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分析

2023-03-21 18:54李慧华
种子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除草养分药剂

李慧华

(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泰州 225400)

玉米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并且产量稳定,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为此,应该进一步提升玉米栽培水平,加大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玉米高质高效种植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推动我国玉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品种的选择

为了实现玉米的高产和稳产,做好品种的选择非常关键。在播种前,要科学选择玉米品种,根据种植地区的土壤类型、地形特征、温度和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要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和玉米的品质选择适合的品种,在完成试验之后再进行购买。还要综合考虑玉米的生长规律和种植环境,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和抗逆性强的品种。为了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要选择籽粒饱满的高质量品种,保证种子大小均匀。此外,在选择好种子后要做好晒种工作,选择在种植前1~2 d 晾晒种子,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虫卵和病原体,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为了有效预防地下害虫,在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可以降低地下害虫的发生概率。

1.2 科学的精细整地

玉米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为了确保玉米根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选择适合的种植地区非常关键,最好选择土层深厚和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玉米,保证玉米健康生长。在播种前要做好土地的平整和翻耕工作,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的墒情,促进种子萌发,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整地过程中,要保证地面平整和土壤松碎,及时打碎大的土块,保证耕作层上虚下实,使土壤的松散度适合玉米生长。通常情况下,整地深度应该控制在20~25 cm,翻耕后用耙耢平整细碎的土块,保证土壤疏松。在整地过程中要做好杂草的清理工作,防止杂草影响玉米幼苗生长。在整地过程中还要施入底肥和有机肥料,满足玉米幼苗生长的养分需求。

1.3 播种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并且玉米的种植范围广泛,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时期,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要保证气温稳定在10 ℃以上之后才能播种。如果播种时间过早会导致温度无法达到种子的发芽条件,从而导致种子生长发育缓慢,抗病虫害能力下降,在生长的后期阶段也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如果播种期间的气温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导致冻害出现,影响种子的成活率。此外,播种时间太晚会导致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导致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下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许多先进的机械设备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玉米播种中运用机械设备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通过机械设备播种能够控制好播种深度,也能保证播种密度,对提高玉米产量的意义重大。在玉米播种中要控制好播种密度,合理的播种密度能够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也能使玉米获得充足的光热和养分,提高玉米种植环境的通透性,在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播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的秸秆细小,抗倒伏能力下降,不利于后期管理,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要结合土壤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播种距离。针对土壤状况较差的地区,播种距离应控制在60~80 cm。针对土壤状况较好的地区,可以选择宽窄行播种技术,宽行距离控制在80~85 cm,窄行距离控制在25~30 cm,能够很好地利用种植的空间,提高种植效率。

2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生长阶段主要包括苗期、抽穗期和花粒期,要做好各个时期的管理工作,结合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点,做好根、茎、花和叶的管理工作,从而为玉米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1 玉米苗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从玉米苗拱出土壤到拔节期被称为玉米苗期,该时期的玉米幼苗较脆弱,很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病虫害和杂草等因素的影响,应做好该时期的管理工作,主要管理目标为苗全、苗壮和苗齐,要做好查苗和补苗工作,并且及时间苗和定苗。在玉米出苗期间要做好出苗情况的检查工作,发现缺苗后要及时补种或者移栽,避免因为严重缺苗而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下降。在幼苗3 叶期要做好间苗和定苗工作,将根系没有扎稳的多余玉米幼苗拔除,减少幼苗之间的竞争。及时去除病苗和弱苗,存留健壮的幼苗。此外,该时期还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可以选择机械设备进行中耕除草,提高土壤的疏松度,促进土壤中有机质分解,也能起到清除杂草的作用,保证幼苗根部吸收养分和水分,满足幼苗的生长需求[1]。

2.2 玉米抽穗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拔节期至孕穗期被称为抽穗阶段,该时期玉米的生长速度较快,尤其对水分、肥料和光照的需求量较大。该时期的主要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施肥、灌溉和去除分蘖。如果该时期的降水量无法满足玉米生长需求,应结合玉米的生长情况采取人工灌溉,增加土壤的墒情。要做好追肥工作,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追肥,促进玉米穗形成,从而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玉米的抽穗阶段还要做好去除分蘖工作,将无法形成果穗的分蘖及时清除,避免其和玉米主茎争夺养分和水分。需要注意的是,在去除分蘖的过程中要避免破坏玉米的根茎和主茎。

2.3 玉米花粒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开花至籽粒成熟期被称为花粒期,该时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应做好水分管理、去雄、辅助授粉和补施肥料等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扒皮晾晒等措施,使玉米能够尽快成熟。如果玉米花粒期的降水较多,田间积水很容易影响玉米根系的生长,也可能导致植株倒伏,要做好田间积水的排除工作,避免影响玉米根部生长,保证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通过去雄能够有效减少玉米植株的养分消耗,从而为雌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如果在授粉时期遇到频繁降水或者高温等天气不利于花粉传播,可以采取辅助授粉的措施,可以通过人工摇晃等辅助方式促进玉米花粉传播。在玉米籽粒形成以及成熟期间,要结合土壤的肥力做好肥料的补充工作,促进玉米籽粒饱满,针对田间通风透光较差的田块应该割除空秆的玉米。

2.4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4.1 中耕除草

做好玉米管理的中耕工作,能够提高土壤的疏松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保墒能力。通过中耕措施还能清除杂草,消灭地下害虫。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选择机械设备进行中耕,要结合地块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并且控制好中耕深度,避免对幼苗的根部造成伤害。

2.4.2 科学施肥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肥料,应该做好玉米的施肥管理工作,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在播种时要施入基肥,结合玉米生长情况适当追肥,主要包括攻秆肥、攻粒肥和攻穗肥,更好地满足玉米生长不同时期的肥料需求。在追肥过程中可以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土壤的墒情后,有针对性地均衡补充养分。玉米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追肥主要施用氮肥,配合施用磷肥和钾肥。补充微肥能够促进玉米更好地生长。在追肥过程中要控制好深度和距离,便于根部吸收养分。施肥距离较小会造成烧苗现象,应将深度控制在7 cm 左右,同时肥料和株距的距离控制在7~10 cm,保证玉米根系能够有效吸收和利用养分。在土壤干旱的条件下不适合追肥。在追肥前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最好选择雨前进行施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追肥后及时灌溉。

2.4.3 节水灌溉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并且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量存在差异性。玉米苗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大,拔节时期的需水量较多,抽穗时期的需求量达到顶峰。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溉,保证玉米健康生长。为了更好地推动当地玉米产业发展,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建立了节水灌溉系统,应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力度,通过人工灌溉的方式来满足玉米生长中的水分需求。

2.4.4 清除杂草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杂草的影响,杂草会与玉米争夺养分和水分,还会传播病害和虫害,破坏玉米生长环境。应做好玉米的田间除草工作,可以采取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方式。化学除草较常见且效果较好,主要包括封闭除草和出苗之后除草。在播种完成后,采取封闭除草的方式,能够有效预防田间杂草出现。在除草过程中要保证药剂喷洒均匀,提高用药效果。如果封闭除草的效果不好,在玉米出苗后可以选择化学药剂除草,使用乙草胺、百草敌和阔叶清等,采取全天施药的方式,除草效果显著。

2.4.5 化学防控

有些玉米品种的秸秆较高,遇到大风天气后很容易出现倒伏现象,导致玉米减产。为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玉米秸秆的生长速度,同时提高根茎的坚硬程度,有效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当前较常见的化学防控药剂包括多效唑和乙烯利。玉米生长到6 片叶片同时植株的高度超过70 cm 后,可以选择使用药剂喷洒防治,通过该措施能够降低植株高度,促进茎秆粗壮,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玉米病虫害种类

玉米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在生长的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种类也较多,主要病害包括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主要虫害包括玉米螟虫、玉米蚜虫和玉米黏虫等。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部位,病原菌通过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的形式能够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第二年成为主要侵染源,有些玉米种子也可能携带少量病菌。玉米大斑病与玉米品种以及当地的流行趋势有直接关系,尤其会受到当地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气候适合,遇到连续降水天气,会导致病害扩散和蔓延。玉米小斑病主要出现在温暖潮湿的地区,有时会和大斑病混合感染,直接为害玉米的叶片、苞叶和叶鞘部位,同时也会侵害雌穗和茎秆,导致果穗腐烂和茎秆折断。玉米纹枯病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部位,在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会导致病害扩散和蔓延,尤其在梅雨季节和降水量大的气候条件发病严重,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严重。玉米螟虫主要为害茎部,会破坏茎秆组织,直接导致玉米养分输送能力下降,遇到大风天气很容易造成茎秆折断。玉米蚜虫主要集中在玉米心叶部位,为害个体时会分泌大量蜜露,并且产生黑色霉状物,严重影响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也会传播病毒病,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玉米黏虫是影响玉米生长的主要害虫,呈现间歇性暴发的特点,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在降水量大的年份大量出现。

3.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3.2.1 播种时期的病虫害防治

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玉米播种前做好防治工作非常关键。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选择正确的播种时间。播种前要对玉米的种粒进行处理,将病虫粒和杂质挑选出来,保证玉米种子的品质。在播种前要及时清理田间和田埂的杂草,并将玉米秸秆收拾干净,能够有效减少病虫源的数量。做好肥料的管理工作,要施入基肥,为玉米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可以选择药剂进行拌种处理,使用70%吡虫啉或者25%先进悬浮剂,将其和种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搅拌,能够有效预防玉米丝黑穗病。也可以选择40%甲基异柳磷,和种子均匀搅拌,能够预防地下害虫,同时能够防治灰飞虱和玉米蚜虫。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可以采取适当晚播的方式,能够降低害虫的发生概率,同时能够预防粗缩病。在玉米播种完成后,可以选择50%乙草胺乳油,用量为1 500~1 800 mL/hm2,兑水450~750 kg/hm2之后,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可以抑制杂草。在玉米出苗后,可以选择20%克无踪水剂,用量为1 800~2 250 mL/hm2,兑水450~750 kg/hm2。在玉米苗生长到30 cm 高度时可以喷雾除草,能够提高除草效果。

3.2.2 苗期的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苗期要定期观察田块是否出现病害和虫害,及时清理虫苗和病苗,避免病害和虫害扩散和蔓延。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包括粗缩病、灰飞虱和玉米螟虫等,应选择适合的药剂进行防治。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引起,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虫源的控制工作,降低粗缩病的发生概率。出现灰飞虱后选择药剂防治,可使用10%吡虫啉,用量为225~300 g/hm2,均匀喷雾防治即可,同时要注意对田边和沟边杂草的喷雾防治工作。在发现粗缩病植株后要及时拔除,避免病害扩散和蔓延。出现玉米螟虫后可以选择药剂防治,可使用3%辛硫磷颗粒剂,用量为3 750 g/hm2,加入细沙75 kg/hm2之后均匀施入心叶内,能够有效预防该类害虫。

3.2.3 穗期的病虫害防治

玉米穗期的病虫害防治非常关键,主要选择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害虫天敌,例如选择赤眼蜂防治螟虫,在利用天敌防治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天敌数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此外,有些害虫有明显的趋向性特点,包括趋光性和趋化性特点,选择性诱捕器和杀虫灯进行诱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减少害虫的基数和产卵的数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如果玉米穗期的病虫害发生较严重,可以选择化学防治,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选择适合的药剂,能够提高防治效果。出现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应选择药剂防治,可以施用50%多菌灵或75%代森锌等药物,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如果出现玉米锈病,可选择20%粉锈宁乳油,用量为1 125~1 500 mL/hm2。针对玉米褐斑病,可选择70%甲基托布津500 倍液喷雾防治。出现玉米蚜虫后可以选择10%吡虫啉,兑水后喷雾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化学防治要注意控制好化学药剂用量和施用时间,不同害虫使用的药剂不同,只有控制好药剂浓度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药物效果,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为害,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推动我国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除草养分药剂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除草记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