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的家风

2023-03-21 18:57海海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2期
关键词:安家陈毅家风

文/海海

陈毅元帅一生坚守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以党性修养修身正己,以优秀家风齐家教子,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严守家风

陈毅十分孝顺双亲,但绝不因此放弃公心。

1950 年春,陈毅时任上海市政府首任市长,他远在四川老家的父母与儿子阔别20 多年后,终于在组织的邀请下来到了上海与陈毅团聚。陈毅感恩在心、喜出望外,对父母照顾有加。这次会面,父母原本准备在上海安家。可时间一久,父亲感到憋闷,不愿久居家中,便打电话要求与陈毅同在上海工作的侄子陈仁农在空闲时陪他外出游览,权当散心。

陈仁农不敢怠慢,每当接到电话便特意向单位请半天的事假,还嘱咐秘书要为老人家备好专车以方便外出。就这样,伯侄二人先后外出乘坐专车游览了三次。伯侄二人担心陈毅责备,便私下约定,一定要保密,千万不能被陈毅发现。谁料想,当伯侄两人第四次正要出发去海边观光时,陈仁农却意外接到了陈毅打来的电话,陈毅在电话中严厉告诫他不要再请假,随即话锋一转,请陈仁农晚上到家里一起吃饭。伯侄二人隐隐感到,秘密暴露了。

席间,一家人其乐融融,陈毅语气和缓但略带严肃地说:“我们开个家庭会吧,有些话我不得不讲一讲……上海刚解放,社会治安还很乱……你们瞒着我私自外出是不对的,也给保卫人员增添了麻烦。”陈毅直言:“你们要遵守革命纪律。我们来个‘约法三章’好不好?一、不得随意动用公车;二、不要借用我这个市长的名义外出办事;三、没有特别的事,不要随意外出。” 话音落地,父亲对陈毅和陈仁农羞愧而笑,叹息着说道:“我们‘遵命’就是了。只是你那第三条太厉害了!刚到这儿来实在不习惯。我在老家多自在,四川的茶馆是个最自由的天地……”

几天后,陈毅遵照父母的意愿,派人护送父母重新回到四川安家。临行前,他特别向工作人员交代,一是到四川后要先送老人到妹妹家居住,不能惊动四川省委,不要给政府添麻烦;二是要为老人找普通民房安家,不能搞特殊;三是关于老人安家的事要让家里人自己解决,不能动用公家关系。父母安家的事宜在工作人员严守“约法三章”的前提下,得到了妥善解决。

陈毅从不依仗官职而优待自己的父母,他始终严守公心,恪职尽孝,为子女和下属树立了严守家风的榜样。

严以教子

陈毅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要求子女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加强修养,脚踏实地。

据陈毅的三子陈小鲁回忆,陈毅曾引用唐诗名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来教诲子女珍惜并敬畏来之不易的革命斗争的伟大成功,并告诫他们不要依赖父母的功劳与地位,要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永远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961 年夏,陈毅的二子陈丹淮考上大学,临行前,陈毅写下长诗《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中写道:“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他以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高标准、严要求,教育子女要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绝不可成为寄生于世、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他循循善诱地以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子女,鼓励子女要在艰苦中求自强,在困难中求发展,锤炼忠诚于党的钢铁意志。同年,陈毅在诗词《示儿女》 中写道:“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告诫子女要时刻牢记革命前辈的创业维艰。他引导家中年长一点的子女把闲余的衣物留给弟弟妹妹继续使用,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为了避免孩子们养成娇惯奢侈的习气,陈毅严格要求子女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按照校规和家规行事,决不容许子女乘坐自己的专车,要和其他同学一样骑自行车上学,即便是雨雪天气也不能通融。

陈毅的三子陈小鲁与粟裕的女儿举行结婚典礼时,正值夏天。陈毅并没有为儿子举行盛大的婚宴,而是仅仅在典礼的圆桌上摆放了一个大西瓜,以此来款待前来祝贺的宾客。简朴的“西瓜宴”见证了陈小鲁与妻子的人生重要时刻。家风朴素让子女们养成了克勤克俭的作风,在陈毅生病住院期间,子女们悉心照料,主动取药、打扫楼道卫生,对医护人员尊敬有加。优秀的家风成就了陈毅子女们深居简出、温暖亲和的品格,被传为美谈。

严以待亲

陈毅对亲属要求很严格,从来不许搞特殊化。

1950 年春,在陈毅父母前来看望陈毅时,他的妹妹也一同来到了上海,一路护送两位老人的,还有陈毅的大哥陈孟熙及外甥杨仲赤。当时,陈毅的妹妹有在上海读大学的愿望,便想请陈毅帮忙向大学领导打个招呼,写张字条帮她申请到入学的名额,被陈毅严词拒绝:“你有本事自己去考,考不取就回四川。”面对哥哥的严厉,妹妹备受激励,放弃了走后门的想法,认真备考,不久,就成功被上海市卫生学校卫生人员训练班录取。而陈毅的大哥陈孟熙及外甥杨仲赤也想赶在上海市政府吸收录用干部的时机,依靠陈毅谋求一个好职位,但陈毅并没有违背原则,他对两人说:“我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任何时候都不能破格办事。作为我的亲哥子、亲外甥,更要知我谅我。目前西南建设也急需大量人才,你们还是回四川吧!”陈毅的坚决令陈孟熙和杨仲赤十分羞愧,他们遵照陈毅的嘱咐回到了四川,分别在重庆工商联和川北伐木公司择业就职。

1951 年冬,陈毅的侄女陈德珍时任四川蓬溪县蓬莱区妇女主任,为了追求进步,想借助叔叔的照顾,到上海继续深造。她写信给陈毅表明了心愿,却遭到了陈毅的拒绝。他在写给陈德珍的回信中,语重心长地叮嘱侄女一定要安心扎根本职,学会在斗争中锻炼成长。

时光荏苒。1959 年冬,陈毅偕夫人张茜回到阔别36 年的家乡乐至县视察,自幼帮助陈家并被陈毅亲切地称呼为“幺叔”的长辈陈昌信向陈毅表示,为了解决自家的城镇户口问题,他想到县城机关谋求一份工作,想请陈毅帮忙通融一下。陈毅拉着幺叔的手,诚恳地说:“这不好,别人会骂我的。你老人家千万要谅解我啊!你在公社吆鸭子,吆鸭也是好工作嘛!我倒要赠诗一首,给你做个纪念。”他一字一句诵道:“暮年当了鸭司令,为国为民表寸心。踏遍故里山和水,长竿一根系千斤。”陈毅真诚求得幺叔的体谅,也向陈氏家族子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只有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义务,没有半点谋私利的权力。”

陈毅一生率先垂范,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私风骨和红色家风,为党和人民培育出了作风优良的后辈人才和干部队伍,清正廉洁的家风家规和严格自律的高风亮节,至今仍昭示着后人。

猜你喜欢
安家陈毅家风
小猫安家
勤劳节俭传家风
造个鸟巢好安家
椰子安家啦!
家风伴我成长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嫦娥三号何处安家?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