑟发抖”的花儿领养回有暖气的家中,开春时节再移栽回花园,由此花园便开始热闹起来。

作為一家社区外的组织,“青岛你我”在进入社区前就已明确其角色——发掘和培养社区内生力量,并协同社区重要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社区的改变。从天泰城社区的“芝麻团”、郑州路社区的“能工巧匠队”到顺德居社区的“银发护花团”,“青岛你我”通过全职员工驻扎社区,带动本地人参与到社区环境改善中来。“如果不是发自内心,仅依靠外部刺激很难维持长期运转。”徐进说,堆肥离社区和居民越近,社会价值越大。

“堆肥创新了我生活的‘附近’。”最让徐进感到自豪的还是她所居住的万科玫瑰里社区经历的“蜕变”。2021年初,社区设置垃圾分类箱时出现邻避冲突,徐进联络社区两委、物业和居民意见领袖进行选址投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各方积极参与社区绿色公共空间的协同共建。

社区环境和睦邻关系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垃圾分类投放站—厨余堆肥示范站—睦邻堆肥花园形成了绿色联动,堆肥管理被纳入万科物业的日常管理体系,累计20多吨厨余垃圾在这里变废为肥;在共建中诞生出红色小楼长、余香妈妈团、睦邻农耕队等志愿组织,荒芜废弃的“社区空间”变成了有温度、有腔调的睦邻之家、睦邻花园,陌生的邻居变成了亲熟的“队友”……

“从参与的角度出发,社区厨余内循环不仅仅是一种社区厨余垃圾的解决方案,更能够成为提升社区环境治理和自治能力的重要渠道。”徐进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在今年的青岛市“两会”中,青岛市城市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副局长王镝就青岛建设“无废城市”提出建议:将社区堆肥模式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扶持发展社区厨余堆肥利用模式,推动社区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环境共建共治,产生更大的社区治理价值。

“环境好了,邻里熟了,治理顺了,何乐而不为?”在探索可持续社区新模式、新价值的道路上,徐进还有很多创意梦想等待照进现实。

编辑/魏伟

Xu Jin: Building “Zero-Waste” Ecosphere in Communities

On February 6, you could still feel chill winds in Chengyang, Qingdao. Early in the morning, Xu Jin checked the condition of kitchen waste compost at the Composting Station of Vanke Meiguili Community. She felt relieved when seeing the rising steam of the compost bin, where the thermometer pointed to 66.5°C, and breathing in the earthy smell from the bin. “The ultimate destination of fully fermented kitchen waste is soil, turning into nutritious yet odorless humus,” said Xu Jin. Walking around the “Special Garbage Dumps” in the concrete jungle has almost become her daily routine.

As a defender of the concept of“activating the endogenous force of comm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sustainable waste sort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Xu Jin, founder of Qingdao You & Me Innovative Social Work Service Center, and her team have received support from the Waste Sorting Office of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They have entered more than 20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of Chengyang to popularize the “zero-waste” concept, and strived to promote multi-subject participation with kitchen waste compost as a link, and form synergy with waste sorting so as to produce a community-based sustainable effect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the community composting station has not only enabled hundreds of tons of kitchen waste to return to the soil by in-situ composting, but also extended into a practice place for children community education, residents’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In the process, a “zero-waste” ecosphere has quietly emerged in the communities.

猜你喜欢
卡西顺德厨余
陶土瓶与花
厨余垃圾特性及预分选处理技术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不同厨余垃圾发酵效果比较
顺德糖厂改造策略研究
斗牛士之死
斗牛士之死
不好意思的卡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