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中无障碍设计的应用研究

2023-03-21 06:40陈玥彤
建材与装饰 2023年9期
关键词:障碍者公共建筑卫生间

陈玥彤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人群的增加,无障碍设计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目共睹。公共建筑服务的各类障碍人士较多,做好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建筑类型十分多样,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交通建筑等,为使各类公共建筑内的障碍人士享有与正常人平等的机会、待遇和相应的便利,需在建筑的平面空间、垂直空间、重要人行流线接驳处做好无障碍设计,满足各类障碍人士需求。

1 无障碍建筑设计发展

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初强调的是消除残疾人在操作和移动中的障碍,主要集中于研究城市中的道路、住宅区和建筑、景观绿地等方面的规划与建设,随着社会进步,“无障碍”一词又被赋予了在空间、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可达性或无障碍的意义。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自20 世纪80 年代起步,先后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等用于规范建筑物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和技术标准,部分地方政府也组织编制具有地域特色的无障碍地方标准。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弱势群体关注程度不断增加,无障碍设计的服务对象从残障人士扩大到所有存在特殊需求的群体,包括老人、儿童、孕妇、病人等这些由于自身生理限制造成使用基础服务设施不方便的人群,以及携带重物、推婴儿车等由于外在原因造成出行不便的人群,还包括少数民族、外国人等由于文化、语言不同造成的出行不便的人群。对公共环境及公共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在无障碍设计方面需要考虑更多,创造更加安全、和谐、舒适的公共环境。

2012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对各类建筑工程的无障碍设施基本标准及规范等进行了明确,强化了公共建筑无障碍建设的监督管理。2021 年发布《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2021),进一步对各类建筑和市政工程的无障碍设施的功能性、安全性进行了强制规定,包括公用设施、走道、楼梯、电梯、扶手、低位服务设施、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等多个方面,并明确了各项设施的参数要求[1]。

2 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原则

2.1 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是指依据建筑的功能设计确保无障碍设计的适用性。适用性在建筑设计的多方面均需要体现,例如,垃圾分类收集点的设计应保障用眼障碍人员可正常使用,或利用垂直交通工具,例如,电梯、坡道等保障老年人、病人、携带重物者出入有高差地段的安全和便利。在无障碍设计中落实适用性原则,以建筑内的特殊人员的需求为导向,保障各项设施功能的普遍适用性。

2.2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核心原则,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装饰设计、产品设计等应以安全性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出适宜的活动空间,保证建筑内的所有人群都能在安全的空间中进行交流、活动。可以通过安全结构设计、安全设施设计的方式,降低无障碍设施和建筑服务的危险系数[2]。

2.3 可识别性原则

可识别性原则是指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结合图案、声音、形状等多种途径传递信息,便于各类障碍者识别不同的功能空间。包括为视觉障碍者服务的盲道、盲文标识、语音提示等以及为听觉障碍者服务的电子显示屏、提示警报灯等。可识别性原则为建筑内的特殊人员提供安全出行、生活保障。

2.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考虑成本与功能的统一性,尽可能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保障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目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经济性原则通过材料的合理搭配和结构的协调配置,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2.5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无障碍设计的多元化,满足各类障碍人士需求的同时具备游憩休闲、避险防灾、人文教育的功能,在空间处理上对多元化的空间进行复合性无障碍设计,切实实现趣味性的设计目标。在趣味性原则指导下,设计人员应注重增强空间趣味性,体现人文精神、文化内涵、艺术元素等,为无障碍设计增添活力。

2.6 易接近性原则

易接近性原则是指考虑到地域差异、文化认同、舒适性、包容性的设计理念。通过适当的大小、适宜的色彩和空间设计,使得各类障碍人员能简单地接触和使用相应设施。无障碍设计的易接近性不仅是为人提供物理空间上的便捷,也进一步提高了公共建筑活动空间对人的心理的积极作用。

3 无障碍设计应用

3.1 硬件设计

3.1.1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建筑公共活动空间包括门、走道、楼梯、车位、坐席、卫生间等。公共活动空间无障碍设计在贯彻落实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应注重细节的设计内容,并遵循建筑设计规范中的要求。为保证各类无障碍人士的通行安全,通过缓坡的方式解决室内外高差或建筑内部有高差的通道或门厅;通过选择不同的材质和不同的设计手法保证无障碍通行。例如,无障碍通道、走廊尽可能做成直交形式,走道转弯处的阳角设计成弧形墙面,不仅防止碰撞,还能方便轮椅转弯;使用防滑的材料,同时考虑视觉障碍者是靠盲杖、较小的触感和反射声音行走的,在选择地面材料方面需考虑便于视觉障碍者识别方位;在各种功能区的必经之路上通过缓坡过渡设计并在侧墙位置安装扶手的方式,为行动障碍人员的出入提供便利,扶手应连续,在各公共空间入口处的扶手以及转角处应有盲文提示标识;在门口与门框处加上有对比的色彩,能够明确表示出入口的位置;设计连续的照明可以起到引导线路的作用;室内无门槛的设计,可以方便杵拐杖或者坐轮椅人员出入。

3.1.2 无障碍卫生间设计

公共建筑中的无障碍卫生间设计应考虑各类特殊人士,通常包括老年人、肢体残疾人士、轮椅使用者、视觉障碍者、造口者、孕妇、婴幼儿以及他们的陪同照护者等。每类人群对于卫生间的使用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轮椅使用者需要卫生间内有足够的空间供轮椅回转;婴幼儿及其照护人需要有护理台或婴幼儿座位;视觉障碍者需要环境中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并配有语音提示或盲文。为此,在设计中将“无障碍卫生间”升级成“多功能卫生间”,其空间相对独立、宽敞,满足各类特殊人士的使用要求[3]。

大型公共建筑中人流量大、人群多样,需求更为复杂,若设置一个多功能卫生间则容易出现特殊人士排队的情况,而设置多个多功能卫生间又会占用较大的面积。因此,将多功能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普通卫生间结合设置是将来无障碍卫生间设计的发展方向,更加集约利用空间,也能避免特殊需求人士排队现象。图1 为将多功能卫生间的功能分散至不同厕位的设计示例。

图1 将多功能卫生间的功能分散至不同厕位的设计示例

通过分散多功能卫生间的功能,可以实现多功能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普通卫生间的结合设计,特殊需求人士可根据自身的需求特征使用相应的厕位,从而提高公共卫生间的使用效率,也满足了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3.1.3 环境设计

公共建筑的设计应保持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的统一性,应能满足各类无障碍人士从室外到室内、从地下到地上的通行无障碍。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应注重绿化设计、遮阳设计,通过在室外通道内设计盲道、无障碍坡道、指示标识等,确保障碍人士通行便利和安全。室外的车行通道应便捷安全,有足够的空间供给轮椅或者其他辅助器具的上下车,路面应安全、平坦,注意人、车行道的划分,室外种植的树木、花草等种类选择不应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且需设置围栏等设施进行保护。公共建筑的环境应设置明确的指示标志,对普通车位和无障碍车位进行细致划分,并标注和说明,起到相应的引导和指示作用。地面无障碍车位应靠近公共建筑的出入口,便于行动不便的人群进入;地下车库中的无障碍车位应靠近无障碍电梯,以便行动障碍者顺利通过无障碍电梯进入建筑内部。公共建筑的环境包括室外休息区、绿地休息区、室外交通接驳区域等,在各区域的设计中应考虑分区管理措施,在设计上使用不同的颜色、材质和必要的标识标牌区分这类区域[4]。

3.1.4 交通设计

公共建筑的无障碍交通设计应着重为相关人员的出行等提供便利条件。在建筑出入口设计、走道设计、电梯设计上,满足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入口设计应包括平坡出入口、坡道出入口和升降台出入口3 个区域,考虑到人流和人群的基本需求,合理设置坡度,并保持地面的平整性,做好建筑出入口区域的合理规划。室外设置坡道时,坡道应尽量沿直线布置,坡道的净宽度需大于2m,坡度不能大于1:12,高度每升高1.5m 时,要设置相应的中间休息平台,坡道起点、终点和转向时也要设置相应的平台,并保障平台及坡道的平整、干燥和防滑性。

电梯和楼梯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重要内容。电梯内部应设置盲文、安装扶手、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等,并可以容纳担架的进入。电梯等候区应清晰显示轿厢上、下运行方向和层数位置,并设置语音提示功能,电梯门开启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楼梯、台阶应防滑、无反光,踏步表面不应采用无踢面和突缘直角型踏步,若踏步表面前缘有突出部分,应设计为圆角,楼梯两侧设置扶手,高度应为850~900mm。

各类障碍人士可能通过公共交通进入某公共建筑,因此在公共建筑与公交站台之间的区域要做好无障碍设计,包括盲道、缘石坡道等。

3.2 软件设计

3.2.1 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及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

针对不同无障碍设施进行分类处理,编制无障碍信息汇总与分类图表,并统一纳入数据库中进行管理。例如,按老年人、残障人士的体貌特征、特殊服务需求进行无障碍设施高度、规格等指标核对,在系统中输入服务对象的性别、身高、年龄及所需服务功能等参数,建立人体数学模型模块,并对照市场上不同无障碍设施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合不同公共建筑的人流量统计结果进行针对性无障碍设施的投放,发挥无障碍设施的使用价值。

面向聋哑人士引进无障碍交流设施,支持与智能手机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建立连接,利用触觉、视觉等不同装置作为人机接口,当佩戴特殊装置人员与其他人建立通话交流时,利用视觉传达系统捕捉对方表情、对话等信息,即可自动将对话内容进行转译,并将佩戴者想法以语音形式进行同步播放,借此有效消除沟通障碍,实现无障碍交流。

3.2.2 其他附属设计应用

其他附属设计内容较多,包括日常实用品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智能化设计等。贯彻落实趣味性和易接近性原则进行无障碍其他附属设计,例如,将公共浴室中的衣架高度调低、浴室门口设置防滑垫,在公共建筑中增设轮椅席位等,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要求对各类使用品的高度及功能进行合理优化,并设置相应的求助按钮。室内装饰设计应使用木质材料或者塑胶材料,避免各类人士在建筑内受到眩光影响,室内的装修在色彩搭配、景观搭配上更加有利于用眼健康。智能化设计通过安装自动报警装置、智能传感器装置等,对建筑内的电气设备等进行监测,识别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保障建筑内各类障碍人士日常需求的安全性[5]。

4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应切实贯彻落实服务性基本原则,在硬件、功能环境、软件配备上着重进行设计,以满足公共建筑内人群的特殊需求。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需要同时坚持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趣味性、易接近性等原则,以原则为导向进行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服务属性。

猜你喜欢
障碍者公共建筑卫生间
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自灸 睡眠障碍者的自救
卫生间抢劫案
PLC和触摸屏在卫生间控制系统的应用
我帮你上卫生间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听觉障碍者社会融合的现状与路径叩问
在卫生间里“玩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