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城步道整治提升规划
——以张家花园步道为例

2023-03-21 06:40傅亚琳
建材与装饰 2023年9期
关键词:步道山城旧址

傅亚琳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00)

0 引言

重庆是一座孕育在山水间的大都市,高低起伏,层层叠叠,山、水、城相得益彰。白天的山城是喧闹的、有层次感的,晚上是魔幻的、赛博朋克的,号称“8D 魔幻城市”,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顺应着天时地利,每天爬坡上坎,七弯八拐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山城独有的步行系统便在巴渝人的脚下应运而生[1]。以前老重庆没有山城步道这种说法,通常的称呼是“这个梯坎,那个梯坎”,如今在喧闹的大都会膝下它们成为时代的印记和人们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1 社区间便捷通达的“毛细血管”

在重庆山城步道分为3 种类型: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和山林步道,而张家花园步道属于第一种,连接着渝中半岛的上下两层,承担着重要的居民通行功能,是城市发展自然而然所形成的产物。

在渝中区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与人民路所围合的区域内存在张家花园、红球坝、学田湾、马鞍山、华福巷等多个社区,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无法在这个区域内形成规整的机动车道,为满足老百姓日常通行需求便形成了如“毛细血管”般的步行网络。张家花园位于大溪沟码头—珊瑚公园步道交通的中间段,途径枇杷山公园、张家花园老社区、良庄、巴蜀学校旧址、中法学校及棫园等,步道便如同“毛细血管”的主血管,四通八达,短短几分钟既可往返于各个社区和公共空间,相当便利[2]。

山城之所以魔幻便在于两个地方之间最近的距离不是车行,而是步行。走完单程步道,既从中山一路至人民大礼堂步行距离约1km,需15min,而选择公共交通则车行距离约3km,需20min。因此在交通不方便的过去,和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山城步道都是不二选择。

2 张家花园步道的两度更新

渝中区作为重庆的“母城”,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因此在这步道周边积淀了许多的故事和时代遗留的痕迹。与步道相邻的张家花园、红球坝及华福巷社区始建于民国期间,利用南北地形高差顺势而建,地形高处可通往通远门、朝天门,地形低处可通往嘉陵江大溪沟码头,区位条件极佳,自然吸引人口集聚。

人口的集聚自然会带来“城市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步道原有的附属设施缺失,地下管道年久失修等问题越发严重,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安全隐患。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不得不运用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城市建设思路对步道进行提档升级,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广泛搜集居民意见,了解他们对消防、外立面、积水等问题的看法[3]。因此,除保留和修缮原有的交通功能外,也新增了安全扶手、休憩座椅及健身器械等便民设施。

2011 年,《重庆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中对山城步行系统提出需重视的8 个关键要素及其控制要求,并对步道空间品质的改善提出了指导意见,张家花园步道作为《规划》中的示范段,完成了一次整治。而从2011 年至今,张家花园步道再次提档升级,不仅在上一次整治的基础上丰富了步道的景观体验,同时迎合新时代低碳、环保的生活需求,新增了衣服回收、微型图书馆等便民、文化设施[4]。具体如图1~图4 所示。

图1 2011 年步道升级改造后增加安全扶手设施

图4 2022 年升级改造后步道的休憩座椅(有休息的行人和谈天说地的街坊邻居)

张家花园步道老社区段很好的保留了原有社区的生活氛围,浓浓的烟火气,周边布局的微型消防站、农副食店铺、医疗保健等设施进一步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如图5、图6 所示。

图5 2011 年步道升级改造后张家花园社区环境

图6 2022 年步道升级改造后张家花园社区环境

图2 2022 年升级改造后步道的安全扶手设施

图3 2011 年步道升级改造后增加休憩座椅

3 便民步道焕新颜

步道本次升级除了完善基本功能需求,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外立面的艺术提升和历史资源的修缮。

艺术风格的提升:在过去,居民每天重复着爬坡上坎,奔波于生活,似乎忽略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本次升级通过对步道外立面的艺术提升,不仅展现了更整洁的居住环境,也使步行过程更加轻松愉悦,居民可以尽情享受在城市中慢行交通系统所带来的慢生活[5]。

张家花园步道两侧的墙体主要为马赛克壁画(图7),马赛克壁画与步道场景相得益彰,平添漫步趣味。同时根据构筑物及建筑特点,为步道的阶梯及电线杆增加了涂鸦,为使之与步道的整体艺术风格相匹配。

图7 步道上随处可见的马赛克壁画

旅游线路及历史人文节点:从张家花园步道的起点开始往上步行,首先来到了网评为“最书香街角”的棫园(图8)。棫园既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遗址,该院落原为张家花园65 号。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38 年在武汉成立,标志这中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45 年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会址改设上海,此旧址便成为重庆分会。

图8 棫园旧址现照

离开棫园不远就走到了中法学校(图9)。中法学校原名懋园,位于大溪沟街道人民路121 号,为重庆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法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区第一所干部培训学校,也是中共重庆支部的诞生地。

图9 中法学校旧址现照

接着继续往上走则是巴蜀学校旧校门旧址。巴蜀学校建于20 世纪30 年代,位于张家花园,由川军师长王缵绪将军创办。1936 年巴蜀小学增办为中学时期(既学校形成“中小并包”的教育格局),学校大门改设于黄花园后,此旧校门仅剩4 根残柱,2004 年修建山城步道时对此进行了修缮。

这一段步道高差平缓,历史人文节点也较为密集,第4 个节点就来到了良庄(图10)。良庄位于渝中区大溪沟街道枣子岚垭马鞍山村18 号、28 号和29 号,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沈钧儒、史良、黄炎培等著名爱国人士议事和聚会的重要场所,著名作家茅盾也曾在此居住过,并写出了《旅途见闻》等经典名作。

图10 良庄旧址现照

离开良庄,途径张家花园步道老社区段继续往上走,便开启了“登山”模式,也是步道中爬坡上坎的一段,步道两侧均为居民楼,直到走完整个张家花园步道。离开张家花园步道,抬头可见枇杷山公园。枇杷山公园位于枇杷山上,始建于20 世纪50 年代,为重庆母城的制高点,曾经为民国时期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的私家宅院,现在成为一座观赏山城夜色、消暑纳凉的山地公园。

由此可以形成一个全新的步道旅游游线,张家花园步道起点—棫园—中法学校—巴蜀学校旧校门旧址—良庄—张家花园步道终点—枇杷山公园;此外,还可以串联更多的景点,三峡博物馆—人民大礼堂—张家花园步道起点—棫园—中法学校—巴蜀学校旧校门旧址—良庄—张家花园步道终点—枇杷山公园—山城巷—十八梯,只要游客能坚持完成整个步行,一定会切实感受到地道重庆人“奔波”的生活。

4 结语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性格,只有穿梭于街巷之间,用脚步去丈量,也许才能真正去了解。山城步道是新时代城市建设者赋予的新名称,其不仅是人们的生活通道,是城市的形态肌理,也是承载文脉的重要媒介。步道无论是旧貌还是新颜,也许只是一段平凡的上学路,现在旧貌换新颜,给城市居民带来的是更美丽的风景和更舒适、便捷的生活。

猜你喜欢
步道山城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千里机动“亮剑”山城
山城的人情味儿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愉快的歌声山城飞
峥嵘岁月——黄崖洞保卫战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