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远方

2023-03-30 07:51张牧笛朱大凤
中学生天地(A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世界

文/张牧笛 图/朱大凤

她被这可爱世界的花花万物迷了眼睛,因此错把湖中的倒影,当作了夜空中璀璨的繁星。

我至今仍不确定,我对“大世界”的渴望是从哪个时间节点开始的。或许在我出生的那一刻,它就刻在我的骨子里。我是满族人,尽管只有四分之一的游牧民族血统。回首过去,在每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所做的决定都是远离我的家乡,到远方去——这个念头就像茫茫原野上传来的牧歌,时时刻刻召唤着我,让我魂牵梦萦,催我前行。

第一次真正到“远方”去,是高中毕业旅行。我和几名好友来到西藏。当我站在纳木措湖畔,望着连绵山脉上清冷的雪和五光十色的经幡,望着一轮硕大的、缓缓沉向天边的红日时,天地间的一切都在光中呈现出来,如此盛大,如此亮堂,我忽然有一种身体变轻、灵魂变重的感觉,仿佛我内心深处的不安、躁动都被抚平了。某种深藏在我骨子里、流动在我血液里的隐秘渴望被清风吹拂,被落日照亮。我知道,那个日夜呼唤着我的远方,远在时间之外,又近在心灵之中。我能触摸到它了。

从那以后,便一发不可收。对远方的想象成为我的全部动力,我将自己的零用钱、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全部花在旅行上。去哪里都行,无论是广阔的草原、大海、沙漠,还是宁静的小河、小桥、小渡口,我都希望留下自己的足迹,希望每天一睁眼,就是征途,大地向远处延伸,绵延不绝。

坐在大巴车上晃晃悠悠,看余晖在湖光山色中缓慢消退,暮霭中浮现出星星点点的灯光,树丛中也有了斑驳的灯影,这种灯影很容易消逝,甚至比人的目光更不容易捕捉和保留。正是这种漂泊感令我着迷,似乎万物在那个时候,都值得我去凝视;似乎在我的生命字典里,没有归宿这个字眼,取而代之的是瞭望。我不知道我的祖先骑着马在草原上游牧时是什么样的感觉,但当我卧听风雨、闲看落花时,当我悉心感受天地间万物的兴盛与衰落时,胸中仿佛有条河流在涌动,它潺潺而歌,一路流向天际。我迷恋这种百转千回、永不停息的感觉,它时刻提醒我,一切都在路上。

大学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北京;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则天南地北地选——哈尔滨、大连、重庆……就是不想留在天津。在同一个城市里生活了十几年,实在令人有些厌倦,而更令我害怕的,是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人生。上一所本地的大学,毕业后在本地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这种安心踏实的生活或许能让一些人甘之如饴,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却是最无趣的一个选项。

我没有如身边人料想的那样,选择最稳妥的中文系,而是通过艺考,报考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也就是俗称的编剧专业。回望我当时的心态,和我急于离开家是一样的,我想证明自己,证明我的人生不止于此。写文章、出书,可能是我擅长的事,却不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我想打破自己的“人设”,看看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

于是,我来到了北京。壮观的城市、陌生的专业、全新的社交圈,以及时不时能在校园里偶遇明星的体验,这一切都带给了我极大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的世界变大了,不再只有家乡的那一亩三分地,内心的理想时时掀起风暴,好像种下一粒种子,就能顶出一个春天。我几乎调动了生命中的全部力量,去听,去看,去感受,去学习,每天过得充实又满足。

我至今记得,当我创作的一个脚本被搬上舞台,在学校的小剧场里展演,收获了几捧鲜花和一些掌声时,我所产生的那种激动感与满足感,好像我全部的青春都在这个五光十色的地方被催发了一般。因为剧本的上演,我的人生第一次有了梦想,我想沿着这条全新的轨道往前走,毕业后先努力做一个不知名的小编剧,再努力做一个叫得上名的大编剧。但我没想到的是,远方并没有因此停止对我的召唤,并且这种召唤常常动摇我的梦想,使我“误入歧途”,与规划好了的生活轨迹产生分歧。

大四那年,当我的同学们纷纷去各大影视公司实习时,只有我去了一家外资的广告公司做文案。只因为那家公司所在的街名叫金宝街,所在的楼名叫华丽大厦。某次从楼下经过时,一个朋友感叹说:能在这里上班的人都是精英。我不是精英,甚至没想过要成为白领。但彼时那个光鲜亮丽、人才荟萃的世界成了某种远方的象征,让我心潮澎湃、蠢蠢欲动。

我穿着上班族的职业装,学着用英语写邮件,跟领导出席各大品牌活动,再回来挑灯夜战,绞尽脑汁地撰写广告词……实习期结束后,领导抛来转正的橄榄枝,但我又一次动摇了。或许重复本身就是一个削减引力的过程,当偌大的广告公司褪下那层如糖果般炫丽、新奇的外衣后,它对我的吸引力就不复存在了。我想要的从来都不是里面的那颗糖,而仅仅是那层外衣,这是一种无常但闪闪发光的东西。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遨游四海,长往而不悔,只有一直走路才能知道,人生的真谛就是不停往前。

就这样,我又去了一家时尚杂志社做编辑,研究我从来不了解的时尚、妆容、服饰搭配,和同事一起拍摄模特走秀,和设计师对谈。但是很快,我对这份工作也失去了兴趣。

彼时,我已经在北京度过了五年的时光,它几乎成了我的第二个家乡。我对它越来越熟悉,想要离开的冲动也再一次涌现。于是我去了一趟新西兰。当时有一种十分流行的旅行方式,叫作“打工换宿”。我一个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来到了新西兰南岛的一家海边民宿,帮忙搞卫生、做早饭,换取免费的食宿。这不是我第一次出国,却是我第一次长时间在另一个国家生活。说着蹩脚的英文跟人交流,听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讲述异国的风土人情,每天工作完毕,我就去爬山、划皮划艇、逛跳蚤市集,甚至是在海滩上晒太阳。这一次我来到的远方,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远,看到的风景也比以往更加新鲜、有趣。我去了《魔戒》的拍摄基地,潜了水,甚至还尝试了三千米高空跳伞。在气候相反的南半球,我度过了一个新奇的、炎热的冬天。一个月下来,皮肤晒黑了几个度。

这次旅程结束后,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出国读研,去更多地方,看更大的世界。在申报留学的专业时,我抛弃了本科所学的编剧,大胆地选择了导演方向,还是和最初一样,我想要试一试自己没做过的事,探索一下自身的极限。至于今后的职业路径,那不在我的考虑范畴内。彼时,我对导演知识一无所知,但无知者无畏。留学需要短片作品集,那就自己写、自己拍;没有预算,那就请学表演的同学友情客串。

我如愿去了英国留学。初到海外时,我的英语磕磕绊绊,连办一张手机卡都因为听不懂店员的询问而不得不以失败告终。去赛百味买三明治更是一场噩梦,面包坯、配菜、肉类、酱料,每一关卡都伴随大量陌生的单词,鸡同鸭讲的结果就是,搭配出的三明治难吃到永生难忘。可我并不灰心,反而越挫越勇。我甚至觉得自己从没有如此振奋过。

读研的两年时间里,我一次都没有回过家。机票贵,假期短,功课重,这些都是表面原因,究其根本,是我被这崭新的世界迷了眼,甚至动了毕业后想要留下来的念头。我搬出了学校宿舍,在郊区租了一所带院落的房子,每天除了上课和完成作业外,就到电影院、咖啡店和餐馆打工,闲暇时间也去咨询,寻找一切能让我留下来的可能。那段时间,我的家乡,我的家人,我国内的朋友,在我的脑海中都淡了许多。偶尔也会有思念,但在我追逐新生活的热切面前,这小小的思念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毕业前夕,我从导师的手里接过毕业纪录片的命题——《思乡》。我当时觉得有点讽刺,让一个不怎么思乡的人去拍摄思乡,我要以什么样的角度和感受去呈现这种情绪?但作业既然布置下来了,总要着手去做。我召集了一群来自各个国家的同学、朋友,采集他们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感受。让我惊讶的是,每个人的心里似乎都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一个日本的女生说,每次看到家人和朋友给她寄来的信和礼物,她都会掉眼泪;一个挪威的男生说,他想念能讲挪威语的日子;一个西班牙的男生说,他不喜欢英国阴郁的天气,他的家乡瓦伦西亚总是阳光灿烂;一个非洲的男生说,他懂得英国的方言,也习惯了出门要带雨伞,但他从不觉得自己属于这里……

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个蚌,平日紧闭着厚厚的外壳,这一次,我似乎看到了蚌壳打开的瞬间,看到了里面的小小珍珠。那是他们各自的小世界,是他们过往的一切。那世界很小,在壮丽磅礴的大世界面前,它安静、自然,显得微不足道,但它却是恒久的,是坚韧的,在人内心深处潜藏,时时浮动,并完成情感的联结。应该说,没有人能够离开故土,他们之所以能走这么远,是因为他们知道故土就在那里,在他们身体朝着的方向,眼睛朝着的方向,心灵朝着的方向,在等着他们回去。

我因而也想起我在故乡的那些时光,以及后来几年走过的路,有些感动,也有些困惑。有生以来第一次,我尝试着扒开了厚重的外壳自我观照。在我的心里,同样也有一颗小小的珍珠,那么素朴,那么不起眼,但依然温润柔和,依然充满光泽。我忽然明白了,不是我生来就这么勇敢,敢一个人仗剑走天涯,而是因为我知道,我心里的那颗珍珠永远都不会离开我。我的勇气,一直都来自那个被我忽略、被我抛在身后的小小世界。这样一想,故乡就不只是安宁了,它还带给我无限的亲切,带给我母亲河的宽阔、浩荡和澄澈,带给我华北平原上槐花、榆钱、柳叶和蒲公英的清芬。

在英国打工的那段时间,我攒了一笔钱,一个人去了冰岛旅行。那是我去过最冷的地方,当我站在郊外的雪地上等候极光降临时,我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自己已经来到了北极,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都离我很遥远。我实现了登峰造极的梦想,如愿以偿地看到了更亮丽、更璀璨的天空。但当极光真正来临,在幽深的夜空中拉开绿色、紫色的光谱时,我的心却没有预想中的那般悸动。站在我所能抵达的地球最北方的城市,欣赏着我所能想象的最绚烂的景致,我的思绪却不知不觉回到了最熟悉的门前,想起了那个堆满公仔手办的房间、陪伴了我十年的金毛犬、父母做的一顿家常便饭、姥姥的一句唠叨、朋友间的吵吵闹闹……那些琐碎的日常,那些微小的幸福,历历在目,仿佛触手可及。隔着万水千山,我好像第一次真正看清了它——我的小世界,第一次懂得了,那种柔软遍布的地方,才是生命的温床。我忽然感觉轻松了很多,似乎卸下了身上的一些东西。

从英国毕业后,我选择回国,我有些想家了。我在家乡休整了半年,每天和家人一起买买菜,聊聊天,过着最平常的日子。半年后,我重新回到北京,成了一名编剧。一切仿佛回到了毕业最初的轨道。一次,我在创作剧本里的一个人物时,一句关于女主角的注解打动了我——“她被这可爱世界的花花万物迷了眼睛,因此错把湖中的倒影,当作了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回想我兜兜转转的这些年,何尝不是也在追逐那些湖中的倒影呢?

因此,我很害怕给人建议。人生不是一道是非对错分明的选择题。“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固然有理,“脚下良田千万亩,只恋家乡一寸土”也没错。至于我自己,我并不后悔从前的选择。见过了一些外面的精彩是真,走了一些弯路也是真,但人生的意义也正在这弯弯绕绕的路途之中。若是从来没有走出去过,我又如何能安于这一方小小的世界,并对它诚心致敬和感激?

如今,时不时地,我依然能听到远方的召唤。或许某一天,我会再次上路。但这一次,不是逃离,也不是舍弃,我会带着我的小小世界和我一起走,我在哪里,它就在哪里。

猜你喜欢
世界
多么美好的世界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彩世界
给你一个甜蜜的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世界因创意而改变
倒着看世界