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帮扶 创新模式 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03-22 06:39张洁
中小学校长 2023年1期
关键词:支教研修学校

□张洁

文化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而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更是助推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教育要担起责任,每一位教育人更要担起这神圣的使命。根据教育部教师司《关于开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帮扶行动的通知》要求,张洁名校长工作室响应号召,承担了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部分小学的帮扶任务,通过认真研读教育部方案,工作室成员充分认识到教育帮扶的战略性、奠基性、引领性和延续性作用,精心设计帮扶形式与内容,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帮扶过程中研究探索形成了“扶+服-浮”加减法模式。即扶需,从需求出发,重视问题解决,形成外部力量与内部“创造性补需”的相辅机制;服务,强化服务意识,以“服务”为出发点,从服务的角度开展工作;“浮”是在帮扶行动中做的减法,坚决摒弃浮于表面、华而不实,力求最大程度地提升帮扶行动质量。

一、赋能型帮扶,从思想到行动

以“互助共享 合作共进”为帮扶理念,统一五个“思想”,引领受帮扶学校提高办学品质,实现共促共研共生共发展。

一是了解内需,切合实际。每所受扶学校都是帮扶的主体,帮扶学校的特色、长处仅仅是基点,重点是要结合受扶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师生及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帮扶的内容尽力满足对方的实际需要,恰到好处。避免让对方“吃不饱”“吃不好”“吃过度”。

二是美人之美,美上加美。施教者对凉山州的帮扶绝不可以有全盘否定之心,全面改变之意,而是依据实际保留其独有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借鉴提升、共享互助、和而不同、兼容并蓄,让受扶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是内心柔软,传递温暖。有善心爱心才不负帮扶初心,因此积极主动、倾尽全力地站在受扶学校的立场和角度为其长足发展服务是重要的,绝不能以专家自负,不能以救世主自居,更不能摆出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要全方位地给予尊重。

四是立足长远,授之以渔。对受扶学校的指导应该是发展性的,有提升空间的,是“赋能”型的,每种看似有效的方法都需要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不能生硬灌输,强制受扶学校原样移植,要精心为他们赋能,让他们能够成为自身“造血”的教育人。

五是博采众家,合力相助。利用名校长工作室的资源和条件,将成员学校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效应,共同对受扶学校施加影响,拓宽帮扶领域和帮扶渠道,形成“校校有担当,人人有情怀,事事有人做,项项有发展”的良性帮扶体系。

二、需求式帮扶,从局部到整体

教育是个动态系统,受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求会有所变化,那么帮扶策略也需要随之灵活调整。每次开展“送教助培”活动前两个月,双方要沟通商议,结合需求安排培训活动,这样汇集到需要指导的问题较之前确定的项目更具体化了,更倾向于实际操作。比如,在一次实地帮扶中,既安排了《让教育生命精彩绽放》《享受班主任工作 让孩子快乐成长》《走进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语文教学,在求真的路上且走且思》和《聚焦核心素养探究数学本质》的讲座,安排了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还有领导、教师面对面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教师纷纷表示这是重实效的教学指导活动,实现了“高效送培”。无论是走到大山中去实地指导,还是让受扶学校走出大山走向帮扶学校,抑或是线上互动……在按需帮扶的过程中,均需要注重畅通渠道,坚持“五个结合”。

一是专家指导与自主思考相结合。两地心,教育情。工作室成员与北京教育学院的专家们一起到会东县开展帮扶活动,做讲座并进行现场答疑,鼓励受扶学校领导在借鉴的基础上自主思考、自主研判,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促进学校切合实际的发展。

二是实地考察与岗位研究相结合。教育帮扶,单单有理论的指导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受扶教师走出大山,实地考察,看校园、看教师、看学生、看课堂,切身体会与感受,直观感悟、了解,才能启动思维,激发灵感,回到本岗的时候才有可研究、可借鉴的成果产生,研思共进,提质互促。

三是主场学习与博采众长相结合。教育是无界的,对受扶对象的帮扶也必须是无私的,是全方位的。受扶学校领导和教师来到帮扶学校时,为给会东同仁更多的学习借鉴机会,让他们充分利用每一次交流机会以得到更多的启迪,工作室成员开展共研,主持人带领工作室部分成员及参加学习交流的四川同仁,到吉林省内有特色的学校开展市外访学活动,借鉴各种好的做法。

四是线下学习与线上互动相结合。凉山与吉林,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南,距离遥远,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形式有限,信息时代为教育帮扶提供了极好的资源,学习提升无处不在。近两年,工作室发挥网络优势随时开展活动,先后开展了“如何有效开展学校停课不停学”“新课程标准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高效落地”等教学观摩及理论研讨会,并将经验材料汇编成册,共享至微信群。

五是全员互动与对口共商相结合。同研共培,精准高效,携手同行。名校长工作室积极发挥作用,尤其是发挥主持人学校全方位、全员的引领作用,结合“一对一、点对点、岗对岗”方式,让同一岗位的领导、同一学科的教师及有相关需求的个体构建网络交流共同体,不定期,不定时,随时随地的交流,这样就使扶助效益达到最大化,适切且直接。

三、引领式帮扶,从践行到辐射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帮扶重在引领,引领重在持续。

一是立足帮扶点校,致力全方位引领。工作室立足受扶学校全方位打造,从教学方式变革、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科课程整合、班级管理文化、学生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凉山州会东县第五小学校是帮扶点校,支教教师每天坚持听课,每周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将全校教师引入“问题—学习—探究—新问题”的主动发展之路。带领教师组建主题研修团队,印制手册,开展活动,让校本主题研修系统这枝花在大凉山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二是彰显情怀担当,辐射周边学校。帮扶过程中,工作室要求凸显帮扶点校的各方面变化,体现出借鉴中创新的帮扶成果。工作室在致力于帮扶点校的整体办学质量提升基础上,积极影响带动帮扶点校的联谊校资源共享、共谋发展。

四、菜单式服务,从“输血”到“造血”

教育帮扶不只是一项任务,一项服务,更是一种情怀。教育帮扶不仅要研究对受扶学校“给予什么”,同时更要考虑的是让受扶学校“生成什么”,关注自我生长、主动生成,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一是将帮扶精准定位为“服务”。以“服务”的思想开展帮扶工作;从“服务”的角度设计帮扶内容、帮扶形式、帮扶方法;用“服务”的心态传递我们的好思想、好方法和特色。

二是按帮扶对象需求提供“菜单”。以需求“菜单”的方式,让受扶学校自主选择,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设计帮扶内容,提高对方自主创新,高效运用的能力。比如,在一期“培训菜单”中,受扶学校对“校本主题研修”非常欣赏,为了让学校真正运用好有效的研修方式,支教教师组织学校数学和语文教研组分别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主题研修活动,支教教师通过细心指导两个组的主题研修工作,讲明了主题研修活动的意义及具体做法,鼓励大家积极探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多实践多总结,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参加主题研修活动的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交流了自己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一些看法和经验。再如,凉山州会东县第四小学对“菜单”中有关“三品”学生培养的做法很感兴趣,对此,工作室就针对这一专题运用各种方式反复与学校领导和教师交流,并利用校际互访的机会听讲座,看学生现场展示,第四小学的教师逐渐掌握了精髓,学生的自主学习展示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天然去浮华,扬弃中坚守

支援、扶持凉山州教育发展绝不可以走过场、捞荣誉,绝不能华而不实、浮于表面,必须“摒弃浮华、摒弃浮躁、拒绝虚浮”,这是我们对支教教师和工作室支教团队的基本要求,一点点“浮”的思想都不能有,一点点“虚”的事情都不能做,这才能真正落实教育部指示精神,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帮扶,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为做到这一点,工作室从源头抓起,在选派支教教师时,严格筛选、细致考量,从思想意识、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各个方面衡量,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选派到四川凉山,同时,每一次开展活动,都是帮扶学校校长亲自设计,参与的教师也是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之后,才可以面对凉山同仁。从各个层面把好关、选好人、定好位,力求活动切合实际,达到高效。

“扶+服-浮”模式的实践,使教育帮扶效果显著,每一次的互助活动,都会让会东县的教育同仁感受到专业的业务水准,温暖的教育情怀,感受到深情厚谊,体会到服务的周到与细致、精准与高效。会东县学校领导集体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教育情怀更加浓厚;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探索出高效的教学模式,素质全面提升;孩子们阳光、健康、活泼、向上,更爱祖国,爱亲人。名校长工作室的支教教师在支教过程中,组织两地师生绘制了七米长卷“彝汉一家亲”,并以工作室的名义送给了会东师生,愿彝汉文化融合之树常青。这是一种爱的传递,是大山中的孩子备受全国人民关心关注的体现。

教育帮扶,是一项持续长远的工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帮扶学校和受扶学校都是发展的主体,都是发展的主人,都是发展的促进者,是高品质教育的缔造者。张洁名校长工作室与凉山州会东县教育已经组成了一个共进共生的团队,未来的岁月,还将步履坚定,互通互助,共行共长,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持续精准施策,推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支教研修学校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学校推介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