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如何创新性表达:基于《中国奇谭》的考察

2023-03-26 02:48谭科宏
视听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动画意象传统

谭科宏

2023 年初,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动画故事集《中国奇谭》,引发网友强势刷屏,短短半个月,其网络热议话题近两百个,在B 站的播放量破1 亿,豆瓣开分更是高达9.5,成为动画界的一匹开年黑马。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曾指出,中国动画要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东方美学风格。[1]《中国奇谭》便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它由八个富有东方意蕴但又风格各异的独立短片组成,其文本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组特色鲜明的意象符号,带给观众一种“奇境入梦,我在其中”的感知体验。《中国奇谭》以极强的文本创造力让东方奇幻美学焕发新生,被无数网友追捧,成为国产动画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典范。

一、“束之高阁”的民族特色风格

近几十年来,中国动画在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外动画的冲击下,陷入了一种被动输入、被迫影响的弱势处境,不少作品在影像制作、艺术表现等方面带入了浓郁的美、日色彩。回望历史,中国动画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代,凭借其古色古香的东方民族美学,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早在1941 年,万氏兄弟电影公司就制作了亚洲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该片的中国山水画意境与戏曲艺术造型令无数亚洲的观众为之着迷,其中就包括后来的日本动画鼻祖手冢治虫。1957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提出了“探民族形式之路”的口号。之后,中国动画大力挖掘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传统文本,以此作为内容创作的活水源头,同时注重将古典美学的精髓注入技法工艺中,于是,逐渐形成了中国动画独有的风格,并迎来大批经典的作品: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第一部彩色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第一部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第一部木偶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当中,很多动画作品享誉国际,如,景色柔和、笔调细致的《小蝌蚪找妈妈》捧回了五项国际大奖,极具传统文化写意美感的《牧笛》拿下了丹麦第三届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而1964 年完成的《大闹天宫》更是被视为中国动画的丰碑,它融入了西藏绘画、水墨画、京剧、昆曲等多种中国风元素,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在动画领域大放异彩,摘下了多个权威的国际奖项,深深影响了几代人。在20 世纪80 年代,《三个和尚》和《鹬蚌相争》也曾先后斩获柏林电影节的短片银熊奖。这一高光阶段,中国动画最大限度地开发了民族优质文化,荣获了近500 项国内外大奖,这一类民族特色鲜明、中国美学元素浓郁的作品,在当时被冠以“中国动画学派”的美名。

20 世纪90 年代,国外动画成批进军中国,攫取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中国动画创作开始进入低谷,甚至走上对外来文化的模仿之路,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民族元素似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中国动画的世界影响力不断萎缩,慢慢成为远去的光影记忆。尽管,中国动画后来也推出了一些寻根之作,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如今,《中国奇谭》的出现,书写了东方民族特色符号,激发了观众强有力的本土回归情结,赢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其文本创新路径为中国动画的崛起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二、延续与突破:《中国奇谭》的文本创新路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积极探索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新路,坚守“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原则,使《中国奇谭》在意象、审美、议题等文本创作方面均有所突破,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彰显了东方美学风格和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传承经典也要越过高山的创作追求。

(一)意象建构创新:中式想象与现代艺术、现实思想的结合

意象是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意”为内层,“象”为外层,蕴含着超出直观形象的深层意义。[2]动画中的意象是指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投射到某些物体上,使之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中国奇谭》建构了众多的新意象,营造了一个丰富且厚重的精神文化世界。

《中国奇谭》的创作者善于运用色彩传递情感,色彩意象是他们表达观念的一种重要方式。取材志怪小说的《鹅鹅鹅》是一个“非常规”故事,为了映衬其荒诞、怪异的文本基调,创作者从中国传统色彩审美观中汲取到灵感,设计了一些颇具亮点的色彩意象。老子曾言“五色令人目盲”,中国绘画界也认为,过多的色彩会削弱作品所承载的精气神。《鹅鹅鹅》全片一共208 个镜头,以黑、白、灰为主色调,连转场都采用黑底白字的形式,偶尔出现鲜明的红色(例如,红色头巾、红色簪花、红色耳杯等)则与主体色彩形成强烈对比,使整体氛围构成了导演所期待的“幽美感”。为了增强意境的阴郁感,该片也吸收了现代悬念电影和黑色电影的色彩技巧,且将其自然地融入画面,由此造就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语言。一直以来,我国传统色彩文化内涵表达的精髓便是“以色喻象”[3],通过象征性明显的色彩之像,创作者可微妙地将其感想、感受释放出来,并使其为观众所感知。《鹅鹅鹅》的色彩意象立意深远,具有很大的解读空间,在故事后半部分,天空变成绯红色的构思就是一种隐晦、含蓄的文本表达,这种色彩不仅是危险的信号,也对应着人内心的欲望,从而尽显“立象以尽意”的民族创作理念。

《中国奇谭》的情境意象也很有特色,或唯美诗意,或天马行空。例如,短片《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的每个画面都像在浏览童年往昔,郁郁葱葱的田间小路、饭点聚集闲聊的村子路口、抓蚂蚱的玩耍场景等意象极富乡土气息,将遥远的田园记忆瞬间拉回观众眼前,在情节的展开中,一副现代乡土变迁图景便缓缓映入眼帘,给人带来一种淡淡的怅然若失。《小妖怪的夏天》和《鹅鹅鹅》的情境写意中则穿插了不少的“留白”艺术,比如,唐僧师徒出场通过剪影的方式进行模糊化处理,并用追光和慢动作来展现角色强大的气场;孙大圣一棒打向小猪妖后,画面黑屏了几秒,角色命运的悬念感十足;鹅山的构图非常空灵,很多场景简单抽象,保留大面积的空白,画风令人惊艳又震撼。这类“少就是多”的情境意象韵味绵长,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此外,实物和造型在《中国奇谭》里的表意功能亦很出彩。在实物意象的建构上,创作者的技法比较成熟。比如,《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呈现了诸多寓意深刻的实体意象,片中的巴士象征了现代化进程下城镇变迁的巨轮,王孩儿代表了村子里最纯粹的人,三个影子体现了纯真孩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交叉分离的两条路意味着新旧生活方式的并存,冲天炮和烟花暗指一去不返的童年和传统乡村生活,这些意象让人有触动、有忧伤,也有治愈。《小满》中让人久久回味的实体意象包括旧时信仰之地“船”、象征儿童探索心的毛毛虫、指代主人公内心变化的金鱼等,它们极具情感张力,给予了观众一种心领神会但又难以言喻的艺术体验。而在造型上,创作者们别出心裁,打造了一系列耳目一新的形象,并使之承载起一定的表意作用。比如,《鹅鹅鹅》中货郎的黑眼圈、狭眼红腮的狐狸公子耳别簪花等构想,加深了该片的诡异感和荒诞感,还引发了网络短视频达人的仿妆热潮;《小妖怪的夏天》中,狼大人的“哈士奇”喜感、小猪妖的秃毛等现代趣味设计,既揭示了角色的身份定位,又映射了底层的职场百态。

意象是创作者生产意义的手段,也是观众理解作品的钥匙。《中国奇谭》的创作者在表达内心之“意”时,对外在之“象”的选择是要求极高的,他们将现代思想投入精心挑选的民族文本符号,再结合现代艺术形式,别具匠心地建构出各类新意象,提升了作品的内涵。

(二)审美旨趣创新:传统民族美学与现代表达方式的融汇

《中国奇谭》不但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类定格等表现手法,也有现代的CG、三渲二等制作技术,在美术风格上,还有将素描与水墨融合的新尝试,它们虽与传统有渊源,但又不局限于其中,是创作者对国风美学的一次多维度诠释。

在视觉上,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和《小满》均属于中式审美创新下的古典画风,但两者的风格又不尽相同,前者使用了二维平涂方式,其间又添加了传统绘画技法,创新了一种水墨融合光影的手法,使得画面的透视感和体积感得以增强,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中国式青绿山水的意蕴。影片高潮中的狼妖分身更是经过了一帧一帧的水墨手绘处理,充分地将传统中式的奇幻感与灵动性释放出来。后者运用了现在少见的剪纸技术,提取了皮影、螺钿、年画等传统元素,部分场景甚至采用了圆形画框的形式来构图,圆形画框是典型的东方美学元素,有着聚焦、抗干扰的作用,它在短片里寓意着“梦境”,同时又似放大镜,把某些童年的隐蔽往事交由观众去窥视和探寻。这种差异化的审美表现正是创作者所需要的,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视觉美感。

《鹅鹅鹅》是一部将中式志怪美学与其他元素进行有效技术嫁接的作品,它用素描写实结合传统水墨绘画(诸如“披麻皴”“雨点皴”“鱼鳞纹”“分染”之类)的方法,制作出早期电影胶片的质感。影像中的鹅山山水借鉴了宋朝米氏一派的绘画方法,又融入了近代哥特式暗黑美学风格,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惊悚怪异的鹅山氛围,且整体意境仍又不失中国古典的含蓄浪漫,该片预告一出便成功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另外,《鹅鹅鹅》还可见现代流行的沙画元素,它使人物运动时的画面出现了模糊感和顿挫感,这与商业动画市场对绚丽特效的追求构成巨大反差,却与志怪小说天马行空的文本特性相得益彰。再者,该片也借助了配乐、音响和黑白字幕等手段,表现画面难以言语的波谲云诡,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中式美学发挥到了极致。在古今元素的巧妙交织中,该片的美学韵味亦成为其整体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在美学效果上,《林林》做到了从“美术性”到“电影性”的升级。三维动画《林林》在CG 技术的支撑下,物体的细节还原度非常高,无论是人的头发、动物的皮毛,还是森林中的草木,它们的动态画面都有着逼真的飘逸观感。与常规的三维动画相比,该片的流畅度并不是很高,画面似乎偶尔有些抽帧或卡顿,事实上,这是一种类似定格动画的“钝感”,其设计的意图在于呈现中式传统审美的意趣。对于创作者来说,该片最大的难度是如何在三维语境下表现水墨画风格,水墨属于二维绘画,具有不确定性的美感,与追求拟真度的三维动画存在矛盾。后来,通过色彩饱和度调整、画面空间营造、透视关系处理和灯光控制等手段,该片将水墨画的意蕴融入三维效果,完成了用现代技术表现东方艺术的构想。与此同时,埙、阮、萧、笛和琵琶等古风配乐也让该动画的东方韵味得以升华。为了带给观众高质量的美学体验,短片还对标电影技术标准,采用了4K 分辨率与5.1 声道,并运用大量的“推、拉、摇、移”等镜头语言,以增强三维空间的表现力。《林林》是CG 与东方绘画意境和谐交融的一次重要探索,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构图模式,具有极强的电影质感。

在《中国奇谭》的创作者来看,民族形式应与时俱进,而非固定不变,他们通过奇思妙想将传统民族元素与各种现代形式进行融合,拓展了国产动画的美学表达边界,使每个短片都呈现出各自殊异的画风,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东方美学奔涌向前的创造力。

(三)议题设置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碰撞

《中国奇谭》的很多故事脱胎于我国传统的志怪小说,诸如,《小妖怪的夏天》取材于《西游记》,《鹅鹅鹅》改编自《续齐谐记》中的《壶中人阳羡书生》,《玉兔》灵感来自《嫦娥奔月》。然而,根植传统并不等于仿古式创作。面对这些经典IP,创作者将重点放置于如何解读上,使议题能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其中,《小妖怪的夏天》主角并非家喻户晓的唐僧师徒,而是浪浪山的一只普通小猪妖,故事以“妖怪要吃唐僧肉”为切入点,用一种幽默甚至无厘头的姿态描述了小猪妖有趣又辛酸的职场备战经历。在角色的设置上,既有勤勤恳恳却总被践踏尊严的小猪妖,也有对领导唯唯诺诺而对下属打压贬低的熊教头,还有朝令夕改且善于PUA 的大王,由此对应了职场中不同层级的人物状态。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上级训斥“你在教我做事”背后的“权威不容挑战”,“四大圣手清洗大王盔甲”背后的“等级森严体系”,“抓唐僧一天一项准备工作”背后的“KPI 至上”,猪妈妈碎碎念“头发怎么秃成这样”背后的“打工仔血泪史”与“家庭亲情的温馨”……这些画面让网友产生强烈的共情,衍生出“我们每一个都是小猪妖”“我想离开浪浪山”等网络热议。虽然,《小妖怪的夏天》套用了《西游记》的背景框架,但它却以现代视角对其进行了解构,全片一字未提打工人,但帧帧都是打工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普通人的职场环境,让无数观众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鹅鹅鹅》则描述了送鹅货郎与狐狸书生的魔幻奇遇,用东方套盒式的叙事结构阐释了一个“幻中生幻,变化万千”的荒诞故事。原著大概五百多字,在动画创作时需要添加很多信息,而该片最令人难忘的改编在于让小货郎和鹅女郎之间产生朦胧的情感,使他从原本的局外人化身成套娃内的一环,最后,这段情感因其犹豫不决而烟消云散。该片的观众目睹了小货郎从最初的两只鹅到三只鹅的失去过程,同时也能感受到“爱而不得,人心似水”的现实怅惘,最终体悟到“一切欲望都不过是个鹅笼”的道理。《鹅鹅鹅》将当代人的情感折射进故事里,道尽了现代性的“欲望”和“人性”,借助第二人称叙事,让观众在一路奇观中先后经历“代入感”“剥离感”和“失落感”等情感体验,并反思现代都市的“套娃式”欲望陷阱。

除了解构经典传说之外,《中国奇谭》也有一些新编的故事文本,它们同样承载了某些传统文化,并且充满了现代哲思。诸如,《小满》主人公的名字借用了传统节气中的小满,小满者,不损不盈,恰到好处,是一个极具中国古典思维观念的词汇。短片走进小满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一段其与旧时信仰(大水怪)和解的童年隐蔽记忆,这个“小得盈满”的故事不但诠释了个体自我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文明演进下的习俗文化变迁。《小卖部》讲述了一段市井胡同的温情故事,这部“都市奇谈”虽置于老城亮化改造的新时代背景下,但画面多处可见传统的经典符号,比如,石狮子、守卫门神等,并且,它们也是胡同大爷奇幻欢送会的主角,其身上展现了城市高速发展中被人们忽略许久的温情。故事在民俗文化与绚丽异次元世界的交错铺陈下,传递了一种对市井人情味的享受和追忆。

不管是以经典传说为蓝本的故事,还是全新创作的故事,《中国奇谭》的内容都或多或少地杂糅了传统文化与哲学,也深刻地体现了现代人对人性、生命的反思,对未来生活、文明发展的探索,在议题上实现了创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碰撞之下的新火花。

三、《中国奇谭》与国产动画的复苏之路

《中国奇谭》的动画文本构建了众多奇妙的意象,呈现了多元化的审美意趣,更是打开了议题设置的新视角与新格局,展现出一种赓续历史而不失创新的表现力,其对于国产动画未来的创作启发值得深入挖掘。

(一)发展融通古今的新式想象,观照现实人文

有文章曾指出,很多国产动画只会运用一般的视听语言进行叙事,缺失本体论上的创意,[4]它们好像习惯于立足在可感知的现实此岸作有限的构想,欠缺自由的彼岸视野,因此不能带来超越常规的感受。[5]《中国奇谭》的高口碑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其瑰丽的东方想象,观众认为这是一部不受日美风格影响、极具本土色彩的动画佳作,片子的传统配色、水墨画风、留白布局等构思设计,营造了一种气化氤氲的观影氛围,满足了他们对东方志怪世界的幻想。作为致敬中国动画诞生百年的作品,《中国奇谭》的创作者传承了《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经典作品的东方精神,结合现实经验,化为融通古今的新式想象,再将其融于笔墨的浓淡变化层次中,这样不仅将东方艺术“藏与露”“虚与实”“言与意”等古典特征表现出来,也使其建构的各种新意象具备了精妙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从而留给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B 站就有很多UP 主积极调动联想,为《中国奇谭》制作二创视频,包括续写番外、解析剧情和角色配音等。其他的国产动画也需要在现实创作中探索、发展新时代的中式想象力,或对有辨识性的东方符号进行想象再造,或全新打造富有本土特色的文本符码,努力确立中国动画的世界身份。

在为观众提供瑰丽奇境之余, 《中国奇谭》把“志怪”延伸到了现实,例如,《小妖怪的夏天》的叫好,一方面在于其中式想象创新下的古典意境,另一方面则在于故事的现实共鸣,它将都市打工人难以排解的孤独、虚无和苦闷投射到小猪妖的身上,由此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人文关怀。可见,国产动画要扛起复兴大旗,绝不是制作只“往回看”的作品。在未来的创作中,国产动画需要综合考虑故事议题、文本意象与精神共情的关联性,贴合当代观众的需求,搭建内在隐喻丰富、彰显现实思辨的东方叙事体系。

(二)用多样化、差异性的审美视角进行有传承的创新

在中国动画的低迷期,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不少作品表现出明显的日美审美趣味。近年来,中国动画的自我意识觉醒,逐渐摆脱了模仿痕迹,并要求重振“中国动画学派”。然而,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一些作品出现了固态化的民族审美风格,形成了一种保守单一的创作姿态。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面对极其复杂的市场环境,国产动画如果完全照搬上世纪“中国动画学派”经典作品的审美模式,可能无法满足现代观众不断发展的精神需求。为此,国产动画需要对传统审美进行有传承的创新,给观众带来多样化、差异化的东方审美体验。

《中国奇谭》正是一个展现多元化民族风格的生动样本。如何拓展国产动画的民族美学边界,是该片创作者们从一开始就在努力解决的一大难题。围绕着“奇谭”这个核心内容,他们进行了一片一特色的美学设定,在艺术手法、画面风格、造型气韵、叙事方式等方面做了诸多的新尝试,于是,观众看到了《鹅鹅鹅》充满折叠意象的默片演绎,从《小满》那里体会了一把令人毛孔全开的文学现场感……当然,新的改变也会带来争议,像《林林》这一短片运用了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使用了大量的现代乐器来配乐,乍一看似乎不是大众印象中的“国风”感觉。但深入剧情后,观众会发现,这些不太“国风”特色的工具能够很好地服务影片故事的情绪和立意,在不同元素的化学作用下,该片反而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艺术作品。地域性的民族形式从来都不应是固定僵化的,只有当它处于可交流、可增长的状态,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倘若过分执着于某种典范式的风格,深陷于自我东方主义之中而不能自拔,那将很难让中国动画耀眼于世界。

因此,对于民族审美,国产动画应该继往开来,既要立足于传统经典的深厚沃土之中,也要提升“自由想象”“探索不同”的创作意识,通过风格多样化、差异化的作品扩展“国风”的概念,推动本土审美艺术不断出现新增长与新跨越。

(三)真正讲好具有中国文化生命的中国故事

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6]优秀的国漫应该做到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真正体现中国特质。

目前,在传统探索的道路上,国产动画的一大误区是极力追求文化外衣的包装,忽视了民族情感价值[7]。有研究者分析动画《姜子牙》之后,指出影片在视效上虽使用了诸多中国元素,但内核依然是渲染好莱坞式的个人价值,与中国文化精神并不相符。[8]在《大鱼海棠》《青蛇劫起》等动画大片中,亦可发现同类问题。由于只停留在传统文化的“皮相”层面,缺失了民族精神表达,一些动画最后沦为传统形式的模仿品。《中国奇谭》项目在启动时,就明确其文化内涵一定要有中国特性。[9]例如,《鹅鹅鹅》就蕴含了“黄粱一梦”“色即是空”等古典哲学意蕴,结尾中,鹅女郎遗落的珠玉耳坠在货郎手里化为群鸟飞去,这一情节的安排更是契合了“虚灵”这一独特的中式意识;《小妖怪的夏天》涉及了“善与恶”的传统命题,小猪妖命运的反转也体现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家思想。正是作品处处可见的“中国魂”,才让观众感叹《中国奇谭》是“真正的国漫之光”。在互联网上,该动画集也促成一种解读传统典故、传播中华文化的热烈氛围。鉴于此,在运用传统文化符号时,国产动画不可只止步于符号的能指范畴,要挖掘、表达它们的内涵所指,使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富有民族文化张力。

在宣扬中国风格时,不少动画也存在“厚古薄今”的问题,对当代的中国文化重视不够。事实上,中国风格代表的是中国独特的价值、文化与气质,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精神内核,而非只包含辉煌的古代文化。像《中国奇谭》虽以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妖怪为主题,但它的创作空间非常开放,其内容传承过去,也展望未来,在《小卖部》《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玉兔》等作品中,可以看到北京胡同的人情味、朴实厚重的乡村文化、中国人的航空梦,它们充分展示了现代中国的特色,带给观众一种日常且具象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产动画若想实现中国动画学派的复苏,就应持有开放、发展和变化的眼光,不仅要弘扬传统文化,也要增强对当代文化的体悟,它们都是国产动画在全球市场竞争的力量之源。

猜你喜欢
动画意象传统
抚远意象等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我的动画梦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是动画迷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