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渗透策略

2023-03-24 07:12天津市第七中学
天津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政英语教学英语

■天津市第七中学 郑 玮

纵观当前我国英语课堂中思政教育的实施情况,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诸多专家学者纷纷研究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但是对高中阶段的课程思政研究尚不充分,那么,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现状如何,重视程度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只有解开这些疑问,才能让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渗透策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思政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的缺失

高中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渗透方面没有多少可借鉴的经验,缺乏操作性指导,容易流于形式。一方面,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不够深入,难以将其融入教学;另一方面,高中英语教师日常的教学任务繁重,学习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的精力不足,导致课程思政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的充分融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工作。作为一线教师,应广泛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为英语教学奠定扎实基础,从根本上巩固课程思政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二)课程思政渗透路径的单一

由于升学和教学的压力,许多英语教师主要围绕智育开展教学工作,关注学生成绩,在课堂上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整个课堂呈现出典型的填鸭式教育特点,教师强行灌输知识,学生反复练习,这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显然不相符。以往的教学方法不仅呆板无趣,而且对学生毫无吸引力,在真实的课堂上,教师更倾向于以翻译的方式来解析英语文章,课堂俨然变成教师的舞台,并未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教师的教学方法老旧,种种因素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充分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可以结合实际需求,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能使其养成出色的人文品行。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渗透策略

(一)设置问题和讨论

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问题的设置方式仍非常重要,太难的问题以及死板的问题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索的欲望,笔者建议教师以开放式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以他们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的经验为中心来进行主题讨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深化他们对社会现象或问题的更深层次理解,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外研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以“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senior high school?”和“Have you come across some challenges that make you upset?”提问,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中获得反思。在第五单元“Into the wild”的教学中,读后环节可以利用“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和“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s opinion? Why or why not?”(The more we know about this lovely creature,the greater the chance it will survive and keep its place in the natural world for a long time to come.)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渗透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提问和讨论均应以学生为主体,规范自身言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认可他们的价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中心,他们的想法应该得到重视,唯有不断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排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他们。另外,学生的思想未成熟,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教师是学生一天中陪伴他们最久的人,因此教师应该规范自身言行,时刻注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由于教师的行为、教学态度、个人习惯以及价值观等均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的个人品德是否良好至关重要,除了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还要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

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根据课文情景组织个人竞赛,通过活动中的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每一单元英语教材的听说部分和阅读与思考部分,学生可自由发挥,跟同桌进行互动学习,将课文的内容呈现出来,使其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

(三)组织课后实践活动

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以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巩固课程思政的渗透效果。活动类型不限,但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取向,通过实践来提高思政教育理念在英语学科中的感染力,既避免了以往课程中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灌输和生硬讲授,又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教育效果。举个例子,常见的活动有:3分钟英语演讲比赛、一分钟电影配音、播放英语短片、小组辩论等,这些活动的主题可基于教材内容来确定。活动的趣味性可有效减少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和压力,使其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更能很好地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语言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相比于教师的单向输出,学生以实际行动来验证教学内容的价值,显然更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可在自主阅读和思考后,对问题产生自己的理解,找出适用于自身发展的优点。英语活动能为学生创设更为多元的展示平台,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在真实的语境和情境中合理应用语言知识,获得更加出色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结论

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思政元素,在高中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应该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完全可以同向同行,协调互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大有可为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思政英语教学英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