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路径研究

2023-03-22 07:46史勇贾旭华刘宪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协同机制

史勇,贾旭华,刘宪波

(1.河北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00;2.河北省艺术传媒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00;3.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000)

1 引言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挥审计作用是防范重大风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职责目标、功能作用上各有特点。2018年审计署印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强调要构建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协同发展模式。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实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是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升审计监督合力、防范重大风险、构建审计全覆盖体系的重要举措。但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问题,因此文章结合调查研究,就如何构建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路径开展研究。

2 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1 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的可行性

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二者协同运行可行性:首先,国家政策为二者协同运行提供依据。健全的政策体系是推动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的外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提供依据。例如,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2019年印发的《2019年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内部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可见诸多审计法规的实施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提供了政策支持。其次,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具有共性。共性是事物产生互补和相互作用的条件,共性是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的现实基础。通过分析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具有诸多共性,具体表现为审计协同最终目标相同。国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国企资产保值增值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分析,二者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以保护国有资产、实现国企保值增值为共同愿景,二者的协同审计流程基本相应,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都是以强化审计工作为流程基础,都是在规范的流程下操作。最后,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效益性。内部审计是防范国企财务风险、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但是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在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缺陷,然而国家审计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有效弥补国家审计资源相对紧张的问题,通过国家审计的介入减少国企投资损失,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2 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推动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具有内在必要性:首先,推动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是构建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工作,明确提出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审计与内部审计的整合主要聚焦在国家审计如何指导内部审计工作,而内部审计主动对接国家审计的联动机制尚不完善。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大数据技术在国企审计监督中的应用,如何构建全覆盖的监督体系,成为审计监督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积极推进国家审计与国企内部审计协同运行是实现审计系统整体价值的重要举措。其次,推进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可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2022年是新征程建设的关键之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构建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机制不仅能够促进审计工作的全覆盖,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防范国企财务风险,有助于提升国家审计工作效率,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国家提出审计全覆盖,虽然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审计工作全覆盖工作取得巨大进步,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审计工作内容,国家审计机关面临审计范围扩大但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审计工作效率低下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而推动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机制能够有效弥补国家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通过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协同运行,实现审计信息共享,达到审计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从而提升国企审计工作效率。

3 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的路径

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就是将有限的审计资源进行整合,从审计主体、审计制度、审计项目以及审计方式等方面入手形成审计监督合力,实现国企审计全覆盖。

3.1 建立协同审计人才库,提升审计队伍建设水平

3.1.1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协同审计人才库

人才是推进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的基础,是推进审计大数据全覆盖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审计工作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做好国企审计工作至关重要。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审计主管部门,随着国企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及聚焦主业发展的战略实施,国家审计机关存在审计任务重、审计资源匮乏以及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建立协同审计人才库,能够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提供智力支持。国家审计机关要本着公平、公正原则选拔业务素质能力强、政治立场过硬的审计专家、教授加入审计人才库中,并且在实施具体审计工作时要采取抽取的方式选择审计专家,以此保障审计工作的严谨性。

3.1.2 加强教育培训,实现人才联动和能力提升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离不开优秀的审计人员,尤其是在构建大数据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问题成为制约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当前需要强化教育培训的优势,提升审计队伍建设水平。探索国家审计与国企内部审计人员互动交流机制,鼓励国企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到国家审计项目中,以此增强国企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与经验。长期以来国企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往往立足于保护国企经济利益,维护国企管理者权威,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剖析原因主要是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丰富的审计经验,并未在工作中融入国家审计要求,导致难以发现审计问题,因此要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到国家审计项目中,通过参与国家审计项目积累经验,获得专业的工作技能。

3.2 建立审计协同运行机制,优化风险清单督导机制

3.2.1 建立审计协同启动机制,构建审计协同风险评价体系

审计协同形成机制是一种理念层面的协同,只有构建行动上的协同才能促使理念协同转化为现实。审计协同启动机制是国家审计与国企内部审计协同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一是识别协同机会,识别协同机会是推动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重要切入口,识别协同机会要重点关注审计时间长、难度大以及风险高的项目,其原因主要是审计周期长、风险高的项目各子系统间存在不稳定的状态,其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整合审计资源;二是评估协同风险,审计协同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协同风险进行评估是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有效协作的重要手段。审计协同产生的价值与相应的协同风险大小、协同程度、方式以及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推进审计协同时需要关注信息不对等风险。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等产生的风险,需要优化审计协同风险评估方案,构建以组织制度保障、技术保障以及内部工作成果为一级评价指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力、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以及内部审计整改力度等多方面为二级评价指标的风险评估体系。

3.2.2 建立内部审计风险预警体系,强化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推动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就必须要正视大数据内部审计风险问题,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风险预警体系,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一是要建立标准明确、过程清晰的内部审计风险预警体系,精准识别内部审计风险。大数据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难度,尤其是大数据技术风险的隐蔽性更强,因此要结合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风险预警体系,将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融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数据建模是内部审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良好的数据模型能够快速查询到内部审计所需要的数据,并且从烦琐的内部审计工作中抽离出关键点,精准定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二是强化审计风险管理能力,着力保障数据安全。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企业必须要注重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以此避免因数据信息不准而影响内部审计结论。针对影响内部审计数据安全性的问题,企业要加强对数据审计质量的控制,强化对原始数据的真实验证,重点验证与审计数据相关数据是否录入完整、信息是否能够及时更新。对于验证结果要进行复核性验证,尤其是对数据验证过程、验证数据分析依据的逻辑关系等进行验证,通过数据验证可以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降低内部审计质量风险。

3.3 建立审计协同沟通机制,创新审计协同方式

3.3.1 建立审计协同沟通机制,提升审计协同效能

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工作流程不同、工作职责不同、审计侧重点也不同。受限于国家审计与国企内部审计主体的差异性,为了推动二者协作运行必须要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提升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信息融合:首先,建立完善的审计协同沟通机制。《关于实施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性与宏观性作用。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作要求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就审计协同问题信息进行反馈。例如,在重大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发现项目存在重大风险的,要求审计主体根据审计进度、市场发展情况等灵活调整审计方案,因此要求审计机关要强化对国企内部审计的指导,而信息沟通渠道是指导与督促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其次,要加大现场审计力度。现场审计可以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例如,现场审计可以让审计人员更加全面地审核会议记录、合同、财务报表等资料。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克服只看资料,不深入现场审计的现象,通过深入项目一线开展调查,提升审计的工作质量。最后,增加内部审计沟通的深度。简单的沟通并不能全面了解审计的相关线索,因此国企要增加沟通的深度,通过有效的沟通提升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在增加沟通深度方案上,企业一方面要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岗位的职能,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加内部审计沟通的深度。例如,企业要明确内部审计岗位沟通的责任,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强化与被审计部门的深度沟通。另一方面要明确规定沟通的内容,做好沟通的指导工作。国企要细化内部审计沟通的具体内容,例如,内部审计人员要就国企的招投标事项、领导要求以及财务制度等方面与国家审计机关进行深度的沟通,必要的时候要深入现场一线运用随机问询的方式进行沟通。

3.3.2 创新审计协同方式,发挥审计增值作用

国家审计与国企内部审计协同并不是简单的累加形成的,而是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为保障审计项目保值增值而实施的系列行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是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的起点与落脚点。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虽然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效果比较高,但是审计协同的效能取决于审计机关,因此当前需要确立国家审计主导的审计协同方式:首先,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组织是审计协同机制实施的主体。在审计协同过程中,需要区分各主体的责任,提高审计协同工作的系统性、联动性。其次,建立信息技术保障机制。审计机关需要充分应用“大智移云”等信息技术,探索建立审计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内部审计机构的沟通和交流,统筹实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在审计信息、人员、技术、经验等方面资源共享,推动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优势互补,增强审计监督整体效能。审计机关可以考虑探索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以非现场审计方式为主,进一步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3.4 建立审计协同监督机制,强化审计成果协同运用

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必须要落实到审计结果整改与监督层面:首先,建立内部审计结果报送机制,提升内部审计信息的透明度。为了避免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单位要定期将内部审计结果向国家审计机关、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内部审计工作结果及工作总结等,以此将其作为评价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国家审计机关则要定期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且提出相应的内部审计整改意见,以此让国企将整改内部审计意见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重点内容。其次,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针对国家审计机关力量不够的问题,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的重要基础就是要加强对国企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准确评估国企内部审计资源的可信赖程度,国家审计机关在对国企进行审计时要对国企内控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国企经营活动是否合规合法,如果国企经营活动合规合法则表明国企内控机制相对健全,可以通过利用内部审核成果减少测试任务量,以此减少国家审计资源投入、提升国家审计工作效率。例如,国家机关可以利用国企内部审计所反馈的薄弱环节及重大风险隐患问题,深度挖掘,以此推动问题的彻底解决。最后,建立审计整改联督机制,提升审计协同工作质量,联督机制是国家审计与国企内部审计协同运行的有效途径,在审计协同实施过程中,受限于客观因素,审计协同工作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甚至部分国企对于内部审计问题重视程度不高,因此要探索审计整改联督机制,将审计协同管理纳入审计全过程,不定期对协同审计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监督。

4 结语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同,并不是将二者进行简单相加,它需要构建全面有效的协同机制,从协同主体的选择、协同形成机制、协同运行机制、协同保障机制以及协同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共同协作,进行有效联动,发挥协同的最大效应。另外,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过程中,由于双方所处的经济环境、适用的法规制度、企业组织文化和管理理念的不同,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不同以及职业道德的缺乏等,都会使审计协同效果的发挥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审计协同方式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审计协同效果。因此,在审计协同时,国家审计还应在审计协同的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上进行利弊权衡,科学谋划,及时降低、规避和化解协同风险。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协同机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