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评价
——基于2001—2021年SSCI旅游类论文统计研究

2023-03-23 04:24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学术评价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
旅游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续表分值论文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学术评价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

引言

学术论文是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梳理旅游领域学术论文对于清晰认识旅游学科发展脉络、旅游研究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中国学者科研影响力不断提高、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逐渐深入及国际学术论文数量日趋增加,学术成果国际化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仅是传播中国旅游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智慧的主要渠道。为深刻认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本文基于2001—2021 年间发表的旅游相关SSCI 期刊论文,对中国学者(含港澳台)及研究机构的频次、h 指数和g 指数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中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特别是中国大陆(内地)学者发展提供参考。

本研究选取SSCI 数据库中与旅游直接相关的期刊及论文对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进行分析,是《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评价——基于2001—2019 年SSCI 旅游类论文统计研究》①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学术评价研究基地,等.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评价——基于2001—2019 年SSCI 旅游类论文统计研究[J].旅游学刊,2020,35(12):123-134.(以下简称“2020版”)的延续研究,本文将研究样本数据更新至2021 年,旨在全面了解中国学者(含港澳台)在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变化情况,为中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尤其是中国大陆(内地)学者提升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提供参考。

1 评价方法

1.1 检索方法

本次评价的论文检索方式与2020版保持一致,通过“Web of Science 核心集| SSCI”关键字段检索和专业期刊检索两种途径获取2001—2021 年间以中国大陆(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相关机构为单位发表的旅游类学术论文。

1.2 筛选方法

通过关键字段检索得到13 467 篇论文,其中,4823 篇为22 种旅游专业期刊论文,8644 篇来源于其他期刊。其他期刊所刊论文仅凭关键字段检索难以判断文章内容,仍需做进一步的文本分析和鉴别。为使研究样本真实反映旅游学术研究情况,在2020版筛选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具体如下。

(1)筛选样本时,为了消除个人偏见和降低误差,旅游管理专业1 名教授和两名博士组成3 个独立小组,经讨论一致同意,各小组根据2020版“删除不相关文章的标准”背对背独立遴选甄别相应论文。

(2)删除一致率80%以上的样本论文,即3个小组都同意删除时方可删除;3 个小组对其余论文的内容进行研读讨论,并再次背对背独立删除,一致率80%以上的样本论文均予以删除;经过两轮筛选达成一致结果。

运用以上方法,对8644篇其他期刊论文进行筛选,共删除不相关论文5843 篇,留下符合要求的论文2801 篇,与22 种旅游专业期刊检索得到的4823篇加总,共7624 篇,其中,旅游专业期刊论文占63.3%,其他期刊论文占36.7%。

1.3 评价方法

本研究是前述研究的延续,采用“2014版”评价方法,对7624 篇论文来源期刊、作者及机构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发文分值、h指数和g指数等指标①分值:若一篇文章中有N 个作者,每个作者的得分则为1/N,某一作者的“分值”即为该作者在其发表的所有文章(样本中涵盖的文章)中所获得分的累计;若一篇文章有N个作者,某一作者分属于M个机构,则每个机构得分为1/MN,其余作者也有分属这一机构的,则将得分相加,最终某一机构的“分值”即为该机构在其发表的所有文章(样本中涵盖的文章)中所获得分的累计。h指数:某评价主体(期刊、作者或机构)在其所有发表(或刊载)的文章(样本中涵盖的文章)中有h篇文章每篇至少被引用了h次。本文中作者和机构的h指数计算是采用“分权被引频次”,即依据调和法对不同顺序的作者进行赋权,权重与该篇文章的被引频次相乘得到每位作者的“分权被引频次”;而一篇文章中若某作者权重为Ni,且该作者有M个机构,则该作者所属的每个机构权重均为Ni/M,该篇文章中机构所得权重乘以文章的被引频次则等于某机构的“分权被引频次”。g指数:将某评价主体(期刊、作者或机构)所有发表(或刊载)的文章(样本中涵盖的文章)按被引频次高低排序,并且将排序的序号平方,被引次数逐次累加,当序号平方等于累计被引次数时,该序号就被定义为g指数;如果序号平方不能恰好等于而是小于对应的累计被引次数,则最接近累计被引次数的序号就是g指数。本文中作者和机构的g指数计算同样采用“分权被引频次”,具体赋权方法与h指数相同。,根据分值和指标计算结果对期刊、作者、机构进行评价排名。其中,期刊评价中旅游类论文篇数为该期刊的分值和频次。

1.4 总体样本评价

2001—2021年间,中国学者共发表SSCI旅游类论文7624篇(图1)。从2008年开始,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数超过100 篇,并逐年递增;2020 年首次超过1000篇;2021年达到1635篇,年均增长率高达30.11%。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化进程之快,可见一斑。

图1 2001—2021年中国机构学者SSCI旅游类论文数量年度分布Fig.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papers published by Chinese scholars in SSCI journals from 2001 to 2021

2 评价结果和排行

2.1 期刊评价

对7624篇论文的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共有566 种期刊刊载了中国学者发表的旅游类论文。其中,有51种期刊发文量超过15篇,这些期刊发文量6375 篇,占样本总量83.6%。其中Tourism Management以发文量729篇位列第一,占样本总量9.6%,紧随其后的分别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Sustainability、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该榜单(表1)中有25 种期刊归属于“Hospitality,Leisure,Sport & Tourism”类,其他26 种期刊归属于管理类、环境类、商业类、心理类、社会科学类和交通运输类等。

表1 2001—2021年刊载中国学者发表旅游学术论文数超过15篇的SSCI期刊Tab.1 SSCI journals with 15 or more tourism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by Chinese scholars from 2001 to 2021

续表1

在566 种来源期刊中,有51 种期刊的h 指数≥6,占总样本的9%,其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的h 指数和g 指数均最高,分别 为80 和125;其次 为Tourism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h指数大于30的期刊有6种,大于10的有28种。在期刊h指数Top 10中,所有期刊均属“Hospitality,Leisure,Sport & Tourism”类,这些刊物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也因中国学者的大量被引和高被引论文而得到了快速提升。

2.2 作者评价

中国机构作者的总样本量为8528人(对上榜作者的同名同姓情况进行了甄别),在得分为6分及以上的103位作者中,中国香港41人(39.8%),中国台湾29人(28.2%),中国大陆(内地)27人(26.2%),中国澳门6人(5.8%),以2019年为基准,对前135位学者的地区进行统计得出,中国大陆(内地)、中国澳门和中国香港学者占比分别增加了4.4%、3.0%和0.7%,中国台湾学者占比减少了8.1%。在Top 10作者中,中国香港5人、中国大陆3人、中国台湾2人(表2)。

表2 2001—2021年发表SSCI旅游类论文分值≥6的作者Tab.2 List of authors(score≥6)that published tourism academic papers in SSCI journals from 2001 to 2021

续表2

续表2

h指数≥7(附g指数)的作者共有125人,结果如表3 所示。其中,中国香港43 人,占34.4%;中国大陆(内地)38人,占30.4%;中国台湾37人,占29.6%;中国澳门7 人,占5.6%。从上榜学者所属机构来看,香港理工大学人数最多,为41人;其次是中山大学,为12 人;台湾高雄餐旅大学有5 人。在Top 10中,也是中国香港学者最多,有6 人,其次为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分别有3 人和1 人。从学者个人排名来看,罗振雄(Law,Rob)的h指数和g指数都列首位。

表3 2001—2021发表SSCI旅游类论文h指数≥7的作者及其g指数Tab.3 List of authors(h index≥7)that published tourism academic papers in SSCI journals and its g index from 2001 to 2021

续表3

续表3

续表3

2.3 机构评价

2001—2021 年,我国发表SSCI 旅游类论文分值≥12的机构共103所(表4),从机构所属地区分布来看,中国大陆(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分别有51 所、41 所、6 所和5 所,分别占总体的49.5%、39.8%、5.8%和4.9%,表明中国大陆(内地)和中国台湾的机构是当前中国旅游学术共同体中发表SSCI 旅游类论文的主体。

表4 2001—2021发表SSCI旅游类论文分值≥12的机构Tab.4 Affiliation list of authors(score≥12)that published tourism academic papers in SSCI journals from 2001 to 2021

续表4

续表4

与2020 版机构分值排名情况相比较,分值≥12的103家机构排名变化明显。排名上升的机构有42所,占比40.8%;排名不变的机构有7所,占比6.8%;排名下降的机构有46 所,占比44.6%;新进入榜单的有8 所,占比7.8%。在排名上升的机构中,中国大陆(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澳门分别有32所、7所和3 所,中国大陆(内地)旅游学术机构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其中,同济大学排名上升最多,上升了45 位,其次是海南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均上升了40 位,此外,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均上升了30位以上,华侨大学、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广州大学和清华大学均上升了20 位及以

上。在排名不变的机构中,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稳居总体排名前两位,香港中文大学仍然保持在第18位,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均保持在第50~第70位之间。在新进入榜单的8家机构中,有7所为中国大陆学术机构,分别为深圳大学、桂林旅游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宁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从整体上看,中国大陆(内地)旅游学术机构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很快。

h指数≥7(附g指数)的机构有122所(表5),其中,中国大陆(内地)机构56所,占45.9%;中国台湾机构53所,占43.4%;中国香港机构9所,占7.4%;中国澳门机构4 所,占3.3%。在Top 10 中,中国台湾机构最多,有4 所;中国澳门、中国大陆(内地)和中国香港,分别有3 所、2 所和1 所。从机构个体排名来看,香港理工大学的h 指数和g 指数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机构。中国大陆h 指数在20 及以上的机构有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表明这些机构的旅游学术研究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表5 2001—2021发表SSCI旅游论文h指数≥7的机构及其g指数Tab.5 Affiliation list of authors(h index≥7)that published tourism academic papers in SSCI journals and its g index from 2001 to 2021

续表5

续表5

续表5

3 结论与讨论

与2020 版相比,论文期刊数量从398 种拓宽到566 种,增加了168 种检索论文的来源期刊,论文样本量从4789 篇增加到7624 篇,增加了2839 篇。其中,排名第一的Tourism Management两年内增加了116 篇,占全部期刊样本的比例从12.92%下降到9.6%。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的快速增长,既加快了我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也大大提升了这些国际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2001—2021年,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旅游学者和机构排行榜,以第100位对应的整数指标为准,作者的分值为6,共103人(2020版作者的分值为4,共135人);作者的h指数为7,共125人;机构的分值为12,共103 所(2020 版机构的分值为7,共102所)。机构的h 指数为7,共122 所。从机构分值的排行榜指标上升幅度也可窥见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态势,尤其是中国大陆(内地)发展迅猛,后来居上。

近年来,中国大陆(内地)旅游学术研究机构更加注重国际和地区合作,依托现有机构学术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柔性引进国际专家学者,合作开展学术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旅游研究论文,从而有效提升了中国大陆(内地)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此外,具有旅游管理博士点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聘请了大量国内外著名的旅游专家作为讲座教授,指导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些“双一流”院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都加大了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旅游论文力度。随着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成员的代际更替,越来越多的具有国际化学术背景和研究视野的优秀中青年学者成为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新生力量,使我国旅游学术研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此外,与2020 版相比,本研究报告主要做了以下改进和提升,但仍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1)本报告进一步规范了删除不相关或相关度较低论文的方法。为使析出的文献样本更加严格聚焦旅游研究范畴,真实反映旅游学术共同体的研究情况,在2020版筛选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组建3个独立小组,多轮背对背独立遴选甄别其他期刊旅游论文。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文献样本,降低了单一个体筛选确定文献样本时的主观性。

(2)本研究成果是以两年为周期连续性发布的旅游学术评价报告,为了便于纵向比较,在评价方法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同时还尽量保持与历年版的一致性,特别是在h 指数和g 指数计算和纵向比较方面,还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本研究检索样本的关键字段有待扩展和更新。为验证53 个关键检索词对旅游领域新出现研究主题的覆盖度,本报告对2020 版中发表SSCI 旅游类论文Top 20 作者在2020—2021 年间发表的全部323篇SSCI旅游类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253 篇的题目涵盖了前述53 个关键检索词,占总体的78.3%,表明检索样本的关键字段有待更新、扩展和丰富。

(4)本研究析出的文献样本的来源期刊虽然都是SSCI,但事实上,这些SSCI 期刊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是开源期刊,还有的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列入《国际期刊预警名单》,且名单是动态更新的。每年更新后的预警名单,既不是对以往年份的补充,也不是否定,是根据最新年份数据重新制定的预警期刊列表,反映了指标监测的最新结果。因此,未来析出的样本中还应该考虑剔除被预警年份的期刊文献。

猜你喜欢
续表分值论文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Analysis of hub genes in 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by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Landslide displacement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Novel analgesic targets and corresponding analgesic leading compounds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Estimation of the Ballistic Effectiveness of 3,4- and 3,5-Dinitro-1-(trinitromethyl)-1H-Pyrazoles as Oxidizers for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s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