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一会儿

2023-03-26 09:29许松青
海峡姐妹 2023年3期
关键词:隔山音叉实验者

文/许松青

“隔山”为何能“打牛”

“隔山打牛”是靠托儿表演出来的中国功夫吗?不会真实存在吧?我相信很多人疑惑过。

靠一个敲击音叉的物理小实验可以完美解释:将一个乒乓球悬挂于一个440 赫兹的U 形音叉的右方,当实验者用512 赫兹的音叉在距离约20 厘米的左方敲击时,乒乓球毫无反应;当实验者用相同的440 赫兹音叉在距离相同的左方隔空敲击时,右方的乒乓球被向右震开又弹回到音叉上数次。

小实验直观地说明,声音能量可以隔空使另一个相同频率的音叉发声震动。也就是说实验者(武者)敲击左侧的音叉(发力),隔着20 厘米的空气(山),打到了右侧音叉(牛),原理是同频共振。

“腰缠万贯”危险了

腰缠万贯不是形容一个人财富自由而令人羡慕的词吗?怎么有风险了,难道是要提防被盗的不测吗?非也。

最近在学习一门普及中医的课程,即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通过自己对身体经络的按压和心理情志的疏导相结合,让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恢复正常的方法。

“按导”概念提出者、厦门大学校友惠文引用张仲景《金匮要略》原文,启发我们思考“腰缠万贯”并不是件值得自豪的事,相反,“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那是病,得按《黄帝内经·灵枢》所说“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啊!

脑海中不禁浮现老祖宗穿越时空苦口婆心地劝诫我们爱惜身体的场景——“疾”字和“快”字,不仅是传授方法,更是尽显用心良苦。金钱的正确用途是让它流通到需要的地方尽其所用,而不是背在身上、缠在腰上,给我们造成身心的负担。

“刮垢治病”非愚昧

有些民间传下来的奇特但有效的治病方法,通常被外界认为是愚昧迷信。然而,让子弹飞一会儿,科学一时半会儿解释不了的,不妨耐心等待科技的进一步成熟,不必一概否定民间疗法,甚至抹黑中医。

比如在江苏江阴等地农村,有的小孩得了一种面黄肌瘦的病,找不出病因,村民就按习惯把用了比较久的马桶里边的马桶垢铲下来,煮汤给小孩喝。

生命科学的科普工作者尹烨解释了背后原理——小孩的干瘦是因为肠道菌群失调了,需要拿一点健康的肠道菌群来给孩子补上。早在公元4 世纪,我国东晋时期的医药学家葛洪在其《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随着科技进步,现在有一种医疗技术叫“粪菌移植”,可以重建肠道微生态,以此治疗不少相关疾病。

何必僵化刻板地对待已知和未知呢?

猜你喜欢
隔山音叉实验者
音叉共鸣现象的教学探析
隔行不隔山,落榜再就业
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应的措施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隔行如隔山,隔山不隔理。
学不会珍惜
自制音叉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破坏性实验研究
共振音叉实验的改进
榴弹枪隔山打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