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卡的前世今生

2023-03-27 12:12本刊编辑部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3年1期
关键词:贺年贺词仆人

文/本刊编辑部

白驹转瞬过,又到新年时。亲爱的豆苗儿,过新年时你是忙着打电话与亲人互相问候,还是打开微信向朋友发送祝福呢?不得不说,科技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古代没有这些便利条件,人们过年时想传递祝福怎么办呢?别担心,他们会使用“贺卡”!

我国文献记载中的第一张贺卡出自北宋文学家秦观之手,上面有17 个字:“观,敬贺子允学士尊兄,正旦,高邮秦观手状。”翻译过来就是:“子允学士:祝您新年快乐!秦观敬上。”你瞧,这张贺卡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上面的祝福语却与现在相差无几。这个贺卡是木质的,在当时被称为“刺”。东汉王充的《论衡》中记载:“韩生谢遣相工,通刺倪宽,结胶漆之交……”意思就是:韩生道谢并送走了相工,与倪宽互换了刺,结下了如胶似漆的情谊。可见刺除了作为贺卡,还可以当“名片”用。古人将自己的姓名、官爵、籍贯等信息写在上面,用于拜见陌生长辈或官员。

贺年名帖

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后,刺也从木质变成纸质,改称“名帖”。名帖携带方便,用途和使用范围更广。每到新年来临时,主人就会吩咐仆人帮其递送“贺年名帖”。

南宋文学家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载了一个与贺年名帖有关的趣事:周密的表舅吴四丈家里没有仆人,可他又想在新年时到各处递贺年名帖。怎么办?吴四丈正犯愁时,朋友派的仆人到他家递送贺年名帖来了。吴四丈灌醉了朋友家的仆人,翻出其携带的贺年名帖一看,接收人正是自己想送的人!于是他偷偷将贺年名帖全都换成了自己的。仆人酒醒后并没发觉,就这样把吴四丈的祝福送了出去。

后来,为了满足人们递送贺年名帖的需求,贺年名帖的商业邮递出现了。有了商业邮递的加持,送贺年名帖的人越来越多。“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描述的都是人们互赠贺年名帖的情景。

明代的贺年名帖一般用长约三寸、宽约两寸的笺纸裁成,更加精致,甚至有了独特的样式。帖子中央写贺词,被祝贺者和祝贺者的姓名分别写在帖的右上方和左下方。

到了清代,商家开始用红色的硬纸制作贺年名帖,还会在上面预先印好“吉祥如意”等贺词,人们只需在帖上填写自己的名字和被祝福者的名字就可以了。清代的《坚瓠(hù)集》中有这样的记载:“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简,有称呼。康熙中则易红单,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道路不揖者,而单亦及之。”这里的红单就指用红纸制作、专用于年节表吉庆意味的贺年名帖。渐渐地,贺年名帖的尺寸变小了,人们开始叫它“贺年片”。

贺年片

民国时期,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贺年片的样式变得更加多样。新年互赠贺年片成了一种时尚。人们不仅在农历新年互赠贺年片,还会在公历的1 月1 日给朋友送贺年片。这时的贺年片已经与我们现在的贺卡很相似了。随着审美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贺年片渐渐被我们熟悉的贺卡取代,这就是贺卡的前世今生。

怎么样,没想到小小的贺卡背后有这么多故事吧!不如我们也放弃微信和电话,改用贺卡送祝福吧!

猜你喜欢
贺年贺词仆人
中国的贺卡始于汉代
2020 年广西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供应商推荐目录(贺年版)
狠幽默
刘贺年:走上讲台,就像过节一样快乐
贺词
贺年新语
贺词
FUNNY STORIES
贺词
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