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剧中的人物造型

2023-03-22 03:03王岑伊
戏剧之家 2023年5期
关键词:人物造型儿童剧戏剧

王岑伊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 100006)

儿童剧是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戏剧作品的总称,由剧本和演出两部分共同构成,不但包括静态的文学文本,也包括动态的表演过程。依照主要呈现形式的不同,可将儿童剧分为话剧、音乐剧和歌舞剧。依照场次和容量的不同,又可被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儿童剧是面向小观众的戏剧,所以它不仅具有戏剧的一般特征,同时还能够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以及对事物的理解、思考方式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同于追求寓意深刻的成人戏剧,儿童戏剧具有单纯性,其剧情简单易懂、深入浅出,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演出方式以适应他们的理解能力,更具有知识性与现实意义,使孩子们认识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受到身边的爱与温暖,唤起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一、儿童剧与非儿童剧在形式上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儿童剧与其他戏剧相同,具有一般戏剧的特征,是一种表演艺术,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都需要用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征以及鲜明的戏剧冲突吸引观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以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为例,这部经典戏剧全剧有着鲜明的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特征,是一部讲述人性、讲述如何去爱的著作,宣扬孝义、诚实与善良,教导我们每个人唯有信任爱、了解爱、懂得爱,才能看清欺骗、看见真情。2017 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将这部巨作编排成了儿童剧,引领孩子们了解经典,感受名著魅力,取得了热烈的反响。由此可见,儿童剧与一般的成人戏剧并无不同,绝不仅仅是幼儿园里的自娱自乐。儿童剧作为艺术创作的一个分支,创作与演出也都遵循标准的艺术创作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不同之处

儿童剧虽然具有一般戏剧的特征,但它与一般戏剧的服务对象不同,儿童剧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儿童。正因为如此,儿童剧主题的趣味性很强,剧情的展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童话、寓言、神话题材较多,并且对话不繁琐,能够适应其特定的思考方式与理解能力。同时,因为孩子的经验和知识很大一部分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所以儿童剧通过顺应孩子的本能,寓教于游戏中来对他们起教育作用。所以在儿童剧舞台上,演员与台下小观众的互动非常多,可以使孩子切实参与到戏剧之中。

同样以中国儿童剧院的《李尔王》为例,这部剧的导演张颜认为:“名著不分年龄,差别只在于表达方式。”在每场演出开始之前,导演都会为孩子们讲述莎士比亚的生平以及《李尔王》的创作背景等,使他们对整部戏剧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演出过程中,从始至终都由七位男性演员分饰多个不同的角色。最有意思的是,三位公主都是由男性演员反串扮演。导演用这样趣味的、“游戏式”的表现形式,既紧紧吸引着小观众的眼球,又可以使他们领略名著的风采。

二、人物造型在儿童剧中的作用

(一)角色身份的善恶

儿童剧中人物造型不仅具有一般人物造型的作用,如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地位年龄等,还可以顺应小观众的审美理解能力,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角色的身份善恶。

中国儿童剧院上演的《西游记》续集延续了第一部的剧情,唐僧收徒后,师徒四人踏上了西天取经的旅程。这时的孙悟空身披金甲,头戴金冠,一对翎子英气十足,使观众一眼便能感受到在第二部中的孙悟空收起了刚出世时的狂妄不羁,变成了一心保护师傅、向往西天的“大师兄”,感受到他的成长与转变。同时,孙悟空的整体造型运用了象征着正义、忠诚的红色系。综合悟空的整体造型,角色一出场,小观众便能快速辨认出他在全剧中的正派主角定位。反观剧中的反派角色“白骨精”,她的整体造型运用了冷色系的紫色、蓝色,身缠白骨,身旁的小蜘蛛精们身穿黑色骷髅装,头顶骷髅头,非常直观地告诉了小朋友们这是一群“妖精”。

小朋友们的理解能力不及成年人,我们需要帮助他们理解剧情,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剧情的发展,也有利于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从人物造型入手是最直接的方法,在视觉上帮助孩子们了解人物,并结合他们的好奇心理、恐惧心理等,使他们快速进入戏剧所营造的世界之中。

(二)人与物的互动交流

儿童剧中丰富的人物造型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够实现人与物品的互动交流,这在其他成人剧中很少见。如童话剧《美女与野兽》中,城堡里的烛台、衣柜、茶具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会哭会笑,能够与贝儿一起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放声歌唱。也许在成人的世界里,绝不会有人想要尝试与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对话,但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会试图与任何事物交流。这就是儿童的本能,是他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儿童剧可以通过夸张、百变、天马行空的人物造型直击儿童的内心世界,为孩子们创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儿童剧的人物造型是童心童趣的表现,是设计者创造性、幻想性的体现。

(三)符合儿童的内心世界

儿童剧能够对孩子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寓教于乐,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人物造型创作者需要在把握儿童心理的基础上,全心全意地将自己放进儿童的思维里,对戏剧整体进行构思,准确定位主题,引起小观众的共鸣,尽力彰显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孩子们通往艺术殿堂的钥匙。设计师应大胆进行艺术创新,并具有紧紧吸引孩子们眼球的能力,为他们创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

孩子们是天真的、感性的,他会相信你说的所有话,只要内容足够有吸引力,他们便会完全陷入情境中。这对于儿童剧的主创人员来说是一个严格的考验,需要每一位主创人员认真地潜心创作,使舞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儿童剧中人物造型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技法与手段

1.化装与发型相辅相成

由于是成年人来扮演青少年角色,化装师需要尽量减轻演员们的年龄感,使演员们的造型朝气蓬勃、青春洋溢,表现出“少年感”与活泼气息。

儿童的外形特征要体现孩子的朴实天真。反映现实的儿童剧《红领巾传奇》就是由成年人扮演少年角色的,化装师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面部特征与骨骼结构,熟练运用化妆工具,利用好色彩的明暗对比,塑造时着力弥补演员自身形象不足,将减轻演员们的年龄感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对于剧中的不同角色选择他们最突出的典型特征并加以强化,使他们的形象更突出,性格更鲜明。

发型的作用也很重要。当化装无法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发型与妆面的结合,实现矫正化装与塑造鲜明的人物特征的作用。比如,若演员的脸型较长,而我们想将他塑造成一个圆脸蛋的少年时,就可以运用刘海、鬓角的配合,起到遮挡脸型的作用,轻松快速地改变演员脸型外轮廓。同时,头发颜色与整体服化的配合也非常重要,设计师通过改变头发颜色,就可以改变角色在剧中的身份定位。

2.妆面色彩的准确把握

化装师对于妆面色彩的整体把握也是整体造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同样以儿童剧《红领巾传奇》为例,这部剧讲述的是现代社会的4 名少先队员和4 名70 年前的儿童团员通过时光隧道相遇相识、相知相助的故事。针对这八位少年,化装师需要区分出他们身处的不同时代、不同背景,其中既有和平年代的城市儿童,又有身处战争年代的乡村儿童。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城市儿童,化装师需要将演员面部塑造得白里透红;而对于身处战争年代的乡村儿童,则需要将演员的面部底色加深,使他们的皮肤看起来黑里透红,体现出他们辛苦劳作的日常生活状态。

正是通过对于妆面色彩的精准把握,才能将舞台上的角色塑造得更加入木三分。

3.夸张与变形

夸张与变形是儿童剧化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法。孩子与成年人不同,需要使用夸张的形象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戏剧之中。这时,大幅度的夸张变形就会被运用到化装手法中。

比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就佩戴了一个半假面并配合一对大大的猪耳朵,将猪的特征放大。孩子们看到如此生动有趣的猪八戒形象,现场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但如果不佩戴假面,单单凭借化装手法其实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夸张与变形还有一种手法是使用全身的假形。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版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七个小矮人都身穿大头娃娃套装,形象既是孩子们脑海里经典的小矮人形象,同时在舞台上的冲击力也很强烈,非常引人注目。

(二)化装与服装的配合

1.服装色彩的搭配

色彩是一部剧目最直观映入观众眼帘的、最重要的第一印象,也是奠定一部剧目基调的最先一步。当大幕缓缓拉开,首先冲击观众视觉的是服装的色彩,然后才是款式和纹样等。儿童剧的色彩基调要鲜艳亮丽,同时以人为本,着重突出人物形象,重点是诠释人物的感情与性格身份。

以蓝天幼儿艺术团的大型音乐舞蹈剧《美丽家园》为例,本剧的色彩基本采用了明亮的色块,纯度较饱和,大量使用了色彩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塑造出明快、艳丽的舞台效果,以吸引孩子注意力,但不杂乱。剧中各种小动物的颜色格外分明,啄木鸟是主角,为了突出其认真工作的样子而采用了黑白灰的色彩基调,使这一形象在众多艳丽的色彩中被突显出来。

2.改变演员身材比例

由于传统儿童剧经常使用成年演员来扮演少年形象,所以在服装穿搭上,儿童剧相比较其他剧种更为特殊。儿童的身材相比较成年人来说腿更短,肩膀更窄,身体的线条也不明显。所以儿童剧的服装常常会设计泡泡袖、插肩袖等以掩盖肩部轮廓,或穿着吊裆裤从而改变上下比例等。

特别的是,如今的儿童剧大大改变了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小演员走上了舞台,其中的代表就有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在《美丽家园》中,由于演员多是5 岁至6 岁半的儿童,其身材特征大多是身长腿短,所以在服装设计上要尽量拉长视觉高度,使上身尽量变短并缩减宽度,在腰部多做装饰造型,形成A 字形,同时使裙子尽量减短,拉长腿部的视觉高度。同时,孩子的身体曲线不明显,肢体表达没有成人丰富,在设计时尽量辅助孩子面部表情的表达,避免头饰遮挡。

3.整体造型的重要性

儿童剧人物造型要特别注重角色形象的整体感。在用色上,面部、毛发与服装要统一在和谐的色调之中,在统一中塑造特殊,加强不同角色的特征。并且,儿童剧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会采用不同的表演方式,人物造型也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群体调整,以适应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理解能力。同时,整体造型的塑造还需要与其他舞台美术部门相互配合,配合打造出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

四、儿童剧创作挑战与机遇并存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儿童剧人物造型的设计者,我们要做的就是配合各部门工作,并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创造出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将小观众带入戏剧特定的情境之中。创作儿童剧的人物造型时,设计者一定要保持一颗童心,紧抓儿童的审美与兴趣特点,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为了在视觉形象上将小观众征服,我们要考虑到设计点能否被孩子们理解,思维是否与孩子们同步。

在创作时,我们还会面临大量的案头调查。大量查阅经典剧本,观看成功的演出以及反响热烈的优秀剧目,总结经典剧目经久不衰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提炼出可以为我们所用的重点信息。

其实,想要了解儿童真正的想法,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直接与他们交谈。当我们走近儿童,在与他们的一问一答甚至是眼神的碰撞中,可以有效捕捉到孩子们纯净、童趣的内心,准确体会到他们的情趣所在。

所以,虽然儿童剧创作并非易事,但只要设计者能够切实关注儿童的需要,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五、结语

本文总结了笔者对于儿童剧人物造型创作及设计理念探索的诸多理解:儿童剧的创作不仅要遵循一般的艺术创作规律,还要符合孩子的审美情趣和年龄特点,色彩上要更加明快艳丽,艺术语汇要洗练易懂,舞台形象更要生动可爱。

在舞台演出行业不断发展的当下,舞台给了设计工作者实现梦想和价值的空间,也是孩子们幻想和快乐的源泉。日后,作为儿童剧人物造型的设计者,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艺术水准和专业素养,逐渐寻找到适合个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更多的尝试和探索带给孩子们更新更美的舞台艺术形象。

猜你喜欢
人物造型儿童剧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苗家织女(123cm×122cm)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戏剧类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