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之心 东方神韵

2023-03-28 01:13周乾
人民画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景山都城中轴线

周乾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布局规划。北京中轴线继承了自西周初年形成的都城格局和制度,延续了秦汉以来都城中心建筑群与星象对应的传统,在和谐统一的秩序中蕴藏着对比与变化,在平面规划上,采用对称布局,并蕴含比例模数关系,在建筑立面上,形制等级明确,尺度高低起伏,空间收放有度,北京中轴线包含了丰富的布局智慧与深厚的文化之美。

布局智慧

建筑功能的合理规划,建筑小品的巧妙点缀,建筑技艺的完美应用……无不体现着北京中轴线的布局智慧。

从建筑功能角度而言,北京中轴线的南北两侧建筑,按照重要性由弱到强,依次向核心汇聚,以体现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于礼仪与秩序的尊崇。故宫是中轴线的核心,南起端门、北至神武门,东西两侧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故宫为明清帝王执政和生活的场所,因而在明清时期,重要性极其突出。故宫以南,主要建筑有天安门、正阳门、永定门,建筑功能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其中,天安门为皇城的正门,正阳门为北京内城的正南门,永定门为北京外城正南门;前门大街及天桥南大街则作为纽带,将正阳门与永定门连接起来。故宫以北,主要建筑有景山建筑群、鼓楼、钟楼。其中,景山为明清时期的皇家御苑;钟楼和鼓楼曾经为古都的报时中心,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地安门内大街、地安门外大街作为纽带,两端分别连接景山和鼓楼。

此外,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多为对称、有序的布局方式。如故宫的东西两侧为皇帝祭祀先祖的太庙和祭祀土地神的社稷坛。永定门东西两侧坐落着天坛和先农坛。这些建筑,对中轴线上建筑的功能进行了补充完善。

从建筑小品的布局角度而言,北京中轴线以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为主体,采用山、水、桥等不同形式的载体进行点缀,产生极为丰富的视觉效果。位于故宫北侧的景山,在北京中轴线的中段位置,是北京中轴线上最高的建筑小品,不仅避免了中轴线建筑布局过于单调,而且形成了极佳的视点。站在景山之巅,可南望壮丽的紫禁城,北眺中轴线上的钟楼、鼓楼,西观北海白塔,京城美景一览无余。

故宫内金水河、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横跨中轴线,是重要的人文景观,也为古代皇城的排水、防火提供了重要保障;位于皇城西侧的北海、中海、什刹海,布局并不规则,但与中轴线的规则布局形成对比,成为完美点缀;万宁桥是京杭大运河漕运历史的见证。这些建筑小品与中轴线建筑融为一体,集科学、美学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古代工匠智慧的运用。

从营建技艺来看,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与装饰工艺在北京中轴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比如,位于中轴线核心位置的太和殿,采用了“千层饼”地基、浮放柱底、榫卯连接、分层斗拱、抬梁式大木构架、厚重瓦顶、磨砖对缝墙体等建筑技术,其庑殿式屋顶、九踩溜金斗拱、三交六椀菱花纹门窗装饰、数百年光亮如新的金砖地面、奢华的宝座和蟠龙藻井、辉煌的金龙和玺彩画等,都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准。

文化之美

北京中轴线不仅包含卓越的古代建筑智慧,还包含了极为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轴”源于“中”,后者有“中间、中央、核心”的含义。先秦古籍《吕氏春秋》之“慎势”载有:“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可反映“中”在营建都城、宫室规划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中轴”则是指南北方向的正中心连线。中轴线上的重要宫殿,均为坐北朝南向布置。先秦古籍《易经》之“说卦传”载“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可反映中轴方位(南北向),是古代帝王推崇的方位。相应的,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都在古代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体现出其中蕴含的中轴文化。

从建筑命名角度来看,北京中轴线反映了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秩序、礼仪和道德观念。如天安门的名称,与《尚书·虺仲之诰》之“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密切相关。“天安”是指帝王敬重上天,敬重自然,才能巩固统治。又如地安门的名称,与《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之“天平地安”密切相关。“地安”是指社会太平祥和、百姓幸福康乐。再如故宫前朝三大殿之太和殿、保和殿的名称,源于儒家经典《周易·乾卦第一》中的“保合大和乃利贞”。其中,“大”表示“太”的意思,“太和”寓意宇宙間万事万物和谐而统一,“保和”的意思就是神志专一,以保持万物和谐。中和殿之“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即勉励皇帝办事不偏不倚,遵守中庸之道。北京中轴线建筑的命名,包含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

从屋顶造型角度来看,北京中轴线古建筑群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比如,各个古建筑的屋顶垂脊端部,都有数量不等的神兽造型。它们或能上天入海,或能驱邪避灾。而在垂脊最前端引路的,则是一个仙人骑凤的造型。这种造型,犹如万种生灵在仙人带领下,朝向天宇,与天融合,顺应自然规律行事,以达万物平安祥和。又如,古建筑的屋檐一般由中间向两端逐渐起翘,称为“反宇”。古人认为,“天”为凸形,为阳。反宇使得建筑屋檐形成凹形,与凸起的天宇形成一阴一阳的巧妙融合。大屋顶以反宇形式承接天空,寓意古人对上天的敬仰,较完美地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

天下秩序的物质缩影,多元传统的空间载体,延续不断的城市脉络……北京中轴线包含了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和建设中的卓越智慧,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趣与深邃内涵蕴藏其间,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景山都城中轴线
北京“实景三维中轴线”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首付10万起! 做广州业主!坐拥中轴线+名校资源+三大商圈!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功亏于溃
论汉初都城择变过程中的空间认知
专注
近年来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北宋都城新郑门遗址与开封“城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