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纸上谈兵说开去

2023-03-28 01:04阿金
检察风云 2023年6期
关键词:街亭三乐纸上谈兵

文/阿金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赵括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预测将来赵国如用他为将,一定会遭受失败。

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市附近)坚持抗敌。起初廉颇负责指挥,使得秦军无法取胜。后来秦国实施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消息。结果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自己也中箭而亡。

纸上谈兵证明赵括在军事指挥上的无能,时至今日已成为空发议论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代名词。不过纸上谈兵事件如果追根溯源,当时的赵王肯定脱不了干系。假如这位领导能识破秦国的反间计,不撤回廉颇而换成赵括,赵括就是有多少纸也是谈不上兵的。换个角度讲,正是当时的赵王为赵括的纸上谈兵提供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各种养分。

三国时期的一件事与赵括纸上谈兵相似,那就是蜀国参军马谡丢失战略要地街亭。马谡与赵括极其相似,平日也是熟读兵书,亦非常自以为是。“我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连丞相诸葛亮都要请教于他,应该说纸上功夫肯定也相当了得。结果诸葛亮要其镇守战略要地街亭时,这位参军却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虽然副将王平力劝“街亭山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但自负的马谡根本听不进正确的意见,结果被魏军打得大败,迫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回汉中。单纯就失街亭一事而言,诸葛亮应承担与赵王相同的责任。身为蜀汉丞相兼三军统帅的诸葛亮,为马谡失街亭提供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养分”。

客观地讲,做下属的不可能人人能力出众,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出众,但当领导的必须有精准的识人眼光。如果作为领导识人的眼光不精准,出现走眼的情形,就可能为下属的无能付出代价。赵王虽然希望赵国胜,诸葛亮虽然希望蜀国赢,但终因走眼用了无能的下属,换来失败的结果。如果当领导的眼光始终不精准,走眼就会成为常态,可能在一次纸上谈兵后再来一次纸上谈兵,在一次丢失街亭后再来一次丢失街亭,一次次地为赵括、李括、王括或马谡、李谡、王谡的无能买单。轻则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重则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公元1724年,直隶巡抚李维钧考核吴桥县令常三乐,给了两条评语。一是操守廉洁,是个清官;二是懦弱不振,工作打不开局面。据此,建议常三乐去管教育,理由是教书育人对操守要求高,但工作量并不大。吏部却坚持既然没发现实质性问题,就不能调离重要岗位,提醒提醒即可,最后请雍正皇帝裁决。雍正看完报告御笔一挥:撤职。理由是县域为社稷基石,县令责任重大,常三乐无责任心无能力,难道要等着出大事吗?雍正的裁决让纸上谈兵的事免于发生。

猜你喜欢
街亭三乐纸上谈兵
我是“诸葛亮”
军中无戏言
纸上谈兵
许三观过生日
《“头大”的一天》系列一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中学三乐文学社
纸上谈兵
吃肉
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