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少年襟怀,谱写青春华章
——《认识并写作现代诗歌》导学案

2023-03-25 09:28谢孝文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意象青春

谢孝文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围绕“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选了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昌耀、雪莱等人的诗作,所选作品都是对青春的吟唱。单元学习要求“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

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是许多学生心中的青春梦想,因此笔者设计了“尝试写作现代诗歌”的导学案。在写作体式上,现代诗歌没有像古代诗歌那样严格的平仄、对仗等方面的限制,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表情达意更方便,适合高中学生尝试学习创作。

笔者参照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理念,设置了系列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并根据诗歌的这些特点,来创作与散文相区别的现代诗歌。导学方案设计的目标,在于指导学生结合生命体验、时代召唤,寻找身边熟悉的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诗情和意趣;通过语言的锤炼,打磨诗歌的韵律与节奏,表达青春的梦想与激情。

【总提示语】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共有五首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青春的魅力,诠释了青春的价值:

从毛泽东的诗中感受主宰九州、风云激荡的浩大胸襟;

从郭沫若的诗中感受吐纳寰宇、啸咏乾坤的气概;

从闻一多的诗中知晓青春是以一腔热血为引,燃烛之微光,点亮华夏;

从昌耀的诗中理解青春是以一念意志为梯,攀人生之绝顶,征服未来……

这就是诗者的青春,绚丽的青春,诗意的青春,激扬的青春!少年情怀总是诗。青春,本就是诗意的时光。让我们以天地为笺,以时间为墨,一起来书写自己的青春诗篇!

学习任务一:认识现代诗歌

情境设置:学校校刊的诗歌栏目打算刊登一组现代诗歌,作为高一学生第一单元的课外阅读作品。校刊编辑邀请同学们每人推荐一首现代诗歌,请选定你准备推荐的诗歌,并写作一则200字左右的推荐语,说明推荐这首诗歌的理由。

优秀成果展示:

我推荐小学时学过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在这首诗中,诗人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为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的街市;又依据牛郎织女的传说进行再创作,把空中的流星闪烁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诗人用我们熟悉的意象和传说,描绘出优美新奇的画面,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作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这首诗能带给我们愉悦的美感和享受,所以我推荐它。[高一(10)班 涂茜悦]

我推荐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是感物抒怀之作,却想象新奇,情感表达炽热而直率;看似不拘格律,却有很强的内在的节奏感和冲击力。尤其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感情热烈深沉,读来令人动容。“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的象征,它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对华夏大地深深的爱。“诗言志”,这首诗道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所以我推荐它。[高一(3)班 肖子涵]

我推荐一首非常有名的现代诗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它朗朗上口,轻柔委婉,和谐自然,语言清新秀丽。整首诗既像音乐一样动听,又如画一样优美。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又一处美妙的意境,置身其中,韵味无穷。我认为这首诗展现了汉语的美,也真正展现了现代诗歌的魅力。因此,我强烈推荐这首诗。[高一(8)班 喻清心]

教师评述小结:

一首好诗,出彩的地方可以有很多。涂茜悦同学从诗歌的意象和呈现画面的角度,评说了《天上的街市》给我们带来的新奇美感;肖子涵同学着重从诗歌情感的抒发表达方面推荐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喻清心同学从诗歌的语言特色入手,推介了《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和画面美。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现代诗歌的魅力。一般来说,一首好诗,可以从情感表达、意象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发现其优长之处。我们学写现代诗歌,也应在这几个方面用力。

(请同学们课后参看必修上册教材第30页知识短文《学写诗歌》)

首先,是激活诗情。

诗歌讲究抒情言志,要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饱含情感是诗歌的根本性特点。诗人思想感情的真假与高下直接影响作品的格调和艺术价值。郭沫若说:“抒情不仅是抒写个人的感情,要抒写时代的感情。把个人和集体打成一片,把作者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有把握抒写时代的感情。”因此,激活诗情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1)感受时代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

古往今来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有的歌颂土地、母亲,有的关心国家命运,有的体察下层民情,有的盛赞不屈的抗争精神,有的推崇怀疑批判的思想……这些心忧天下、关注社会的作品,无不折射着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使命感和深切的忧患意识,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例如:

……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是戴望舒在1942年7月3日写的。时值抗日战争的中段,1942年4月,诗人在香港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被投入监狱,受尽严刑拷打。诗人摸着自己到处是伤的身体,联想到祖国的河山何尝又不是如此。作者感受着时代的疼痛,怀着对外族侵略的痛恨愤慨,对祖国和人民的同情爱怜,笔端饱蘸感慨,诗篇如泣如诉。

(2)关注生活,观照内心

日常生活看似平凡无奇、波澜不惊、了无诗意,但只要静下心来,细心品味,便会发现生活是那么广阔。小孩甜美的笑容,老人佝偻的脊背,父母殷切的叮咛,老师谆谆的教诲,惜别时默默的挥手,相聚时无语的凝视……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只要经过艺术化的提炼、升华,就能成为诗歌表达的对象。例如: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席慕蓉《乡愁》)

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一份乡愁,诗歌感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诗歌蕴含的真情实感。而这份情感来源于现实,需要有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和提炼总结。当亲人的关爱让你如沐春风,当生活中的“小确幸”带给你一丝温暖,当大自然的春华秋实、夏蝉冬雪让你有所感悟,如果把你的所思、所感、所悟用优美的文字写下来,那就是一首诗。同学们拥有的是青春年代的纯真美好,在这美丽的青春里,将感情化作文字书写下来,便是你们美好的青春的诗篇。

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这种火焰燃烧着,发出热,发出光。”诗情就是涌动在心口的火,要激发这样的诗情火苗,需要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要从细微的事物身上感受情趣、发现哲理,进而产生共鸣、诉诸笔端。

其次,是建构意象。

如何将心中的情感更为凝练含蓄地表达出来?我们需要借助一个媒介,那就是意象。

正如古人所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尽意。”写出来的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话语的所有内容,而话语也不能完全表达心中所思所想,于是圣人借助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意者象之虚,象者意之实。借象抒意,寓意以象。虚实之间,诗味悠长。”意象就是倾注了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通过意象抒发自己的诗情和意趣,诗歌就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闻一多的《红烛》中,诗人通过“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渲染和开掘,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最后,诗人没有选择强大的雄鹰、雪豹,而是选择一只看似弱小的蜘蛛,来传达与自己同享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再次,是打磨诗歌的语言。

写出诗歌的初稿后,我们还要对诗歌的语言进行修饰,通过调整韵律和节奏,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以契合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蕴。

比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作通过反复和排比增强诗歌的气势,达到呼号的效果。《红烛》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浓郁的抒情氛围。《致云雀》每节的四短一长句式和错行押韵,让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又具有整齐匀称的美。

这些无不体现诗人的匠心,而这份匠心,又让诗作锦上添花。因此,我们要让作品更有魅力,不妨学习这些诗人的做法,对诗歌作品进行反复打磨,使它更洗练、精粹,具有音乐的美感。

学习任务二:尝试写作现代诗歌

我们不仅可以阅读诗歌、吟诵诗歌,也可以尝试自己写诗。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引导下,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先品析、模仿,再独立创作,开启自己的诗歌写作之旅。

1.品析同学的习作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参加军训后写下的两首诗的片段,请你对它们进行比较品析。

诗作片段一:

青春是什么色彩

我反复问自己

哦,是土黄色的

是太阳曝晒的成果

是军训换来的收获

挥洒汗水回报青春

收获颜色填充童年

土黄

乃我吃苦耐劳青春之色

诗作片段二:

青春是什么色彩

我反复问自己

哦,是土黄色的

是太阳黄色的热情

是大地土色的朴实

那衣领上的分界线,

深深地印出阳光的影子

哦,这土黄色

让我从太阳黄色的热情里

让我从大地土色的朴实里

看到青春的踏实与希望

那是我吃苦耐劳的青春之色

[作者:高一(8)班 舒湛]

学生评价:

我更喜欢片段二。“那衣领上的分界线,深深地印出阳光的影子”的诗句,仿佛让我重新回到了军训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它也更具有画面感。[高一(8)班 凌安祺]

片段一写青春“是太阳曝晒的成果,是军训换来的收获”,仿佛带有几许抱怨,不能准确传达通过军训收获顽强的主题。而片段二从“太阳黄色的热情”“大地土色的朴实”,写到“看到青春的踏实与希望”,让诗歌升华主题,因而片段二更有内涵。[高一(10)班 熊叶馨]

教师小结:老师基本同意同学们的意见。相比较而言,片段二的确要写得更好一些。诗中融入了与军训相关的典型意象,并对“土黄色”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如“太阳黄色的热情”“大地土色的朴实”。意象更为具体,富有象征意味,更符合军训心得的写作主题。所以,我们在用意象来表情达意的时候,应尝试选用与情感和主题相吻合的典型意象,并通过对意象的描绘,赋予其象征意味,让诗歌更具质感、更添理趣。

2.续句成诗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尝试围绕中心意象进行写作,以“如果我是一片云”为开头,续写一首短诗。

学生习作1:

如果我是一片云

高一(10)班 陈菲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会游历四方

去看看远处的地平线

把背影留给世人

我的脚步不会停歇

因为牢牢守住一个地方

只会使它失去阳光的照耀

陈菲同学的诗将云比作游历四方的行者,十分励志,让我想到汪国真的“既然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诗的最后,以云的停驻会遮蔽大地的阳光,来说明自己永远前行、永不停歇的原因,境界高远,想象奇特,很有意趣。[高一(10)班 熊希媛]学生习作2:

如果我是一片云

高一(3)班 黄卉清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要投影在你的波心

在你的世界里

驻留片刻

然后寻找彼此的方向成为各自的世界里的

一片浮光掠影

读了黄卉清同学的诗,倍感亲切,也引起了共鸣。因为我刚刚经历中考完和初中朋友分别,就像她笔下的“云”和“水波”,各有自己流动漂移的方向,都将“成为各自的世界里的一片浮光掠影”。她的诗歌情感非常真切,这是它打动我的地方。[高一(3)班 黄启昕]

教师下水诗:

如果我是一片云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会放弃高高在上,

我选择化作一滴滴春雨飘落人间。

你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

那,就是我的答案。

教师点评:

同学们围绕“云”这个意象,进行了丰富的开掘,呈现出非常精彩的创作,对老师也是一种激励、鞭策和挑战。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诗意浓郁的意象,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揣摩,去构思,去表现。比如,我们还可以写“如果我是一块矿石”“如果我是一根蜡烛”“如果我是一支铅笔”……大家也可以跳出老师给的模板,进行更自由的发挥和创作。

3.打磨诗歌的语言

我们完成诗歌创作的初稿后,还可以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打磨、修饰,通过调整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来呈现诗歌的音乐性,以适合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蕴。

看课文的例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作通过反复、排比增强诗歌的气势,而且使用了呼告手法。《红烛》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浓郁的抒情氛围。《致云雀》每节的四短一长句式和错行押韵,让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又具有整齐匀称的美。我们要让自己的作品更有魅力,不妨向这些诗人学习,在语言上精心打磨,让我们的诗更具音乐美。

习作1修改稿

如果我是一片云

陈菲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会游历四方

去看看跃出地平线的朝阳

把美丽的彩霞留给世人

我会不停地飘荡,飘荡

因为始终钉在一个地方

只会使那儿失去五彩的阳光

习作2修改稿

如果我是一片云

黄卉清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要投影在你的波心

在你的世界里

驻留些时日

然后按既定的方向飘移

成为彼此的世界里的

一片浮光掠影

我发现修改之后的两首诗,读起来更具节奏感,更加朗朗上口,并且在保留了原诗正能量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音乐的美感,因而我更喜欢修改后的作品。[高一(10)班 胡杉杉]

教师小结点评:

的确,好诗往往是改出来的,杜甫写诗,也会一改再改,“新诗改罢自长吟”。一首好诗,不仅需要瞬间灵感的喷涌,还需要不断打磨、反复雕琢。反复地锤炼,会使诗的语言更加凝练含蓄,更具韵律美和结构美。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让我们形成以诗言志的习惯,让青春岁月更加多姿多彩,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

(作者单位:南昌市第二中学)

附:优秀习作一首

如果我是一片云

南昌二中高一(10)班 熊俊懿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要让飞机划破我的涟漪

让游子跟随我的脚步

去往心中的远方

我要让清风舒展人们脸上的微颦

让来往奔波的人卸下重负

像我一样

轻盈地在天空翱翔

我要窥见孩童的理想

然后偷偷藏进心底

让沉迷工作的人们,忙里偷闲

欣赏儿时画下的彩虹

我更要俯身,抚摸那干涸的土地

亲吻那些在贫瘠中顽强扎根的生灵

让欣慰的笑容

荡开在一张张黝黑的脸上

夕阳的余晖

为我献上殷红的勋章

夜晚来临,我想俯瞰世界万千

见证黑暗被一片片点亮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意象青春
抚远意象等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意象、形神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玉人”意象蠡测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