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用意象串联课堂教学实践初探
——以飞鸟“乌鸦”意象为例

2023-03-28 13:05郭晓霞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串联乌鸦古诗词

郭晓霞

(合肥市明珠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统编版教材的古诗词选编比重较之前的教材版本有很大的提升。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上浓墨重彩的一章。但是受阅历、经验、思维等影响,学生往往不能领略诗中营造的意境或感悟诗人的心境情感,只停留在背诵上。而高年级诗词教学,只让学生背诵古诗,理解古诗词表面意思是不行的。如何借助古诗词中的意象元素,让学生在理解感悟意象的基础上,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与作者情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飞鸟意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在梳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时我们发现,飞鸟意象的古诗词占有较大的比重。与飞鸟有关的古诗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咏鸟诗。将鸟作为歌咏的对象,如一年级上骆宾王的《咏鹅》、二年级上唐寅的《画鸡》。

2.鸟景诗。诗人以鸟为辅助对象的写景诗,这类诗歌在教材中占比较重,如下图所示。

表1 飞鸟的写景诗一览

3.借鸟营造诗歌氛围的感遇抒怀诗,如《江雪》《独坐敬亭山》。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114篇古诗词,与飞鸟有关的意象诗词有26篇。同时我们会发现诗人常用飞鸟意象来表情达意,尤其有些鸟的意象在诗词意象中暗含的意义比较固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类似诗词进行整合,串联教学,以一首诗带多首诗,在意象领悟的基础上,去感受多首诗歌表达的情境。本文主要从乌鸦这个意象入手,初步探讨以相同意象为线索,进行古诗串联教学。

二、诗词中乌鸦意象与串联教学

(一)乌鸦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常见含义

乌鸦在《说文解字》中有“乌……孝鸟也”之意,即毛色乌黑为鸟之形。在早期的《诗经》《庄子》等文学作品中,多作“乌”或“鸦”。唐宋以来,开始出现“乌鸦”合成。如果诗人进一步表达凄清的氛围,还会称“寒鸦”,如秦观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乌鸦这个动物,学生并不陌生。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乌鸦喝水》,二年级学过《狐狸和乌鸦》等寓言故事。乌鸦作为一个典型意象,在古诗词中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在诗歌中的意象比较多。钱钟书先生考证《诗经·小雅·正月》中“乌”的意象时,认为其有某种吉祥的象征。王夫之(清)在《诗经稗疏》中说:“乌者,孝鸟也。王者以为瑞应。”唐诗中继承了乌鸦为祥瑞之鸟的观念,但乌鸦还有另一层含义,即“恶俗之鸟”。李晓辉在《楚辞中的乌鸦意象三题》中说:“涉江中的‘乌鸦’形象丑恶的特征更加鲜明,骚人对它的鄙视唾弃更为强烈。作为寻常之禽鸟的乌鸦在楚辞中已没有丝毫的亮色,已完全成为丑恶流俗的代表。”发展到唐宋,则有“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的说法。由此在唐诗中,一些含有乌鸦意象的诗歌常常带有清冷凄凉的氛围。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乌鸦意象的内涵

教材中选用张继的《枫桥夜泊》和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两首都带乌鸦意象的诗歌,其营造的氛围比较相似。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用了“落月”“寒霜”“乌啼”三个意象,在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用了“中庭”“月光”“栖鸦”等意象,都营造一种诗人羁旅在外,内心凄清感伤的氛围。

(三)借乌鸦意象,实践串联教学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首诗选编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针对诗中第一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教师问:这一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被月亮照亮的中庭,栖在树上的乌鸦。

师追问:下一句呢?

生:冰冷的露珠打湿了桂花。

在交流中我们发现,中秋佳节团聚的日子诗中充满凄凉之意境。

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由此深入理解一些有着固定含义的意象组合,感受到诗中凄冷的氛围。这种凄冷的感受叫作意境。教学中教师把这首诗的相关意象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并体会诗中的意象都有什么特征让读者有凄冷的感受。学生们交流讨论,发现第一句中的“鸦”很关键,教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诗歌中,有没有带“乌鸦”的诗词。学生们首先想到了《枫桥夜泊》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在漫天寒霜中,乌鸦的啼声之清冷。还有的学生想到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三组意象让学生走进秋日的愁思中。在学生复习所背的古诗词时,教师补充了岑参的“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秦观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把相同带有乌鸦意象的诗歌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品读,再普及一些关于乌鸦习性的相关知识。学生结合乌鸦习性和诗人心境,明白了诗词中乌鸦意象有凄清、衰败等一些特殊含义。当以后阅读古诗词时,再遇到诗中有乌鸦这一意象,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情境。

三、统编教材中其他意象简单解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加大了古诗词在课文中的占比,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更多的是分析诗歌,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往往忽视了诗歌中固有的意象元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古诗词串联教学。所谓串联教学,就是把有相同意象、相似情境或者表达相似情感的古诗词串联起来,把握住意象元素,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就有这样一条线索可以去抓,其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情境,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伟大,从而达成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部编版教材选编中“客”意象内涵统一性解读

以“客”为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客”字,在教学中,我提问道:“这个‘客’和什么相对?”学生立马反应过来是“主”,客人和主人相对;我接着追问:“什么情况下,你是主人,什么情况下,你又是客人呢?”,这样的问题难不倒四年级的学生。我又接着和学生交流,王维是去做客吗?这个“客”和现代我们理解的客有没有什么不同?在交流中我们明白,古诗词中的“客”与现代的“客人”意义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他是自比客人,因为是在“异乡”,不是在自己的家乡。这个“客”就暗含着他游子的身份,在佳节时分,兄弟亲人都不在身旁,思乡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在此基础上,追问学生我们是不是还学过诗句中含有“客”字的诗,学生因此想到了“江上秋风动客情”“夜半钟声到客船”。我把这两首诗也写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比较阅读,并发现这三首诗的作者当时都是寄旅在外,都有思乡之感。在此我在教学中第一次引入意象这一个词汇。中国古代诗词博大精深,有些固定事物在发展中有了固定的含义。这个“客”字就是如此,它就是一个典型表达游子思乡孤寂之感的意象。一般古诗词中出现这个字,诗人当时的景况大概就是游历在外,表达的大多都是思乡之情。经过这三首诗的对比阅读,学生通过抓住“客”这个意象,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处境与心境,对于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就有了初步把握。

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这篇课文时,其中第一首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诗歌,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自主交流诗人当时的境况、心情等。学生抓住“日暮客愁新”这一句,有学生说道:“这‘客’字点明诗人当时肯定离开家乡了,他是一个游子,所以我认为他的心情应该是低落的、充满愁绪的。”另一位学生听到该生的回答,接着说道:“我从这个‘客’字还看出了作者的孤独,他的处境是非常凄凉的。他漂泊在外,夜晚就停宿在船上。就像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一样。”听到这里,我非常欣慰,学生能够抓住“客”这一意象,准确把握诗人心境,在以后读同一类诗歌理解诗意时,在把握情感上应该不会有大的偏差。

通过部编版教材选编的三首带“客”的古诗我们能够发现,这一类诗歌在情感上具有统一性。即作者用“客”自比,写出了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境遇。我们在教学中抓住相同的意象进行串联教学,有助于为学生扫清古诗词阅读中的理解障碍,提高学生阅读中国传统诗词的兴趣。

(二)春天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串联教学解析

以写春天的诗歌为例,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孟浩然的《春晓》,主要选取了落花和鸟这两大意象。高鼎的《村居》则选取了草、莺、杨柳。二年级上册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选取的是落花、黄蝶、菜花;杜甫的《绝句》选取的是杨柳、白鹭、黄鹂,另一首《绝句》中的意象是春风、花草、燕子和鸳鸯。三年级上册朱熹的《春日》选取的意象就是百花。到四年级下册,翁卷的《乡村四月》选取的是草、子规鸟、雨;张志和的《渔歌子》选取的是桃花、流水、鳜鱼、山、白鹭、雨等意象;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意象有桃花、春水、鸭子、蒌蒿、芦芽、河豚等;杜牧的《清明》里的意象有雨、牧童、杏花;王维的《鸟鸣涧》里的意象有桂花、春山、鸟、明月。到六年级,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主要意象有雨、红花;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中的意象有草。

纵观小学六年所学的关于写春的诗歌中,大部分意象是相似的,这几首诗里的意象可归类为花、草、鸟和柳。我们在低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找出诗歌中有哪些植物、动物。在中高段教学,就可以和学生进行意象元素的学习。尤其到高段复习阶段,同类型的诗歌用意象元素进行串联教学,以一首诗的复习带动几首诗学习。以六年级下册杜甫的《春夜喜雨》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为例,教师就可以将两首诗进行比较教学。在让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交流两首诗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生发现都有春雨这个意象,在春雨滋润的基础上,杜甫写的是红花,韩愈写的是则是春草。为什么会不同?学生接着探寻得出结论,因为诗人所写的季节不同,杜甫的诗歌应该写在仲春,百花盛开,韩愈的诗歌写在早春,草刚刚发芽。在教学中抓住雨这个意象,再结合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元素,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了两首诗歌。不同诗歌的比较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更主要的是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了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的文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抓住意象这个元素,进行古诗词串联教学只是一个初探。意象本身就是一个含义非常深厚的文化符号,前人对它的研究也非常多。抓住意象,把相似意象的诗歌放在一起教学,再进行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明显提高,自己也乐于在诗歌中找寻相似的事物,进行自主探究分析,从而感受到诗词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串联乌鸦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小乌鸦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乌鸦喝水后传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古诗词中的新年
串联攻坚弹后级引信自适应起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