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逻辑、内容、难题与路径分析

2023-03-22 16:46石兴安
大连干部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攻坚农民人才

石兴安

(凯里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2020年已经顺利完成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结束了贫困的历史,已消除绝对贫困,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2021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根据脱贫攻坚的成果,在巩固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有关的乡村振兴实施政策也相继出台,如何做到无缝隙有效衔接,这是一个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在有关的文件上都有提到过。2018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也强调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作为一个引领性的文件,实现有效衔接就有了政策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同样也详细地描述了在取得脱贫攻坚战之后,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也就是理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之间的联系;2019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其中一部分的内容也详细地阐述如何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衔接问题,在脱贫攻坚已经取得较好成果的基础上,如何继续为乡村振兴服务;那么到2020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同样重点提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问题,并制定出两者有机衔接的意见[1]。

一、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政策逻辑

(一)战略目标具有统一性

乡村振兴就是要振兴农村的经济,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农村的产业实现振兴,首先就是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所以到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意。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这一阶段也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时期,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而乡村振兴是处在我国新时代的环境下,也是党和国家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于“三农”问题作出的战略部署。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两者都是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使农民的生活不断提高,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的生活指数和幸福指数,提高人民的幸福感[2]。

(二)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

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非凡。没有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基础也不稳固,导致全社会都不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所以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三农”。然而,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内容里上看,关于脱贫攻坚的问题也进行了很详细的描述,如何打赢,具体的实施方法等,可以看出在进行乡村振兴实施之前,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必经之路。不管是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所以乡村振兴的实施同样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这也是实施的动力。如今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同时脱贫攻坚也改变了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饮水和住房,也提高了贫困村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不断缩小了与非贫困村的差距。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振兴农村经济,所以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能够让老百姓更加有信心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以上这些都是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取得的成果,作为基础工程,为乡村振兴实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共同推进需要互动与融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个是前提,一个是延续,互相作用,但是两者不可能独立进行。目前,进入到乡村振兴这一阶段,广大的农村各项事业都在有序推进,同时也要最大地发挥脱贫攻坚的成果,特别是整合农村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避免农村事业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需要把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发展。

两者如何融合,融合的内容是什么,在融合的问题上,需要两者无缝隙衔接,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国家的重大战略上来看,都是国家重大战略上的一个阶段,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节点,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不同阶段。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时间上看,2020年已经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阶段的伟大奋斗目标已经实现;那么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个阶段中就是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这对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样也是积极有效化解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措施,两者都是为了农村的社会发展,两者的衔接时间上要一致,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是依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来执行。

(四)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成果可持续的有力保障

虽然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未来的农村贫困问题不是就这样结束了,脱贫攻坚只是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现在没有贫困县、贫困村和绝对贫困人口,这样的成果要长久保持下去,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好的成果必然要持续保持。目前,虽然农村人口不再为最基本的生活发愁,但是要确保脱贫人口不再贫困,防止返贫现象的工作要持续坚持下去。从产业发展上来看,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有了一定的发展,原贫困村庄的产业项目在发展中有序进行。然而,乡村振兴是在农村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覆盖面更广阔,特别是在产业的社会效益、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上,相比脱贫攻坚有着前所未有的提升,目标就是振兴乡村经济,让农民的收入得到持续增加。

二、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内容

(一)从“两不愁三保障”到生活富裕

脱贫攻坚中目标群体是贫困人口,让这部分人群不再为生活、住房、教育和医疗发愁,能够保障他们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也是满足贫困人口追求美好生活的最低需求。贫困的时代虽然已经结束,但并不代表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消除了绝对的贫困只是实现富裕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摆脱贫困后,下一阶段就是要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比脱贫攻坚的要求更高,层次更深,农民追求和向往富裕的生活,比脱贫攻坚的基本生活保障有质的提升。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到生活富裕,这是党和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例如,从最基本的有吃有穿,到吃得好穿得好,从最基本的能够享受教育、医疗和住房,到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从最低的生活和社会保障条件到高品位的生活状态,这是有了质的变化。

(二)从激发内生动力到乡风文明

脱贫攻坚的实施对象是贫困人口,因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弱。提升这一部分群体的内生发展动力,主要是从智慧和文化这两个方面进行扶持,通过扶智和扶志有效结合。扶志就是要从思想文化和就业技能提升的方式进行引导,对贫困群体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转变贫困人口的思想,从“等靠要”到“自己想要”,从整体上改变农村不良的风气。乡村振兴要建设乡风文明,思想道德、风俗习惯和农村的文明建设等这些方面内容上是相融相通的。从引导个体改变到全村整体内涵的改变,内生动力到乡风文明不是一蹴而就,这需要循序渐进,改变农村和农民的整体面貌,就要引导一种勤奋自强和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农村优秀的传统风貌,让广大的农村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方位多角度多举措地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例如,互帮互助、勤劳淳朴和睦邻友好等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处在新时代的农村也要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新气象。

(三)从生态扶贫到生态宜居

在脱贫攻坚这阶段,生态扶贫是其中的方式之一,它将修复生态环境和贫困户的收入相结合,在生态修护区所在的村庄设立护林员,为了改善村庄环境也设立了保洁员和巡河员。设立这些公益岗位不但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同时也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同时还以其他措施来对生态进行保护。原来生态环境较差的地方,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在人力方面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环境得到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也有所提高,这是一个双赢的好政策。那么进入乡村振兴这一阶段,从生态环境修复到广大农村地区生态宜居这一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美丽宜居的乡村生活生态环境。不仅仅是单一的生态环境的改变,农业生产环境也要彻底改变,其实就是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整体的综合治理,这是与农民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可以看出,乡村振兴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范围进一步拓展,还很好地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农业农民有效结合起来。

(四)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也就是在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面向的群体是贫困农民,让贫困农民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当中来,这样就能够增加贫困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振兴乡村经济就是要振兴农村产业,不仅仅是发展一个产业,更是要激活乡村发展的活力,提升乡村整体经济发展效益。发展农村经济,到全面实施农村产业转型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在农产品附加值上有更大的提升,为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从无到有,从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到实现产业振兴,最终实现乡村经济振兴,这是一步一步地有效衔接。

(五)从党建扶贫到治理有效

脱贫攻坚的内容和方式多样,其中党建扶贫也是主要的扶贫方式。党建扶贫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从而摆脱贫困。在党建扶贫的过程中,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即党员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在如何吸收新党员上,要看重和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从党建扶贫到乡村治理有效,基层党组织始终是乡村发展最坚强的后盾,也是最有效的力量。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带动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党员干部要带领广大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建设美好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最终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新格局。

三、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存在的难题

(一)衔接机制不完善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实施,那么如何有效衔接脱贫攻坚的成果和内容,需要完善政策和制度的指导。从实际的执行情况上看,主要是基层的层面上,乡村振兴的具体执行的组织架构没有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完善。在基层,甚至有的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看作是各自独立实施的,没有实现两者协同实行。那么这些政策如何实施,就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

运行机制方面。国家对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总体部署上看,在运行机制方面比较完善,从县到村,每一级都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方式方法,每一个县市都设立了扶贫办、国家工作人员对口帮扶、驻村工作队,还有网格员等,这是一个完善的精准扶贫运行责任机制,从组织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实际的执行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运行机制中对个体的影响效果不明显、路径和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在某一些环节上运行不流畅,也就是流程设置不规范。

保障机制方面。在组织的机构上看,脱贫攻坚时期的组织保障执行得很好,机制完善,运行流畅,很好地保障了脱贫攻坚的顺利进行。那么到了乡村振兴的实施阶段,进入到了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已开始,再加上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同时也明确了乡村振兴的工作原则,继续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贵州各县市也成立了乡村振兴局,这是组织上的保障。在实际执行和研究中的机制尚待健全,尤其是保障机制没有构建完善,要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就要进一步完善衔接的保障机制,真正实现无缝隙的有效衔接[3]。

考核机制方面。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贵州衔接方面的工作还没有深入进行,在乡村振兴实际工作效果的考核机制尚待完善,特别是衔接的考核机制,这是能够保证乡村振兴实施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很难顺畅[4]。在基层,大部分都没有实施考核机制,许多的评价体系单单是从数字和指标上进行,所以很多的基层单位纯粹就是为了完成数字指标,忽略了实际的工作效果,同时对产生的结果有不全面的看法。因此,要避免政策只落实于形式,更是要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考核机制。

(二)农民主体意识薄弱

农民主体意识薄弱表现之一是对政策理解程度偏低。进入到乡村振兴阶段,需要继续保持脱贫攻坚阶段的参与度以及政策理解度,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在脱贫攻坚实施过程中深有体会党和国家政策的意义,所以贫困农民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理解深刻。目前,乡村振兴刚刚开始,大部分的村民对乡村振兴的政策还不太理解,只是知道乡村振兴,但是缺乏详细的理解,所以理解的程度较低,绝大多数还停留在脱贫攻坚这一阶段的认识。

(三)产业发展“底子薄”

在打赢攻坚战之后,后续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导致扶贫产业项目部分出现空壳现象。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到,贵州农村农业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和进一步调整,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优质的山地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建立农产品品牌。主要的原因是贵州广大农村地区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大部分还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即使是优质的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也不高,这些都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5]。除此之外,贵州的地理环境对农业产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大部分的贵州农村都处在山地之中,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规模较小,很难实现机械化,还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影响了贵州农村产业的发展。

(四)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乡村振兴就是要实现乡村的全方位振兴,通过与脱贫攻坚进行比较,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样化的人才,农业技术、乡村治理、法律和销售等方面需要的人才类型更为多元化[6]。农村发展落后,人才缺乏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也是一样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其中。贵州乡村发展建设中人才依然是很大的短板。缺乏乡村本土人才,在人才的数量上存在不足,作为乡村内部的人才,最为熟悉农村的生活和环境。同时这部分群体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那么在政策上进行鼓励和引导,让更多乡村本土人才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让本土人才带领广大村民共同致富。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农村会得到极大发展,就会出现外来人才的轮换。目前,外来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期限还没有确定,而且在人才保障机制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所以人才保障机制要及时构建。

(五)农村基层组织薄弱

解决“三农”问题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都是为了农村社会发展,按照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使政策落到实处,能产生实际效果,这需要村干部的积极参与,还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能力不足,政策执行力弱,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落实,这就需要每一位村干部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并全身心投入到本村的建设中来,认真履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的政策,认真领会,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带领村民奔向致富之路[7]。农村发展和社会治理需要强有力的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是重要的带头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肩负着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全面振兴乡村,需要有带头人,村支书要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带领村里的村民发展生产,在发展产业、返乡创业和乡村治理中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而且文化水平偏低,同时年龄也偏大,这就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队伍,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队伍建设。

四、优化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路径

(一)充分落实衔接政策的相关规章制度

脱贫攻坚积累了大量成果和经验,值得借鉴和运用,让这些现有的经验和成果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只是开局,在现有政策的指导下,还要根据贵州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这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机制运行,即明确责任主体,健全考核机制,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认清本部门在乡村振兴中该履行的职责。从基层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上看,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基层政府进行培训,提高相关责任单位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认识度,必须要加大培训力度,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理清两者衔接的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尽快成立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派驻第一书记。

(二)提升农民主体意识

让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关键在于如何引导。解决“三农”问题都是为了能够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政策的实惠,农民作为最终的受益者,要让他们形成一种主体意识的理念。因为乡村振兴是为了振兴乡村各项事业,让农村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和改变,最终实现乡村全面发展,这些都是为了农民。让农民了解政策,支持政策,让他们从更深层次的思想上意识到这一伟大的壮举的最终受益者是农民本身,要从舆论上进行引导,让农民形成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主动参与理念。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教育宣传,提升农民的信心。要加大对“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到农村进行政策宣讲,让农民完全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的政策,增强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信心。

(三)优化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指引下,以市场的导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之与农村的经济结构相融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优势和自然条件下,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农业结构,以市场为主导,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让更多的新型农民懂得市场、营销和管理。在实地的调查中了解到,很多的农业企业规模发展同样受限,基地建设和融资问题难以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业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从整体上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要放眼于整个市场,制定出符合农村实际的农业结构调整的方案。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贵州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服务化的投入,要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农村与城市信息的畅通,不断深入融合农村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延长农村的产业链,真正做到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于农村和农民。

(四)强化人才振兴政策供给

首先是挖掘农村本土人才。培养乡村本土人才,主要是这部分群体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到乡村建设当中来,愿意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要从政策上对他们的积极带头作用进行奖励和鼓励,能够让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希望能够掀起农村创业的热潮,为乡村振兴献出自己的力量和热情。

其次是引进外部人才。除培育好农村本土人才之外,还需要大量引进外部人才加入,扩大农村人才输入,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人才的需求程度,为乡村振兴服务。这就要做好对城市人才的引进工作,发挥外部人才应有的优势。乡村振兴是乡村全面的振兴,在人才方面也要求有全面多元化的人才,例如法律、经济、农业技术和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最后是建立人才队伍动态调整机制。乡村振兴实施的时间跨度比脱贫攻坚还要长很多,一直持续到2050年,外部人才的服务期限也不确定。这就要考虑到外部人才的服务意愿以及服务期限问题,如果服务期限过短,将不利于乡村某一项事业的深入推进。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对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上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完善人才队伍动态调整机制[8]。同时还要做好人才数据收集、平台管理和跟踪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尊重人才本身意愿的基础上,对外部人才的进来和出去进行科学预判,为工作交接提前做好准备,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下去,也就是能够让相关的工作不受此影响,在动态调整中做到工作进行的稳定。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毋庸置疑,村干部是其重要成员,因此要提升农村干部的能力,特别是带动和动员能力,发挥基层组织的强有力作用。因此,要建立村干部工作保障机制,有考核、退出标准化的职业化管理体系,推行村干部的职业化待遇,吸引优秀干部不断充实队伍,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来不断对干部的能力进行提升,通过专题培训的方式,或者让村干部到先进的发达地区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以及提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让村干部懂得农村如何发展产业、如何提高基层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如何提高村庄的文明程度,发挥村干部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衔接过程中的作用,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积极带领村民参与到村庄治理和社会事业发展中来,这就需要党员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带动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在实施乡村振兴中也要带领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建设美好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最终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新格局。

猜你喜欢
攻坚农民人才
人才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